摘 要: 本文以深度開發和優化初中英語Go for it教材聽力部分為目的,在教材原有素材的基礎上,從豐富練習形式、利用多媒體技術、整合教學資源等方面,闡述了對該教材聽力部分進行優化處理和深度開發的多維度實踐,以及實踐感悟,借以優化教學資源,提升英語語言教學實效性。
關鍵詞: 語言框架 聽力教學 多維度
一、優化整合教學資源,多維度進行聽力訓練
1.豐富練習形式,激發深入學習興趣。
我們倡導以“啟發式”教學法為主線,注重學習方法的靈活性和趣味性,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采用啟發式、討論式、發現式、研究式等方法,充分調動和保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最大限度地讓學生參與學習的全過程。閱讀、寫作、聽力和口語技能學習并不像教學中那樣明確分開,而是應當互相滲透、相輔相成的統一體,其中的任何技能都可以在一定階段占主導地位,但是這并不影響其他技能的跟進與發展。
以下就是我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采用的將聽力材料進行進一步開發利用的具體操作方法。
(1)分辨是非
教師先設計5個左右的是非題。練習開始時教師先把材料播放1-2遍,然后讀句子,讓學生聽后辨別正誤。這也是平時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經常采用的一種形式,其實在聽力教學中同樣適用。它的優點是學生聽前需要輸入的信息量不大,又可以帶著目的去聽材料,對于幫助學生理解材料很有好處。
例如八上的Unit 8“How was your school trip”Section B:2a,2b的聽力材料時,我就設計了如下問題:
①Tina’s day off was awful because it rained all day.(T)
②Because the weather was so bad,they stayed indoors. (F)
通過對這幾個問題的聽力理解,學生對于材料中的兩個主角Tina和Tony的假期生活有了非常系統的把握。
(2)排列單詞順序或猜詞
先選一篇材料,并從中抽出十個單詞或短語,打亂次序后將其寫在黑板或呈現在屏幕上,播放錄音兩遍,并要求學生根據聽到的內容排列這十個單詞,這些單詞在文中最好只出現過一次。
例如九年級的Unit 2“I used to be afraid of the dark”Section B:2a,2b的材料,我試著挖了十個空。分別是lucky,great,school,work,worry,after,study,take,bad和class,將這些詞打亂順序后呈現在屏幕上,再將挖好空的材料印發給學生,讓他們邊聽邊填空。這與杭州市中考的選詞填空有些類似,不同的是一個是聽力理解,一個是閱讀理解,但其實兩者也是有相通之處的。
(3)排列摘要句子
根據聽力材料內容編寫幾個摘要句子,打亂句子的順序后讓學生聽寫句子,教師播放兩遍材料,要求學生仔細聽后按順序排列這些摘要句。
這樣的練習對于有故事情節或事情先后發生順序的聽力材料更為適用。例如九年級Unit 5“It must belong to carla”—Section B:2a,2b的聽力材料就可以設計這樣的排序練習。
①A strange creature gets out of the UFO.
②A man wearing a suit is running.
③The alien is chasing the man.
④They are making s movie in fact.
⑤There is a woman with a camera.
(4)填空式精聽
教師可事先將聽力材料進行挖空,可以印給學生也可以采用投影等其他方式。先讓學生聽一遍錄音,然后邊播放邊停頓放慢速度,第三遍放正常語速的錄音,讓學生核實所填單詞是否正確。學生可以集體討論并猜測填不出的單詞。
例如八年級下冊Review of units 6—10 2a,2b——Conversation 4課本原先的設計是搭配題,其實這篇材料中有幾個單詞比如cheap,expensive,scarf,idea,boring,personal等詞是十分常見的重點詞語,教師完全可以采用填空式精聽的形式將這些單詞加以鞏固,學生對于材料也可以進行進一步的理解。
(5)復述聽力材料或小組聽說
教師播放錄音2-3遍后,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復述聽力材料的主要內容。如果聽力材料的內容有難度,教師就可以把一些關鍵詞寫在黑板上,供學生參考,學生剛開始做這個練習時可能有困難,教師可以先讓英語水平較好的學生復述,再讓英語水平一般的學生復述或相對較差的學生復述。
例如八年級上Unit 4“How Do You Get to School”Section B:2a,2b的聽力練習,要求學生先將Thomas想要知道Nina的事情打鉤,然后選出Nina的上學過程。教師在完成以上練習后,可以讓學生復述Nina的上學過程是怎樣的。這一活動既讓學生進一步熟悉了聽力材料,又對本單元的重點句型進行了操練和鞏固。
碰到故事型的聽力材料,可以把學生分成若干個三人小組,教師播放完兩遍錄音后,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輪流把聽過的故事講其他兩人聽,其他兩人可以補充或糾正,之后教師可以讓他們把故事講給全班聽,全班同學點評,最后讓全班的學生再聽一遍錄音。
(6)定點聽寫
這個練習與“填空式聽寫”的不同之處在于:將選定的一篇聽力材料編成綜合填空式的練習。具體做法是:將編好的聽力材料發給學生(較簡短的話可用屏幕投放);教師播放三遍聽力材料,第一遍為正常語速,讓學生熟悉材料,第二遍加上必要的停頓,讓學生有時間寫出空缺的單詞,第三遍為正常語速,讓學生核對答案。
例如九年級Unit 9“When was it invented”Section B:2a,2b的聽力材料就可以改編成一篇這樣的短文:Potato chips were invented by mistake.In 1853,one day a customer in the restaurant where George worked sent back his plate of fried potatoes because he said they were cut too thick.George was in a bad mood,so he cut the potatoes really thin.
無論是填空式精聽,還是定點聽寫,教師挖空的詞語最好是在這篇文章中只出現過一次,而且應該是一些高頻常見詞。
二、利用多媒體技術,深度開發課內外視聽資源
在課堂教學中,如果教師一味機械地使用磁帶或錄音,就會造成學生聽力理解的困難。尤其是對于處在英語學習初級階段的學生來講,面部表情、手勢、眼神交流等視覺支持都能輔助學生理解所學內容。因此必要的時候,教師可通過網絡搜索、購買音像材料等方式將一些有一定難度的聽力材料轉化為視聽材料,則會更接近真實情景,更有助于學生理解。
此外,教師還可以在課堂教學中刪減一些課本上重復或有些過時的聽力教材,增加同話題的與學生生活更加精密或對學生更加有吸引力的聽力材料。這樣既可以對本單元的詞匯和句型進一步的鞏固,又能給課堂注入更多的新鮮血液。
三、優化教材資源,合理調整聽力難易度
在現行的聽力教學中,需要教師立足教學實際和學生現有水平,在備課和教學過程中,對一些聽力練習進行進一步的優化設計和處理。
例如,七年級下Unit 10“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Section A:2a,2b的聽力練習只設計了一個匹配題和一個選擇打勾題,這一單元的第二課時,學生實際上已經應該上升到能使用過去式來描述一些已發生的事情了。所以,在完成這兩個任務后,老師還可以設計一些問題。比如:How did Nancy think of the Central Park?What did Kevin do on his vacation?等。這樣學生的說就不會只停留在單個的詞語或短語,而是整個句子。而像九年級的有些聽力材料就會比較長,題目相對來說難度也較大。此時教師最好是事先做些鋪墊工作,或是在相對簡單的2a練習之后穿插一個銜接性的練習,總之搭建一些腳手架使學生獲得成功感。例如九年級Unit 4“What would you do”Section B:2a,2b的聽力練習,是以選問題和選答案的形式。問題和選項都比較長,加上聽力材料本身也很長,學生很容易產生疲勞感。老師可以在聽前設置一個discussion的環節。因為這是一份關于是否足夠自信的問卷調查,所以學生可以先自我檢測,看看自己對于這些問題會選擇怎樣的答案,再討論自己是否自信。學生本來就喜歡這樣類型的測試,就可以立刻吸引他們的注意力。而經過這樣的鋪墊,學生在對于問題和回答都比較熟悉的前提下,再聽材料,就比較容易了。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實驗)[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07).
[2]人教社.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03).
[3]朱樂奇,李養龍.外語教學面面觀[M].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2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