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根據新課標中教學改革新思想,作者運用“比賽法”對排球教學進行了教學實驗。通過分析數據發現:學生的身體素質得到增強,動作要領掌握的速度加快,掌握質量也得到了有效提高,運用該教學方法達到了增強學生學習興趣及課堂學習效果的目的。作者結合中學排球課教學現狀,對當前初中階段的排球教學提出了幾項建議。
關鍵詞: 新課標 排球教學 “比賽法”教學
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是我國教育領域一場具有前瞻性的變革,也是學校體育教育思想上的一場變革。新課堂打破以教師、課堂、教材為中心的固有模式,強調組織嚴密性和紀律的嚴格性,重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作用,從而改變學生對體育課的固有看法。體育新課標提出的運動技能的學習領域,在水平階段是基本掌握一兩項球類運動中的技戰術。排球是中學階段的一項重要球類項目,如何通過合理的練習方法掌握排球技戰術,是很多中學體育教師困惑的問題。
“比賽法”教學作為一種在體育實踐教學中應用較廣、效果較好的一種教學方法,具有鮮明的競爭性,富于競爭性質,我采用“比賽法”教學排球的技戰術,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1.運用“比賽法”教學在排球技術學習中的研究分析
我們隨機抽取我校八年級兩個班共90人,按自然班分成實驗班(45人)和對照班(45人),統一教材、課次和考核標準。在教學方法上,對照班采用傳統的體育教學法,實驗班采用“比賽法”教學。內容包括:墊球比賽、傳球比賽、一傳一墊比賽、小組過網對墊、傳比賽、小組賽等。一學期后,對學生進行技術考試和學習效果測評的考核,并對所測得的有關數據采用統計學方法處理。統計結果見表1—3。
實驗組和對照組3項技術技評都有提高,其中實驗組3項排球技術技評和身體素質成績均高于對照組。這表明實驗組的教學方法對于學生掌握技術動作產生了很大影響。兩組學生50米、立定跳遠成績有顯著差異,實驗組均高于對照組。數據表明:實驗組的“比賽法”教學對于提高學生的反應速度、彈跳力比傳統教學效果好。
實驗組和對照組的學生平均測試成績分別為84.8分和73.5分,兩組數據經U檢驗(U=7.21,P<0.01),兩組之間存在的顯著性差異明顯(見表2)。實驗組與對照組的學生測試成績達到優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的等級人數,實驗組分別為12人、15人、13人、5人、0人,對照組分別為5人、12人、12人、14人、2人。兩組學生考核成績在優秀、良好等各等級所占其人數的比例,實驗組分別為26.7%、33.3%、28.9%、11.1%、0%。對照組分別為11.1%、26.7%、26.7%、31.1%、4.4%。兩組存在的差異明顯(見表3)。實驗結果表明,實驗組無論在身體素質測試的成績方面,還是在成績的等級方面都明顯優于對照班。
2.“比賽法”在排球教學中的作用
2.1“比賽法”教學對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有明顯作用。
實驗組根據課程內容和課程的設置,在教學方法上采用比賽法,讓學生在每個技術的練習過程中,都能感受到比賽氣氛,興趣越強,學習的積極性就越高。如在傳墊球的練習中,通過安排兩人的對墊比賽練習或分組比賽練習,要求學生傳墊球既穩,控制球能力又好,提高學生良好的學習興趣。
2.2“比賽法”教學對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有積極意義。
“比賽法”教學活躍了課堂學習氣氛,在整堂課的教學中學生能夠保持強烈的學習欲望。由于排球運動是一項對抗性的項目,學生通過比賽練習能找到和動作技術掌握較好同學的差距。當班里的一些體育尖子學生能順利完成某些漂亮的技巧動作時,往往能帶動更多的學生參與練習,使旁觀者變成參與者,體會到體育課的快樂。
2.3“比賽法”教學能有效增強課堂學習效果。
由于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課堂學習氣氛熱烈,使教師在組織、管理、指揮及監督等教學活動中相對對照組而言更加輕松。從表1—3中都可以看出實驗組的學生在動作掌握情況(傳球、墊球和技術組合)和身體素質方面(50米、立定跳遠)都明顯高于對照組。期末考核成績優秀、良好率也都明顯高于對照組。
2.4“比賽法”教學對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形成良好的班風有積極作用。
體育新課程標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適應學習領域,排球項目作為一個集體參與的項目,要想獲得勝利,就要隊員團結合作、互相配合。通過比賽,隊員進行了良好的個人溝通,有助于培養良好的人際關系,通過比賽,能很好地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和競爭意識。
3.教學建議
“比賽法”教學增強了學習效果,解決了學生“我要學”和“要我學”的矛盾,也使學生的頑強拼搏精神和課外的自我鍛煉能力得到了提高。我們在運用“比賽法”排球教學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3.1正確引導學生的興趣。
“比賽法”教學往往使學生對復雜和高難度的技術動作很感興趣,忽視了對基本技術動作的學習。這時候教師應該正確引導學生,讓學生明白,復雜的技術和戰術正是由單個基本動作環節組成的,應積極地完成基本動作的練習。
3.2加強對學生自我保護意識的教育。
由于采用了“比賽法”教學,學生的興趣比較高,往往忽略了準備活動的重要性。學生在各身體運動系統沒有充分活動開就開始進行劇烈的運動,往往很容易受傷。在采用比賽法教學時,教師要帶領學生做好準備活動,向學生灌輸運動安全意識,做好運動損傷的預防工作。
3.3加強“比賽法”的研究。
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運用多種方式方法,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使學生更好地學習和掌握體育技術技能。
參考文獻:
[1]劉雪勇.嘗試教學法運用于籃球教學中的實驗研究[J].湖北體育科技,2001,(1).
[2]張明立.實用體育統計方法[M].北京;北京體育學院出版社,1990.
[3]楊林,羅玲.論現代排球運動在中小學體育課程改革中的作用[J].南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03,(3).
[4]羅信容.中學體育課堂氣氛重要性的探討[J].寧德師專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5.
[5]周華.體育課程標準與體育教育改革[J].體育科技,2004,(1).
[6]劉波.比賽法在體育教學中的運用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