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通過對高校藝術生目前就業特點,以及影響學生主觀能動性發揮的各主要因素的分析,提出了調動學生就業主觀能動性的各項策略,以加強學生就業核心競爭力,進而對高校就業工作產生直接的推進作用。
關鍵詞: 高校藝術類畢業生 主觀能動性 就業 提升策略
一、高校藝術類畢業生就業特點
1.就業去向單一。
以我院2010屆環藝專業為例,該專業畢業生共54人,來系里舉辦招聘會的80%是私營企業,這些私營企業包括裝飾公司、廣告公司和設計工作室等,學生的擇業認知與企業的需求直接或間接地導致了藝術設計專業畢業生就業去向的單一性。
2.求職過程中頻繁跳槽。
許多剛畢業的大學生初入社會無法準確地定位自己,往往剛在某一家公司做了幾天,就覺得苦累,或者認為自己的才華無處發揮,或者抱著看其他公司會不會薪水更高的心態頻繁跳槽,這樣的學生對企業的忠誠度越來越低,致使企業不敢輕易接納剛畢業的大學生。
3.自主創業意識正在日益加強。
在高校所開設的就業指導課中,創業指導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職業生涯規劃大賽的開展也給更多大學生帶來了機遇和挑戰,還有國家和各地市出臺的一系列幫助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的優惠政策。所有這些都促使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改變了原來單一的就業思維模式,主動探索新的創業途徑。
二、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在就業工作中的重要性
基于藝術設計自身的專業特色和就業特點,學生專業技能掌握得是否完備,就業意向,對公司忠誠度,言談舉止,以及溝通和表達能力都是影響其就業的主要因素,這些因素又是學生靠發揮主觀能動性能夠加以改善和提高的。主觀能動性被調動起來后,大學生就會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就業過程中,通過各種渠道自覺搜集就業信息,積極投入應聘求職中,及時發現自身不足并加以調整,更為冷靜和客觀地對自己合理定位,種種努力之后面對來之不易的就業機會會更加珍惜。所以充分發揮大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對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有直接的推進作用。
三、就業過程中影響學生主觀能動性發揮的主要因素
1.政府的就業引導機制不夠完善。
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畢業后往往就職于裝修公司、廣告公司等私營企業,許多大城市為其提供的就業機會遠遠高于中小型城市,一邊是擁有優雅的工作環境和較高的薪酬待遇,一邊是正在起步或剛剛發展起來的中小企業較低的薪酬,相比之下,就造成了學生在擇業過程中對就業單位存在區域性選擇。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政府不制定各項優惠政策對學生就業加以引導,就會使很多大學生到中小城市或經濟不發達地區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受到嚴重影響。
2.面對現實產生焦慮和矛盾的情緒。
對于一直處于象牙塔內的大學生來說,在即將踏入社會就業的前期往往存在諸多幻想與高度的自信,但由于缺乏生活和社會經驗,不能準確定位自己的就業目標與方向。在面對地域不同、薪酬不同、發展空間不同、工作壓力不同的諸多企業時,該如何選擇才是最為正確的,是讓很多缺乏社會經驗的大學生最為困惑的事情。往往這個時候會有部分學生急于求成,隨意簽訂一個就業單位就算把這個難題給解決了,焦慮感開始在內心萌發。
3.無法達到職業期望,導致心理失衡。
面臨畢業的大學生容易盲目自信,這種自信使他們在求職過程中過度在意就業環境、經濟收入和福利待遇等條件,忽略了企業的真正需求。對于大多數用人單位而言,畢業生的實踐經驗和動手能力是其最為看重的,所以往往給予沒有工作經驗的應屆畢業生的待遇不是很高,這又和畢業生的職業期望值相差甚遠。面對這樣的現實,心理承受能力較差的學生就會產生心理失衡,進而對就業產生消極抵觸情緒。
4.狹隘的就業觀致使擇業目標受到局限。
藝術設計專業由于專業性較強,很多學生希望在畢業后能順利找到與自己所學專業對口或相關的工作,但現實情況是,設計專業畢業生所能從事的對口崗位的數量遠遠滿足不了畢業生們的需求,對口崗位呈現僧多粥少的態勢。藝術生在校期間的學習一般都側重于專業課,在面臨就業時想要轉行難度很大,大多數畢業生寧可選擇自由職業也不愿意在其他行業或領域嘗試。
四、就業工作中提升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策略分析
1.加強就業指導體系建設,增強大學生就業核心競爭力。
(1)輔導學生做好職業生涯規劃
職業生涯規劃指導應該貫穿于整個大學生活。初期可以通過課堂講授、個別咨詢、職業測試等手段,幫助學生正確了解自己的性格、興趣和特長,讓學生根據自身實際早日樹立職業意識,理清現實與理想之間的差距,端正心態彌補不足。明確自己的職業意向、發掘自身的職業潛能,為日后就業工作的開展打下堅實基礎。中后期藝術設計專業的就業指導老師需要把企業的實際需求同學生的個人選擇聯系起來,讓學生了解國家的就業方針政策,了解所學專業的發展前景,了解企業文化及用人制度等相關信息。采取逐一交流的方式,針對學生不同的個性、家庭環境和知識儲備程度進行個性化職業規劃指導。這種依據學生性格特征并由學生自己制訂出的職業生涯規劃將會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參與意識和成就感也會逐漸得到滿足。
(2)深化就業指導課的內容與形式
藝術設計專業的就業指導課內容與形式的編排要以學生為主體。可以進行形式多樣的情景模擬訓練,設定主題,邀請企業工作人員作為裁判當場點評,這樣可以有效增強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可以給學生布置一些面向企業的調研任務,促使學生主動尋找結果,在調研過程中逐漸了解市場掌握用人單位的信息;可以邀請往屆優秀畢業生舉辦經驗交流會,展示成功的道路,以此激發學生主動思考的意識。
2.加強就業意識的指導和就業觀教育。
面對就業,一部分藝術設計專業學生會對自己的評價過高,不能合理定位自己,認為一旦踏入公司就能獨當一面,就是拿高薪受尊重的設計師。另一部分學生對自己評價過低,認為在校期間專業和文化課都不好,肯定無法找到工作。還有一部分學生存在嚴重的依賴心理,自己從不考慮與就業相關的問題,認為家人或學校能給自己找個工作就去做,找不到的話也無所謂,對未來沒有目標沒有設想。對此我們要積極開展健康擇業心理教育、職業素養教育、職業理想教育、擇業價值取向的引導等指導教育,糾正藝術類大學生的認知偏差,幫助其樹立科學的就業和職業理念,避免學習和就業的盲目性。
3.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業和靈活就業意識。
自主創業和靈活就業意識不僅有利于調動學生就業的主動性,而且有利于鍛煉創造性思維,使畢業生懷揣著高度的責任心和義務感投入社會生活中,是一種積極的意識形態。隨著自主創業意識的加強,學生逐漸樹立開拓進取的意識,認識到進取和探索是通往成功的重要途徑。
高校藝術設計專業學生所學專業技能性強,在靈活就業、自主創業方面具有較強的優勢,就業工作的開展應積極地為學生自主創業創造條件,如及時把國家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的各項優惠政策傳達給學生;邀請合作企業指導學生自主創業;舉辦創業典型交流會,讓已創業學生把自己的心得體會拿出來與同學分享,通過各種方法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生的斗志。
4.加強校企合作的廣度和深度,為畢業生拓寬就業渠道。
藝術設計作為實踐性較強的專業,要求就業工作的開展加強與企業的合作。學生面臨就業時產生的恐懼、失落和迷茫都是可以從校企合作中得以改善的。我們要定時召開專業發展研討會,和用人單位一起探討課程設置的合理性,根據市場需求及時調整,以此提升大學畢業生的可雇用性。安排學生到企業進行頂崗實習鍛煉,使學生在頂崗實習過程中主動調整不良心態,理論聯系實際,彌補專業技能的不足。和企業合作可采取訂單式培養模式,讓企業根據自己對人才的需求培養學生,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完全符合企業的需要,在校期間就把就業問題順利解決,有效減緩學生的就業壓力。
參考文獻:
[1]秦麗君,劉增安.高職“思政課”教學內容整合初探[J].教育與職業,2006,(20).
[2]邊慧敏.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M].成都: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7.
[3]劉紫婷.高職學生就業指導[M].黃河水利出版社,2006.
[4]鐘谷蘭,楊開.大學生職業生涯發展與規劃[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5]王建莊,王愛群,李春英.大學生就業創業導論[M].鄭州:河南出版集團,2007.
基金項目:2011年度河南省社科聯、河南省經團聯調研課題——提升高職學生就業主觀能動性和實踐能力問題研究(SKL—2011-2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