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根據國內外對網絡成癮及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對當前青少年網絡成癮現狀及思想政治教育干預效果作評述,以期深入開展網絡成癮研究。
關鍵詞: 青少年 網絡成癮 思想政治教育
互聯網是20世紀人類社會的一項具有深遠意義的重大發明,是科技信息時代發展的產物。在短短的幾年時間里,它已經迅速地蔓延到世界的各個角落,已經逐漸滲透到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ヂ摼W的發展與其所代表的全球化進程,是人類社會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隨著計算機與互聯網技術在全球的不斷傳播,人類社會已經進入了“互聯網時代”。迅速發展的互聯網正日益影響著使用互聯網的人們的心理和行為。部分青少年由于沉溺于網絡的虛擬空間,以致上癮,對身心健康發展產生了巨大影響。眾多研究表明“網絡成癮”可不同程度地損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正常學習和生活,諸如生物節律紊亂、情緒低落、思維遲緩、學習成績下降、逃課現象增多,甚至產生自殺意念和行為等,極大地妨礙了青少年的身心成長。
1.青少年網絡成癮發生率研究
美國心理學會Green通過在ABC News.com上發表問卷,調查18000個網絡使用者的網絡使用習慣,結果發現6%的人有成癮現象,主要是青少年和有技術傾向的人。Morahan-Martin和Schumacherb以277位美國大學生為樣本,調查發現網絡成癮的比例為8.1%,男女生之比為3.8∶1[1]。Wang報道網絡成癮在澳大利亞大學生中的比例為4%,男生高于女生[2]。Johansson采用電話訪談和郵寄問卷的方式對3237名12—18歲的挪威青少年進行調查,發現網絡成癮的比例為1.98%,男生與女生的比例是1.6∶1。Kima和Yang報告韓國中學生網絡成癮的比例為1.6%—4.9%。Leung采用電話訪談的形式對出生在1977—1997年的699位香港人進行調查,發現網絡成癮比例占調查人群的37.9%[3]。而另一項在香港的調查結果顯示網絡成癮的比例為14.7%。臺灣高中學生網絡成癮的比例為12%—13.8%[4]。林絢暉等人(2001年)調查293名大學生上網人群中IAD者有28名,占總數9.6%[5]。吳漢榮等人(2004年)調查已接觸并使用網絡的1617人中,有170人符合網絡成癮診斷標準,網絡成癮發生率為10.51%,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男生網絡成癮的發生率12.86%,高于女生5.57%,差異有高度顯著性P<0.01[6]??傊捎谠\斷標準、研究方法及研究對象的人群種類不同,網絡成癮的患病率文獻報道差異較大。但從中也可以發現青少年的網絡成癮率還是比較高的。
2.青少年網絡成癮原因研究
目前關于網絡成癮的成因尚不清楚,一般認為不能用單一模式來解釋,而是多種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
2.1人格因素
網絡成癮者具有明顯的人格特點。Yang和Caplan研究發現具有依賴、害羞、抑郁、孤獨、低自尊等人格特征的人容易發生網絡成癮。Chak和Leung以722名香港人為樣本,探討網絡成癮與人格特征——羞怯、心理控制點的關系,發現羞怯、外控傾向評分與網絡成癮評分呈顯著性正相關,是網絡成癮的預測因素。Lin和Tsai采用分層整群抽樣對753名高中生進行調查,探討網絡成癮與感覺尋求(sensation seeking)的關系,結果顯示網絡成癮者的感覺尋求總分及脫抑制分量表評分均顯著高于非成癮者。劉傳新等報道人格特征中獎賞依賴與大學生網絡成癮有密切的關系[7]。
2.2網絡使用動機因素
網絡成癮者在網絡使用動機上更傾向于互動游戲、匿名交往、自我肯定、虛擬社區(虛擬現實)、娛樂放松、消磨時間等動機。Morahan-Martin和Schulnacberb對277位美國大學生進行調查,發現網絡成癮學生與非成癮學生相比,上網的原因較多的是結交新朋友、登陸成人網站、情感支持、分享共同愛好、娛樂放松、游戲、虛擬現實、消磨時間等。Yang和Tung發現利用網絡尋求心理滿足、娛樂、社交等動機與網絡成癮呈正相關。Chou綜述網絡成癮的文獻,認為網絡本身并不會使人成癮,但一些特定的網絡功能,如交互功能,對網絡成癮的發生起著重要作用[8]。
2.3家庭環境因素
家庭環境是影響青少年身心成長的重要因素,家庭矛盾、家庭暴力、單親家庭、家庭功能不良、親子關系差、不良的父母教養方式、家庭成員犯罪吸毒等與網絡成癮的關系密切。李濤和張蘭君研究發現網絡成癮傾向大學生的父母較對照組更多地采用過分干涉、懲罰嚴厲、拒絕否認的教養方式。范方等報道網絡成癮傾向組兒童的家庭在溝通和情感介入方面兩極分化,表現為更多的專制粗暴或過于遷就、溺愛,網絡成癮傾向與家庭功能高度關聯。
3.思想政治教育矯正青少年網絡成癮的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的各種優勢,采取綜合性的措施,對青少年進行心理和生活輔導,使學生了解網絡游戲的內在機理和對個體、社會的影響。有了理性的認識,大學生就可能避免因為好奇而過分沉迷網絡游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多同那些網絡成癮的同學交流,使他們認識到老師的關心,并且對已戒除網癮的同學安排幫扶對象,讓他以自己的經歷來勸導說服其他尚未戒除網癮的同學。創造機會鼓勵他們主動交流,引導他們走出因為交流困難而尋求虛擬交往的迷宮。當然,在對上網成癮同學實施專門的心理輔導的同時,也要注意面對其他學生的教育指導,使他們都具有良好的心理狀態,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到標本兼治。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豐富校園生活,開展各種有意義的文體活動,將學生的興趣轉移,讓學生擁有健康向上的積極心態,并逐漸融入集體。擴大學生現實交流的空間,拓展展示學生才能的舞臺,是緩解學生情感焦慮的重要途徑。學校要充分利用現有教育資源,開展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和科技實踐活動,并且要充分利用網絡這一平臺,開設有關戀愛、學習、就業、人際交往等問題專欄,讓學生之間通過網絡本身,找到自己的“良藥”。
劉純姣[9]的研究表明,思想教育可以明顯改變網癮大學生對網絡的依賴。思想教育使學生對網絡的依賴性降低,敏感性提高,自控力增強,上網時間減少,參與社會交往、學習的時間增加,人際關系改善,現實人際交往能力增強,自信心提高,能深刻體會網癮對身心的危害。研究認為,如果學校措施得當,心理咨詢師堅持不懈,學生思想政治輔導員及家長有力配合,學校各級領導重視,思想教育與心理輔導相結合就是一種有效的大學生網絡成癮群體干預手段。
參考文獻:
[1]Morahan-Martln JM,Sehumacker P.Ineldence and correlates of pathologleal Intemet use among college students[J].ComPut Human Behav,2000,16:13-29.
[2]Wang Wei.Intemet dependency and psyehosocial maturity among college students[J].J.Human-ComPuter Studies,2001,55:919-938.
?。?]Leung L.Net-Generation Attributes and Seductive ProPerties of the Inemet as Predlctors of Onine Aetivities and Internet Addiction[J].Cyberpsyehol Behav,2004,7,(3):333-348.
?。?]Yang SC,TungCJ.ComParison of lntemet addicts and non-addiets in Taiwanese high sehool[J].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2007,23:79-96.
[5]林絢暉,閻鞏固.大學生上網行為及網絡成癮探討[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01,(4):281.
[6]朱克京.影響大學生網絡成癮相關因素的路徑分析[J].中國公共衛生,2004,11,(20):1363-1364.
?。?]劉傳新,楊彥春,張麗霞,等.大學生網絡成癮傾向與三維人格的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行為醫學科學,2005,14,(12):1122-1133.
[8]Chou C,CondronL,Belland JC.A revlew of the research on Intemet addiction[J].Educational Psyehology Review,2005,17,(4),363-388.
?。?]劉純姣.思想教育和心理輔導矯正大學生網癮實驗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0,7:69-71.
基金項目:河北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課題編號:HB10GJ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