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推動高校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過程中,要努力找尋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與大學生實際需求之間的最佳結合點。成長和成才作為當代大學生最強烈的需求點,理應成為高校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重要落腳點,以此作為結合點,正是推動高校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切入點和著力點。準確把握大學生成長和成才的需求和規律,將有力調動大學生學習、認同和踐行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有效推動高校馬克思主義大眾化。
關鍵詞:高校; 大學生; 成長和成才; 馬克思主義大眾化
中圖分類號: G4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9749(2012)06-0034-03
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宣傳普及活動,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1]高校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任務。在推動高校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過程中,“要努力找尋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與大學生實際需求之間的最佳結合點”[2],從而調動起大學生自覺學習和認同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大學生群體諸多的需求和愿望中,渴望成長和成才是大學生最主要的需求點和關注點,同時也是大學生校園生活中占據主導地位的任務和目標。成長和成才作為當代大學生最強烈的需求點,理應成為高校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重要落腳點,以此作為結合點,也正是推動高校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切入點和著力點。
一、成長和成才:當代大學生最強烈的需求點
當代大學生滿載著家庭的殷切期望和自己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憧憬來到大學校園,渴望通過努力不斷成長和成熟,在未來的事業和生活中不斷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和追求。當今時代相對開放的社會環境和多樣化的發展機遇為大學生實現人生理想和抱負提供了廣闊舞臺。因而,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成長和成才就成為當代大學生最強烈的愿望和需要,如何成長和成才也成為了大學校園里備受關注的話題。
第一,當代大學生需要樹立正確的成長成才目標。青年大學生樹立什么樣的人生目的和人生理想,確立什么樣的成才目標,學習并掌握什么樣的知識,具備什么樣的能力,是關系到大學生能否順利成長和成才的根本問題,也是關系到國家和民族未來的大問題。對青年大學生來說,“成才目標的性質和內涵深刻影響甚至決定著大學生能否真正成才,并在一定程度上規范著成才的路徑。”[3]大學生成長與成才目標的確立,并不是簡單的個人選擇和人生取向問題,而是深含價值判斷的社會問題,與時代背景和社會發展狀況息息相關,更與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緊密相連。第二,當代大學生需要選擇正確的成長成才道路。確立成長成才目標是大學生通往成長成才之路的起點,而真正成長與成才還要正確選擇適合大學生自身的成長成才道路,并持之以恒地努力奮斗。胡錦濤總書記提出,“要深入開展社會實踐,探索實踐育人的長效機制”[4]無論從大學生成長和成才的內在規律來講,還是從社會發展對大學生的要求來看,參加社會實踐都是大學生鍛煉成長和努力成才的有效途徑,是大學生自身成長和成才的必由之路。第三,當代大學生需要正確對待成長成才的環境。當代大學生生活在豐富多樣而又復雜多變的社會環境中,尤其是成長和成才過程中要面臨的不可預見因素增多,成長成才環境中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并存,順境和逆境交織。如何在紛繁復雜的社會經濟環境和信息輿論環境中區分出對自身成長和成才的有利因素與不利因素,正確對待人生路上遇到的順境和逆境,認清自身在成長成才環境的建設和改造中的能動性,就具有重要意義。
二、大學生成長和成才:推動高校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落腳點
所謂高校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就是要在高等學校進行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教育和普及,推進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進教材、進課堂和進頭腦,引導高校師生員工尤其是當代大學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提高他們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使大學生正確認識社會發展規律,認識國家的前途命運,認識自己的社會責任,確立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共同理想和堅定信念。”[5]在當今時代背景下,對大學生進行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教育和普及,使大學生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樹立起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同時結合自身實際,確立起奉獻社會和服務人民的成長成才目標,自覺走與人民群眾和實踐相結合的道路,正確對待成長成才中的順境和逆境,促進自身成長成才和人生價值的實現,應該成為推動高校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基本價值和重要目標。
將促進大學生成長成才作為推動高校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落腳點集中體現在黨和國家的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教育理念上。《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是教育改革發展的戰略主題,是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時代要求。而實現這一戰略的主題,必須堅持德育為先,立德樹人。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把德育滲透于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胡錦濤同志在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也強調:“堅持以人為本,在教育工作中的最集中體現就是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德是做人的根本,只有樹立崇高理想和遠大志向,從小打牢思想道德基礎,學習才有動力,前進才有方向,成才才有保障。”[6]而從歷史的角度來看,中國共產黨歷來重視人才的培養,尤其是強調思想道德素質和思想政治素質的培養。毛澤東提出了培養造就千百萬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的戰略任務,明確指出,“我們的教育方針,應該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體育幾方面都得到發展,成為有社會主義覺悟和有文化的勞動者。”[7]鄧小平反復強調,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一定要教育好我們的后代,培養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具有社會主義覺悟的一代新人。江澤民也多次強調,正確引導和幫助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使他們能夠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是一個關系我國教育發展方向的重大問題。大學生作為國家寶貴的資源,他們的成長成才直接關系到黨和國家的前途命運,尤其需要加強對他們的思想政治教育。而推動高校馬克思主義大眾化,促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在大學生中的宣傳和普及,正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最基礎、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大學教育承擔著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任,具體來講就是承擔著大學生的“成長”教育和“成才”教育,促進大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推動高校馬克思主義大眾化作為大學教育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理應將促進大學生成長和成才作為開展工作的重要落腳點,并在促進大學生成長成才的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實際上,推動高校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性質和功能也決定了其完全可以在促進大學生成長成才的過程中大有作為。
三、大學生成長和成才:推動高校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切入點
成長和成才作為當代大學生最強烈的需求點,同時也是推動高校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重要落腳點,由此,促進大學生成長和成才正是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與滿足大學生的實際需求之間的最佳結合點。這一結合點,既能夠有助于實現推動高校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基本目標,同時也能夠有效滿足當代大學生最強烈的需要,進而調動起當代大學生學習、認同和踐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積極性、主動性和自覺性。因而,以促進大學生成長和成才作為開展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切入點,無疑是推動高校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有效思路。
1.適應大學生成長和成才的需求,加強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課堂傳授
大學課堂不但要肩負起給學生講授專業基礎知識的任務,同時還要擔當起向大學生傳授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的重任。“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大學生的必修課,是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重要途徑,體現了社會主義大學的本質要求。”[8]作為向大學生傳播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的主渠道,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既要聯系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際,為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講授提供豐富的實踐素材;還要細致考慮當代大學生成長成才的實際狀況和實際需求,從而調動大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大學生真切感到思想政治理論課講授的內容不但是馬克思主義的大道理;還與自身成長和成才的實際密切相聯,與自己的生活實際和人生價值的實現緊密相關,有利于自己在成長和成才的道路上少走彎路,向著正確的目標不斷前進。
因而,在以思想政治理論課堂作為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和普及的主渠道時,教師要堅持以人為本,尊重學生的意愿和需求,充分考慮當代大學生成長成才的特點,緊密聯系大學生的生活實際和學習狀況,回答大學生們普遍關心的社會重大熱點問題。為大學生思考理論和現實問題答疑解惑,不斷提高當代大學生在成長成才道路上獨立思考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而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現實感和說服力,有力提高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在大學生群體中的認同度。
2.把握大學生成長成才規律,增強高校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實踐特色
有計劃、有目的、有組織的社會實踐既是大學生成長成才的必由之路,同時也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在大學生群體中擴大影響和內化強化的有效途徑。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是在實踐中產生,并在實踐中得到豐富和發展的,離開了實踐,就不會有馬克思主義,更不會有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不但是在實踐中產生和發展的,馬克思主義的大眾化也必須在實踐中得以推進。也只有在偉大而鮮活的社會實踐中,才能讓人們真正體會到馬克思主義真理解釋和解決現實問題的力量和魅力,才能使人們真正理解和認同馬克思主義。當代大學生生長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實踐中,對鮮活而生動的社會現實充滿好奇,然而大學生由于長期在學校中學習和生活,信息的獲取主要通過大眾媒介,因而對社會現實可能缺少客觀全面的認識,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大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的認識和理解。只有在深入基層的社會實踐中,才能讓大學生對生動的社會現實有真切的體會和感受,更加深入地認識和了解世情、國情和民情,加深對人民群眾的感情,從而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認識和思考問題,在實踐的基礎上理性地認識和理解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成果和實踐力量。
在鮮活的社會實踐中認識和理解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過程,同時也是大學生在實踐中成長和成才的過程。因而,準確把握當代大學生在實踐中成長和成才的規律,才能有效調動起大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和在實踐中自覺認識和理解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自覺性,真正使大學生社會實踐有計劃、有組織、有目的、有收獲。使推動高校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過程有組織引導和實踐支持,取得推動高校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實際效果。
3.服務大學生成長成才目標,營造有利于馬克思主義傳播的校園文化氛圍
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既是促進大學生成長成才的必要環境,也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在高校傳播和普及的輿論生態。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是一種十分重要的教育力量,大學生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質能夠在一定的校園文化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因而,校園文化建設無疑是促進馬克思主義在校園中傳播和服務大學生成長成才的一條有效途徑。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應立足于服務大學生成長成才的目標,把校園文化建設作為推動高校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重要載體,把有形的教育和無形的教育結合在一起,弘揚以健康向上、奮發進取為主旋律的校園文化氛圍。通過學生會活動、班級活動、社團活動和網絡文化等,形成一流的大學品味,吸引學生主動參與、積極介入,接受良好校園文化的熏陶,并在校園文化活動中得到鍛煉、受到教育。具體來講,以建設高品位的校園文化來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通過開展豐富生動的傳播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活動,把廣大學生緊密團結在黨的周圍,更好地發揮校園文化活動的橋梁和紐帶作用;通過加強班級集體建設,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主題班會等活動,發揮團結學生、組織學生、教育學生的功能;通過網絡建設,對大學生進行全面教育、引導和服務,使他們潛移默化地受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浸潤和感召。從而真正做到用科學理論武裝大學生、用優秀文化培育大學生,有效服務大學生成長成才的目標,并在促進大學生成長成才的過程中有效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在大學校園里的影響和傳播。
參考文獻
[1] 胡錦濤.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 武東生.努力找尋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學生實際需要的最佳結合點[J].高校理論戰線,2005(4):13-14.
[3] 李毅紅.思想政治教育對大學生成才的作用[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5(1):55-59.
[4][5][8] 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N].人民日報,2004-10-15(1).
[6] 胡錦濤.在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0-7-13(01).
[7]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建國以來重要文獻選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4:98.
[責任編輯:龐 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