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學理念可以理解為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所體現出的對教學活動的根本認識。先進教學理念主要表現為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探索精神,培養學生勇于向已有知識提出合理質疑的科學精神為教學根本宗旨的教學理念。在大學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貫徹先進教學理念要求教師的教學必須能夠真正滿足學生的實際需求、解決學生的思想困惑、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
關鍵詞:思想政治理論課; 教學理念;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
中圖分類號: G6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9749(2012)06-0048-02
近年來,在大學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中,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如何通過轉變教學理念來提高教學效果。但是,究竟應該以一種什么樣的教學理念來指導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如何貫徹先進教學理念?這些都是需要亟待探討和解決的問題。
一、對教學理念、先進教學理念內涵的理解
筆者認為,教學理念就是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體現出來的對教學活動的一系列根本性認識。具體來說包括三方面的內容:第一,對教學活動的目標和宗旨的認識。第二,對教學活動中教師與學生的作用、相互關系的認識。第三,對如何選擇、運用教學方法、教學手段以達到教學目標的認識。其中最核心的是對教學活動的目標和宗旨的認識,因為對教學活動的目標和宗旨的認識決定了教師運用什么樣的教學方法、教學手段,也決定了教師在教學中扮演什么樣的角色。如果一個教師認為教學活動的目標僅僅是單向地向學生灌輸知識,那么他就不會更多考慮在教學過程中如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因此,要貫徹先進教學理念,最根本的是要轉變對教學目標和教學宗旨的認識,充分認識到教學活動的目標和宗旨絕不僅僅在于單向地向學生灌輸知識或思想,更重要的在于在向學生傳授知識的同時,還要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對已有知識合理質疑的精神、向未知領域探索的精神。在這種認識基礎上,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會更加自覺地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等方面不斷改進,以達到上述宗旨。
任何教學活動都自覺或不自覺地受一定教學理念的支配。因此教師應自覺地、有意識地用先進的教學理念來指導自己的教學活動。什么樣的教學理念算是先進的教學理念呢?基于對教學理念內涵的上述理解,本文認為先進教學理念應具有如下特征:第一,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索精神、勇于向已有知識提出合理質疑的精神為根本宗旨。第二,教學必須能夠真正滿足學生的實際需求,解決學生的思想困惑;第三,把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歷史使命感作為重要的教學目標。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索精神、勇于向已有知識提出合理質疑的精神,這既是一切教學活動最根本的宗旨,也是先進教學理念最一般的特征。人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說明,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作為教學最重要的目標這一理念并不是什么新思想。只不過對于思想政治理論課來說,由于它擔負著思想政治教育這樣顯性的特殊職能,使學生很容易產生先入為主的排斥、輕視甚至抵制的心理,因此,在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就變得格外重要,難度也變得比其他課程更大。
二、如何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貫徹先進教學理念
第一,教學必須滿足學生的實際需求。大學生對政治理論課教學的需求既有共性,也有差異。總的來說,大家都希望老師講課生動有趣,考研的同學又希望老師盡可能突出考研重點;不考研的同學對講課內容是否符合大綱要求并不太關心,而更關心講課內容是否吸引人,這對老師的授課內容和授課方法提出了很大的挑戰,教師必須對“講什么、不講什么、怎么講”仔細推敲,并不斷根據教學效果調整教學內容,以期逐步完善。筆者在總結近10年的教學中,在不斷總結摸索經驗的基礎上,做了以下嘗試:將每講的教學內容分成三部分:基礎知識、疑點難點熱點問題、同步練習。基礎知識根據難易程度,有的詳講,有的略講,重點講授疑點、難點、熱點問題。同步練習主要供學生課后復習。在疑點、難點、熱點問題這一部分,主要分析現實生活中與教學內容關系密切的問題。比如2002年我國有10幾名省部級以上高官因貪污腐敗受到懲處。鑒于大學生對腐敗問題很關心,筆者結合這一事件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與黨的建設》這一專題中開展了《中國反腐,路在何方?》專題討論,與同學們一同探討腐敗問題產生的根源、中國到底應該怎樣提高反腐敗的效果等問題。近年來,“三農”問題備受關注,筆者設置了專題討論——《“三農”問題大家談》,探討“三農”問題的成因、解決途徑。2009年,發生了三鹿、蒙牛等多家知名企業的奶制品中含有毒物質——三聚氰胺惡性事件。筆者根據這一事件編寫了教學案例,以案例教學的形式與學生一起討論、反思了該事件。這些建立在研究基礎上的討論,使學生對這些國家生活中的熱點問題有了比較深入的了解,也使學生對教學內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較好地滿足了學生深入了解熱點問題的需求。
第二,把解決學生思想困惑作為最重要的教學目標。筆者認為,如果不能解決學生的思想困惑,思想政治理論課就失去存在的意義了,也不會有恒久的魅力。目前思想政治理論課面臨的一大困境恰恰就是僅僅在形式上完成了教學內容,而沒有真正解決學生的思想困惑。因此,筆者在教學中有意識地把解決學生的思想困惑作為自己的努力目標。例如,許多學生對鄧小平關于社會主義本質的論斷有許多困惑。有的同學認為,資本主義也很重視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為什么說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是社會主義的本質呢?還有許多人認為目前我國貧富差距比較嚴重,與鄧小平提出的社會主義的本質在于實現共同富裕背道而馳,不相信會實現共同富裕,甚至認為理論宣傳純粹是騙人的。針對這些困惑,筆者在社會主義的本質和根本任務這一章中,結合網上對鄧小平關于社會主義本質論斷的各種議論,與同學們一起研討如何理解鄧小平關于社會主義本質的論斷,使各種思想充分交鋒,并加以正確的引導,使學生在爭論中澄清了許多困惑。
第三,必須把培養科學精神作為重要的教學目標之一。有人以為只有在自然科學類的課程中才涉及到培養科學精神的問題,其實不然。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同樣也有責任對學生進行科學精神的熏陶。對學生進行科學精神熏陶主要表現為引導和鼓勵學生對已有結論哪怕是權威結論提出合理的質疑或批判,不迷信書本和權威,培養學生嚴謹、求實的學術作風。在學習鄧小平關于社會主義本質論斷時,筆者給同學提了這樣一個問題:中國目前是否存在兩極分化?很多同學不加思索而且很肯定地回答:“存在”。筆者說:要回答這個問題,合理的邏輯思維過程應該是:首先從概念上明確什么是兩極分化,衡量兩極分化的依據是什么?其次,根據調查統計資料,依據一定的衡量標準,經過準確的計算得出結論。在學生們進行充分討論的基礎上,筆者在總結發言時,向同學們介紹了國際上衡量貧富差距的方法、國內以及國際上對我國近年來貧富差距的研究結果,并就如何看待我國目前的貧富差距加以正面的引導,從而使學生懂得對權威結論既不能毫無根據地全盤否定,也不能不加思考、盲目地全盤接受,要有自己的思考。實際上這就是科學的思維品質和思維方法的熏陶過程。
第四,必須把培養學生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作為重要的教學目標之一。為此,教師本人必須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在教學內容的安排上,要緊密結合社會生活中的一些典型案例,用恰當的方式去激發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筆者在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這門課的教學中,結合社會反響強烈的腐敗問題、三鹿等企業制售有毒奶制品事件、汶川地震中出現的“范跑跑”事件、日常生活中的浪費及過度消費等問題,先后以案例教學等不同形式進行過題為《中國反腐,路在何方?》、《透過有毒牛奶事件看社會誠信建設的隱憂》、《假如你是范子美》、《我們能為貫徹科學發展觀做些什么》等討論。
參考文獻
[1] 費孝通.鄉土中國 生育制度[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
[責任編輯:成方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