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南偏南音樂節(下面簡稱SXSW)今年3月9日如期召開,它是每年在美國得克薩斯州奧斯汀舉行的一系列技術、電影和音樂大會,而這一屆的SXSW尤其受期待和推崇,皆因為近兩年的互聯網新星Twitter、Foursquare、GroupMe等都是在這個大會上嶄露頭角,獲得青睞。
雖然今年像Twitter、Foursquare這樣耀眼新秀橫空出世的場景沒有再現,但是SXSW大會依然預示了互聯網技術與平臺方面的熱點和趨勢。
趨勢一:
共享(Co-sharing)
如今越來越多人互相交換物品或互相幫助。
數字技術讓任何人都能隨時隨地找到他們需要的東西或者服務,但不是通過零售商或大公司,而是在近在咫尺或千里之外的其他人手里找到這些產品和服務。
這種點對點交換帶來更多選擇,更多體驗和機會,滿足不斷變化的各種預期和需求,提升了整個社會的總體價值。
1. 汽車共享公司找到汽車租賃新途徑
總部位于舊金山的點對點汽車共享平臺GetAround幫助人們從鄰居那里租車,也幫車主靠租車賺點外快。車主可以通過網站或者移動應用按小時、天或按周出租自己的車,租車費用低至3美元每小時,當然,車主可以自己設定價格和時間段,并且可以參考網上同類汽車的建議租賃價格。公司會幫助在駕駛者和汽車兩方面進行把關,每次租車之后車主都可以評分和發表意見。
2. 社區應用鼓勵朋友間互換衣服
英國電視4臺教育頻道推出的\"衣櫥互換\"是一個時尚社區應用,鼓勵用戶重新思考他們的衣櫥,并且通過手機應用與朋友互換分享,而不是頻繁的購置新品。
使用應用很簡單,用Facebook賬戶登錄并上傳你想要交換的衣服到你的虛擬衣櫥。然后邀請你的朋友也這么做,就可以開始互借衣服,不花錢就能擴充你的衣柜。
\"衣櫥互換\"還讓你發現本地的二手店、舉辦時尚派對、各種關于\"可持續時尚\"的信息等。Inensu的創始人博澤克(Paulina Bozek)說:\"一直以來,時尚都是一種朋友間的社交活動,我們創造的'衣櫥互換'是必備的時尚類應用,并且傳遞了個人風格至上而非一次性時尚的積極理念。\"
3. SPRINGWISE:點對點的體驗賣場
位于柏林的Gidsy自稱為\"真實體驗的社區市場。\"
尚處于測試階段的Gidsy意在提供一個讓任何人都可以舉辦活動或者找點趣事去做的場所。你可以在Gidsy上找到各種活動,比如由當地土著發起的徒步旅行--\"和洞穴人一起徒步自然\";游擊餐廳由主廚舉辦的專屬晚餐等。任何人可以免費發布活動信息,而當有人報名參與時,Gidsy從參與者那里收取10%的服務費。網站還和Facebook關聯,用戶可以了解朋友們在Gidsy上做什么。Gidsy目前主要做柏林和紐約市的活動,但計劃在將來推廣到其他地方。
趨勢二:
社交配對(Social-Paring)
如今,借助社交、地理位置和人口學數據的智能服務可以匹配用戶資料,從而讓有相似興趣愛好和需求的人有機會認識。這些系統帶來極高的效率。現在人們之間的聯系迅速增多,而且不像從前一樣需要耗費大量時間和精力。
社交配對旨在將人們聯系起來,形成一種社區的氛圍(基于地理位置或是活動),并且可能帶來進一步的合作。
1. 社交網絡將共同撫養引入美國
看到有越來越多的家庭和朋友二三十歲的時候專注于事業而推遲結婚,Modamily試圖創建一個全國性的對話平臺,讓人們了解共同撫養是一種可行選擇。
Modamily是一家位于紐約的私人社交網絡,針對在美國境內想要找人共同撫養小孩的人群。號稱擁有強大的匹配機制,甚至能預測你與未來伙伴的叔叔、阿姨、外公、外婆是否投契,網站僅對注冊用戶開放,另外還用視頻解決匿名身份問題,目標受眾是30到50歲之間的單身職業人士。
2. 社交網絡幫助你結識鄰居
假設你需要一個電鉆,或者保姆,但又不相信分類廣告網站。怎么辦呢?
這時,\"隔壁\"(Nextdoor)出現了。這個新的社交網絡僅針對你和你的鄰居,是完全私密的,你必須住在這個社區才能在網上寫評論,提供技能和服務等。網站也不會向你推銷東西,也沒有煩人的彈出廣告和條幅廣告。
在\"隔壁\"身上我們看到的最有創意的潛力是,它將打造更強大的社區。但它不同于普通的社交網絡,原因是,在\"隔壁\"網上的人住在你所居住的本地社區。你們平日都會碰到,而正是這種日常面對面的交流有可能為你建立紐帶,不管是找人照看小孩,尋找投資人,還是發現你的鄰居是個會建網站的平面設計師。
3. 荷蘭皇家航空公司讓乘客挑選鄰座
荷蘭皇家航空公司(KLM)最新宣布了一項新的試點項目,讓乘客根據他人在Facebook和LinkedIn上的資料選擇鄰座。該項目明年正式啟動。乘客可以選擇將自己的資料和登記信息相關聯,也就是說,這項服務是靠乘客自己主動公開這些信息讓其他同機乘客能夠看到,并跟他們在飛機上套近乎。
用社交網站如Facebook和LinkedIn來給乘客提供方便,這一招非常聰明。當然,它真正的使用和潛力還是取決于乘客是否愿意公開資料。
趨勢三:
游戲助善
游戲可以將全世界的玩家聯系聚集起來,通過加入競爭和回報,激勵人們參與,這種能力讓游戲逐漸發展成為變革的催化劑。游戲由于其規模效應,能夠促成積極的行動,克服個人和社會層面行動的重重困難,對從科學、醫藥到教育和環境等各種領域都有利用價值。不管是用來改善健康,慈善募捐還是解決以前無法解決的問題,游戲能夠鼓勵個人和社會進步。
1、游戲玩家幫助攻克艾滋病
Fold.it是一個基于網絡的科研合作平臺,讓玩家互相競爭,設計用來幫助防治艾滋病、老年癡呆癥和癌癥等疾病的新型蛋白質。這個平臺是美國華盛頓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的,讓在線玩家在網上建造3D蛋白質分子模型,根據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贏取分數和地位。研究人員最近利用這個平臺讓玩家比賽設定與艾滋病有關的逆轉錄酶病毒的結構。玩家們只用了幾個星期就建造出這種病毒的3D模型,解決了科學家們苦苦思索好幾年的難題。
2. 不健身即受罰
哈佛大學的學生創立的新公司\"健身約定\"(Gym-Pact)和波士頓的眾多健身中心合作,懲罰不去健身房的會員。用戶入會時選擇每周希望去健身的次數,以及如果沒去要罰多少錢,每少去一次最少要罰5美元。如果用戶今天沒去,就直接從關聯的信用卡上扣去這筆錢。而這些錢會分給完成一周健身任務的那些會員。
3. 通過游戲幫助玩家解決健康問題
By Tim Ryan 2011年12月28日
網絡平臺\"超好\"(Superbetter)將關乎健康的難題變成有獎勵的游戲。游戲設計者麥克高尼考(Jane McGonical)創造這個平臺的初衷是為了幫助自己從腦震蕩中恢復,平臺借助游戲的元素幫助參與者們克服肥胖、膝蓋損傷、煙癮等其他健康方面的問題。玩家先設定個人目標,下載\"能量包\"--專家的健康建議,然后他們可以在個人檔案中追蹤和查看所獲得的進展。游戲的每個任務都有心理學、神經學和要學方面領先研究為后盾,幫助游戲玩家借鑒成功案例從而實現個人的目標。
趨勢四:
速尼界面(Sonic Interface)
電子產品充斥了日常生活的各方各面,設計師開始重新思考人們與身邊設備以及周圍世界互動的方式。聲音識別技術將成為下一代的用戶界面變革,它可以對語音指令和聲音提示做出反應,讓人們無需用手就可以完成比如搜索信息,或者更換頻道等任務。未來該技術將在從安全到個人醫療的各個領域有更廣泛的應用。
1. LG開發遠程聲控
韓國電子公司LG開發出了一種可以識別簡單聲音指令的電視遙控器。利用蘋果公司的Siri技術,用戶通過對著神奇遙控器說話,就可以搜索網絡信息,進行系統設置等。聲音識別技術是目前索尼已經實現的運動控制的補充,其運動遙控器和任天堂的Wii工作原理類似,用戶可以使用特定的手臂動作來操控屏幕菜單。
2. 使用聲音解鎖安卓手機
科技博客\"專利蘋果\"(Patently Apple)稱,谷歌最近申請了一項專利,讓用戶可以用新的方法解鎖他們的手機。該專利的亮點之一是,手機用戶可以用聲音來解鎖。此外,這項專利技術還能在解鎖的同時啟動應用程序或者執行指令。例如,你可以將手機設定為解鎖后自動查看郵件或者啟動某應用。
3. SHAZAM識別烘焙食品廣告
通用磨坊的拜爾斯堡(Pillsbury)在他們新的電視廣告中加入了手機應用功能,媽媽們在看廣告時打開智能手機的音樂識別應用Shazam,就可以有意外的收獲,比如食譜或者新產品信息,電視廣告中會教導大家如何使用Shazam。Shazam廣告銷售執行副總裁克勞斯(Evan Krauss)說,\"一則15秒到30秒的廣告能夠讓人鼓舞,但拜爾斯堡從中看到機會,利用Shazam來讓人們學習和找到食譜。\"
星巴克、本田、老海軍和派拉蒙等公司已經開始利用Shazam的聲音探測技術來創作互動式廣告和宣傳內容。(編譯自美國PSFK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