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朝是中國社會市民階級正式產生的年代,大批的手工業者、商人、小業主構成了宋朝的中產階級。
宋朝打破了唐朝城市的政治區域與平民區域的劃分嚴格的格局,將平民的工商業的經營擴大到全城各個角落,北宋首都汴梁和南宋首都臨安都是人口超過百萬的大城市。
由于市民階級的發展壯大,宋朝的世俗文化各方面都突飛猛進長足的發展,小市民發展了富裕了就自然追求精品生活了。
打開宋人孟元老的《東京夢華錄》,看看“州橋夜市”“飲食果子”等章節,你就會被眼前的各種特色小吃、美食菜單看得眼花繚亂不自覺得口水暗流,你會為宋朝有那么多的美食而嘆服欽佩。
◎火腿
火腿發明于宋朝,最早出現火腿二字的是北宋,蘇東坡在他寫的《格物粗談·飲食》明確記載火腿做法,“火腿用豬胰二個同煮,油盡去。藏火腿于谷內,數十年不油, 一云谷糠。”
另據傳北宋代抗金名將宗澤回家鄉后,回京時帶回了幾塊老家浙江義烏的咸肉,給宋高宗趙構品嘗,趙構切開見到肉色鮮紅如火,嘗后味道鮮美,大喜便給它賜名為“火腿”。
◎火鍋
中國歷史上真正有記載的火鍋出現在宋代。宋人林洪在《山家清供》中記到,“師云:山間只用薄批,酒醬、椒料活之。以風爐安桌上,用水半銚,候湯響一杯后,各分以箸,令自夾入湯擺熟,啖之,乃隨意各以汁供。”
林洪還根據當時“浪涌晴江雪,風翻晚照霞”的美景。為這種吃法取了一個浪漫的名字叫 “撥霞供” 。
◎東坡肉
蘇東坡可謂一位美食大家,以“東坡”命名的名菜就有:東坡肘子、東坡魚、東坡豆腐、東坡餅、東坡羹、東坡酥、東坡玉摻、東坡芽膾、東坡豆花等等。其中最著名的當屬東坡肉,蘇東坡被貶黃州后生活拮據,見當地豬肉價便宜而很少有人買,于是便親自烹調豬肉。
有《豬肉頌》為證:“洗凈鐺,少著水,柴頭罨煙餡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貴者不肯食,貧者不解煮。早晨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另,傳說東坡肉發明于蘇東坡整治杭州西湖之時。
“慢著火,少著水”是制作東坡肉的主旨,他的另一首 《雨后行菜》:“誰能視火候,小灶當自理。”說明火候的關鍵。慢火煮使湯質稠濃肉爛而味美香氣撲鼻,誘人食欲大開。經研究發現,豬肉經過慢火煮1—2小時,飽和脂肪酸銳減30%—50%,而對人體有益的不飽和脂肪酸則成倍增加,由此可見,“東坡肉”不僅不肥膩降人,而且有利于人。真乃合乎養生之道的美味佳品……
◎豆芽菜
豆芽作為蔬菜食用始于宋朝,《山家清供》:“以水浸黑豆,曝之及芽,以糠秕置盆中,鋪沙植豆,用板壓。及長,則復以桶 ,曉則曬之……越三日出之,洗,焯以油、鹽、苦酒、香料可為茹,卷以麻餅尤佳。色淺黃,名鵝黃豆生。”
“卷以麻餅”正是北京的薄餅卷豆芽這吃法的鼻祖。宋人蘇頌《圖經本草》:“綠豆,生白芽為蔬中佳品。”孟元老的《東京夢華錄》中也屢次提到豆芽菜,如:“以綠豆、小豆、小麥,于磁器內,以水浸之,生芽數寸,以紅籃彩縷束之,謂之‘種生’。”
據宋朝的書籍記載,宋代就最起碼有五種豆芽,黃豆芽、綠豆芽、豌豆芽、芽蠶豆、赤豆芽。
西方的研究發現豆芽菜可以抗疲勞、抑癌、治癲癇,豆芽菜不僅有極高的營養還有極高的治病價值。
宋朝發明創造的小吃很多很多如“角子”(餃子)、“索餅”(面條)、“焦堿水錐”(炸元宵)、“浮團子”(湯圓)等等,連調味品醬油也是發明于宋代。據傳還有“油條”、“蛋炒飯”等也是發明于宋代,宋朝真是美食的天堂。
編輯/書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