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個人要成就一番大的事業(yè),必須有宏大的抱負(fù)、廣闊的視野,不追求一朝一夕的得失,超越種種外在的牽絆,讓心靈寧靜、專注,志存高遠(yuǎn),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昂然前行。
魚,對于莊子,是一個重要的象征,也是莊子談“真”說“道”的一個重要媒介。《莊子》一書的開篇,就是從魚開始的:“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莊子本人還曾多次在濮水上釣魚,楚國的使臣來請他去做宰相他都不回頭,只專注于釣魚;惠施衣錦還鄉(xiāng)時他也在釣魚,看了惠施顯擺的樣子,他還把釣到的一桶魚倒進(jìn)了水里,只留下一條;他和惠施關(guān)于魚是否快樂的辯論更成了中國思想史上的著名詭辯。
《莊子》書中,有最讓人心潮激蕩的一次釣魚:
任公子這個人與眾不同,他胸懷大志,為人寬厚瀟灑。他釣魚也和別人不一樣,做了一個碩大無比的釣魚鉤,用很粗很結(jié)實(shí)的黑繩子把魚鉤系牢,用五十頭牛做魚餌。哇!光看魚餌就知道這絕對是大制作、大手筆,因?yàn)閷こH说聂~餌只是些小蚯蚓、小蟲子罷了。任公子蹲在會稽山上,投竿于東海,天天守釣,別人都嘲笑他頭腦發(fā)暈,異想天開。一天過去了,一個月過去了,一年過去了,沒有一條魚上鉤,他依然從容自若,不為別人的閑言閑語所動。終于有一天,大魚上鉤了!大魚一咬餌,動靜就非同小可,它揚(yáng)頭搖尾地掙扎,翻滾騰躍,攪得海水動蕩,白浪如山,那巨大的聲響嚇壞了方圓千里的人們。經(jīng)過激烈的較量,任公子終于釣上了這條大魚。他將這條大魚剖開晾成魚干,分給大家吃。從浙江以東到蒼梧以北的人都飽餐了這種魚肉。這時候,那些淺薄多嘴之徒才奔走相告,驚嘆于任公子的才能。
莊子由此生出感慨:那些手拿小竿細(xì)繩,直奔小河、溝渠,釣到一條鲇魚或鯽魚就開心的人,怎么可能釣到大魚呢?目光短淺的人難以和志向高遠(yuǎn)的人相比,淺陋無知的人也不能和經(jīng)世之才相提并論,因?yàn)槎叩牟顒e實(shí)在太大了。任公子大氣、灑脫,毫不在意別人的言論,專心致志于釣竿,耐心等待,所以釣到了大魚。
編輯/王洪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