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琴道
古琴,中國最古老、最具文化內涵、最有哲人味道的藝術之一。千百年來,古琴藝術在中國藝術與文化的歷史長河中,所具有的內涵遠遠大于一門簡單的藝術種類,它凝聚著中華民族文化精神的內核,體現了中國知識分子修身立業的德行。
宋代朱長文《琴史》中通過師文習琴的過程,給予古琴藝術道與器、道與技之關系一個很好的概括:“夫心者道也,琴者器也。本乎道則可以用于器,通乎心故可以應于琴……故君子之學于琴者,宜工心以審法,審法以察音。及其妙也,則音法可忘,而道器具感,其殆庶幾矣。”可見在中國古人那里,習琴、操縵從根本上講是心得以通“道”的一個途徑,如果“道”不通,縱然如師文先前“非弦之不能鉤,非章之不能成”,也仍然不能領會其真諦,達到其至高境界,正如師文自己所言“文所存者不在弦,所志者不在聲,內不得于心,外不應于器,故不敢發手而動弦?!贝颂幹暗馈?,并非僅僅指琴道,對于君子而言,同時也是其終身所力求體認的“天道”。
古琴之為聽者,是為賞心,古琴之為奏者,是為靜心,奏賞之間,實為養性!聽孤芳自賞之心,奏靜水流深之意,養溫潤儒雅之性。
隨著傳統文化的回歸,古琴再次作為中國的文化符號映入人們的眼簾,并走進百姓尋常的生活之中。深邃、悠遠、空靈的琴曲,蕩滌著世俗浮躁的心靈。撫琴操縵之間,淋漓洋灑的是東方哲學的智慧。
我們說,文以載道,就古琴而言淺層次地說可謂琴以養性。
彈琴講究琴人合一,琴境合一。操琴之前凈手焚香是為入靜、入定、入境,并以調和營衛宗元四氣。此后,清茶一盞,口啜佳茗,通心走竅,隨茶香飄散之際琴聲悠然而起,巍巍乎如高山,洋洋乎如流水……
◎古琴文化滋養心性
作為一種樂器,古琴的性格是深沉的、含蓄的、溫潤的,她沒有很強的音色。如果不借助現代擴音技術,她很難“示眾”。即便是名家大家操琴,觀眾或聽眾若非業內人士及有一定文化修養的人,聽起來也是“不知所云”。所以,現在很多琴人很注重裝飾音,吟猱綽注,每音必飾。
初識古琴的人,一定會被古琴承載的幾千年的中國文化所感召,對集結在歷代琴人、琴家、琴曲之中的精神和品格所感召。從伏羲造琴“削桐為琴,繩絲為弦”到伯牙子期會知音、從孔子學琴師襄到卓文君司馬相如的愛情佳話,從古琴大師管平湖先生演奏的《流水》隨美國太空探測器飛上太空到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太古遺音”奏響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古琴所承載的是一個歷史的傳承、文化的傳承、文明的傳承。
習琴先習文,琴藝和文化修養兼容并蓄。
當你打開琴譜,映入眼簾的便是那些形如五筆字根的符號——減字譜。智慧的先人把多筆畫的漢字取其三兩筆標記為一個音,譜成樂譜,讓今天懂漢字、用漢字的國人引以為豪。識譜、閱譜、打譜之中,我們習得的是文化,習得的是傳統。
此后,彈一曲《陽關三疊》隨王維《送元二使西安》,再彈一曲《高山流水》與伯牙子期共敘君子之交,一首《離騷》暢舒“眾人皆醉我獨醒”, 再彈一曲《廣陵散》為千古絕響!
琴曲或溫婉或激揚,個中典故或思稔或考量,給我們留下的是對心性的滋養。
◎古琴藝術感知天性
琴者,情也。早時,古人鼓琴非為娛人消遣,而為抒懷明志。也就是說,這琴并不是彈給別人聽的,而是彈給自己聽的。古人每當心有所思,情有所生,然難以言說之時,便以琴代言,鼓琴遣懷,抑揚頓挫,信手彈來,聽似琴音,實為心曲。故琴聲即是心聲。所彈為何,唯己知之。若有人竟能聽出其中端倪,便欣欣然引為知音,倍加珍惜。
由于琴所特有的功能,嚴格說來,撫琴之關鍵不在技而在藝。什么是藝?藝的本質是獨一無二。在這世上,每個人都是上帝獨一無二的作品。把自己獨一無二的心曲彈奏出來了,那就是藝術。琴是雅物,撫琴是雅事,以雅物做雅事,必會使人心性變得高雅起來。
愛琴之人,大都心地善良,善解人意,溫潤如玉,思想深沉而敏銳,情感豐富而細膩。常常操琴學藝,會使人變得敦厚而機靈,博愛而多情。琴能去浮躁之火,慰傷痛之心,解相思之苦,養先天之性。愛琴之人,必然喜愛天簌之音,因而喜歡親近自然。
◎古琴內涵修正品性
我們的祖先很早就認識到,音樂是人類心靈受到外界事物的感應時,在情感意志上的一種反映。《樂記·樂本篇》在對音樂的概念作出詮釋時說:“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感受于物而動,故形于聲。聲相應,故生變,變成方,謂之音。比音而樂之,及干戚羽旄,謂之樂。”
《大學》中說:“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惫徘偎囆g,不僅是一門專業的音樂藝術,它還積淀了中國數千年的歷史政治、哲學美學、文學藝術,而且它的內涵博大精深,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結晶。學習古琴對人的行為品性、人生觀、道德觀的修正都有不可忽視的作用。
我們說,涵養性情,育琴德,養琴道,以琴會友遇知音。古琴學習的最高境界不是能熟練地演奏很多首曲目,而是在撫琴操縵之際洞徹人生,關切自然,達到和諧融通的境界。
面對這個快節奏的生活環境,學習古琴無疑給自己與自己安靜相處提供了一個途徑,對自己的身心健康起到了一個很好的調節作用,即古人所說的“修身養性”,這也是歷代圣賢,如孔子對古琴備加推崇的原因之一。
另外,古琴的音量與音質決定了在欣賞與演奏古琴時必須凝神聚氣,靜心細品,并在撫琴的同時,穿越古今,與古人對話,與古代精神相接、相承,從中獲得力量與智慧,修正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