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文章以中文圖書尤其是新書利用率統計分析為基礎,從采訪隊伍、人員素質、流通數據、書商評級等方面構建圖書采訪質量評價體系,以期提高采訪質量。
關鍵詞:高校圖書館 流通統計 采訪質量 評價體系
中圖分類號: G253.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6938(2012)02-0104-04
To Establish a Quality Assessment System of Books Based on the Circulation Data
Abstrac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utilization of Chinese books, especially new books, this paper proposes to build a book interview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according to these aspects: interview team, the quality of personnel, circulation data, and the bookseller rating, which ca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interview.
Keywords university library; circulation statistics; interviewed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長期以來,高校圖書館一方面受書價不斷上漲和圖書經費投入不足的困擾,另一方面現有館藏圖書利用率不高,造成購書經費浪費嚴重,投入和產出不協調的矛盾在目前圖書館中普遍存在,如何化解矛盾,提高入藏圖書的利用率,進而提高圖書經費的產出效能,使經費效用極大化,是圖書館最終要解決好的一大問題。本文以蘇州科技學院圖書館(以下簡稱我館)為例,在統計分析館藏及每年新書流通利用的基礎上,建立圖書采訪質量評價體系,完善采訪流程,提高采訪質量。
1 2003~2010年圖書流通數據分析
流通統計是對圖書館文獻流通的各項指標及其相互關系進行的統計,包括流通量統計、圖書周轉率統計、圖書拒借率統計、圖書利用率統計、圖書滿足率統計等,是了解和分析讀者利用本館藏書狀況的具體依據[1]。表1是對我館自2003年來的8年中文圖書流通數據進行的統計分析,較為客觀地反映了館藏圖書利用率及每年新書的采購質量,為圖書采訪質量評價體系的建立提供依據。
當同一冊圖書借閱次數多于一次時,仍計為一冊,流通量即指定時間段內文獻借閱的冊數,我館從2003年來的8年中,平均館藏年增加10萬冊,而圖書借閱量卻不斷下降,對紙質圖書來說是個十分危險的信號,出現了藏書成分欠佳的狀況,對一般高校而言紙質圖書經費仍占總經費的絕大部分,投入大,但利用率在不斷下降,投入和產出的矛盾日益突出,解決問題的切入點在采訪。表1反映出前5年圖書流通量還能相對穩定在40萬冊以上,其中2005年流通量最高,主要原因是本科評估前采購的新書較多,2008年來的近三年流通借閱量下降明顯,已連續兩年跌至30萬冊以下,總體館藏圖書利用率偏低。
從8年的流通量統計中可以可以看出,每年流通量前5位圖書大類的位次穩定性強(見表2),基本沒有變化,說明我校讀者的借閱傾向趨于穩定,占總借閱量的71.37%。文學(I)類圖書借閱量高居榜首,占總借閱量的29.15%,是高校圖書流通中的普遍現象,符合青年學生既重文學名著閱讀,增強人文素養,又能休閑閱讀,放松心情的心理。另外,我校傳統的中文、歷史等文科專業,文學類是其中的專業課程,加上文學類具有雅俗共賞的特征,共享性廣,通用性強,所以,文學類圖書的流通量大也就不難理解了。工業技術(T)類圖書,實用性強,其中的計算機等級考試(TP3)類和語言文字(H)類中的英語四、六級圖書是學生必用的考試參考書,因而這兩類絕對是熱門圖書,借閱靠前。數理科學和化學(O)類圖書是理工類大學生的基礎學科,擁有較廣的固定用戶群,借閱量排行第四也在情理之中。歷史、地理(K)類圖書借閱量位居第5,源于我校仍有歷史這一老牌傳統專業,加上有一定量的愛好歷史史料的讀者,借閱量也就相對較大。再者,流通量前5位的圖書大類的利用率還是存在明顯差別,排前3位的I、T、H三類圖書,由于對學校大學生均為適用,讀者群大,在實際流通中占有絕對量,為61.1%,而O類和K類圖書較前面三類圖書的適用性弱,占總流通量的百分比小一些。前5位中人文類占60%,理工類圖書占40%,考慮I類圖書對文理科學生具有廣泛的可讀性、適用性、共享性因素,形成了流通量居前5位文理類圖書的利用比接近1:1,上表反映了我校學生對這5類圖書的需求較旺,認可度高。我館8年的圖書流通數據,流通量前5的圖書占總流通量的71.37%,已滿足了全校極大部分讀者的文獻需求,基本印證了“二八定律”[2]。
上述5類圖書與我校專業關聯度差,沒有相關專業,每年僅占流通總量的0.53%,借閱量非常小,此5類的圖書利用率極低,需要說明的是,航空、航天(V)類圖書由于每年的借閱量僅為十余冊次,與全年總流通冊次的占比在小數點保留兩位時為0.00%,表明V類圖書實際流通量太小,已到可忽略的程度,因此,在分析流通數據的基礎上,圖書采訪應及時作出調整,減少上述5類圖書的采購數量,遵循文獻采集最大效用原則,把經費轉移到利用率高和新專業文獻的建設上去,避免經費人為浪費,對接近零借閱的V類圖書,采訪上更應作出較大調整,大幅減少采購。
2 新書在當年及后來幾年中的利用率統計分析
新書借閱情況是最能反映某一階段圖書采訪質量,反映所采圖書是否符合讀者的需求。從表4中可以看出:
2.1 新書進入流通后在次年利用率最高
新書次年利用率比當年平均提高4-5個百分點,說明新書進入流通后的第二年被充分利用,原因之一是在一年中新書不斷按批次進入流通,并非一次性入藏,在下半年入藏的新書由于離年底較近,與讀者接觸的時間短,有的新書可能進入流通不到一月就開始統計一年的借閱情況,故當年不能完整反映新書的利用率,所以新書在次年的流通利用率均比當年高。
2.2 新書進入流通后利用率總體呈下降趨勢
新書只在第二年中利用率都提高,且達到最大值,從第三年開始逐年遞減,且有的降幅較大,如2003年新書在2005年的利用率比2004年下降10.78%,2004年進入流通的新書利用率情況也類似,且利用率的絕對值也在逐年下降。
2.3 新書利用率低,采購質量有待提高
從8年新書利用情況數據統計中清楚地表明,新書利用率最高值42.04%,說明四成新書進館后被讀者利用過,還有近六成的圖書很少或根本無人利用,超過一半的新書利用率極低而造成嚴重浪費,并且從表中看出,每年新書的利用率一直在下降,經費投入逐年增長,但利用率反而逐年下降,投入與產出的矛盾突出越發明顯。如2009年和2010年采購的新書當年利用率比2003年和2004年新書利用率降幅達一半以上。隨著時間的推移,文獻老化逐年顯現,2003年進館的圖書在8年后的2010年中利用率僅為7.43%,上述現象應引起圖書館領導和采訪人員的重視,找出原因,調整采訪策略。
2.4零利用率或接近于零的新書的借閱分析
通過對2006年和2007年采購的18冊和25冊V類新書利用率跟蹤統計(見表5),發現2006年采購的18冊V類新書在5年中只被借閱過一冊,總體利用率為零,2007年采購了25冊V類新書,在4年中被借閱過3冊,利用率也接近于零,對于此類利用率為零或接近于零的大類圖書,是我們采訪中應該充分關注的一個部分,V類圖書是有關航空、航天方面的知識內容,專業性較強,我校沒有相關專業,此類圖書的利用幾乎為零也就不足為奇,采訪中減少對V類圖書的采購,不會影響本校讀者的需求,萬一讀者對V類知識的少量了解和需求,可通過網絡或區域內資源共享來解決。
采訪部門要對新書利用情況進行定期統計分析,對類似上述圖書進行排查,了解原因,調整采購方向,通過建立文獻采購質量評價體系,有效避免經費的浪費,強化紙質文獻采訪的針對性,提高圖書館藏質量。
3 紙質文獻采訪質量評價體系的建立
讀者是圖書館館藏質量高低的直接檢驗者,流通部門的流通數據是圖書采訪效果的最直觀反映,文獻采訪人員的業務素質是把好采訪關的保證,圖書中標書商的綜合實力決定了文獻供貨的能力和質量,以上幾大方面的合力共同構筑圖書采訪質量的關鍵要素,在圖書采訪實踐中,建立文獻采訪質量評價體系是提高紙質文獻館藏質量的保證,其評價體系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3.1 組建三級圖書采訪隊伍
學校、圖書館、系部的領導對圖書館的重視程度直接決定了圖書館的建設和發展,圖書館文獻建設需要方方面面的支持。建立主管圖書館的校領導、圖書館及各院系專業教師為成員的三級采訪隊伍,尤其是院系一級的專業教師一定要參與相應專業圖書文獻的采訪工作,這是保證文獻采訪與學校學科專業相匹配的重要因素。同時,主管采訪工作的館領導經常參與圖書的采購工作,制訂完整的采訪規章制度,組織采訪人員參觀學習,定期或不定期進行采訪工作業務研討,把在采訪中遇到的問題進行集體分析、討論,找出解決辦法。
3.2 解析流通數據,重視讀者圖書預約信息的分類統計工作
圖書質量優劣最后還是讀者說了算,新書利用率的高低是判斷近期采訪效果的最重要指標,包括新書在當年和后幾年中的利用率的統計分析,采訪人員要密切關注利用率排在中等偏下,尤其倒數幾位的圖書大類,是否出現相當一段時間內新書零借閱的狀況,必要時對利用率極低的具體圖書進行跟蹤采樣,找出問題的原因,分析這些圖書分別來自哪些供貨商,與他們進行溝通,提出供貨和采購方面的意見。
讀者圖書預約信息反映了讀者對某類圖書的直接需求,是采訪與讀者需求溝通的渠道之一,現有的圖書管理系統均有讀者圖書預約功能,當某一圖書所有復本已被全部借出后,讀者可利用圖書預約功能進行預約登記,以便在第一時間內借到讀者還來的這本圖書。預約信息真實反映讀者對某種圖書的實際需求,反映哪些圖書是讀者需求較多的,采訪人員對預約圖書進行分類統計,了解讀者的圖書需求和哪些圖書的館藏不足,提示需要補充什么樣的圖書,使文獻采購更具針對性。
3.3 建立書商信用評級機制,確立長期合作的圖書供應商
(1)書商的服務周全度、信譽度。態度決定一切,周到的服務,能全方位滿足高校圖書館的圖書需求,書商會主動為圖書館考慮藏書特點,有意識地系統供應相關圖書,針對性強,保證專業圖書的覆蓋面,全面發揮書商的主觀能動性。信譽度包括及時供應合格圖書,拒絕偽劣產品,完全按照合同安裝指定規格的防盜磁條等,保證初加工的質量。
(2)供貨力和書目數據的完整度。年中和年末分析中標書商的到貨率,書目清單的可選量,實際發生的采購份額,所提供的書目數據的標準化程度及完整度,一年中能夠提供現采的條件和次數等供貨能力。
(3)書商與本館藏書建設方向吻合度、緊密度、關聯度和對館藏的貢獻度。每個書商都有他的貨源品種特色,例如主要側重于幾類學科的文獻供給,所以,采訪中要對每一個中標書商進行特色分析,在書商與本館藏書建設方向上的吻合程度,緊密程度和關聯程度方面重點考量,得出該書商對館藏建設的貢獻力度。
(4)定期對書商提供的圖書進行流通數據分析。從新書進入流通后的一定時期內的借閱情況進行數據分析,根據工作需要,追溯到該圖書來源于哪個書商,可采用抽樣統計分析等方法,評判中標書商提供文獻的針對性的強弱,實際利用率的高低,用事實數據證明書商對本館的作用大小,另外要注意中標書商供應的圖書在零借閱圖書統計中的占比情況、出現的頻度,以便及時發現問題,與供貨書商進行溝通解決。
(5)建立中標書商信用等級,遴選核心供貨商。設置評定信用等級的指標,賦予相應分值,根據書商近幾年供貨等綜合情況,得出書商相應信用等級,在此基礎上遴選本館文獻建設的核心供貨商,建立長期合作關系,給予相應的政策傾斜,提高館藏質量。
3.4 采訪人員業務素質考評
采訪人員的業務素質也是文獻采購質量評價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是文獻建設的CEO,所有文獻都由采訪人員把關入館,其業務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采訪的質量。
(1)采訪人員按中標書商來分,即1人負責某個或幾個書商,便于對口管理,在此基礎上適當進行抽檢每個采訪人員所采圖書在流通中的實際利用效果,發現問題,及時提出并解決。
(2)采訪人員每年參與中標書商組織的現采次數等情況考評,與訂單式采購相比,現采工作要辛苦得多,但現場選書針對性更強,文獻建設質量有較好的保證。
(3)每年對采訪人員進行業務素質理論考核,促使采訪人員主動學習、關心、了解圖書出版和圖書館發展動態,拓寬采訪工作思路。
文獻采訪是個系統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的工作,除圖書館自身外,還要從出版社、發行商、圖書中標書商等環節完善采訪流程,要充分利用流通數據,進行科學分析,通過建立圖書采訪質量評價體系,使得高校圖書館采訪有章可循,有據可依,保證采訪質量。
參考文獻:
[1]黃方正,王可權.圖書館管理詞典[M].北京:知識出版社,1994:457.
[2]孫書霞.基于數據分析的中文圖書采訪工作優化[J].圖書館建設,2010,(12):37-39.
作者簡介:顧永時(1965-),男,蘇州科技學院圖書館副研究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