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探討了高校特色文獻資源建設的趨同化傾向,倡導聯合創建資源共建共享機制的形成,開發主題特色鮮明、設計新穎的文獻資源。逐步消除特色文獻資源的一般化克隆與復制,降低特色文獻資源開發建設趨同化現象的發生,有利于促進文獻資源建設創新機制的形成和公眾的認同,走出平庸趨同化建設的怪圈。
關鍵詞:特色資源 文獻開發 趨同化
中圖分類號: G25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6938(2012)02-0096-04
Convergence Tendency in the Construction of Characteristic Literature Resources
Abstract 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convergence features of university characteristic document resources construction which is actively to promote the formation of co-founder of resources sharing system and beneficial for the exploitation of document resources with innovation and highlighting themes. The gradual replacement of the general clone and replication of characteristic document resources will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the phenomenon of convergence on the characteristic document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which is helpful for the promotion of the formation of new document resources construction system as well as the public recognition and good for people being out of the cycle of mediocrity convergence construction.
Keywords characteristical resources; document resources development; tendency
我國高校特色文獻資源建設,隨著學科建設需求和一般閱讀需求增長而迅速發展壯大,成為了高校主干性重要文獻資源形態之一。特色文獻資源建設與圖書館發展之間的關系也從理論和實踐上被人們重新加以認識,各館特色文獻資源數據庫的個體建設現象既是本館特色化趨同于時代發展潮流趨勢,也是趨同于大眾需求環境急劇變革下的新流行傾向。高速發展的信息傳播技術,使我們深刻地感
受到滲透在學習生活中的特色文獻資源建設模式,融入了當代社會的文獻獲取與傳遞渠道。然而,特色文獻資源建設的跨越式增長,因個性化創意的缺失、創建特色項目的依據和開發過程相似、需求急劇增長關系影響下的急速發展、聯合共建共享的協作機制缺失、服務方式的雷同等因素而呈現趨同化傾向,因個體重疊失衡而存在著社會認同的危機。
1 個性化創意缺失的趨同化傾向
特色文獻資源項目開發,要體現出鮮明的個性。達到主題和創意的和諧統一,表明特色資源必須要進行個性主題創意策劃。然而地方普通高校在項目開發上缺乏個性創意,程式化被動發展態勢下的被動應付,雖在發展速度上與一流大學的差距在逐漸縮小,但在質量上的發展差距卻在逐步拉大。探討特色文獻資源建設的個性缺失問題,其實質就是尊從科學理性的態度,更新特色文獻資源建設個性發展的多元化、多樣性觀念,沒有個性創新就改變不了地方高校特色文獻資源建設的發展前途和命運。因為個性活力和靈性是創造當代特色文獻資源的強勁生產力。早在西周末年的思想家西周太史史伯就提出“同則不繼”[1]的觀點,可見只有堅持個性主題創新才能推進特色文獻資源的可持續發展,改變特色文獻資源單一數量增長的趨同化危機。以社會文獻需求的使命感,強調個性化的特色文獻資源創建理念,切實擔負起特色文獻資源建設的歷史使命。
1.1 掃描與復制合成操作的趨同化傾向
特色文獻資源的創新關系到特色文獻資源開發的成敗,已形成為當代圖書館開發利用與保護特色資源的共識。但地方高校圖書館的特色文獻資源建設理念,仍更多集中在具體的掃描復制操作性質層面。學術性、獨特性、制度化、服務理念等不盡如人意,最終導致千館一面的特色缺失趨同化傾向。特色文獻資源建設在其專題與學術上的獨特性,內部運作制度等也缺乏相應的合理建構,并沒有找準自己的開發目標,突出自己的辦館優勢,特色文獻資源建設屢見不鮮的同質化現象不同程度地存在。從一定意義上說特色就是建立在服務上乘與質量保證上的特殊性。如果僅僅冠以特色資源的頭銜,將各學科載體、各網絡渠道散見的文獻信息掃描復制合成建庫,就可以美其名為特色文獻資源建設,也未免太過于簡單。單一的掃描復制合成操作在質量、品質、方式追求中存在的許多雷同之處,極易形成定位標準的趨同化傾向,單純復制合成操作的趨同化現象較為普遍。從表面看利用現代科技打造特色資源是當今時代的新創舉,但在加大特色資源建設的力度和廣度的同時,也在加速文獻資源同質建設的生態惡化。
1.2 復制加工建庫模式的趨同化傾向
特色文獻資源建庫必須要通過文獻復制加工來完成,而數字化特色文獻產物本身是一種高度同質化的信息載體。加之紙質文獻有了單行本又入選集、文集,還有更甚者入選大型叢書。計算機類的圖書,在某一個時間段內很多作者都在探討同樣內容的問題,雷同題材的文獻出版絕非偶然。大量翻版不受版權限制的中外名著,紙質文獻與電子文獻的同期出版等,都反映出同一時期相同題材的出版物其共性大,獨特性小的趨同化傾向。如果不重視聯合協同開發共建共享,以避免同質化建設的進一步擴大,是不利于特色文獻資源建設整體社會效益的發揮。總的來說,對于特色文獻資源開發趨同化問題雖然引起了業內的關注,但社會關注度高、業內開發勢頭猛,理論研究仍需不斷探索跟進。
2 開發特色項目的過程趨同
1997年國家科委頒布了467號《關于“九五”期間文獻信息資源建設和發展的若干意見》文件,隨后CALIS中心又相繼出臺過《中國高等教育數字圖書館技術標準與規范》、《CALIS特色庫子項目描述元數據規范及相關規則》、《CALIS聯機合作編目手冊》。全國各地出臺的相關聯合共建規定、標準基本上都參照上述標準制定。如1997年3月正式啟動的JALIS(CALIS江蘇共享域)工程——高等學校文獻保障系統建設項目。該項目實現了江蘇全省開展聯機編目、外文期刊網CCC服務、館際互借、e服務等聯合協作共享目標,為全省域范圍內的文獻資源建設,開展統一聯合共建基礎工作鋪平了道路。[2] 海南省高校圖工委數字化建設專業委員會于2007年12月11日頒布了《海南地方特色文獻數字資源庫項目描述元數據標準》[3] 等三個標準,從確定文獻收錄范圍、程序分析、研究和篩選鑒定的一致性,嚴格依照CALIS規定,確定收錄文獻原則,確定分類標準和標引,是一套到目前為止較為完整系統的地方可行性特色文獻數據庫建設標準。對于各地開展特色文獻資源建設起到較好借鑒和參考作用。這些高規格的省級聯合共建網絡共享工程的實施,尋求特色資源建設整體社會效益的最大化體現,選擇特色資源建設原則的立意較高,以創新教育模式為依據的特色文獻資源保障支撐力度大,是避免各自不約而同重復質量不高同質建設的有效措施。
2.1 缺乏相關評估指標體系的趨同
特色文獻資源建設的現狀是只考慮已經做了什么,取得了什么成果。至于還有哪些亟待開發、發展潛力、發展前景等考察評估研究,并沒有形成一套較為完整的評估指標體系。在各行業的評估指標向科學具體的全面綜合化逐步發展的情形下,特色文獻資源建設還處于評估考核指標的缺陷趨同境地。地方高校特色文獻資源建設評估指標體系研究的空白,使人關注的焦點是評價與發展的措施和對策問題。已有的教育部評估指標中,也沒有涉及到特色文獻資源建設評估指標體系的具體條款。受高校特色文獻資源建設發展不平衡關系的影響,很多地方性高校的特色文獻資源建設,仍然是缺乏或忽略學科背景特色的結構單一的文獻集合。開發項目論證的不充分,開發策劃評估的疏漏,直接影響到特色文獻資源規范建設的成效考核。由于特色評估標準的缺失,無法辨別出特色文獻資源建設的優劣差別,沒有衡量特色文獻資源建設質量的相應標準尺度。
2.2 開發策略的趨同化傾向
將各種文獻資源構建成內容豐富、結構完整的特色資源,融各館的特色文獻資源集于一個區域網絡體系中,無論是對讀者利用還是對圖書館的發展都意義重大。特色文獻資源建設的設計策略主要有三個方面,即閱讀內容、閱讀方式、閱讀時間。通俗地說就是看什么,怎么看,哪時看的問題。所以用數據庫建設的設計方式能讓讀者不受時空地點的限制,自由地擷取盡可能多的知識,體驗盡可能多的閱讀方式,擁有盡可能多的閱讀時間。特色文獻資源服務主要體現在引領讀者有秩序地獲取有用信息。其開發亮點在于將本館純粹的文獻信息資源變成學術性極強、應用性極廣的濃縮精華,令讀者眼前一亮。構建特色文獻資源一體化開發模式的策略,一定適度范圍擴大的區域性文獻信息資源,可以延伸和完善特色文獻資源結構。當代圖書館數字化發展的方向之一,就是要促進特色文獻數據庫的區域性聯合協作開發與利用。實現資源共享是建設現代化圖書館的重要理念,加快開發圖書館特色文獻資源網絡化建設進程,使各具特色的地方文獻資源和學科特色資源,形成為高校圖書館特色數據庫的重要資源。傳統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的普遍同質化現象,加之借閱服務單一、資源單一,功能刻板老化,缺乏活力而出現吸引力不足,也是導致特色文獻資源急功近利同質化建設的重要因素之一。
3 文獻需求急劇增長關系影響下的急速發展趨同化傾向
需求是人們行為的基礎和推動力,開發特色文獻資源以緩解趨高的需求關系,致力于構建高校文獻保障創新體系,以適應經濟社會人才培養快速發展的需求。學科建設驅動著特色資源整合迅猛運作,除了理論研究的欠缺還有協調發展、人才隊伍的建設等一系列的問題沒有得到根本的解決。部分普通地方高校特色文獻資源從業人員的理論水平和業務技能,還不足以承載開展特色項目的開發。這些都需要在今后的讀者需求保障能力上,促使不斷與外界保持吸收、交流的狀態,才能不斷更新持久發展。特色文獻資源建設面臨更多的調整和轉化,特色文獻資源建設的多樣性正是當代建設理念中的精神特質,從一般的物質變量轉化為結構性變量。焦點問題是以聯合共建來轉變管理體制和管理理念,將創意開發的特色文獻資源轉化為數據資源,使其成為一種促進文獻資源建設多樣化的社會進程中現代形態的產物,進而“獲得新的存在價值和存在意義,”[4]文獻資源建設也就達到了積累、保護、開發和利用的目標,并以此來維系文獻資源建設與社會環境的平衡發展。通過積極主動的創新積累,鞏固社會經濟發展和科技進步的文獻資源滿足需求認同。
3.1 聯合共建共享的協作機制缺失的趨同化傾向
在已有的區域性高校協作組織“聯盟內資源整合程度低,各成員館之間優勢互補不顯著,數據庫建設重復”[5]。各館分散地自主埋頭開發,不注重同級高校館之間平等互利的橫向關聯,也不太在意考慮區域一體化開發與共建機制的縱向協作發展,極易產生區域內的不協調同質建設。出現區域內協作機制缺失的現實選擇趨同化傾向,而不利于實現聯合共建資源共享。以地方高校間的積極主動館際協作,當成一種制度化區域協調平衡發展方式。與當地科研院所建立聯合協作機制,聯合各高校和地方科研院所及公共館聯合開發,實現區域優勢互補一體化建設。從封閉的靜態設計開發轉向開放互動分工合作的動態發展,打破特色文獻資源自我封閉發展的模式。在信息交流、理論研究、課題攻關、人才培養、成果共享等方面開展廣泛合作,結合實際積極探索建立地方協作機制,變各館自建為區域協調整體推進建設,形成合力協調、機制聯動、組織共建、互利共贏的特色文獻資源建設新格局。這將有利于資源開發與利用效率的最大化,有利于避免呈一館之力資源不足的局限,打通不相隸屬館際之間的資源共享封鎖壁壘。區域性合作協議是高效率低成本的自動履約模式,從發展趨勢來看,通過協調合作締結協議的方式來解決特色文獻資源聯合開發問題,有望將成為未來特色文獻資源建設發展的重要標志和必然趨勢,以良性互動融合實現優勢互補共同發展。
3.2 功能作用的趨同化傾向
文獻資源建設的功能和作用隨著文獻需求的發展,在館際交往日益發達的信息社會中,逐漸相互吸收、交叉、滲透、移植,從而趨于接近甚至趨于一致的現象,在特色文獻資源的創建和運作過程中,越來越多地融合現實社會中普遍操作原理與實踐慣例,在近乎統一的活動形式下,特色文獻資源建設功能作用趨同化傾向,成為了不可回避的現實問題。任何高校館都離不開為本校教育和科研雙重服務功能的文獻資源建設,依據學科專業及重大科研項目開展組織藏書,面對相關或相同專業的基本供求關系,各館都無法避免同質化建設問題,這是高校館的共性特征。目前很多館的特色文獻還談不上是館內文獻信息資源的主導部分,據有關數據統計,高校圖書館利用率還在呈下降趨勢。雖然學習型社會的來臨,文獻信息資源的閱讀利用人數每年都在上漲,而圖書館的閱讀人數卻并沒能跟上大的發展趨勢。圖書館的讀者源以本校教工和學生讀者為主,由于館內文化氛圍的感受熏陶偏少,較少的專題特色文資獻源存量,也僅能滿足于開展走馬觀花式的瀏覽觀光活動,讀者對圖書館的依賴遠不如從前,以致于出現“圖書館功能退化” [6]的說法。
4 缺乏文化底蘊的趨同化傾向
決策構建技術層面上簡單羅織一堆與主題相關的文獻,凸顯同一選題類型或相似名稱文庫差異不大,缺乏鮮明的個性特征。加工處理技術則是千篇一律的掃描復制存貯,并未體現特色文獻資源個性而獨具魅力的特色創造活動。高校圖書館文化建設與創新研究的歷史發展進程,是圖書館發展歷史的縮影。憑借館舍優良的庫室環境設置和收藏的大量古今中外文獻,創建有自身特色的高品位文化,把豐富的物質資源提升為精神資源,成為國家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重要基地。高校圖書館通過傳播文化知識,把本校倡導的求實治學、勤奮拼博、明德誠信等價值觀念滲透到校園當中,從而加強與讀者的溝通與聯系,提高公眾健康文明的科學和文化藝術鑒賞能力。各館的特色文獻資源開發模式雖具有自己鮮明的特征,特別是各館的辦館實力、辦館性質與功能結構、開發空間都各有不同,各館發展條件與形態有自己的個性合理發展模式。辦館宗旨和品牌形象的樹立,都注重于挖掘本館特色文獻資源建設的文化內涵,尋求屬于自己獨一無二的文化底蘊。高校館在加強與社會聯系的同時,積極引導健康向上的和諧風氣向社會延伸和擴展。
5 服務方式和服務質量的趨同化傾向
圖書館千篇一律的借閱“一條龍”服務水平和質量不高,缺乏主動性與積極性。把文獻信息資源的閱讀服務當作館內最經常主要的服務項目,不注重把目光放在如何引領讀者更好利用文獻信息資源。根據讀者興趣愛好的個性化服務質量受館員個人因素影響較大,“個性化服務滿足了用戶的個性化信息需求,使資源發揮出更大功效”[7]。多數館會象征性的進行讀者反饋服務,設有意見簿,投訴電話等,但對于反饋回去的意見處理情況,不及時公開,透明度不夠,造成服務反饋形同虛設。在設施服務方面,館內基本的借閱服務設施都已齊備,并能基本滿足讀者的需求。學校重點學科特色的文獻較為完整的入藏,還不斷地加強了數字文獻資源的建設力度,具備了一定規模的數字資源保障體系和服務平臺。形成了具有本校特色的圖書館現代形態功能和特點,并不斷增強協作發展數字圖書館區域性文獻保障體系的意識,加大開放獲取數字文獻資源和自建特色數字庫的建設力度。但合理的人才隊伍建設,學科知識導航平臺的建設,建立區域性的聯合協作文獻資源保障機制觀念,參與各級各類重要的文獻保障體系建設都還有待進一步加強與完善。
自助借閱的全場開放形式已經在高校館中被廣泛運用,將豐富多彩、形態各異的文獻信息資源由讀者自主選擇,在似乎簡單的借閱活動中卻顯得有了新意和活力。將這些可以拓寬讀者閱讀空間,增加讀者的參與性、體驗性活動,納入特色文獻資源建設用戶服務的范疇,也會提高特色文獻資源的利用率。特色文獻資源是人類保存創造知識財富的又一舉措,增加學科、專題的特色文獻資源建設項目,很受現代人尋求新奇的歡迎。以不畏艱難勇于探索的精神,以增強讀者的身心素質和提高科學知識水平為己任。探索特色文獻資源聯合建設活動的開展,逐步推廣與普及特色文獻資源的利用,推動特色文獻資源的深度挖掘與廣泛應用。特色文獻資源還是一種讀者獲取難以光顧珍貴文獻資源的有效補充途徑,特色文獻資源開發要適度考慮圖書館周邊的區域環境和館藏文獻信息資源的風格,要有縱觀全局的整體意識,將本館的部分與區域性的整體相結合,使整個區域內的特色文獻資源建設錦上添花,使讀者對特色文獻資源產生更大的興趣。“如果沒有有效的服務將資源傳遞給有需要的用戶,資源的價值就不能實現。”按部就班的對外開放固定利用時空,在特色文獻資源服務中需要創新。
6 結語
開發特色文獻資源建設的趨同化傾向,導致特色文獻資源建設決策定位的事與愿違,吞噬著項目缺乏獨特創意不切實際的消耗。只有依據客觀辦館條件不斷強化自身學科資源建設理念,目的是消除文獻資源交互利用共享機制的館際隔閡,真正解決統一、完整、安全、高效的處理共同利用文獻聯網傳遞中的麻煩,提高教育發展中的文獻信息資源多功能自動化保障能力。依靠強大的綜合性信息服務的網絡化智能系統,彌補以往信息服務單一、手段原始、時效性差、信息量小等資源供給不足。依托各館策劃產生的特色文獻資源的不同資源形態,為我國高校館特色文獻資源建設作出不懈的努力。
參考文獻:
[1]國學基本叢書·國語(卷十六.鄭語)[M].商務印書館,1935:186.
[2]楊永厚.江蘇省高校文獻保障系統建設的回顧與思考[J].大學圖書館學報,2002,(1):72-74.
[3]關于印發《海南地方特色文獻數字資源庫項目描述地數據規范》等相關規劃的通知[EB/OL].[2011-11-03].http://library.hainu.edu.cn/hdlib/2007/12-18/221547721
05.html.
[4]胡惠林.文化產業發展的中國道路[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214.
[5]何琳.我國區域性高校數字圖書館聯盟建設現狀調查分析[J].圖書館,2010,(4):62.
[6]孫逸玲,莫霄.圖書館采訪的風險管理[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06,(3):71.
[7]廖鳳,周靜怡.國內外文獻數據庫個性化服務研究[J].圖書情報工作,2010,(13):70.
作者簡介:楊艷華(1956-),男,廣西師范大學圖書館副研究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