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長期以來,廣大的教育工作者在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過程中,常常會忽略兩大領域,分析學情與修煉語言,學情是根本,語言是關鍵,由于這兩點的缺失,往往造成名師不能出高徒的局面。因此,本文將探討一下如何去分析學情,修煉語言。
【關鍵詞】分析學情修煉語言兩架馬車
所謂學情,就是對學生在達到新的教學要求前所具有的相關知識基礎、生活經驗、情趣狀態、意志趨向、思維特點、實踐探索能力等知情意行信息的總稱。學情的分析是教學策略選擇和教學活動設計的落腳點。而語言是思維的外衣,是交流思想的工具,是表達內容的形式。學情分析與修煉語言是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它們如同兩架馬車,共同拉動著教育教學事業的蓬勃發展!脫離了學情的語言是蒼白無力的,脫離了語言的學情也只是空中的樓閣。因而,課堂教學必須要分析學情,修煉好語言,那么應該如何去做呢?
一、分析學情應該把握好以下幾個方面
1.分析學生的年齡情況
一般來講,初中生以形象思維為主,通常從熟悉、具體、直觀的現象和演示入手建立相應的概念和規律;高中生則主要通過邏輯判斷和抽象思維建立概念和規律,并且要能利用概念進行復雜的判斷、推理,揭示事物的內在聯系。初中階段的學習很大程度上是依賴型、記憶型,而高中的學習則主要是獨立型、理解型。另外,有些高中生為顯示自己的成熟、獨特,在認識上也出現了一些誤區,例如,他們蔑視勤奮努力,嘲笑嚴謹認真,誤把書寫潦草當作成熟瀟灑,誤把作業拖沓、馬虎草率當作聰穎脫俗等等。因此,我們應根據不同年齡,預設不同的教法,因地而異,因時而變!
2.分析學生的興趣、動機
動機是激勵學生去行動,以達到一定目的的內在因素。而動機是從人的興趣與需要中產生的。課堂教學的對象是學生,學生才是學習的主人,教會學生學習是教學活動的核心。教師所追求的教學目標,必須通過學生來實現。因而,教學要獲得成功,就必須認真分析學生,想方設法啟動學生的內驅力,采取有效措施,把學生的興趣和需求納入合理的軌道,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將外在的目標系統轉換為學生的心理需要,成為學生的學習目標,使學生由“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當學生對所學內容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形成了內在的需要和動機,他才能具有達到目標的主動性,教學目標才能實現。
3.分析學生知識儲備情況
進入高中的學生,一定要分析本學科初中時的內容。例如,上初中時,很少化學老師提到酸堿鹽的概念,所以進入高中一定要細講。還有,初中時,一般對離子的書寫要求不夠,進入高中時一定要強化等等。再如,進入高二以后,一般都會文理分科,我們要時刻與同年級的老師溝通,了解高一時教學內容,從而可以保證教學內容的無縫對接。而對于一節課或一個單元的教學內容,我們要確定學生需要掌握哪些知識、具備哪些生活經驗,然后分析學生是否具備這些知識經驗。通過幾年的教學,我們已經了解了哪些對于學生而言是易錯點,這些就要加強訓練。例如,我發現不少人都這么說,看溶解性表中AgOH一格為“——”就認為不存在,其實不是的,而是AgOH的熱穩定性極差,室溫就能分解,所以在復分解時得到AgOH后就馬上分解。這些易錯點我們要多積累總結,碰到時要反復提到,這樣學生就會少犯錯了。我經常對學生說:“這些易錯點,你們可以犯一次兩次,甚至三次,但是總不能成為慣犯吧。”
4.分析班級的總體“性格”情況
一個班級的孩子在一起時間長了會形成“班級性格”,有些班級思維活躍、反應迅速,但往往思維深度不夠、準確性稍微欠缺,所以我們要時常提醒他們要冷靜,多思考;有些班級則較為沉悶,但可能具有一定的思維深度。這時我們要多鼓勵,給他們信心。班級性格是這樣,不同的學生個體也是如此,教師應該結合教學經驗和課堂觀察,敏銳捕捉相關信息,通過提出挑戰性的問題、合作等方式盡量取長補短。
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了解了學情,授業解惑還要依賴教師精彩的語言,那么如何修煉語言呢?
二、修煉語言應從以下著手
1.修煉語言的準確性
只有準確運用語言,才能明白無誤地傳遞信息和交流思想。如:“1 摩爾水是18克”的說法就不夠科學,而應該說“1摩爾水分子的質量是18克”。還有一些由于歷史和習慣的原因而一直沿用至今,但其涵義不能從字面上加以理解。如碳水化合物,不是指“碳”和“水”的化合物;“電離”不是先通電后離解等等,教師只要通過比較分析,準確地表述每一個化學概念的內涵和外延,準確地剖析概念中重要的字、詞含義,學生就能聽得明白,理解得透徹。
2.修煉語言的激勵性和啟發
富有啟發性、激勵性的教學語言,可促進學生進行積極的思維和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教育的藝術主要不在于傳授,而在于激勵與啟發。學生對某個問題提出的看法,要認真對待,多進行啟發與鼓勵,以提高學生的自信心,注意真誠地贊賞學生,營造和諧課堂,使學生樂于參與學習過程,從而提高課堂效率。讓我們記住教學中應該常用的一些話:“你很有創見,這非常可貴”;“你們真會問,一下就能問在點子上,能抓住要點來提問,很好”;“我從同學們的提問中,看到的是思維的火花,非常燦爛”等。
3.修煉語言的精煉性
語言精煉并不是單純地削減語言,而是要提高語言的質量,這就要求教師必須有高超洞察力,一下就能抓住關鍵。概念新授時,概念的建立和剖析是關鍵;概念復習時,理清概念間的脈絡關系是關鍵。如講“氣體摩爾體積”這一重要概念,就要扣住四個環節,①條件:標準狀況;②物質狀態:氣體物質的量:1摩爾;③物質的量:1摩爾;④數值及單位:22.4L。如講“氧化物”的概念時,通常是說:“兩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里,其中一種是氧元素,這種化合物叫做氧化物。”如果改成“氧與另一元素組成的化合物叫氧化物”這種語言就比較精練。只要教學語言精煉,學生就會有清晰的思路,就能省下時間去思考,討論,課堂教學效率就能得到大幅地提高。
4.修煉語言的幽默性
原蘇聯著名教育家斯維特洛夫說過:“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幽默,是一種用俏皮、含蓄、機智的方法,使人在笑聲中領會語言所蘊含的豐富知識。如在講《碳的單質》一節時,為了使學生形象了解金剛石和石墨這對同素異形體的特性,我用了擬人化的描述:金剛石和石墨雖為同胞兄弟,但性格差異很大。金剛石生就一副鋼筋鐵骨,是著名的硬骨頭,所向披靡,無堅不摧,久經磨礪,形象燦爛奪目;石墨天生柔軟,遇事圓滑,形象暗淡無光。又如,有一次晚自習,我聞到后面的男生身上有煙的氣味,懷疑他可能課間休息時抽煙了,怎么去教育這學生呢?我采用寓莊于諧的方式,把嚴肅的思想感情,通過詼諧輕松的形式表現出來,講習題時,我一本正經地對同學們說:“抽煙有兩大好處:一、煙草的營養豐富。燃燒的煙草中含有4000余種化合物,其中有丙酮、氨、砒霜、一氧化碳、DDT、氰化氫、焦油和尼古丁等。二、抽煙可成為醫學專家。實踐出真知嘛!抽煙可親身體會氣管炎和肺氣腫,還可以與癌癥交上朋友,因為煙草所含化合物中,至少已有43種被確認為致癌物了!”我用巧妙的手段,將急切之意化為蘊藉之語,這樣學生更易接受,也更愿意改正,總之,教學幽默是一種普遍應用的教學藝術,也是一種高雅的審美活動,富有幽默的教學,不但能活躍課堂氣氛,引人入勝,而且能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啟迪科學思維,糾正了學生的缺點。
5.修煉好語言的諧音化
利用中國漢字的諧音,可巧妙地將一些知識點趣味化,以達到幫助記憶的目的,這是常用的教學法。在中學化學教材里,如,在講解金屬密度知識點時,金屬中鋰最小,鋨最大,我總結“我大你小”,同學們欣然接受了。再如,電解池這一節中,規定發生氧化反應的一極為陽極,“氧”與“陽”正好是諧音。又如,原電池的正負極得失電子情況,正極就是“+”電子,負極就是“-”電子,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在平時的教學中只要注意不斷總結,詼諧的語言就會越來越豐富,教學效果也會越來越明顯。
6.修煉語言的口訣化
化學教學中許多的知識點的總結講解,可以編寫成一些瑯瑯上口的口訣,增添課堂氣氛,優化知識結構,幫助學生記憶。如關于化學方程式計算的總結“關系式,關系量,這根據不能忘,已知未知是條件,條件對準關系量,根據比例列方程,求得未知寫答案。”這樣的例子還有:“高價氧化低價還,中間價態兩邊轉”,“升失氧,降得還”等等。口訣瑯瑯上口,生動形象,便于記憶。當然口訣的運用不能太多、太繁,要做到少而精,否則這種趣味教學語言也會失去它的應有作用。
分析學情與修煉語言,并非一朝一夕、立竿見影的事,這些都需要千錘百煉、堅忍不拔的毅力,需要不斷創新,不斷突破,才能進入較高藝術境界。分析學情,修煉語言是無止境的,要想攀登化學教學藝術的高峰,必須付出長期的、巨大的、艱辛的勞動,才能有所收獲,有所成就。愿更多的老師能夠關注這些領域,愿更多的老師能夠駕馭這兩架馬車,帶領著學生走向輝煌的人生!
【參考文獻】
[1] 魏國棟. 普通高中新課程解析,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 徐世貴. 素質教育與優化課堂設計,大連出版社,1998.4.
[3] 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實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4月.
[4] 黃鋒、雷靂. 高中生心理學,山東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作者單位:安徽省潁上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