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總希望自己所講的內容都被學生接受,學生也希望在回答問題、作業或考試時不發生錯誤,然而,錯誤又常常難以避免。
教學任務本身就重的初中數學教師,每天都要批改學生的課堂作業,檢查家庭作業,還要見縫插針對作業中的錯誤進行個別輔導、糾正,花費了大量時間和精力。搞得身心俱疲,勢必影響對教材教法的研究;同時也加重了學生的學習負擔,使教學質量處在低水平狀態下循環。我認為只有設法減少學生學習活動中的錯誤,才能改變現狀,減輕師生的負擔,提高教學質量。
教學實踐證明,要減少學生學習活動中的錯誤,僅靠強調學生要“認真審題”、“細心運算”等,效果并不理想,只有在教學過程中重視對學生自我檢查技能的培養,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通過一定的方法措施,有意識地指導學生養成良好的自我檢查的習慣。
我在教學中主要是從以下幾面來指導學生的。
首先必須告訴學生,當作課堂和課外作業時,一定要自己檢查對教材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辦法是養成課后復習和單元小結的習慣,復習鞏固要做到部分與整體相結合。
部分鞏固的做法是編寫教材提綱,為了編寫提綱這就要求學生上課專心聽,課后仔細閱讀教材和教學參考書,力求抓住教材的主要思想,按照一定的邏輯順序,把教材的主要意思用一些簡練的語言寫下來。學生作業時;應當注意回憶教材的主要內容,如果還未能比較流暢地表述課文,說明對教材的邏輯思路,主題思想等,還未能完全掌握理解,這時必須繼續借助于提綱,直到能脫離提綱,用自己的話把教材的主要意思表達出來。
整體鞏固是指學完一單元后,要求學生對本單元的概念、定理、解題方法做系統的書面小結,必要時可引用圖表、數字等內容;并注意小結與其相近知識點的區別和聯系,力求做到融會貫通,從而加深對上述內容的理解。
通過整理教材提綱、小結教材內容,可以訓練學生的邏輯思路,培養學生抓重點、要點的技能,避免死記硬背教材的習慣,增強學生的理解能力,保證作業的質量和效果,減輕了教師的負擔,提高教學質量。我班有個學生,智力和數學學習的能力屬中等水平,但她能認真做好課后復習和單元小結,找出自己的薄弱環節;及時突破,因而基本功越來越扎實,去年中考數學考了113分。
培養自我檢查的另一重要方法是檢查書面作業的正確性,我分三步進行。
一、教師應指導學生養成做教材每節課后的練習及習題的習慣,檢查書面作業是檢查學習活動的必要活動,學生做完習題后,要求學生根據教材的內容通過演算、推理來驗證結果,找出其中的錯誤,加以糾正。當然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指導檢查的方法,如利用方程的解的概念來驗證方程解的正誤,用整式的乘法來檢驗因式分解的正誤等。學生能自己檢查糾正練習中錯誤要點,遠比對照老師的標準答案,改正錯誤的效果好得多,這種方法可以提高練習的效果,保證練習的質量,同時也增強了學生自我檢查論證的能力。
二、教師批改學生的書面作業和試卷時,一定要做好量化分析、量化分析審題失分、概念失分、運算失分和方法失分四個方面進行。教師批改時,不能簡單地劃個“×”要求學生訂正了事。必須劃出學生作業中錯誤的地方,并指明錯誤的原因,使學生訂正時,明白糾正的理由,經過一段較長時間的指導,大部分學生就能自己找到失分的原因,提高了自查分析的能力。同時我要求同學準備一本《錯題集》,專門收集自己作業和試卷中的錯誤,收集教師指出的典型錯誤,并按錯誤類型分類整理,長期這樣做,學生很容易發現自己學習上的薄弱環節。我班有位同學把學數學與做習題劃等號,結果題做了不少,效果卻不好;通過自查和教師的指導,認真整理錯題集,他發現自己主要在概念上出錯,同時發現不重視概念學習已殃及到物理、化學甚至文科的學習,在后來的學習中他注意克服弱點,成績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三、實行作業互評也是一個有效的培養自我檢查技能的方法。學生做完作業后,教師可安排課堂時間讓學生對其他同學的作業按照自己的意見進行批改,教師、巡視指導啟發,然后讓學生進行討論發言,教師要指導學生善于傾聽交談者的討論,力求理解他人的觀點,同時討論自己的觀點。通過學生的爭論,教師可及時了解到學生對教材的理解掌握和靈活運用的程度,并能及時糾正學生中的典型錯誤,及時找出教學對策,從而總結教與學的基本規律,提高教學質量,學生通過爭論和教師的點拔對問題的理解也會更深刻全面。通過作業互評的訓練也培養出一批優生和小老師,必要時,部分書面作業的批改和差生的輔導可由小老師來做,教師只要注意認真收集信息,彌補小老師的不足之處,既減輕了教師的負擔,也鍛煉了學生。
總之,學習活動是一個完整的同期活動,自我檢查是學習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學習活動的實際效率進行客觀評價的必要過程,正確地培養學生良好的自我檢查技能和習慣,對于提高教學質量,減輕教師和學生負擔,都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 “洋思模式”的思考,《江蘇教育》.
[2] 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
[3] 周德藩.《素質教育論教程》.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京市溧水縣洪藍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