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說明】
1.這次閱讀教學,是在人教版選修教材《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第六單元閱讀教學的基礎上設計的,教學依據是《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課程目標”部分選修課程“詩歌與散文”項的條目:“初步把握中外詩歌、散文各自的藝術特性”,“嘗試詩歌、散文的創(chuàng)作”。參考《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課程目標”部分“表達與交流”中相關的條目:“學會多角度地觀察生活,豐富生活經歷和情感體驗,對自然、社會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力求有個性、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根據個人特長和興趣自主寫作”。
2.本單元跟《項脊軒志》題材同類,即以居室為選材核心的散文還有《苦齋記》,這類散文,學生在初中階段積累的典范作品還有《陋室銘》。同樣寫居室,角度不同,立意不同,文風也因而不同。本節(jié)課則試圖將這三篇例文勾連起來,使學生進一步充分感知本單元的知識點“文無定格 貴在鮮活”,并促使學生“從古代作家自由創(chuàng)作的精神中接受啟發(fā),用清新活潑的語言寫日常生活中的真實情感”。
【教學目標】
1.在閱讀的同時引導學生鞏固相關的文言文字詞句知識。
2.能引導學生感知不同作家對同類題材處理的不同手法及其鮮活的情味、理趣。
3.能在閱讀的基礎上,啟發(fā)學生基于自己的積累,就同樣題材表述自己的感受或思考。
4.能在閱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體悟所閱讀之文本的真切情懷及深遠的理趣。
【教學重點】能引導學生在感知不同作家對同類題材處理的不同手法及其鮮活的情味、理趣的基礎上,基于自己的生活積累就同樣題材表述自己的感受或思考。
【教學難點】能在閱讀的基礎上,基于自己的生活積累就同樣題材表述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教學手段】多媒體
【教學方法】點撥式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課前播放韓磊的《老房子》歌曲,上課后,由此設計導入語如下:
剛才給大家播放的歌曲題目為 ——“老房子”(讓學生回答)。在當今這個拆建成風的時代,房子是一個敏感的話題,老房子則是敏感中之尤為敏感的話題。不過,雖然校園里“存活”十多年的,姑且稱之為老的平房,已經被夷為平地(注:我們學校正在進行平房重建,原有的平房已經被拆掉),但是在座的諸位學子還遠未到談房子論嫁娶的年齡,所以,我們完全不必見“房”色變,因為我們今天只是紙上談“房”!
二、教學過程
(一)課前積累及導入設計方案
1.起立問好后集體誦讀投影上的《老房子》歌詞的一部分——
桌子,椅子和柜子
成全著一家子
扇子,爐子和杯子
講的是過日子……
酒盅里溢出的家常話
飛不出老房子
2.用這樣的語言導出每課一次的學生誦讀內容:
老房子里住著的一家子,讓我們感受到的是普通百姓日常生活的溫馨,那么雅舍里的生活呢?
引出課堂常規(guī)積累項目——按一定順序由一名同學到前面誦讀教師推薦篇目,并跟同學分享自己的感受。
下面是學生誦讀的梁實秋的《雅舍》選段:
“雅舍”的位置在半山腰,……旁邊有高粱地,有竹林,有水池,有糞坑,后面是荒僻的榛莽未除的土山坡。若說地點荒涼,則月明之夕,或風雨之日,亦常有客到……
“雅舍”最宜月夜——看山頭吐月,紅盤乍涌,一霎間,清光四射,天空皎潔,四野無聲,微聞犬吠,坐客無不悄然!舍前有兩株梨樹,等到月升中天,清光從樹間篩灑而下,地上陰影斑斕,此時尤為幽絕。直到興闌人散,歸房就寢,月光仍然逼進窗來,助我凄涼。
細雨蒙蒙之際,“雅舍”亦復有趣。推窗展望,若云若霧,一片彌漫。但若大雨滂沱,我就又惶悚不安了,屋頂濕印到處都有,起初如碗大,俄而擴大如盆,繼則滴水乃不絕,終乃屋頂灰泥突然崩裂,如奇葩初綻,砉然一聲而泥水下注,此刻滿室狼藉,搶救無及。此種經驗,已數(shù)見不鮮。這“雅舍”,我初來時僅求其能蔽風雨,并不敢存奢望,現(xiàn)在住了兩個多月,我的好感油然而生。雖然我已漸漸感覺它是并不能蔽風雨,因為有窗而無玻璃,風來則洞若涼亭,有瓦而空隙不少,雨來則滲如滴漏。縱然不能蔽風雨,“雅舍”還是自有它的個性。有個性就可愛。
在學生誦讀及分享讀后感悟的基礎上,引出下面的問答:
問:如果讓你寫一寫你的學習之所或居室,并借此表現(xiàn)你的真實情懷與深刻哲思,你會怎么寫?請用第六單元知識短文中的8個字回答:
答:文無( )格 貴在( )活(“定”“鮮”二字由學生補充填空)
問:古人值得稱賞的文章是怎樣寫的?
提示:可從第六單元找以“居室”為題材的兩篇例文。
《 志》作者( )出處( )
《 記》作者( )出處( )
(讓學生在回憶所學內容的基礎上將空白填充完整:
《項脊軒志》作者(歸有光)出處(《震川先生集》)
《苦齋記》作者(劉基)出處(《誠意伯文集》)
(二)深入研讀文本
1.繼上過程的問答,引導學生深入感知第六單元中以居室為題材的同類文章的寫作手法及其鮮活的情味、理趣。
投影展示:內容回顧練習
將下面不算太工穩(wěn)的對聯(lián)補充完整:
上聯(lián):室雖小然不( )不暗不俗不鬧實可( )也;
下聯(lián):軒本舊故憶昔憶( )憶祖憶( )真可( )矣。
學生經過補充練習后,投影出示以下答案及橫批:
室雖小然不(漏)不暗不俗不鬧實可(喜)也;
軒本舊故憶昔憶(母)憶祖憶(妻)真可(悲)矣。
橫批:室舊( )真。
(此空答案為“情”字)
接著,出示以下投影:
《項脊軒志》一文的深情是如何表現(xiàn)出來的?即,寓情于( )。
補充投影:
黃宗羲說:“予讀震川文……一往( )情,每以一二( )事見之,使人欲( )。蓋古今來事無巨細,惟此可歌泣之精神,長留天壤。”
(此段話出自教材中課文之后的相關鏈接,提示學生從鏈接中找答案:
黃宗羲說:“予讀震川文……一往(深)情,每以一二(細)事見之,使人欲(涕)。蓋古今來事無巨細,惟此可歌泣之精神,長留天壤。”)
之后,投影填充式練習,以引導學生了解本文寫法:
《項脊軒志》
寓情于景,
寓情于敘(事),
語言( )(華麗?質樸?),
細節(jié)動人。
此投影中的空白處,學生可以很容易地填上“質樸”二字。由畫線的“細節(jié)動人”引出對《項脊軒志》一文的細節(jié)描寫的賞析:
簡析下面句子的寫法:
(1)小鳥時來啄食,人至( )。(不去)
(2)明月半墻,桂影斑駁,風移影動,( )可愛。(寓情于( ))(珊珊,景)
(3)東犬( )吠,客逾庖而宴,雞棲于廳。(寓情于( ))(西,事或敘)
(4)娘以指( )門扉曰:“兒寒乎?欲食乎?”(( )描寫)(叩,細節(jié))
(5)“吾家讀書久不效,兒之成,則可( )乎?”(人物細節(jié)描寫之( )描寫)(待,語言)
(6)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 )矣。
(寓情于( ))(蓋,敘及景)
以上6句,分別出自原文,在引導學生填空的基礎上,進行誦讀練習。同時,進行簡要賞析。其中的第(6)句,在學生賞析的基礎上,教師用自己的賞析跟學生“對話”:
我特別喜歡文章結尾的這一句話,言淺而意深,于簡明的敘述中,于寫景的勾勒中,寄寓物在人亡的悲慨之情。讀這句話的時候,我不由得會想到唐朝詩人崔護的兩句詩“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想到李清照的兩句詞“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想到“昔年種柳,依依江南;今看搖落,凄愴江潭;樹猶如此,人何以堪?”想到《世說新語》中提到的西晉大將軍桓溫北征時,經過金城,見到年輕時所種之柳皆已十圍,慨然道:“樹猶如此,人何以堪稱?”攀枝執(zhí)條,泫然流淚。簡明質實的語言原來可以這樣蘊含豐富深刻的情懷,實在是言有盡而意無窮。
在此基礎上,出示以下填空式投影,鞏固所學知識要點:
《項脊軒志》
寓情于( ),
寓情于( ),
語言質樸,
( )動人。
(學生應該很容易地填出“景”、“事或敘”、“細節(jié)”等字樣。)
接著,用以下過渡語引出對《苦齋記》的內容及寫法梳理:
同是寫居住之室,同是表喜愛之情,《苦齋記》的內容與寫法卻與《項脊軒志》頗為不同——
根據內容補對聯(lián):
齋名苦(木)苦(蜜)苦(茶)苦(魚)亦苦自(北風)來;
心實樂(居)樂(食)樂(行)樂(思)亦樂樂由悟境生。
橫批:( )相依
根據上下聯(lián)的內容,學生可以很快填出橫批中的“苦樂”二字。
然后出示以下需補之對聯(lián):
樂會惰志,亦會( )國,故樂亦( )也;
苦能( )身,亦能( )邦,故苦亦( )也。
(提示:讀完P116頁第4段最后兩句話后,找原字補對聯(lián)。)
接著,教師這樣引導:
跟《項脊軒志》以“情”脈貫通全文相比,《苦齋記》是以“___”脈貫通全文,故其寫法為:敘( )結合,哲思深徹。
(要填的第一個空為“理”字,是上單元知識要點;第二個空為“議”字,在內容梳理的基礎上,學生應該也可以比較輕松地填上。)
2.在學習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勾聯(lián)出初中所學的《陋室銘》一課,感受其獨特的寫法及理趣。
相關投影如下:
其實以居室為題材的文章,還有一篇采用了類比、對比、引用等手法,形象簡明,流轉自然,突出重視美好的品德修養(yǎng)的理趣——德馨室不陋——之駢文佳作:《陋室( )》作者( )
看了此投影后,學生可以很容易地補出題目中的“銘”字,以及“劉禹錫”的名字;并能很流利地背下全文。
接著,教師提請學生注意投影中所畫橫線的三種寫作手法,并從原文中找出相關例證:“何陋之有”是引用孔子的話,強化作者的見解;“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隱含了世俗的吵鬧、官務的繁忙與陋室中生活的對比;有仙即有名的山,與有龍即顯靈的水,則類比有了馨德即不陋的居室。
3.引導學生歸納此類散文的異同之處:
共同點:選擇的都是陋室,并且字里行間都洋溢著喜受之情。
不同點:寫法不同,語言風格各異,情趣也各有獨特之處——
《陋》采用類比、對比、引用等手法;語言以駢語為主,形象簡明,流轉自然;突出重視美好的品德修養(yǎng)的理趣——德馨室不陋。
《項》采用細節(jié)描寫的手法,寓情于景,寓情于敘,語言平實質樸,表現(xiàn)了感人的親情——情真軒永存。
《苦》采用敘議結合的手法,以典雅的語言闡述了對苦與樂的深層哲思——悟深齋豈苦?
(三)延伸交流
1.基于閱讀經驗的延伸——由這三篇文章的共同之處聯(lián)想到相關的古人及其通過居室表現(xiàn)出的情趣;
投影如下:
基于閱讀經驗的延伸——由這三篇文章的共同之處,你還能聯(lián)想到相關的哪些古人及其通過居室表現(xiàn)出的獨特情趣、胸襟、志向?
在學生發(fā)散思維的基礎上,教師出示自己的聯(lián)想:
(1)杜甫之茅屋——
(2)陶潛之草屋——
(3)顏回之陋巷——
進一步,結合教師自己對這三位文化名人志趣、情操的理解,補上如下內容:
(1)杜甫之茅屋——利人之仁
(2)陶潛之草屋——田園之樂
(3)顏回之陋巷——賢德之美
其中借助范背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重點突出對杜甫的賞識。
2.基于生活經驗的延伸——嘗試描述自己的居室或學習之所,表現(xiàn)自己的情趣。
投影內容如下:
基于生活經驗的延伸——“秀”出你的才學:嘗試描述自己的居室或學習之所,表現(xiàn)自己的情趣或理趣。
在學生構思并發(fā)言交流之前,教師展示自己的下水之作,然后鼓勵學生在構思的基礎上積極發(fā)言。
三、結語
不同的居室,不同的情趣;而高雅的情趣則不會因居室之陋而減色,反而更能顯現(xiàn)出其讓人敬仰的永久魅力。
投影以下內容:
室不在小,志大即大;室何懼舊,情真即美;室無妨漏,心仁即長存……
德馨思深室何陋,情真意深軒永存!
感謝文字,感謝文章,感謝作者,讓我們感悟到了蘊藏于苦難人生中的情趣之美與哲思之美……
四、積累練習:
1.就本節(jié)課所學篇目,選自己喜歡的段或篇,模仿賞析示例寫賞析;
2.在寫作的基礎上修改自己的居室寫一篇“志”、“記”或“銘”,展現(xiàn)自己的情趣或志趣。
五、尾聲
下課之后,再次放映韓磊《老房子》的歌曲,以起到余味悠長的效果:
老子,妻子和孩子
湊起了一家子
帽子,鞋子和被子
暖和著小日子
歲歲年年的老樣子
像是生活的鏡子……
那燈下聚攏的平常心
幸福在老房子
【教學反思】
按照這份設計上課的整個過程,教學氛圍是融洽的,我的感覺是愉悅的。學生在整個過程中經歷了感知、鞏固、積累、思考、歸納、聯(lián)想、誦讀、表達的言語活動,得到的鍛煉也是充分的。
由于將對內容的回顧與梳理變成了補對聯(lián)的練習,所以,學生需要梳理歸納的信息點便顯得明晰得多了;其次,對文章寫法的了解雖然是教材的難點,但是,我在這一節(jié)課里將之變成了填空補例練習,適當降低了難度,從而便于學生掌握;第三,作為一篇文言文,學習的過程當然應該重視學生的實虛詞積累;所以,雖然是一節(jié)立足于閱讀基礎之上適當延伸的課,我也在了解寫法的過程中加入了對句意的準確把握的環(huán)節(jié);第四,在學習過程中,我加入了對句中重點句子的誦讀練習,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學生的個性表現(xiàn)使得學習氣氛顯得格外熱烈;第五,在閱讀基礎上的延伸環(huán)節(jié),我拿自己的下水文跟學生交流,也產生了很好的促進效果。
(作者單位:北京市房山區(qū)韓村河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