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學生是成長的生命,發展的主體。課堂是學生自我發展和實現的主要精神陣地。給學生提供自由發展、和諧快樂的語文課堂,讓學生自覺運用教師傳授的方法,在學生間敞開心扉進行心靈對話的前提下,他們或將創造出奇跡,預約精彩的生成。合乎規律的教育,實現著師生的共同成長。
【關鍵詞】語文課堂和諧成長
天空中不留下鳥的痕跡,但我已經飛過。
——泰戈爾
引子
為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我以認知心理學的“圖式理論”為依據,在班級里做起了實驗。我希望借經典范文的閱讀指導對學生進行策略訓練,引領學生掌握美文之所以為美文的陳述性知識,在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實現程序性知識的內化,幫助學生形成文本閱讀的策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這種方法的有效性能否延伸到課外?如何將之強化?我,在思索。
“把課堂交給學生,讓他們做課堂的主人,語文課堂才能成為學生生命成長的樂園。”帶著這樣的理念,我大膽地開辟出晚自習時間,讓孩子們去“飛”。這個時間,學生在課堂上充當老師,帶領其同學閱讀分析文章。當然,這些充當老師的同學,是事先經過了一定指導的。而他們所講解的內容,也都是課代表在征求同學們的意見以后圈定的大家比較感興趣的美文。
他們“飛”得如何了呢?
學生自己的閱讀課
又到了周五的語文晚自習。
我退到幕后,做起了觀眾,看著學生們的精彩表演。
班長兼語文課代表沈力走到前臺,清了清嗓子:“大家請安靜!今晚,又是我們同學唱主角、盡展才華的時候了……下面,首先讓我們大家用熱烈的掌聲有請美麗、文靜的周卓妍閃亮登場!”
同學們興奮地鼓掌,朝著周卓妍歡呼。周卓妍略帶羞澀地走上臺來,笑容滿面地向大家鞠躬:“同學們,大家好!今天我很高興能和大家一起學習《幸福的鼻涕》這篇文章……”
首先,是快速瀏覽,清掃文字障礙。周卓妍剛把“垠、嘎、蹭、戽、噴、嚏、顫、栗”等字寫到黑板上,就有好表現的男生徐方奎跑到黑板前加拼音了。待徐方奎加完拼音之后,周卓妍像模像樣地加以點評,又讓徐方奎大聲帶領大家齊讀了兩遍。看來氣氛不錯。
接著,熱烈的討論之后,他們復習了有關“記敘的順序”的陳述性知識,輕松解決了本文的敘述順序……
幾個基本問題都在輕松、歡快的氛圍中得到了較為圓滿的解決。
在討論為什么小暉覺得流出的鼻涕是“幸福的鼻涕”這個話題時,同學們出現了各不相同的反應。
“哎呀——臟死了!”幾位女生皺起眉頭。
“就是呀,”周卓妍顯出滿臉困惑的樣子,“可作者卻說,在小暉看來,流出的鼻涕就成了幸福的鼻涕。那我們就要討論討論了:什么是幸福?”
張山:“幸福——就是覺得高興、快樂唄!”這孩子向來不愛回答問題的,這回也為課堂輕松、和諧的氣氛所感染,主動舉手答了一個問題。
“那感冒了流鼻涕不是又臟又痛苦嗎?”周卓妍問張山。
“他不正常,把咱們認為不好的東西當成了好的事物,腦子有病!”劉崗有點好表現,搶著回答。“哈哈哈——”大家伙都笑了。
“小暉不正常,或者是另類,這都有可能。作者是大人,他為什么還要站在小暉的立場來說是幸福的鼻涕?編輯還不至于也不正常了吧?”周卓妍將目光掃向大家,繼續追問。
沈力:“那這就要看在小暉的眼里什么是幸福了?”
常亮:“看來你知道小暉的眼里幸福是什么嘍?”
好小子!我在暗暗贊嘆。看來他已經掌握了“互惠式閱讀”法中“提問”的策略。
“當然了!因為對嘎子那種自由自在的生活非常向往,流鼻涕就成為自由自在生活的象征了。當他流鼻涕的時候,他覺得很興奮,也就感到了幸福!”沈力將“互惠式閱讀”法中的“說明”策略運用的恰到好處!
“你說的有道理”,常亮信服地點點頭。
“所以,作者只是借鼻涕這個事物來表達主人公的痛苦、不滿,以及他的追求,”沈力像老師一樣地總結道。
周卓妍:“我想起杜老師說過的一句話,可以幫助我們理解這個問題。”
“什么話?”劉崗和常亮急切地問。
“老師說,我們在分析文章的時候,只要記住: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作者要通過文章中的人和事來表達的思想情感——”
“對呀,老師是說過。可是和回答這個問題有什么關系呢?”
“當然有關系嘍——”夸張的語氣,連她自己都笑了,大家也笑。“我們把自己當做文章中的主人公來思考問題,回答問題也就基本不會偏離正確答案了。我們可以看出作者是同情小暉的,希望他能夠過得自由自在,擺脫被父母牢牢控制的受壓抑現狀。我們順著這個思路去想問題,就可以理解:小暉背著父母偷跑出來,到了農村,和小女孩戽水、抓魚捕蝦、吃著自己勞動換來的飯菜,心里肯定非常高興!而他曾經幻想,像心目中的抗日小英雄小嘎子一樣很嘎氣地用手背蹭鼻涕!現在,有了鼻涕,在他看來當然是幸福的嘍!”
“好——”全班同學都為她的精彩發言鼓掌。
由此表現看來,周卓妍課下是下足了功夫了!她運用起“互惠式閱讀”法中的“說明”策略,已經不遜于我的熟練程度了。而且,關于文章閱讀的答題策略,她也掌握得相當到位了。我不禁“微笑、默嘆”!
王飛很快舉手:“根據剛才的經驗,我們把爸爸‘叉著腰吹胡子瞪眼’這個行為和媽媽‘臉上是一副恨鐵不成鋼’的表情,與作者的態度一比較,就知道了,小暉的父母并不是真正的愛他們的孩子。他們就是對孩子約束過多、壓抑孩子天性的成年人的代表。這不是愛,而是害!因為在他們的觀念中,流鼻涕的孩子是不衛生、不文明的野孩子!卻不知道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好!”大家又為王飛的精彩發言鼓起掌來。
看來,思維的火花一經燃放,就會照亮周圍智慧的頭腦。
沈力站起來,沉思了一會,在尋找恰當的語言:“當我們用心去靠近作者的心,用情體會主人公的情,我們就能看到精彩真實的世界和多姿多彩的人生。”
“我們的學生有著多大的創造性呀!”我在心底為自己的學生喝彩!
……
文章賞析行將結束時,周卓妍沒忘來個結束語:“讀完這篇文章,再聯想身邊的生活,我們發現一個現象:窮人的孩子懂事早,在社會上的適應能力強;而那些從小寵壞的孩子很難成才。這就印證了‘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的道理,逆境可以激發人的潛力,讓他奮發有為。過于優越的環境則令人沉迷于享樂而喪失本身所具有的意志力。所以讓孩子們適當吃一些苦,得到一些磨練,是大有好處的。‘梅花香自苦寒來,保劍鋒從磨礪出’‘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先苦后甜,才能使人們體會到生活的幸福和美好,從而更好地珍惜生活,熱愛生活。擁有一個積極向上的良好心態,才能使人受益終身。我的講解完了,謝謝!”
同學們報以熱烈的掌聲。
我們教師不是追求這樣一種境界:從課堂中走出來,將語文學習延伸到社會這個大舞臺嗎?可造性極強的孩子們,只要給他們適當的空間,就會回報我們以巨大的驚喜。眼前的學生,不是已經走在“大語文課堂”的道路上了嗎?
后面,朱好棋和解雯兩位同學,分別主講了《沙漠之心》、《溫暖的撲克》,快樂在延續……
感悟
課堂是學生自我發展和自我實現的主要精神陣地。
學生作為個性不斷發展的主體,惟有快樂、和諧、有效的教學活動才能夠喚醒他們沉睡的潛能,激活學生封存的記憶,開啟學生幽閉的心智,放飛學生囚禁的情愫。這樣的課堂才有可能為學生自主、全面、和諧的發展提供一塊平臺,才能成為一片學生生命成長的樂土。
教師的神圣職責,就在于建構快樂和諧的語文課堂,為學生們提供一個民主、和諧、溫馨的人文環境,激發起他們學習的情感渴望,點燃他們心靈的火花,讓他們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并期待著終身學習所帶來的快樂。
這個溫馨的夜晚,同學們從文章中學到了不少的東西。然而,文章之外,他們的收獲也許更大。對于他們的生命全程來說,這個夜晚太短,然而卻可能是為他們的生活涂抹上絢麗色彩的一個閃亮時刻,是促其成長的一段心路歷程。
與此同時,作為教師,我對學生有了新的認識體會,對教學藝術有了更深的理解。學生的成長不也促進了我的成長嗎?
在孩子們起“飛”的同時,教師也將“飛”得更高!
想起《呂氏春秋》談到教育的作用時,曾有這樣充分的評價:“故教也者,義之大者也;學也者,知之盛者也。義之大者莫大于利人,利人莫大于教;知之盛者莫大于成身,成身莫大于學。”教師在傳道授業解惑的同時,讓自己得到提升,不也是一件幸事嗎?利人利己,教師的工作豈不是人間第一等樂事?
帶著這種心態,我將努力創造更和諧的語文課堂,讓學生真正感受到學習語文是一種享受,讓快樂和諧的語文課堂,散發生命成長的氣息。
【參考文獻】
[1] 寧鴻彬、王云峰、張鵬舉 著.《寧鴻彬中學語文教學改革探索》,山東教育出版社,1997年9月,第1版.
[2] 沈祖旭.《構建和諧的語文生命課堂》.
(作者單位:安徽省宿州市第十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