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在新課程英語教學中如何開展薄弱中學英語學習,使學生在課堂上形成積極的自主學習,通過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方式,培養學生的合作創新意識和實踐作戰能力,是值得我們探究的一個課題。激發學生的學習意趣,向學生提供自發的學習能力,盡可能多地給學生提供小組參與活動的機會,幫助學生在自主英語學習中真正的掌握基本知識和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
【關鍵詞】薄弱中學英語教學自主性學習
隨著城鄉之間收入、消費差距的減小,城鄉教育差距也呈縮小。但教育差距仍為我國城鄉差距中最主要、最顯著的差距。在整個薄弱學校的教學工作中,英語教育是個特別薄弱的環節,加強改革薄弱中學傳統教學英語教育十分必要。當前制約薄弱英語教育的原因如:
一、現行的英語教材不適合薄弱中學
現行的教材,起點高,內容較多,任務偏重。尤其是農村薄弱中學學生,在小學里沒有開設外語課,升入初中后同學們都是懷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極大的興趣學習這門新的學科,但是一開始就接觸到了大量的詞匯,使學生無從下手,一進門就給潑了一盆冷水,甚至使一些學生產生了畏懼心理,從而產生厭學現象。另外,由于教學任務重,老師們為趕進度,應付考試,致使教學進度加快,使學生學過的知識讀不準,記不牢,也會使部分學生掉隊。“超編教學”也是造成學困生的原因。農村薄弱學校一般每個班里有五、六十人,多則達到七十人,教學中不利于師生之間的交流以及信息的反饋,教師也很難照顧到每一個同學,致使有的同學被老師“遺忘”。
二、經濟薄弱地區小學英語教學幾乎空白
經濟薄弱地區小學有許多學校不開設英語課,尤其是村級小學更為嚴重。雖然國家規定小學要開設英語課,但由于師資力量不足,經濟薄弱地區小學還有相當一部分地區的小學沒有開設英語課。即使一些中心校,部分年級開設了英語課,學校也因師資和教學條件等眾多因素,只把它當成“副”科看待,英語課形同虛設。這樣一來,城鄉小學英語教學水平就產生了相當大的差距。結果,到了初中,由于小學英語基礎不牢和學區學生英語學習成績的不平衡,給老師授課帶來了很大的麻煩。
三、英語教學的主觀條件
受傳統觀念影響,許多學生缺乏熱情和主動性。受周圍環境影響,許多學生家長本身英語素養低,反而認為自己的孩子在小學階段學好語文、數學就可以了,還有一些家長認為將來如果自己的孩子不考大學,學英語就沒有一點兒用途,更不愿意投資為孩子買錄音機、磁帶等學習用品,致使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大打折扣農村學生由于受到地域限制,性格大多靦腆,不愿開口朗讀英語或說英語,英語學習遇到困難后更容易放棄。作為母語的漢語拼音學習與英語學習發生沖突,造成混淆。
四、學生缺乏學習目的和興趣,學習方法不得當而成為“學困生”
首先是學生的學習目的不明確,不懂為什么要學,不懂學習英語的重要性,沒有學習的動力,學習中怕吃苦、怕累或貪玩,學習不努力。其次,學習方法不得當,也是形成學困生的主要原因。有些學生雖然自己很想學,但學習方法不對,致使情緒波動大,思想包袱加重,成績上不去。這樣經過多次失敗,對學習慢慢失去了興趣,由厭學到放棄了學。第三,有的學生很喜歡學習英語,但接受能力差,反應也較慢,今天所學的內容還沒消化、鞏固,明天又要學習新的知識,久而久之產生了惡性循環。第四,由于升入初中后,所學科目增多,而英語又要花費大量時間去背誦,為了學好其他學科,就放棄了英語,造成了偏科。第五,有些本來學習不錯的學生,由于班內其他同伴對英語不感興趣,不愿學,受其影響也放棄了英語的學習。
五、經濟薄弱地區英語教學資源貧乏等等不利因素嚴重制約英語教育發展
多年來,經濟薄弱地區學校的英語老師能有一臺好使一點的錄音機就算是不錯的電化教學了。至于幻燈機、語音室、多媒體教室等更是想都不敢想。即便個別中學有了語音室,但因為老師的水平,學校的重視程度等眾多因素的影響,現有的教學設備也沒有得到很好的利用。
經濟薄弱地區中學英語數年的教學給筆者一個很大的感受:在整體的學習科目中,中學學生英語跟不上,與城市中學相比,英語往往成為拉他們后腿的學科,特別到了畢業班,要去補學或是加強已太難太難。但本人也出生于農村,深深地知道鄉下學生并不笨,只是由于各種原因,使他們在英語學習方面落后于城里的學生。久而久之,學生對英語學習興趣大為減少,不但沒有興趣,反而對它產生厭惡之情。改變目前農村學校教育教學現狀,加快發展農村學校英語教育,是提高廣大經濟薄弱地區學生整體素質的戰略問題,這是形勢發展的需要,是生活、工作乃至他們今后生存的需要,為此特提出以下建議:
(一)要充分認識經濟薄弱地區英語教學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培養中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
當今社會,競爭非常激烈,經濟薄弱地區英語教學必須站在提高我國未來公民綜合素質的高度,為農村小學生未來繼續學習,直至人生的發展奠定基礎。
英語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自主性。自主學習過程既是學習者主動建構知識體系的過程,也是由接受知識到學會學習的轉變過程。英語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因此,只有使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課堂效率,才能有效地解決許多在常規學校教學模式下難以解決的問題。只有堅持學習的自主性,我們才能夠完成終身教育的課題。因此:
1.激發學生的課堂自主學習意識,培養對英語的學習興趣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愿意學,才能學得好。通過各種活動來培養學生對英語的興趣。比如:
(1)常找一些與課文主題有關的美文印發給他們欣賞。要求他們摘抄其中優美詞句及段。程度好點的學生要求他們背誦個別篇章。
(2)聽英文歌曲作為鍛煉聽力的素材,把挖空歌詞,作spot dictation,并跟唱。看原版英文電影,寫簡短感受。
(3)每天一名值日生負責在教室黑板的寫出英語諺語、慣用法等知識。在感受英語美妙的同時,接受英語的熏陶。
(4)利用零碎時間做閱讀練習。華羅庚曾說過:“時間是由分秒積成的,善于利用零碎時間的人,才會做出更大的成績來。”有時完成了教學任務后,利用課后和課余時間,就給他們做一些閱讀,擴大他們的英語知識面。
2.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發展自主學習能力
教育不只是教給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引導他們在探索中掌握學習語言知識的基本方法,為今后的自主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實際上就是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應注意教會學生怎樣學的方法,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的能力。把打開知識迷宮的鑰匙交給他們,讓他們學會學習,能夠獨立地獲取知識。“授人以漁”已成為當今教學改革的主旋律,以教會學生會學習為目的的、學法指導是全面打好學生素質的基礎,培養未來創造型人才的必要手段,也是一條減輕學生負擔,培養自主學習,提高教學效率與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
(二)以人為本,關注學生英語學習的成長過程
關心幫助學生,使其不斷體驗成功的快樂。應該讓每個學生都能體會到:只要有付出,就會有回報;只要肯努力,就會不斷進步。成就感的獲得可以消除學生在課堂活動中畏難情緒。使每個學生都深深感到老師無時不在關心他們,用積極情感促使他們變消極為主動,增強其克服困難的信心,并進而體驗到學習成功的快樂。著名教育家布魯納曾經說過: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受年齡特征影響學生對英語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興趣。所以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培養自主學習能力是現代教育的必然趨勢,英語自主學習能力包括獨立閱讀學習材料的能力;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概括要點、聯點成線、聯線成面和聯面成體的能力;循序練習和重點練習的能力;及時復習和及時提高的能力;以及模仿能力和創造能力。
(三)分配具體任務,加強小組討論學習
組織學生參與討論,能使學生真正把語言當作交際工具來運用,讓學生親自體驗和實踐語言。我將班上46位同學分成6個小組,7~8人一組,輪流為組長。課堂上的討論,小組活動中組長充分發揮其帶頭作用,組織本組活動,分配具體任務,學生自覺參與討論,做到人人都參與,且有助于培養學生互助配合,集體合作的團隊意識。安排時間,教師適時給予學生適當的學習方法指導,然后小組代表發言,其它組員監督并提疑。教師開拓自主學習的途徑,營造自主學習的氛圍。一位意大利心理學家曾說過,Tell me and I'll forget. Show me and I'll remember. Involve me and I'll understand.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根據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實際,巧妙設計教學過程,努力創設輕松、和諧的課堂教學氣氛,讓學生多參加語言實踐活動,以確保其主體意識得以充分的發揮。
【參考文選】
[1] 英語課程標準解讀,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2] 霍益萍 著. 研究性學習:實驗與探索,廣西教育出版社.
(作者單位:安徽省合肥市第五十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