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教育部于日前頒布了《關于建立中小學、幼兒園家長委員會的指導意見》,明確指出建立家長委員會對于發揮家長作用,促進家校合作,優化育人環境,建設現代學校制度具有重要意義。在教育活動中,家庭與學校本應該相互合作,共同努力,然而目前家校合作多限于低層次的、事務性的接觸,而且往往是學校向家長的單向匯報,多數匯報是臨時的,甚至只有因特別事件或孩子出現問題后才匯報。因此,在很多情況下,家校合作主要是負面事情上的、臨時的合作,甚至還存在學校為應付上級教育主管部門的檢查流于形式的“形象”工程。學校與家長合作的不積極,兩者在促進孩子身心發展上的合作沒有表現出來應有作用的現狀著實令人擔憂。如今家長委員會的成立在學校和家長之間架起了一座“高架橋”,越過學校的高墻,讓家長跨進學校的大門直接參與學校的管理、監督和教育,讓家校合作落在了實處。
家長委員會是學校中由家長代表組成的一種群眾性教育合作組織,其一方面代表家長,反映家長和社會的要求,協助并參與學校的教育工作;另一方面,學校通過這一組織協助做好家長工作,對家長的子女教育工作進行幫助和指導,家長委員會與家校合作中的其他各種方式最大的區別就在于:家長委員會是一個由家長代表組成的組織體,他代表的是大部分家長的意見,道出的是家長的真實準確的心聲。因此,家長代表能夠平等地以教育者、管理者的身份參與到學校的事務當中來。有了這樣一個渠道,家長能夠平等地以教育者、管理者的身份參與到學校的事務當中來,促使家校合作常態化,并且家長與教師能夠擁有更多的時間進行溝通交流,這樣的優勢是家長會、家訪等形式所不能比擬的。
首先,建立家長委員會是學校民主管理的必然要求。
家長委員會既是家長參與學校管理的有效途徑,又是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有效結合的保證,是現代學校民主管理的必然要求。家長委員會在家庭與學校之間建立了雙向的互動與溝通。事實上,學校和教師不僅有義務讓家長了解學生在校的表現、學校的教育教學等,同時也要學會傾聽家長在子女教育方面存在的問題以及對教育教學的建議。家長作為孩子的第一任教師,他們提出的意見和建議是為學校教育開出的一劑良方,應引起學校的足夠重視。當前,從學校這一角度來看,管理主體范圍上還比較狹窄,僅局限于校長和領導班子,學校的大事主要是校長來決定,但如果校長及領導班子在知識、能力、信息等方面有所欠缺,就可能會造成學校的決策失誤。先進的社會是一個信息高速發展的社會,怎樣讓學校工作建立在信息廣泛收集和管理之上,是一個值得深入思考的問題。擴大學校的管理主體,不僅要充分發揮教代會的作用,還要把家長作為學校管理的氛圍。很明顯,現今的“5+2=0”的現象已經告訴我們: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嚴重脫節已經讓我們清醒地認識到兩者這件的必然聯系。其次,從家長的角度來看,作為家庭教育的主體,家長不希望被排斥在學校圍墻外面。他們希望能夠有效結合來實施。因此,一批有意愿、有能力參與學校管理的家長期望在子女教育、學校發展等方面能夠得到更多的話語權。
具體來說建立家長委員會,一是促進學校和家長之間充分溝通;二是收集家長意見,實現學校教育自我糾偏;三是通過家長委員會,更好地表達學校對家長的要求,在教育之路上,實現家校同頻共振。引導家長積極參與學校教育與管理,為學校年級、班級的教育教學工作出謀劃策提供有關信息;與學校緊密協作發動家長配合學校做好學生各項教育工作,以形成良好的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結合的育人環境;指導學生家長開展家庭教育協助學校做好家長思想工作;動員所有家長積極學習教育知識參與學校組織的家長活動和家長培訓;參與研討學校發展中的重點問題;協同學校提高辦學質量,從物質和精神上積極支持學校改善辦學條件,為促進教育改革提高社會聲譽而努力;協助學校宣傳和表彰教職工中教書育人的先進事跡、學生家長中的尊師重教典型、品學兼優的學生和先進班集體;與學校一起組織家長會、家長接待日、舉辦家長學校、開展家庭教育咨詢,指導家庭教育樹立正確的教育思想,改進教育方法,使家長了解并配合學校貫徹實施德育大綱改進家庭教育的方法。對一個學校,家長評價至關重要。一個學校的成功,完全取決于家長的認同和認同的程度。
其次,家長委員會是家長間交流經驗與分享智慧的有效渠道。
當前,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期。家庭教育擔負著三大重要功能。一是親子教育,培養孩子對情感的感知,培養孩子的感恩之心。二是品德養成,先學做人后學做事,家庭的教育對孩子品德的養成發揮著無可替代的作用。三是人生規劃,孩子以后做什么,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家長自身的修養和家長對孩子的認識。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廣大家長的共同心聲。然而,“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才”等傳統家教觀念已經不適合現代教育的要求。目前,家教存在肉體懲罰、人格侮辱、前途打擊等致命弊端,這可能引發親情危機和逆反心理;一旦孩子對前途失去信心,就有可能自暴自棄,甚至走向極端。作為家長,誰都望子成龍,如何教育才能望子成龍?許多家長并不知道。并且作為社會中流砥柱的這一代面臨的是上有老下有小,每天生活節奏相比以前更為快速與緊湊,加之人際關系的越發淡漠,家長與家長間幾乎沒有機會進行教育孩子的經驗交流。因此出現了各式各樣的家庭教育方式,許多家長只會非常盲從地強迫孩子參加各類的輔導班、特長班,并且呈越演越烈之勢。現在的家長要成為智慧家長,掌握家教的智慧,做孩子的精神供養者。成立家長委員會,正是改變落后家教觀念,提高家教水平的良好平臺。在家長人群中,確實有許多教子有方者,而且各有一套成功經驗。這些有良好的教育素養和經濟條件的家長在經驗分享中受到鼓舞,進而會進一步地優化、改進家庭教育的內容與方式;而那些缺乏家庭教育經驗的家長也在交流中開拓了視野,打開了思維,促使其反思、總結,進而調整與完善其教育子女的方式與途徑。“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交換后我們依然只有一個蘋果;你有一條經驗,我有一條智慧,交換之后我們都同時擁有了經驗與智慧。”家長委員會對于家長而言,得到的不僅有來自學校方面的專業性指導,還有來自家長間的交流與經驗分享。既有利于家長提高自身教育子女的水平與能力,也給了家長一個教育孩子的參考與借鑒。在家長委員會這個平臺,家長們可以相互交流,彼此取長補短。
再次,家長委員會是整合社會資源形成教育合力的理想平臺。
學生的家長來自不同領域的不同行業,他們擁有不一樣的社會資源,無疑對于學校的發展是有很大益處的。家長隊伍中蘊藏著如此豐富的教育資源,學校應積極主動地開發,借以支持學校的發展。例如:讓做律師的家長向學生講預防青少年犯罪和自我保護的知識;讓做心理醫生的家長講心理健康的養成和如何抗抑郁情緒等等。還可以通過家長委員會爭取一些學生社會實踐的機會,創設良好的平臺,讓學生體驗生活,動手實踐。因此要求家長委員會要有廣泛的代表性,不僅要有出金點子的人物,也要有干實事的人物;既要有較高層次的干部、經理,也要有普通勞動者的代表。不僅學校應該主動,家長也應該通過家長委員會結合自身優勢,主動整合教育資源,支持學校發展。
家長委員會正是讓家長代表實現體驗式參與學校民主管理的一種有效形式,這不僅能對學校教育起到有效的促進和監督作用,同時也能借助這個平臺將家庭和社區資源引入學校,有助于構建學校、家庭和社會三位一體的育人網絡。
(作者單位:安徽省合肥市頤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