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的標題,通常被稱作文章的“題眼”,即文章的精要內容的提煉概括。因此,理解文章標題有助于我們讀懂文章、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和情感傾向。筆者發現近幾年有關標題的高考題出現頻率較高,先后出現了以下五種常見題型,考查得很細致全面。
考查題型一:標題的含義
這類標題的含義一般都含有雙層意思,即表面意義與真實意義、指代意義與比喻意義。這就要求學生首先明確標題的表面義即字典義(實指義),然后弄清標題的語境義及延伸義,而語境義和延伸義一般與文章的主題有著直接的關系。
例如:①請結合全文談談“鐵鈴鐺”在文中的含義(《銹損了的鐵鈴鐺》四川卷)②縱觀全文,談談標題“一朵午荷”中“午”的含義(《一朵午荷》湖南卷)③標題“自然”與第四段中加點“自然”的含義有什么不同?請結合全文簡要分析(《自然》四川卷)④結合文意,概況“汨羅江”的兩種主要含義(《飲一口汨羅江》江西卷)
典型例題:聯系全文,指出“落葉”的含義和它在結構上的作用。(《落葉是疲倦的蝴蝶》福建卷)
【解析】第一步,理解標題的本義。落葉的本義很好理解,即“落葉”的字典義,關鍵是“落葉”隱含的語境義。
第二步,明確標題的語境義。這點必須找到相關的關鍵句,作者將自己的歸鄉與葉落聯系起來思考,從關鍵句中發現本文的“落葉”一共有兩片,一片是“我”,一片是“母親”。
第三步,探究標題的中心義。相思、相連的文化在落葉,故鄉、母親的敘述中逐層展開,逐層深入。本文的內容可歸納概括為兩部分,一是“我”思念故鄉,二是“我”想念母親。作者借此抒發了對故鄉尤其是對母親深情的懷念,所以落葉應含有一種深深的思念和遺憾之情。
第四步,提煉整合答案。落葉一是指在外漂泊、思念故鄉及親人的“我”;二是指辛勞一生、衰老死去的母親。“落葉”是本文的線索,起到組織材料、貫穿全文的作用。
考查題型二:為什么設這個標題
這類問題在題干中一般是直接提問為什么,考查作者的“匠心用意”。“匠心用意”屬于文章寫作手法上的范疇,與作者的材料安排、行文構思、表現手法等有關。回答這類題,一般從文章的寫作內容、行文結構和中心主旨這三個方面作答。
例如:①這篇小說以“保護人”為題,有主題思想、人物塑造、情節結構等方面的考慮,請選擇一個方面,結合全文,陳述你的觀點并作分析。(《保護人》課標卷)②“洗澡”作為這篇小說構思的關鍵,有主題思想、結構藝術、象征意蘊等方面的考慮,請選擇一個方面,結合全文,陳述你的觀點并作分析。(《洗澡》遼寧卷)③結合“阿慶”這一形象,探究作者提出的“精神生活有時可以替代物質生活”的觀點。(《阿慶》福建卷)④文章是圍繞“瓷器的意味”展開的,請梳理作者的思路。(《瓷器的意味》重慶卷)
典型例題:浙江紹興,古稱山陰。《世說新語》曾載:“從山陰道上行,山川自相映發,使人應接不暇。”通觀全文,請回答作者為什么將這篇散文題為“在山陰道上”。(《山陰道上》湖南卷)
【解析】第一步,明確標題表面義。“山陰”,題干中提示是指浙江紹興,帶入標題,其表面義就是在浙江紹興的路上。
第二步,分析文章結構。作者從“故鄉”的吸引,寫到錢塘江大橋,又寫到紹興及三味書屋,最后寫船行山陰道。全部圍繞“山陰”行文,所以“山陰道上”是文章的一條線索。
第三步,概括文章內容。聯系語境“我不知道這可就是著名的山陰道”發現,文章內容圍繞“在山陰道上”寫了作者游歷浙江紹興的過程。
第四步,挖掘標題的中心義。作者游覽浙江紹興,并非游山玩水,作者從一開始就說“好久以來‘故鄉’就在吸引著我”,所以本文的“在山陰道上”就有了深刻的含義,我們從所給語段中的議論抒情中確認“在山陰道上”的中心義是由旅程中的所見所聞而引發的所感所思。
【參考答案】與作者游歷魯迅故鄉的旅程相吻合。暗寓旅程中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思的“美不勝收”。
考查題型三:標題和內容的關系
這類題型是考查學生在篩選重要信息的基礎上,對隱含的觀點進行概括,難度較大。從閱讀的整體性特征出發,要求考生對全文所涉及的內容思想和情感傾向探幽發微,求同辨異。答題時多從思路、從內容、從中心著手,要善于發現潛在的命題點,挖掘出命題中的表層與深層含義。
例如:①文章最后一段說“我說不出喜歡煤油燈的理由,但我知道燈火在我心中的意義”,縱觀全文,燈火在作者心中具有怎樣的意義?(《燈火》全國卷Ⅰ)②簡要分析“海棠花”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海棠花》北京卷)③從全文看,作者把托爾斯泰描繪成“耕作的詩人”的意圖是什么?(《耕作的詩人》廣東卷)④結合文意,談談你對標題“記住回家的路”的理解。(《記住回家的路》山東卷)
典型例題:本文的題目是“春天的夢”,文中又多處將“春天”與“夢”聯系在一起,請說說作者為什么要這樣寫。(《春天的夢》全國卷Ⅱ)
【解析】第一步,篩選信息。找出“春天”與“夢”聯系的地方:開頭“每一片都是一個溫馨的夢”;中間“對春天的夢想,我忍耐住了許多寒冬”;中間“夢見了春天”,夢到了妻子、兒子;結尾“人生里不能沒有夢幻”。
第二步,提煉觀點。概括出春天與夢內在聯系,①寒冬中,春天是一個夢,給人以溫暖和希望;②艱難時,社會的變革,人間的真情像春天的夢,給人以溫暖和希望。
第三步,歸納中心。根據結尾部分反復出現的“呼喚”“贊頌”等詞語并聯系文中的“渴慕”“夢想”歸納出“呼喚春天,期盼春天”的主題。
第四步,探究效果。即探究標題與文章內容、文章中心的緊密度。
【參考答案】作者將“春天”與“夢”聯系在一起,表達出以下含義:①寒冬中,春天是一個夢,給人以溫暖和希望;②艱難時,社會的變革,人間的真情像春天的夢,給人以溫暖和希望;③將春天和夢聯系在一起,突出了期盼春天、渴望變革、呼喚真情的主旨。
考查題型四:更換標題好不好或哪一個合適
這類題屬于鑒賞評價題,一般針對作品的語言出題,如詞語、句子、段落的賞析與評價。例如:小說的題目是“血的故事”,但主要內容卻是圍繞血型而展開的,如果以“血型的故事”為題,你認為是否合適?請談談你的觀點和具體理由。(《血的故事》課標卷)
典型例題:有人建議把標題“魔盒”改為“貝格斯太太”,你認為哪一個合適,談談你的看法。(《魔盒》浙江卷)
【參考答案】看法一:以“魔盒”為題更合適。理由:①制造懸念,吸引讀者;②作為線索,貫穿全文;③形象生動,具有象征意味。
看法二:以“貝格斯太太”為題更合適。理由:①貝格斯太太是全文主人公,以此為題,可突出人物形象;②小說中人物關系單純,以此為題,更能緊扣中心;③外國經典作品常以人物姓名為題。
命題角度五:給文章擬寫標題
題目可以從情節內容的角度擬,或能概括全部情節,或能點出核心的情節:可以從人的角度擬,或是主要人物,或點明主次人物關系;可以從物的角度擬,文中反復出現的物是標題;可以從表現的主題的角度擬,或直接就是主題,或含蓄表現主題;可以以故事發生的時間為題;可以以故事發生的地點為題;可以以人物的情感為題;還可以綜合上述信息,使用修辭取有文采的題或幽默的題。
典型例題:請為這篇小說擬一個恰當的標題,并說明理由。(安徽卷)
【解析】本題根據情節取題,本文的情節包括訂碑——看碑——運碑 ——立碑,這幾個過程可以使用“洗碑”概括,也可以用“碑”一詞,該詞是情節的線索,又能對讀者強烈地提示文章的情節及核心情節內容。可以從人物角度取題,如從王石匠角度取“淡定的洗碑人”,該詞從說人物的角度提示情節,并暗示小說主題。可以從主題角度取題,如“洗碑之悟”,若用“碑”也有象征義,暗示碑的紀念之意,對人的警醒教育作用。
【參考答案】(1)《碑》理由:①“碑”是貫穿情節始終的線索;②“碑”“洗碑”暗示了羅永才的心理及其轉化(“悲”到“洗悲”)過程。
(2)《王石匠》理由:①小說主要人物之一;②王石匠形象的塑造體現作者的創作意圖。
(3)《轉變》理由:①羅永才的心理轉變是故事的主要內容;②以羅永才轉變來表現小說的主旨。
匈牙利作家厄爾凱尼·依斯特萬在談到文學創作時曾說:“最要緊的是,看清標題!作者力圖言簡意賅,所以不會給文章亂安標題。我們乘電車前總要看清楚它往哪里開,讀我的作品先看標題也和這一樣要緊。”是的,無論是散文還是小說,抓住了標題,實際上就等于打開了文學閱讀之門,就可以進一步去理解作者的觀點、把握感情傾向,領悟文章的主旨。
(作者單位:安徽省馬鞍山市紅星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