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體驗式教學是指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創設生活語文學習情景,通過多向互動交往和情感交流等多種途徑,使學生在不斷的體驗中獲取知識,發展能力,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語文素養。以前的學習對學生來說,以外在的感受為主,而體驗式學習卻像生活中其任何一種體驗一樣,是內在的,是個人在形體、情緒、知識上的主動參與,會給學習者帶來新的感受,新的刺激,從而加深學習者的記憶和理解。
【關鍵詞】體驗生活活動感悟情境
南宋著名詩人陸游說:“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睆臅旧系脕淼闹R,終究是膚淺的,學習非親身實踐不行,必須知行合一。前者強調的是活動、實踐,對于知識的領會與掌握的意義;后者強調的是“悟”,即個體經驗的激活在理解、吸收、掌握知識過程中的意義。
一、在“生活”中體驗——親歷親為
體驗式教學側重發揮學習者主動精神,讓學生真正成為教學的主體,他強調的是學習者的積極參與。美國教育家華特指出:“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相等?!遍L期以來,語文教學受“應試”的束縛,教學內容局限于書本,課堂沒有融合鮮活、豐富的社會生活,造成教學內容的單調、乏味,學生也由此失去了體驗的情境和樂趣。這些觀點充分說明語文教學離不開生活,生活時時處處皆學問,生活是一本很好的教科書。在教學時,教師應盡量尋找生活中與語文教學的結合點,讓生活成為學生學習語文的教材。如校園生活中的語文,激烈的體育比賽,有意義的書香校園演講比賽,朗讀比賽,精彩的“六一”文藝表演,豐富多彩的少先隊活動,校園新聞新人新事,都可以讓學生大膽地去說一說,講一講,寫一寫,做一做;家庭生活中的語文,可以讓學生在看課外書,看電視,上網等活動中學、用語文;社會生活中的語文,可以通過開展如參觀、社會調查、實踐活動、參加安全、交通、防溺水等宣傳周、宣傳月活動、參加獻愛心活動等有意義的活動來學、用語文。生活中處處有語文,也處處用語文。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讓語文教學走向廣闊的生活情境,讓學生在充滿生命力的語文教學中享受學習語文的樂趣。
二、在“活動”中體驗——寓教于樂
語文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皹贰辈⒎墙處焼畏矫嬷圃斓臉啡ぃ菍W生主動體會到的樂趣。學生學的快樂,是寓教于“樂”的真正體現和真實效果。在語文實踐活動中,既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實際操作能力,又要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和自主地位,盡可能讓學生自己去設計活動和組織活動,自己去評價活動效果。在課外閱讀活動方面,教師要改變傳統閱讀教學觀念,以讀代講,讓讀成為語文教學導線,要讓學生以一種欣賞的心境讀文,從而感受語言文字的音韻美、形象美、意境美以及文章結構的嚴謹美和文章的思路美,讓學生在讀中去體驗、感悟文章的思想感情。同時,要注意閱讀形式多樣化,除了以讀為主,教師要結合教材讓學生演一演,畫一畫,唱一唱,比一比,采用多媒體,讓學生聆聽美的聲音,欣賞美的畫面,感受美的形象,激發學生的表現欲,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例如在教學完《負荊請罪》后,我安排了學生演課本劇,讓學生從兩個故事中選一個演一演,學生經過準備,從道具到服飾到臺詞都下了一番功夫。課堂上,從練到演到評,整個過程學生興致盎然??吹贸鰺o論是表演的學生還是觀看的學生,都能主動積極參與到活動中來,一堂課輕輕松松,快快樂樂,在笑聲中結束了。課后,我想:學生用心來演,用心來上課,為什么不把他們用心體會、感悟這些真實的感受記錄下來呢?于是,我讓學生把自己的表演感受寫成文章。而平時對他們來說的寫作文頭疼的毛病,此時卻變得那么輕松。為了擴大閱讀面,還要讓學生去閱讀報刊雜志、閱讀名篇佳作,從中積累詞語,積累自己喜歡的成語和格言警句,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精彩句段,豐富語言材料。
三、在“感悟”中體驗——學以致用
體驗式語文教學的優勢在于,它為學習者提供了一個及時運用語言的空間,使學習者成功地進入活生生的語言表達和思想交流之中。
感悟是人智慧和品格發展的一種最重要的方式,它具有潛隱性和長期性,是人精神生命拓展的方法,是學習的核心部分。但感悟,只能由學生自己獲得,精神生命的拓展是別人無法取代的。因此,語文教學應引導學生用“心”去思考語言文字的內涵,去咀嚼語言文字的滋味,去體驗語言文字蘊含著的思想感情,引導學生聯系課文情境體味,聯系生活經歷體驗,聯系時代背景體會,引導學生把思想內容與語言表達聯系起來,把聽說讀寫聯系起來,把學習語文與生活實踐聯系起來。在廣泛的聯系中達到融會貫通,自悟自得,并日漸提高學生的悟性,培養學生的靈性。在教學《愛如茉莉》一課時,當學習完課文后,教師提出問題:聯系自己,說說愛像什么?學生們各抒己見:愛就像太陽,溫暖著我們每一個人;愛就像雨露,滋潤著我們的心田;愛如一盞燈,指引我前進的方向……同時,允許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語文,在新教材的語文作業設計上,也明確要求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自己喜歡的課文,寫自己喜歡的字、詞、句、段,充分發揮學生自主參與的主動性,讓學生以主人的角色進行學習,給學生思想感情自由,從而在思維上獲得創新。
四、在“情境”中體驗——虛實結合
虛擬情境應力求逼近真實的情境,在引導學生體驗時要盡量使學生從外在的環境和內在的心境兩方面都感到自己正處在生活的空間。老師要善于營造學生學習的情境,在教學《狼和小羊》之前請倆位學生扮演“狼”和“小羊”。狼說:“我是狼,由于人類對環境的破壞,我的食物越來越少,我已經好多天沒有吃東西了,聽說鄰村的一戶人家養了幾只羊,羊太老實了,把它騙到手真是太容易了。今天我可要飽餐一頓啦!”。羊出場說:“我是小羊,媽媽說我已經長大了,可以獨立生活了,以前,媽媽總是帶我到村子前邊的小河里去喝水,今天我就要一個人自己去試一試。”這樣,把學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引到課堂,既引出了課題,也使學生對狼和小羊的本性有一個大致地了解,為學習下面的課文打下伏筆。在接下來的學習中,我采用了同桌表演朗讀的活動形式,讓學生在趣味盎然的語境中步入閱讀過程,調動學生愛學語文的情感。整個過程中,教師無須強迫學生接受什么觀念,學生就會自覺從中感受、體會、領悟到深刻的道理,不僅深化了學生的體驗,還增強了教育效果。與傳統教學相比,從偏重語言文字的認識轉向了形象的感染和學生的獨特體驗;由單一理解轉向多元化;由重分析轉向了感悟。在教學實踐中,要讓學生從自我出發去感悟和體驗語文,整體推進、拓展學生語文素養的發展,使學生的語文能力螺旋上升,以至產生質的飛躍。
給學生一點空間,他會帶給你一份驚喜;還給學生一點自由,他會創造無限奇跡;解放學生的思維,讓他們走進體驗的天空,學生也會感受到快樂,體驗到成功。在體驗性學習中,學生學習的不僅僅是認知方面的知識,而且還有情感、態度、價值及實踐方面的知識。老師要樹立“以活動促發展”的教學觀念,成為學習環境的設計者,學生自主學習活動的引導者,組織者和指導者。
【參考文獻】
[1] 浦濤. 創造教育原則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西南師范大學,2001.
[2] 張艷琳. 應當樹立全面的語文教育觀,西南師范大學,2001.
[3] 維蓮. 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合格人才,安徽經濟報,2000.
(作者單位:安徽省廬江縣樂橋鎮金橋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