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金融搞好了,一著棋活,全盤皆活”。經濟決定金融,金融反作用于經濟。隨著經濟貨幣程度的不斷提高,金融在經濟工作中的重要性越來越引起各級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充分利用金融手段來加快祿勸跨越式發展是當前一項重要課題。
“十一五”期間,祿勸金融各項業務飛速發展,到2010年末全縣擁有金融營業機構33個,金融從業人員390人,擁有各項存款39億元,增加了254,260萬元,增長180.9%,各項貸款28億元,增加199,784萬元,增長262.79%。
作為農業大縣,人行祿勸支行加強窗口指導,切實執行“有扶有控、有保有壓”的信貸政策,在農業銀行“三農事業部”改革、農村信用社體制改革、農業發展銀行擴大業務范圍、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農村金融改革扶持、農村金融基礎設施等方面,大力推動農村金融改革創新,推動農村信用體系建設,扎實做好農村金融工作。在信貸總量趨緊,信貸資金頭寸偏緊的情況下,保持了全縣信貸總量的大幅增長。至2011年9月末,全縣各項存款余額493,758萬元,比年初增加98,947萬元,增長25.06%。高于全市15.41個百分點。各項貸款余額339,051萬元,比年初增加63,244萬元,增長22.93%,高于全市13.98個百分點。一是綜合運用差別存款準備金率、支農再貸款、票據貼現、抵押擔保等多種政策工具,支持金融機構加大對“三農”的信貸投入。二是鼓勵縣域法人金融機構將新增存款主要用于當地貸款,加大對縣域信貸資金投入。獲得專項獎勵性支農再貸款限額9,969萬元,全部得到及時有效利用;三是農業發展銀行業務拓展取得實效,充分發揮了政策性金融不受存貸比規??刂频恼邇瀯荨?月未,農發行貸款余額4.2億元,同比增加2億元,增長86%;四是全面推動農村金融產品和和支付服務方式創新,不斷完善農村金融基礎設施?;蒉r卡、POS機和烤煙收購電子支付等極大地方便了人民群眾。但是我們也清醒地看到,由于經濟金融總量小、競爭不充分、發展程度滯后、發展速度落后,加之認識不到位、金融趨利性、部門間信息不對稱、貧困程度深等主客觀原因,弱勢金融依然面臨著許多值得重視和研究的新情況新問題。
一、金融支持弱勢群體情況
(一)全轄農戶貸款
至2011年9月末,全轄農戶貸款余額83,515萬元,占金融機構貸款總額的25.52%,貸款農戶31,675戶,占全縣農戶數的28.58%。農村信用社建立了農戶信息檔案64,034戶,達到全縣農戶數110,836戶的57.77%。
(二)發放小額扶貧貼息貸款3,349戶,貸款金額3,658萬元
(三)發放下崗失業人員小額擔保貸款560戶,金額2,800萬元
(四)發放“貸免扶補”創業貸款569戶,金額1,443萬元
(五)發放農戶小額建房貸款83戶,金額1,703萬元
(六)金融機構發放惠農卡41,465張,安裝ATM機18臺,POS機350臺
其中信用社發放金碧惠農卡14,225張,活卡率為12.05%。金碧惠農卡發生貸款3,241戶,貸款金額8,587萬元。安裝ATM機14臺,POS機150臺。
農業銀行發放惠農卡27,240張,授信農戶3,546戶,授信金額4,104萬元,形成貸款2,159.8萬元。安裝ATM機4臺,POS機200臺。
(七)2010年、2011年兩年國家開發銀行在祿勸辦理生源地助學貸款715人,貸款總額393.25萬元
(八)民族貿易貸款余額930萬元,都是數年前的農資公司、供銷社貸款,貸款逾期多年,沒有享受優惠利率
且沒有新的民貿企業注冊,民貿優惠貸款在祿勸這個少數民族自治縣已沒有意義。
二、金融支持弱勢群體存在的問題
由上述情況分析,從規模、占比、需求、服務方式等方面可以看出,雖然祿勸金融業在過去幾年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但在支持弱勢群體發展方面仍存在一些值得重視和研究的問題。
一是,農戶貸款覆蓋率仍然較低。9月末,全轄各項貸款已接近高峰,但農戶貸款覆蓋率只有30.6%,有的鄉鎮不足20%??h以下鄉鎮15個農村信用社貸款余額48,206萬元,比年初增加3,403萬元,余額占全社的24.97%,增量占全社的10.44%,增加額最高的九龍信用社2,455萬元,其余14個社增加594萬元,平均每個社增加42萬元,其中有六個社負增加911萬元。各項貸款余額在3,000萬以下的還有9個社。
二是,扶貧貼息貸款、下崗失業人員擔保貸款、貸免扶補貸款等信貸產品額度較低,受惠人群有限。
三是,惠農卡發卡率較低,發卡服務和用卡環境有待完善。
四是,金融宣傳和金融服務有待加強。金融機構基層網點大量撤并后,目前縣以下鄉鎮基本上一個鄉鎮只有農村信用社一個經營網點,金融宣傳和金融服務受到很大削弱,金融服務缺位突出。
五是,政策支持力度不夠,金融機構對支持弱勢群體積極性不高。雖然國家對涉農貸款按增量超過15%的部分給予了獎勵,但增量獎勵是對全部涉農貸款而言的,對于小額、弱勢群體貸款在整個涉農貸款中的比重就微不足道了。
六是,農村擔保體系和擔保機制有待建設。我國農村農戶大都沒有房屋產權證、土地證、林權證等產權證明,無法像城鎮居民一樣用產權證作抵押貸款,即使有證也無評估機制,客觀上限制了農戶貸款發展的條件,增加了金融機構對農戶的貸款風險;另一方面缺乏擔保機構和擔保機制對農戶貸款提供擔保,首先沒機構,其次是農戶對擔保條件的認可與擔保費用的承受能力,或者如何理順銀行與保險利益分配關系等問題。
三、相關建議
農村金融市場開放程度不高、政策扶持不到位、涉農金融機構改革仍需深化、農村金融生態環境相對較差等實際問題的存在,特別需要各級黨委、政府、各級金融機構高度關注、給予支持。
(一)農村金融機構應立足農村金融市場拓展信貸業務,切實承擔起扶持弱勢群體的社會責任
農村信用社應上下聯動,大力開拓農村信貸市場,提高農戶貸款覆蓋率。從今年新增貸款占比可以看出,農村信貸市場萎縮情況嚴重,即使大量使用著人民銀行支農再貸款,但信貸支農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和不足。因此,涉農金融機構要面向基層、面向農村,將支農信貸政策落實到基層,落實到農戶,要緊緊把握新形勢下縣域經濟發展、農業戰略性結構調整、農村城鎮化建設的有利時機,圍繞高效農業、農業基礎設施、農村城鎮化、農業產業化、農村信用工程等方面,創新信貸品種,創新服務方式,把金融資源優勢變為農村經濟發展優勢,不斷拓展農村信貸服務范圍,切實支持“三農”經濟發展。
(二)國家政策支持需及時調整不斷完善
這幾年國家對涉農金融機構涉農貸款年平均增量15%以上的部分給予獎勵,這對涉農金融機構加大對“三農”的信貸投入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但這樣的增量是無法年年保持的,相反,在廣大農村地區,農戶貸款的需求滿足程度卻很低,因此,建議對原有獎勵政策加以完善,對金融機構發放的農戶貸款、弱勢群體貸款涉農獎勵改按年度平均增加額給予一定比例的獎勵,以此鼓勵金融機構積極支持弱勢群體。在稅收政策上對鄉鎮一級農村信用社經營的農戶貸款采取免征營業稅等優惠扶持政策,激勵農村信用社拓展農村信貸,把農村信貸資金最大限度地用于農村和農戶貸款。必要時對貧困地區農戶農民等弱勢群體也可以按“貸免扶補”等優惠信貸政策方式給予利差補貼,以減輕農民農戶的貸款利息負擔。
(三)涉農金融機構應大力倡導農戶貸款,把農戶貸款作為涉農金融機構拓展農村金融市場的主渠道,積極開展農戶貸款工作
農村信用社要發揮統一法人和機構優勢,做好轄內信貸資金余缺調劑,優化信貸服務,不斷改進和完善信貸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加大信貸營銷力度,大力拓展農村信貸市場,擴大貸款覆蓋面,以加快基層經營機構自身信貸業務發展帶動農村經濟發展,以農村經濟發展促進改善金融機構自身經營狀況,通過實現規模經營效益化解風險損失,改善農村信貸服務狀況,加快農村信用體系建設,促進和諧社會發展。
(四)農行、信用社應進一步加大惠農卡的推廣及惠農貸款發放力度
加大縣以下ATM、POS機具的投設力度,從而增加惠農卡覆蓋面及提升惠農卡用卡服務水平,使惠農卡真正達到方便群眾、使農民受惠、促進農民致富的作用。
(五)地方政府應積極主導整合涉及支持弱勢群體的行政資源和金融資源,加大金融支持弱勢群體推廣力度
加快實現農戶貸款政策產品化,農戶貸款組織化、農業生產專業化,提升農村金融服務功能,改善農村金融服務狀況,如農戶建房貸款、汽車消費貸款等等;鼓勵成立農村專業合作組織,成立農村擔保機構或讓保險直接參與貸款機制,就像小額擔保貸款直接以代理保險方式對貸款金額投保。政府部門應為農民進行房屋產權評估認證,解除農民貸款難的制約瓶頸,加速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步伐。
(六)政府應有計劃地引進地方性商業銀行,引入金融競爭機制,從根本上改變祿勸金融服務缺失狀況,擴大對弱勢群體的支持面
從成立的小額貸款公司情況看,小貸公司受其資本限制,信貸業務持續性受到極大限制,也沒有能力去做千家萬戶小額貸款,難以徹底改變農民貸款難狀況,因此,政府要以大格局考慮引進具有一定發展能力的商業銀行進入祿勸金融市場,才能撬動祿勸金融競爭與祿勸經濟同步發展。
(七)充分發揮好民族貿易貸款等金融優惠政策的作用
祿勸是少數民族自治縣,所有地方生產企業按理都屬于民族用品生產企業,應該享受相應的民族貿易信貸優惠政策,政府應積極為企業解決民貿企業的申報和認定等問題,爭取更多的財政和信貸支持,扶持本地企業發展,解決和帶動周邊農戶就業和發展。
課題組:張大躍(執筆) 張明賢 趙庭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