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內控環境建設,提高內控監督能力,是人民銀行縣支行正確履職的重要保證。縣支行內控環境,是領導者對內部控制的態度,以及與之相關的各種政策、程序和行為。它作為一種氛圍和條件,決定著風險評估、內控活動、內控信息及溝通、內控監督等其他要素,決定著縣支行職能的發揮。
內控環境作為內部控制有效運行的基石,保證縣支行各個管理環節協調配合,為提高履職能力提供保障。縣支行優化內控環境能增強員工的內控意識,規范操作行為,加強金融監督管理,提高金融服務水平,不斷提升縣支行的社會影響力。
一、當前縣支行內控環境建設存在的問題
(一)環節問題
認識有待深化,意識有待加強,知識有待提高。
一般干部職工認為有了規章制度就有了內控制度,忽視了內控制度作為一種機制,是為實現既定的工作目標,防范業務經營過程中的各種風險,對內部職能部門及工作人員從事的業務活動進行風險控制、制度管理和相互制約的方法和程序。這些認識上的不到位,限制了縣支行內部控制的有效運作。由于認識上的偏差,部分職工不能將內部控制建設作為一種貫穿于決策、執行和監督整個過程中的動態風險控制機制,不能將內控制度作為有效的管理工具使用,自然也就不能充分發揮其對業務工作應有的促進作用。
(二)基礎性工作問題
對制度的合理性與有效性關注不夠,無法識別、評估和分析風險。
一是縣支行只重視要害部門和崗位內控制度建設,弱化了內控環境的教育培訓,員工對內控環境認識偏頗,概念模糊,認知程度不夠;二是受傳統管理方式的影響,縣支行只注重內控制度的制定和執行,忽視了內控環境這種“軟控制”是內部控制的前提和基礎,主動參與意識不強,從而無法識別、評估、分析風險。
(三)內控運行的中間問題
行為不規范,執行制度的自覺性較差。
一是機關作風比較嚴重,員工安于現狀,不求進取;二是主動意識較差,被動服從安排,主動提建議、出主意、想工作的較少;三是工作敷衍應付,環境松散,缺乏嚴格的行為規范對內部控制加以約束,員工執行制度的自覺性較差;四是工作責任意識和風險意識不強,習慣用工作經驗,甚至相互間的信任代替制度,給風險防范工作留下隱患。
(四)同級監督的問題
責任追究不到位,監督檢查發現的問題未及時整改,對相關責任人起不到懲戒作用。加上對監督人員自身的責任追究乏力,弱化了監督效能。
(五)激勵機制的問題
一是縣支行激勵機制未與內部控制直接掛鉤,落實內部控制缺乏主動性;二是由于體制性和機制性的原因,縣支行的考核激勵機制還不能充分調動每個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如針對不同年齡員工的特殊需求,未制定相應的激勵措施,青年員工的潛能未充分激發。
二、加強縣支行內控環境建設的建議
(一)加快內控環境的構造
1.領導干部要在內控環境中發揮示范和表率作用。內控環境的優化,取決于領導班子的內控理念,也取決于執行者的態度和素質。一是縣支行管理層要充分認識到優化內控環境是促進內控建設的有效管理手段,認識到自身承擔的責任,自覺維護內部控制的權威性;二是引導督促員工站在全局的高度審視自己的履職行為,增強其參與意識和對組織的歸屬感;三是深入貫徹落實《中國人民銀行分支機構內部控制指引》的各項要求,全面熟練掌握內控建設內容,切實將內控制度落到實處。
2.加強教育引導,提升內控文化建設。深化內控文化建設,營造縣支行濃厚的內控氛圍。一是逐步提煉符合縣支行實際的內控文化理念,向員工傳遞縣支行對其責任感、誠信度、道德觀的期望和要求,制定嚴格、統一的道德準則和行為規范;二是通過培訓、日常監督和管理等多種方式,督促員工從思想和行動上恪守行為規范,創造溫馨和諧的內控文化環境;三是加快顯性內控文化向隱性內控文化的轉變,引導干部職工秉承央行內控文化理念、核心價值觀,強化照章辦事意識,真正靠制度防風險、靠制度促規范、靠制度強管理。
3.抓好學習和實踐相結合,進一步提升整體綜合素質。金融服務是縣支行工作職責的重要組成部分,金融服務工作業務崗位多,又是要害崗位,為預防金融犯罪,確保國家資金安全,縣支行都制訂有嚴密的內部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要求業務崗位嚴格執行強制休假制度,人員輪崗,實現相互制約和監督。縣支行要采取跟班、跟崗學習等方式,加強傳、幫、帶,在“兩綜合、兩管理”的實踐活動中鍛煉提高職工隊伍,不斷提升整體綜合業務素質,確保輪崗、頂崗中的工作不脫節。
(二)建立健全全方位管理模式的內控責任制
縣支行要貼近自身工作職責,層層制定內控責任制度。即:明確行長是內控制度的第一責任人,分管行領導對分管工作的內控管理負責,部門負責人對本部門內控制度執行到位負責,業務操作員對本崗位內控制度執行到位負責,部門內控專管員負責對本部門內控運行情況的監督管理。實行業務操作員每辦理一筆業務,做到認真檢查錄入后,送復核員進行復核,杜絕辦理業務“一手清”的違規行為。內控專管員隨時監督提醒操作員嚴格執行制度,事后監督員監督發現問題及時發出整改通知,并抓好落實。行長、分管行領導、部門負責人分別實行按每半年、按季、按月檢查制度執行情況,發現問題及時督促整改,以確保減少差錯,防止金融案件發生。
(三)完善內控制度,規范內控管理
健全內部制約機制,提高內控制度的適應性。在內控制度建設中,要堅持全面、審慎、有效、及時、獨立的原則,不斷健全完善內部制約機制和各項規章制度,使縣支行的每項工作都有章可循,切實做到“內控優先、制度先行”。從縣支行的實際出發,進一步細化各項內控制度,使各項內控制度的制定,盡量符合縣支行的工作實際。對休假、輪崗人員的工作移交,要在內審監督下進行,督促該移交的工作必須全部移交,實現休假、輪崗防風險的目的,真正起到規避風險的最后關口作用。
(四)定期開展風險排查、評估,強化內控風險防控能力,建立分析報告制度
縣支行要堅持采取日常、常規、專項檢查相結合的方式,全面分析排查各項業務、內部管理活動的風險點,通過梳理各類風險點,在加強同級監督中引入“自我評估”的內部控制評價體系,建立分析報告制度,定期向行領導和職能部門通報風險排查、評估情況和整改要求,進一步加強縣支行修訂完善內控風險管理措施的自我能力,增強縣支行風險控制的有效性。
(五)強化責任追究及激勵機制的執行力
嚴格責任追究,提高制度執行力。一是堅持“零容忍”理念,嚴肅查處違反內控制度的現象和行為,形成“遵章守紀光榮、違章違紀可恥”的氛圍;二是將執行內部控制的目標、任務和責任,層層分解,落實到部門,具體到崗位,明確到個人;三是認真落實監督部門聯席會議制度,對監督檢查發現的問題,不論涉及到誰,不論問題的性質和大小,不管是否造成損失和風險,都必須進行追究。同時,加強對監督部門的責任追究,對應查未查或檢查走過場、未發現問題而事后暴露問題的行為,要嚴肅處理。在實踐中積極探索適合縣支行的考核激勵機制,針對員工的年齡、經歷、學歷等,采取相應的考核激勵措施,對嚴格執行內控制度的部門和個人,給予一定的物質和精神獎勵,激發員工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制定科學合理、切實可行的評價辦法,對各部門、個人定期進行內控制度監督評價,兌現獎懲措施,激發優化內部控制的所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