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首先對云南省資金供給現狀和“橋頭堡”建設中云南資金需求的影響因素進行了分析;其次建立計量模型對“橋頭堡”建設中未來5年云南資金需求和供給進行了預測。結果表明,未來5年云南省資金供需缺口總額為3044億元-5607億元,資金總需求和資金總供給二者之間差距是越來越大,不斷增加云南省未來的融資壓力;最后,就“橋頭堡”建設中資金供需平衡提出了對策建議。
【關鍵詞】“橋頭堡”建設 資金供給資金需求 預測
“十一五”期間固定資產投資成已成為云南省經濟增長的主要拉動力。全省固定資產投資從“十五”期間的5600億元增加到“十一五”期間的1.86萬億元,增長了2.3倍。全省經濟總量、人均量都翻了一番,實現了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增速第二次超過11%達到11.8%的良好局面。投資的大幅度上升,為保證云南省經濟高速增長創造了條件。
十一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表決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明確提出:把云南建成向西南開放的重要橋頭堡,不斷提升沿邊地區對外開放的水平。“把云南建成向西南開放的重要橋頭堡”已成為國家戰略。“橋頭堡”是“通道、基地、平臺和窗口”。簡單來說,橋頭堡戰略就是需要在一條國際大通道上,建設一個或若干平臺通過這些平臺吸引來自四面方的資源,成為生產與流通、產業與市場、經濟與文化、貿易與服務等相互作用的重要樞紐。其次,還要有經貿交流平臺建設、產業結構調整和提升、新興市場開拓等方面內容。而要把云南全力打造成我國向西南開放的國際通道、產業基地、合作平臺和文化交流的窗口,需要有大量資金的支持。因此,如何在需求激增狀況下有效供給資金,順利推進“橋頭堡”建設,是當下云南省經濟發展過程中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
一、云南資金供給現狀分析
(一)云南金融機構各項存款增長狀況
1978年末云南省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為28.51億元,比1950年的0.41億元增加28.1億元,增長了68.06倍,1950~1978年年均增長11.2%。到了2010年底云南省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已經達到13411.49億元,比1978年的28.51億元增加13382.98億元,增長469倍,1979~2010年年均增長21.4%,年平均增幅比改革前的年平均增幅高出10.2個百分點,特別是近年來,存款增長較快,2005年各項存款余額突破5000億元,2006年突破6000億元,2007年突破7000億元,2010年突破11000億元。2010年末,云南省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為13411.49億元,同比增長20.6%,比年初增加2291.85億元①。其中,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為7170.87億元,比年初增加1041.17億元,同比增長16.96%。總量和增量占全國的比重分別為1.83%和1.69%,總量占全國的比重在西部12省(市、區)排名第四,僅次于四川省、陜西省和重慶市,但是增長率在西部12省(市、區)排名第十一,僅高于陜西省②。
(二)云南信貸投放增長狀況
1978年末云南省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為30.87億元,比1950年的0.018億元增加30.85億元,增長了1704.6倍,1954~1978年平均每年增長11.7%。到了2010年底云南省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已經達到10568.78億元,比1978年的30.87億元增加10537.91億元,增長了341.91倍,1979~2010年平均每年增長21.01%,年平均增幅比改革前的年平均增幅高出9.3個百分點。近年來,貸款增長較快,2003年新增貸款668.5億元,2006年新增貸款814.8億元,2007年新增貸款868.16億元,2008年各項貸款余額突破6000億元,2009年突破8000億元,2010年突破10000億元。2010年末,云南省金融機構貸款余額為10568.78億元,同比增長20.37%,比年初增加1789.15億元③。總量和增量占全國的比重分別為2.08%和1.63%,總量占全國的比重在西部12省(市、區)排名第三,僅次于四川省和重慶市,但是增長率在西部12省(市、區)與陜西省并列排名第十一④。
(三)云南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狀況
1978年末云南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為15.04億元,比1954年的1.77億元增長了7.66倍,1954~1978年年均增長20%。到了2010年底云南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已經達到5528.71億元,比1978年的15.04億元增長了366.6倍,1979~2010年平均每年增長21.3%,年平均增幅比改革前的年平均增幅高出1.3個百分點。近年來,云南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較快,2003年突破1000億元,2006年突破2000億元,2008年突破3000億元,2009年突破4000億元,2010年突破5000億元。投資總量雖不斷增長但投資總額在全國的排位比較靠后,比如2009年,云南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在全國31個省市中排名倒數第八,僅高于西藏、青海、海南、寧夏、甘肅、貴州和新疆。投資增速低于全國平均水平,比如1980~2009年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平均每年增長率為21.6%⑤。
二、“橋頭堡”戰略下云南資金需求的影響因素分析
(一)“大通道”的建設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
大通道是建設橋頭堡的重要支撐,有通道才有人流、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因此,云南提出“面向東南亞、南亞的國際大通道”戰略構想:連接“三亞”(東亞、東南亞和南亞),溝通“兩洋”(太平洋、印度洋),形成昆明至越南、昆明經老撾至泰國、昆明經緬甸至印度洋、昆明經緬甸至南亞的快捷交通運輸體系,融入全國開放的大格局。云南急需加快公路、鐵路、民航、電力、水利、城建等基礎設施建設,為云南“橋頭堡”建設提供通道基礎,這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
(二)支柱產業和特色優勢產業的發展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
在橋頭堡建設中,立足云南的資源和區位優勢,將云南建設成為西南地區重要的外向型特色優勢產業基地,是橋頭堡建設的重心所在。從云南優勢產業發展的現狀看,產業結構單一、對資源的依賴性過高、加工深度不足和科技水平不高等問題仍然十分突出,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云南產業的發展。
因此,在橋頭堡建設中,云南還需要加快支柱產業和特色優勢產業的發展。首先要強化優勢支柱產業和發展新興戰略產業。圍繞煙草產業、生物資源開發創新產業、旅游業、有色金屬礦業、磷化工產業、以水電為主的電力產業。進一步開拓國際市場,與周邊國家開展多層次合作。其次要做強特色農業。云南的花卉、橡膠、烤煙、茶葉、咖啡、中藥材、馬鈴薯、蔬菜、畜牧等優勢特色農業都已經具有相當規模。通過橋頭堡建設,發揮資源和區位雙重優勢,做大做強優勢特色農業,把云南建成優勢特色農產品生產加工基地和流通中心,以及我國對外開放農業的示范點。無論是強化優勢支柱產業和發展新興戰略產業,還是做強特色農業,必須由強大的資金投入做支撐。
(三)隨著引進外資的逐年增加,與之配套的省內資金也需相應增加
橋頭堡建設的核心是對外開放,而引進外資是對外開放的重要途徑。近年來,云南利用外資連續上升,2010年,引進外資13.3億美元,“十一五”期間,全省實際利用外資累計達37.4億美元,是“十五”的6.4倍。在橋頭堡建設中,云南利用外資的數量和規模將不斷擴大,這也需要省內配套資金投入。
(四)企業“走出去”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
隨著云南建橋頭堡建設的全面啟動,為我省實施“走出去”戰略帶來新的機遇。我省實施“走出去”戰略離不開資金的有力支持。企業走出去,不僅政策性金融機構,要充分發揮作用,商業性金融機構也要發揮積極的作用,為企業開展對外投資、對外承包工程、對外勞務合作等各種形式的經濟合作提供資金和金融服務。
(五)加快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要求加大投資力度
橋頭堡建設最主要的抓手是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調整產業結構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途徑和主要內容。優化投資結構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后勁保障。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既要堅持拓寬融資渠道,又要堅持優化投資結構。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根本出路和關鍵環節。無論是產業結構的調整、投資結構的優化,還是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的提升,都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
三、“橋頭堡”戰略下未來5年云南資金需求預測
(一)預測方法和模型選擇
資金需求預測主要有兩種方法:一是對具體部門和建設項目逐一預測其資金需求量,然后自下而上加總形成整體資金需求。這種方法雖較精確,但要求條件嚴格,工作量大,所需時間較長,由于結構調整和經濟政策變化等隨機因素較難把握,與宏觀經濟的產出目標難以吻合。二是以商品和服務等的產出與資金需求之間的關系為基礎,直接根據產出目標預測資金需求量,這種方法雖較粗略,但簡單直觀,易于操作,且與宏觀產出目標能較好吻合。我們認為第二種方法更適合本文。
作為投資需求預測模型,哈羅德-多馬模型(簡稱H-D模型)是一種較理想實用的考察經濟增長率和資金需求之間關系的數學方法。根據哈羅德-多馬模型可知,在影響固定資產投資(INT)的許多因素中,國內生產總值(GDP)是一個重要的因素。選取云南省1978年至2010年的固定資產投資(INT)和國內生產總值(GDP)樣本數據⑥,為了消除樣本數據中可能存在的異方差,首先對樣本數據取對數,于是得到數據序列LNINT和LNGDP。
(二)模型回歸結果
根據LNINT和LNGDP之間的散點圖(圖1)發現LNINT和LNGDP具有較強的相關性,因此可以建立線性模型,為了使模型設計更為合理,這里我們嘗試用不同的形式進行建模,然后根據擬合優度R2及t統計量來比較不同模型的優劣。
圖1 LNINT和LNGDP的散點圖
模型1:
LNINTt=0.068987×LNGDPt-0.0948852×LNINTt-1
(2.3060) (26.1543)
R2=0.9950 SE=0.12912 DW=1.5912
模型2:
LNINTt=0.178121×LNGDPt+0.030278×LNGDP2t+0.0547570
×LNINTt-1
(3.8894) (2.9341) (3.8959)
R2=0.9961 SE=0.1153 DW=1.3656
剔除t值不顯著常數項等,分別得到了模型1和2。括號內的數字為回歸系數對應的t值,遠大于t統計量的臨界值,說明回歸系數均顯著不為零,模型2的R2=0.9961大于模型1的R2=0.9950,說明模型2的解釋力更強,因此,選用模型2作為云南資金需求預測模型。
(三)云南資金需求預測
《云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五規劃綱要》提出“十二五”期間,云南省經濟年均增長要保證10%以上的計劃,在“十一五”期間云南經濟增速達到了11.8%的良好局面,“十二五”期間擁有加快增長并超過“十一五”期間的增速的可能性,因為首先是通過多年特別是“十一五”的發展,云南省在基礎設施、產業發展、科技進步及干部的思想觀念等方面都有了較好的基礎,具備了厚積薄發、蓄勢待發的良好條件。其次是“十二五”期間,云南省還面臨著“橋頭堡”建設、西部大開發等重大發展機遇。這些都為加快發展提供了可能。于是,對“十二五”期間的云南省生產總值的初步測算見表1。
根據表1,根據模型2對未來“十二五”期間的資金需求總量進行預測,得到2011-2015年資金需求總量的預測值(見表2)。由預測結果可知,“十二五”期間云南省固定資產投資需求總量可能為45520.65億元、或者46796.44億元或者48083.49億元。
表1 云南“十二五”生產總值的測算
表2 “十二五”期間的資金需求總量預測值
數據來源:作者根據《新中國60年統計資料匯編》、2009-2011年《中國統計年鑒》數據計算而得。
四、“橋頭堡”戰略下未來5年云南資金供給分析與預測
(一)資金供給的預測方法選擇
資金供給的預測主要有兩種方法,一種是以國民收入中的儲蓄和儲蓄率為依據,分析判斷其發展態勢,然后根據儲蓄與投資的等量轉化關系形成對投資規模的預測。另一種是對用于投資的財政資金、政府建設資金、自籌資金、外資等不同資金渠道的資金逐個加以分析和預測,然后加總得出資金供給總量。第一種方法盡管具有簡單易行的優點,但由于受到銀行信貸制度變革以及儲蓄資金是在全國范圍內流動而非在一省區域內流動等不可測因素的限制,因此這種方法較適合于全國資金供給的預測。第二種方法雖然需用數據樣本較多,計算較為繁雜,但由于其預測結果比較精確,且受銀行信貸制度變革的影響程度較小,與第一種方法相比較,更適合于省級及其以下區域的資金供給預測,故本文采用第二種方法。
本文用云南省固定資產投資總額來度量云南的資金供給狀況。選取云南省1950年至2010年的固定資產投資總額樣本數據8,記為,共有61個數據,根據數據建立時間序列模型,并對云南“十二五”期間的資金供給的進行預測。
(二)模型確定和回歸結果
圖2 的相關圖和偏相關圖
圖3 的相關圖和偏相關圖
為了消除樣本數據中可能存在的異方差,首先對樣本數據取對數,于是得到數據序列。通過對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序列和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差分序列的相關圖和偏相關圖分析判別其平穩性以及識別模型形式。圖2是用EViews6.0得出的存款總額序列的相關圖和偏相關圖。的相關圖衰減得很慢,說明是一個非平穩序列。由的相關圖和偏相關圖(見圖3)初步判定應建立AR(3)模型。估計結果見模型3。
模型3:
DLNINTt=0.1541+0.2323(DLNINTt-1-0.1541)-0.3339(DLNINTt-3-0.1541)+Vt
(4.5232) (2.0365) (-3.2910)
R2=0.2221 SE=0.2823 DW=1.9662
(三)云南資金供給預測
我們利用模型3對2011~2015年云南省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即云南資金供給進行預測。首先由模型預測出各年度的,然后再轉化到平穩化前最初的數據結果,詳見表3。
表3 預測結果 (單位:億元)
數據來源:作者根據《新中國60年統計資料匯編》、2009-2011年《中國統計年鑒》數據計算而得。
通過預測云南省2011~2015年投資需求和投資供給,得出未來5年云南省資金缺口總額為3044億元-5607億元。從表2和表3可以看出,云南省的資金需求和資金供給趨勢總體穩步上升,其中資金需求后期增長速度逐漸加快。而資金供給雖也呈逐年上升趨勢,但上升趨勢較資金需求平緩。總體來說,資金總需求和資金總供給二者之間差距是越來越大,不斷增加云南省未來的融資壓力。
五、“橋頭堡”戰略下云南資金供需平衡的對策建議
根據前面對云南省投資需求和資金供給的預測結果看,資金供給與投資需求之間還有一定的缺口,資金供給難以滿足投資需求,為此需要在資金供給上下功夫,以達到未來期云南省固定資產投資資金供給與需求之間的平衡。為此,提出如下建議:
一是,采取多種措施,積極籌措建設資金。應該根據云南省自身情況和其他發達省份發展經驗,加大吸引外資,積極啟動民間資本,努力挖掘信貸供給潛力,發展資本市場,引進新型融資,以彌補資金缺口。針對云南省未來5年固定資產資金供求缺口越來越大狀況,應通過融資模式市場化,吸引更多的市場資金參與經濟建設,彌補資金缺口。云南省固定資產投資的融資模式市場化可通過融資項目市場化、融資主體開放化等方式來實現。
二是,改革投融資體制,引導居民消費,確保儲蓄穩定增長,同時吸引民間資本。針對民間資本制定合理的投融資準入門檻,進一步放寬社會資本的投資領域,吸引更多的民間資本參與云南省經濟建設。
三是,改善投資環境,大力引進外資。發揮外資對經濟增長的積極作用。減少對外資的審批內容,簡化審批程序,縮短審批時間;提高政策法規的透明度,積極引導外資投向云南的優勢產業和發展基地。
四是,以市場為導向,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充分發揮金融市場在資金籌措中的作用。應積極利用證券市場、債券市場、銀行間金融市場等資本市場融資工具進行融資。
五是,做好投資可行性分析,建立科學而嚴格的投資決策責任制。創新融資渠道。政府當前可積極開發社保基金和保險資金渠道,引導該渠道資金向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領域活動,并充分利用省外資金,應將組建融資主體和引進投資主體結合起來,大力吸引省外資金參與省內經濟建設。即以發揮資本市場供給潛力為核心,不放棄有條件下的外資供給,全面考慮政府財政資金的供給能力,充分利用銀行信貸資金供給,并使用創新渠道和創新工具來彌補缺口。
注 釋
①數據來源:作者根據《新中國60年統計資料匯編》、2009-2011年《中國統計年鑒》數據計算而得。
②參見《2010年中國區域金融運行報告》,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分析小組,2011 年6 月1 日。
③數據來源:作者根據《新中國60年統計資料匯編》、2009-2011年《中國統計年鑒》數據計算而得。
④參見《2010年中國區域金融運行報告》,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分析小組,2011 年6 月1 日。
參考文獻
[1]李詩源,程旭.青海省固定資產投資供求預測與平衡設計[J]. 北方經貿,2011年08期
[2]侯邦安,郭慧敏.未來15年山西資金供需分析與預測[J].預測.1996年06期
[3]范祚軍,劉昕晰,凌璐陽.基于泛北部灣視角下馬來西亞金融供給的實證分析[J].區域金融研究.2010,(09) .
[4]范祚軍,夏夢迪.以區域金融合作緩解越南金融供給缺口的實證分析[J].區域金融研究,2011,(02) .
[5]談儒勇.中國金融發展和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研究[J].經濟研究,1999,(10).
[6]中國人民銀行昆明中心支行課題組,雷一忠,高永.金融業對云南經濟增長貢獻研究[J].西部金融,2007年09期
[7]Bencivenga,B.,Smith,V.Financial Intermediation and Endogenous
Growth.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1991,58,58:195~209.
[8]Gurley,John,and Edward Shaw.Financial Aspects of Econom
ic Development.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5,45,45(9):515-538.
[9]King,Robert G,and Ross Levine.Financial Intermedia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Capital Market and Financial Intermediat
ion.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3.
[10]Sims C A,Watson W.Stock and mark inference in time se
ries models with some unit roots[J].Econometrica,1990,58,58 (3):113-144.
[11]Levine,Ross.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Deve
lopment:Views and A genda[J].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1997,35,35(6):693-718.
項目基金:本文是云南省省院省校教育合作項目“云南‘橋頭堡’建設中的金融支撐服務體系研究”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簡介:楊永華(1979-),女,納西族,經濟學博士,云南師范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講師,云南大學理論經濟學博士后研究人員,研究方向:國際經濟理論與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