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廣西實現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規劃(2010—2020年)目前將如何推進中小學布局調整?
答:首先是制定中小學布局調整規劃。根據《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轉發自治區教育廳等部門關于廣西壯族自治區教育布局結構調整指導意見的通知》(桂政辦發〔2010〕214號),積極推進中小學布局調整,逐步實現教育資源的均衡配置和辦學條件的整體優化,要根據城市形態和人口分布情況,結合學校的服務半徑,合理設置各類學校,完善學校布局,避免城區學校設置分布不均的情況。到 2015 年,全區每縣城區重點建設1—3所寄宿制初中,桂東南等人口密集區每個鄉鎮所在地重點建設1—2所寄宿制初中;每個鄉鎮重點建設1—2所寄宿制小學及1所公辦鄉鎮中心幼兒園,桂東南等人口密集區村級小學的布點根據當地實際情況確定。力爭到“十二五”期末,義務教育學校實現校舍建設達標、配套設施完善、教學設備基本配置齊全、食宿條件明顯改善、校園環境優美、教育質量明顯提升的目標,消除校舍不安全因素,基本消除大班額現象。到 2020年,建立城鄉一體化發展機制,均衡配置教師、設備、圖書、校舍等資源。
其次是充分整合教育資源。有條件的地區逐步實施初中向城鎮集中、小學向鄉鎮集中、教學點向行政村集中;桂東南等人口密集區村級小學的布點根據當地實際情況確定。要充分考慮地理位置、人口分布、交通狀況、學校資源等多種因素,打破地域、隸屬、體制等界限,統籌全區學校布局,努力構建以自治區合格初中、小學、寄宿制學校為中心,輻射管理周邊小學或教學點的管理模式,實現學校布局合理、教育集中投入、教師資源集約,以此推動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
最后要切實加強仍需保留的教學點的管理。由所在鄉鎮中心校統籌管理,實行教師“跑教”“輪教”等制度,確保仍需保留的小學和教學點開全課程、開足課時,讓學生接受同等優質教育,杜絕因校點調整產生學生輟學和上學難等問題。
問:如何解決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留守兒童、殘疾兒童少年等群體公平接受義務教育的問題?
答:為了切實解決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留守兒童、殘疾兒童少年等群體公平接受義務教育的問題,《廣西壯族自治區實現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規劃(2010—2020年)》中明確指出:“堅持‘以流入地政府管理為主,以全日制公辦中小學就讀為主’原則,解決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問題。各地要把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接受義務教育納入教育發展規劃,采取多種形式解決非本地戶籍適齡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問題。進一步加強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工作,努力解決留守兒童思想、生活和學習上的困難。”
此外,還要“保障殘疾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設區的市和人口在30萬以上、殘疾兒童少年較多的縣(市、區)要按照國家規定,建設 1 所特殊教育學校。到 2015 年全區創建 15 所自治區示范性特殊教育學校。全面改善特殊教育學校及各級各類接收殘疾學生的學校辦學條件。完善殘疾兒童少年隨班就讀保障體系,提高殘疾兒童少年入學率。自治區制定特殊教育學校學生公用經費標準,促進特殊教育事業發展。研究制定特殊教育教職工編制標準,逐步配齊特殊教育教職人員,落實特殊教育教師津貼。在優秀教師表彰中提高特殊教育教師比例”。
問:怎樣提高農村教師素質,促進義務教育教師均衡合理流動?
答:首先是修改完善義務教育教職工編制標準。按照統籌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原則,合理核定義務教育學校教師編制。充分考慮鄉鎮中心校、完小、村小等規模較小學校的英語、體育、音樂、美術、信息技術等課程專職教師的配備,以及校醫、心理健康教育輔導教師、寄宿制學校教師和特殊教育學校教師的編制,確保核定的教職工編制能夠適應教育教學工作的需要。
其次是加強編制動態管理。按規定及時核定教職工編制,按教育教學需要足額下達用編計劃,及時補充緊缺學科教師,解決教師結構不合理問題。新增教師要優先滿足緊缺教師的農村學校、城鎮薄弱學校的需求。
再次是完善教師管理制度,依法落實教育行政部門的教職工管理職能。編制數內的教職工調配,由縣級以上教育行政部門商機構編制和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根據有關規定和學校實際需要決定,報機構編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備案。改進教師招聘錄用制度。面向社會公開招聘中小學教師,招聘錄用工作在當地人民政府領導下,由教育行政部門商機構編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提出方案,報當地人民政府批準實施,招聘考試、錄取主要由教育行政部門負責實施。創新完善農村教師補充交流機制,繼續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校教師特設崗位計劃,充分利用國家免費師范生政策,實施農村小學、幼兒園緊缺學科教師委托培養計劃,通過逐年返還學費等形式,鼓勵師范生到農村任教。
最后是大力實施農村教師提升計劃。通過實施“國培計劃”“區培計劃”等形式,采取集中培訓、遠程培訓、送教下鄉等模式,大規模、高效益開展農村教師培訓,促進農村教師專業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