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分析北海市預防艾滋病母嬰資料,為制定母嬰阻斷工作措施提供依據。
方法 針對2010~2011年北海市預防艾滋病母嬰資料,觀察孕婦艾滋病咨詢與檢測服務情況、產婦艾滋病咨詢與檢測服務情況、住院分娩產婦HIV抗體檢測情況,分析檢出HIV陽性孕產婦的特征。結果 2011年孕婦咨詢率和檢測率均顯著高于2010年(P<0.01),產婦咨詢率和檢測率均顯著高于2010年(P<0.01)。2011年孕期HIV檢測率較2010年大幅度提高(P<0.01),2011年僅產時HIV檢測率較2010年顯著降低(P<0.01)。性傳播是北海市孕產婦感染HIV的主要途徑;HIV抗體陽性孕產婦年齡主要在20~30歲之間,受教育程度普遍較低,多為農民或待業人員。結論 加強孕前婦女及孕婦艾滋病檢測力度,以便早期發現感染的育齡婦女和孕婦,盡早實行干預措施;加大對育齡期婦女的艾滋病防治知識和預防艾滋病母嬰傳播知識的健康教育力度,對降低艾滋病母嬰傳播的發生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 艾滋病;母嬰傳播;咨詢檢測;健康教育
文章編號:1003-1383(2012)04-0532-03
中圖分類號:R 512.91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2.04.034
預防艾滋病母嬰傳播是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15歲以下兒童感染艾滋病病毒有80%是因母親傳染所致[1],母嬰傳播作為艾滋病的一種傳播途徑正威脅著普通人群尤其是兒童的健康。為了解北海市預防艾滋病母嬰傳播工作狀況,我們對2010~2011年北海市預防艾滋病母嬰傳播資料進行分析,結果如下。
資料與方法
1.一般資料 2010~2011年北海市預防艾滋病母嬰傳播資料來源于《國家預防艾滋病母嬰傳播管理信息系統》,包含2010~2011年接受艾滋病咨詢與檢測服務的所有孕婦和產婦。觀察項目為接受艾滋病咨詢和檢測服務的孕婦數和產婦數,以及艾滋病抗體檢測陽性孕產婦的一般特征。
2.研究方法 觀察孕婦艾滋病咨詢與檢測服務情況、產婦艾滋病咨詢與檢測服務情況、住院分娩產婦HIV抗體檢測情況,分析檢出HIV陽性孕產婦的特征。
3.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3.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 果
1.孕婦艾滋病咨詢與檢測服務情況 2010~2011年共有42 286名孕婦接受孕期保健服務,2010年孕婦艾滋病咨詢率和檢測率分別為82.12%和66.15%,2011年為90.27%和81.82%。2011年孕婦咨詢率和檢測率均顯著高于2010年(P<0.01)。見表1。
2.產婦艾滋病咨詢與檢測服務情況 2010~2011年共有56 446名產婦接受孕產期保健服務,2010年產婦艾滋病咨詢率和檢測率分別為80.51%和77.44%,2011年為99.49%和98.81%。2011年產婦咨詢率和檢測率均顯著高于2010年(P<0.01)。見表2。
3.住院分娩產婦HIV抗體檢測情況 2010~2011年住院分娩產婦共56 316名,2010年孕期HIV檢測率為38.32%,僅產時HIV檢測率為38.26%;孕產期共檢出HIV抗體陽性11例;2011年孕期HIV檢測率為70.96%,僅產時HIV檢測率為27.99%;孕產期共檢出HIV抗體陽性16例。2011年孕期HIV檢測率較2010年顯著提高(P<0.01),2011年僅產時HIV檢測率較2010年顯著降低(P<0.01)。見表3。
4.檢出HIV陽性孕產婦特征分析 2010~2011年檢出HIV陽性孕產婦共27例,年齡主要分布在20~30歲之間,占70.37%,小學、初中和高中文化程度分別占7.41%、81.48%和11.11%;感染途徑中,注射毒品2例,性傳播16例,不詳9例;職業主要為農民工、農民和家務及待業人員。見表4。
討 論
2010~2011年北海市預防艾滋病母嬰傳播資料有如下特點:① 2011年北海市孕產婦艾滋病咨詢檢測率較2010年有所提高,產婦接受艾滋病咨詢檢測率高于孕婦的咨詢檢測率,說明孕晚期接受咨詢檢測的比例較孕早期高。②住院分娩產婦中,有相當數量的產婦在產前沒有接受咨詢檢測服務,僅在臨產時進行檢測。③性傳播是北海市孕產婦感染HIV的主要途徑。④HIV抗體陽性孕產婦年齡主要在20~30歲之間,受教育程度普遍較低,多為農民或待業人員。
近年來,廣西艾滋病病例及感染者報告上升迅速,艾滋病病例及感染者累計報告數已位居全國省份第二位,疫情防控形勢十分嚴峻。2010年起,廣西在全區范圍內組織實施為期五年的防治艾滋病攻堅工程,全面實施防治艾滋病宣傳教育、艾滋病監測能力建設、艾滋病醫療救治、預防艾滋病母嬰傳播等十項專項工程,力爭打一場防治艾滋病的人民戰爭。2011年,北海市加強了艾滋病檢測點和篩查實驗室的建設,全市所有醫療衛生單位都建立了檢測點或實驗室,覆蓋率達100%,為擴大艾滋病篩查工作提供了技術支撐。2011年,孕產婦艾滋病咨詢率和檢測率均有較大提高。
早期發現感染的育齡婦女和孕婦是開展抗病毒治療,預防HIV母嬰傳播的基礎。國外的成功經驗顯示,對HIV感染婦女采用抗逆轉錄病毒藥物進行干預性治療,可使母嬰傳播的發生率降低約68%,如結合安全分娩、人工喂養等措施,可將母嬰傳播率降至1%或以下[2]。雖然近年來北海市加大了孕產婦的艾滋病檢測力度,檢測率也達到90%以上,但從數據分析來看,仍存在嚴重問題,主要表現在孕婦多在臨產時檢測,失去了在孕期進行早期干預的良好時機,不利于母嬰傳播阻斷方案的實施。發現該問題后,北海市加強了孕婦艾滋病檢測力度,尤其是婚檢中艾滋病檢測率已達100%(北海市2011年婚檢率為97%),而且婚檢中的懷孕婦女有一定的數量。采取措施后,2011年住院分娩產婦僅產時的檢測率有所下降。
健康教育被公認為當前防控艾滋病傳播的主要手段[3]。在27名HIV陽性孕產婦中,經性傳播途徑傳染的比例占大多數,孕產婦年紀較輕,文化程度不高,多為農民工和在家待業者。據此,我們更應該針對育齡期中該特征人群開展健康教育,加大艾滋病防治知識和預防艾滋病母嬰傳播知識的健康教育力度,提高對預防艾滋病母嬰垂直傳播的認識,提高知曉率、咨詢率和檢測率,提高HIV陽性檢出率,及早干預,降低艾滋病母嬰傳播的發生。
參考文獻
[1]王 哲,李 雷,施建春,等.河南省艾滋病母嬰傳播可疑危險因素的調查分析[J].中國艾滋病性病,2005,11(5):333-335.
[2]龐 俊,黃紹標.抗病毒藥物預防艾滋病母嬰傳播研究概況[J].華夏醫學,2009,22(4):779-782.
[3]徐媛媛,方利文,王臨虹,等.預防艾滋病母嬰傳播健康教育對孕婦艾滋病知識的干預效果評價[J].中國艾滋病性病,2007,13(6):518-520.
(收稿日期:2012-05-10 修回日期:2012-07-14)
(編輯:梁明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