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研究內鏡下應用聚桂醇注射液硬化治療食管靜脈曲張的臨床效果。
方法 對23例行內鏡下注射聚桂醇硬化劑(1%乙氧硬化醇)治療的食管靜脈曲張患者進行療效觀察。結果 急診胃鏡治療5例,止血成功5例;非急診胃鏡治療18例,成功18例;術后有3例患者出現食管潰瘍,9例患者出現胸痛、胸部不適、發熱等癥狀;未發生狹窄、穿孔等最危險的潛在并發癥。隨訪3~10個月,無近期再出血發生,出現遠期再出血5例。結論 內鏡下應用聚桂醇注射液硬化治療食管靜脈曲張有確切的療效,但有一定的并發癥和再出血風險。
【關鍵詞】 聚桂醇注射液;硬化治療;食管靜脈曲張;食管黏膜硬化注射
文章編號:1003-1383(2012)04-0511-02
中圖分類號:R 571+.3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2.04.024
曲張的靜脈破裂出血是門脈高壓最常見且最兇險的并發癥,急性大量出血可致患者死亡;短期內再發出血可造成肝功能衰竭,對病人的生命構成極大的威脅。內鏡下注射硬化劑治療食管靜脈曲張(endoscopic variceal sclerosis,EVS)是將硬化劑注射入血管旁或血管內,使注射局部黏膜和曲張的靜脈發生化學性炎癥,損傷靜脈內皮,曲張的靜脈發生血栓形成,食管壁纖維化,這樣不僅可以消除已出現的曲張靜脈,同時可以預防新的曲張靜脈形成。我院2011年2~12月行內鏡下注射聚桂醇注射液(1%乙氧硬化醇)硬化治療食管靜脈曲張患者23例,取得很好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1.一般資料 本組患者23例,男15例,女8例,年齡34~73歲,平均(47.8±23.5)歲。肝功能Child-pug分級:A級3例,B級17例,C級3例;根據Soehendra[1]食管、胃底曲張靜脈分度:Ⅱ度13例,Ⅲ度10例。入院時測血壓50~70/80~110 mmHg,查血紅蛋白50~80 g/L。靜脈曲張的病因:乙肝肝硬化18例,酒精性肝硬化4例,肝癌1例。既往有食管靜脈曲張破裂出血病史15例。合并2型糖尿病3例。內鏡下均可見靜脈曲張,部分見紅色征,其中出血停止18例,仍有出血5例。所有患者均簽署治療同意書。
2.治療方法 術前應保證有1~2條通暢的靜脈通路,輸血、輸液、抗休克,使患者血紅蛋白保持在60~90 g/L,血壓保持在50~70/80~110 mmHg,吸氧,同時使用生長抑素或奧曲肽等藥物降低門脈壓等治療。治療時使用清晰的日本奧林巴斯或富士能胃鏡,注射針針頭長度為5.0 mm,直徑為0.5 mm,不用粗大且斜坡長的針。硬化劑為陜西天宇制藥有限公司生產的聚桂醇注射液(1%乙氧硬化醇),采用血管旁或血管內注射治療。進鏡后看清出血點,在出血點下方血管旁或血管內注射硬化劑3~15 ml。未見出血點時,可在齒狀線上方約1 cm內12點位靜脈注射,然后據曲張靜脈情況注射2~5個點,每個點3~15 ml,如曲張靜脈大,注射的硬化劑應偏多。每次治療時硬化劑注射總量不超過30 ml,治療結束后第一次間隔4~5天再注射1次,以后一周一次,直到可見曲張靜脈完全消失。治療后注意觀察患者生命征,治療24 h后未見有再次出血的表現可進食溫涼流質食物,注意有無嘔血及解柏油樣便情況。患者經短間隔決定性治療后出院,第一次內鏡隨訪在出院后4周內進行,因為任何新的曲張靜脈通常出現在這一時期[2],以后每2~3個月一次,并隨訪3~10個月。觀察急診和非急診硬化治療止血成功例數,再出血時間和例數,并發癥出現時間和例數。
3.療效判斷 ①急診止血成功:內鏡檢查出血停止,注射及其他部位無活動性出血,注射后72 h內無再出血;②近期再出血:2周內出血停止后再次發生嘔血或解柏油樣便,且經胃鏡證實為食管靜脈曲張破裂出血(EVB);③遠期再出血:EVS后6個月以上的再出血,且經胃鏡證實為EVB[3]。
結 果
1.EVS治療結果 本研究在出血24~48 h內行內鏡硬化治療患者5例,止血成功5例,成功率為100%;在出血48 h后,病情穩定行內鏡硬化治療患者18例,止血成功18例,成功率為100%。治療結束后第一次間隔4~5天注射1次,以后一周一次,直到可見曲張靜脈完全消失。
2.并發癥 本研究中未發生大出血、狹窄、穿孔等最危險的潛在并發癥,但出現胸痛、胸部不適、發熱等癥狀,用藥后癥狀均消失,術后有3例患者出現食管潰瘍,用藥治療后潰瘍愈合;9例患者出現胸痛、胸部不適、發熱等癥狀。
3.隨訪 本研究病例隨訪3~10個月。隨訪期間2例患者死亡,為乙肝肝硬化合并肝性腦病患者,未發生近期再出血,遠期再出血5例(占21.74%)。
討 論
曲張的靜脈破裂出血是門脈高壓最常見且最為兇險的并發癥,為消化科常見的嚴重疾病之一,食管靜脈曲張破裂出血是門脈高壓引起的一種致命的并發癥。目前,作為保守治療方法,EVS是治療食管靜脈曲張破裂出血的最合適的選擇。硬化治療的原理是:使注射局部黏膜和曲張的靜脈發生化學性炎癥。曲張的靜脈發生血栓形成,食管壁纖維化,這樣可消除已出現的曲張靜脈,同時可預防新的曲張靜脈形成。本研究中急診和非急診胃鏡治療成功率均為100%,比國內一些報道的成功率高,這可能與我們研究的例數較少和隨訪時間較短有關。治療中未發生大出血、狹窄、穿孔等最危險的潛在并發癥,但出現胸痛、胸部不適、發熱等癥狀,用藥后癥狀均消失,說明硬化治療技術仍有出現并發癥的可能。
雖然EVS對治療出血的曲張食管靜脈有很好的效果,但經注射硬化劑后曲張靜脈再出血的發生率仍有30%左右[4]。本研究中發生遠期再出血5例,總的發生率為21.74%(5/23),結果表明在控制再出血方面仍需要進一步的研究。我們的治療體會如下:①行曲張的靜脈旁、內聯合注射更能有效止血,是最佳方法;②注射結束后退針時針眼有血液噴出時,將內鏡伸進胃腔吸氣,使鏡身與食管壁緊貼,數十秒鐘后,針眼出血能停止;③齒狀線環形封閉:將硬化劑注射在胃食管交界上方約1 cm止血效果更好;④內鏡隨訪發現新形成的曲張靜脈,即刻行硬化治療,以防再發出血;⑤食管黏膜硬化注射,食管黏膜下層組織纖維化,從而降低晚期再出血率[2]。
自從陜西天宇制藥有限公司生產的聚桂醇注射液(1%乙氧硬化醇)在國內上市后,國內報道EVS治療曲張的食管靜脈出血及再出血的病例越來越多,使用聚桂醇注射液行硬化治療,如操作者注射技術掌握好,器材使用得當,注射硬化劑不要過深,出血、穿孔、狹窄等危險并發癥的發生率很低,但仍存在出現上述并發癥的可能。
參考文獻
[1]吳云林.消化內科新進展[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5-6.
[2]王永光.消化內鏡治療學[M].西安:陜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4-9.
[3]張寶陽,蔡旭華,李偉平.急診內鏡下硬化劑治療食管靜脈曲張破裂出血[J].全科醫學臨床與教育,2009,7(4):433-435.
[4]董正芳,孟慶平,程留芳.食管靜脈曲張再發出血的防治進展[J].醫學綜述,2007,13(12):924-926.
(收稿日期:2012-03-13 修回日期:2012-06-20)
(編輯:潘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