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編號:1003-1383(2012)04-0606-02
中圖分類號:R 657.404.450.47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2.04.071
內鏡下逆行胰膽管造影(ERCP )術是在十二指腸鏡直視下,將導管從十二指腸乳頭插入,通過造影劑的填充,X線下顯示胰膽管系統,在ERCP的基礎上,可以進行十二指腸乳頭括約肌切開術(EST)、內鏡下鼻膽汁引流術(ENBD)、內鏡下膽汁內引流術(ERBD)等介入治療,具有創傷小、恢復快、可重復、療效肯定等優點[1]。2009年1月至2011年10月我科對23例膽石癥患者內鏡下逆行胰膽管造影取石及鼻膽汁引流治療,術后經過縝密的病情觀察和精心護理,取得滿意效果,23位病人均治愈出院,現將護理報告如下。
臨床資料
本組男16例,女7例,年齡45~81歲, 平均58歲, 其中膽總管結石12例,肝膽管結石11例,經ERCP確診后行EST +取石術+ENBD,術后應用抗生素、質子泵抑制劑、生長抑素治療,2例意外發生鼻膽管脫出,1例并發胰腺炎,經再次行ENBD、積極治療并發癥,所有病人痊愈出院。
護理措施
1.術前護理 ①心理護理:責任護士對患者及其家屬詳細介紹ERCP的目的、方法、手術過程、效果、術后的注意事項,了解患者思想顧慮,給予精神安慰及心理疏導,使其了解 ERCP 是在全麻的情況下進行的微創手術,全程無痛苦,安全性高。特別介紹術后可能發生的并發癥及護理要點,指導家屬學會控制負面情緒,多用積極的語言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緒,以利于疾病早日康復。②一般護理:術前評估患者的生命體征、心、肺及肝功能、測定血、尿淀粉酶、白蛋白、膽紅素、血小板計數、出凝血時間等;按醫囑用藥,尤其是患有高血壓、糖尿病的患者,控制血壓、血糖在正常范圍,詢問有無過敏史,術前作碘過敏試驗;病人術前禁食、禁水6 h, 于患者右上肢建立靜脈通道,除去義齒及金屬飾品,囑病人小便,術前15分鐘予杜冷丁50 mg、安定10 mg肌內注射。
2.術后常規護理
(1)一般護理:病人返回病房后按全麻術后常規護理,未清醒病人予去枕平臥、頭偏一側,保持呼吸道通暢,清醒病人可墊枕頭或取半臥位,密切監測體溫、脈搏、呼吸、血壓、意識、血氧飽和度等。禁食期間注意患者血壓的變化,血壓高者酌情予硝苯地平緩釋片(Ⅰ)10 mg舌下含服,q12 h;禁食期間及糖尿病患者床邊監測隨機血糖q4 h,控制患者血糖在正常范圍。所有患者術后均禁食至拔除鼻膽管,禁食期間每日口腔護理2次,拔除鼻膽管后指導患者由流質、半流質轉為軟質餐。護士要了解患者對治療護理、飲食、生活等方面的需求,盡可能給予解決,尊重、鼓勵、安慰患者,減輕患者心理負擔。
(2)鼻膽管的護理:術后妥善固定鼻膽引流管,是保證膽汁有效引流的關鍵。鼻膽管固定在鼻翼側、頰部,并對鼻膽管刻度做好標記,每日更換引流袋并妥善固定于床旁,觀察鼻膽管有無脫落、扭曲、受壓、折疊、堵塞,保證鼻膽管通暢,進行膽道沖洗時嚴格無菌操作,嚴格控制沖洗速度和壓力[2],注意觀察引流液的顏色、量、性質,觀察患者面色、皮膚、鞏膜黃疸消退情況。告訴患者手術后咽部異物感是暫時的,涼開水含簌、少講話可以減輕癥狀。本組病人中有2例老年患者發生自行拔管,患者A 72歲,在睡眠過程中無意識拔出鼻膽管;患者B 70歲,脾氣比較暴躁,術后第二天因感饑餓,護士和家屬未滿足其進食要求,大怒之下拔出鼻膽管。2位病人均立即送介入室行ENBD,術后責任護士加強對病人的知識宣教,經與患者家屬溝通,患者A睡眠時予雙上肢約束帶約束,每2小時予病人翻身1次,并妥善固定鼻膽管;患者B予雙上肢約束帶約束,安定10 mg肌內注射,q8 h。經上述處理,2例病人未再發生拔管,病人術后3天病情好轉后順利拔除鼻膽管。
3.并發癥的觀察與護理
(1)胰腺炎的觀察與護理:Cotton等的研究認為,ERCP 術后出現持續性的胰腺炎相關性痛并持續24 h以上,且血淀粉酶超過正常上限的 3倍,可診斷為 ERCP 術后胰腺炎(PER)[3],PER是ERCP后一種常見而嚴重的并發癥,發生率為1%~40%[4]。護理和觀察要點有:①應嚴密觀察腹痛情況,有無腹膜刺激征,有無惡心、嘔吐、發熱及血、尿淀粉酶升高,分別于術后 3、12、48 h查血、尿淀粉酶,如有異常及時通知醫生。②術后早期禁食、禁飲,待血、尿淀粉酶及血常規恢復正常,且拔除鼻膽管后方可進食,從流質開始,逐步過渡至半流質,再慢慢加量至低脂,易消化軟食。③遵醫囑給予補液、抑酸藥物、生長抑素及抑制胰酶分泌藥物, 保證藥物勻速滴入、時間準確,準確記錄24 h尿量,觀察電解質的變化,防止電解質紊亂、脫水等并發癥的發生。本組1例81歲的病人術后2 d出現持續高熱、腹痛,血淀粉酶高達1200 u/L, 確診為胰腺炎,經禁食、胃腸減壓、補液、應用生長抑素、抑酸藥物及抑制胰酶分泌藥物治療,每天查血、尿淀粉酶及血常規,5 d后患者體溫平穩,無腹痛,血、尿淀粉酶及血常規正常,痊愈出院。
(2)急性膽管炎的觀察與護理:急性膽管炎是ERCP后常見并發癥之一, 臨床表現為患者突然出現寒戰、高熱、黃疸及腹膜刺激征。護理和觀察要點有:①按時監測生命體征及腹部體征, 重點觀察有無發熱、腹痛情況。②觀察神志、面色、皮膚、鞏膜黃疸消退情況, 監測白細胞計數。③及時準確應用抗菌藥物, 給予補液、解痙治療。術后經過嚴密觀察,本組無一例發生急性膽管炎。
(3)其他并發癥的觀察與護理:出血、穿孔也是EST后常見并發癥,發生率分別為2%~5%和1%[5],高血壓、糖尿病、重度黃疸、凝血機制障礙等是高危人群,出血病人表現為黑便、頭昏、心悸,嚴重者血壓下降甚至休克,穿孔病人表現為突然出現劇烈腹痛, 腹膜刺激征明顯。護理和觀察要點有:①按時監測生命體征,觀察面色及腹部體征,如有異常及時通知醫生。②觀察大便量、性狀、顏色。③禁食水、胃腸減壓、抗感染治療,必要時做好術前準備, 轉外科手術治療。術后經過嚴密觀察,本組無一例發生穿孔、出血等并發癥。
護理體會
ERCP及在此基礎上進行的各種治療技術, 是診斷肝膽胰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其效果可靠, 痛苦小, 費用低,減輕了患者的痛苦,眾多的單一疾病患者可經微創方式而治愈。本組ERCP后2例意外發生鼻膽管脫出,1例并發胰腺炎,經再次行ENBD、加強預防措施和觀察、積極治療并發癥,所有病人痊愈出院,說明護士術前全面的護理評估、知識宣教、術后嚴密的病情觀察和精心護理是順利完成ERCP的必要保障。
參考文獻
[1]王春秀.膽管疾病內鏡治療常見并發癥的觀察及護理[J].護理學雜志,2005,20(1):36-37.
[2]陳萍萍.內鏡下十二指腸乳頭切開術后護理[J] .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05,14(15):2056-2057.
[3]孫光文, 沈云志, 茹佩瑛, 等. 鼻膽管引流預防治療性ERCP術后胰腺炎及高淀粉酶血癥[J]. 中華內鏡雜志,2004,10(1):65-66.
[4]韓 兵, 王寶仁. ERCP術后急性胰腺炎并發癥的危險因素及預防研究進展[J].世界華人消化雜志,2006,14(18):1813-1818.
[5]吳階平,裘法祖.黃家駟外科學[M].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960-962.
(收稿日期:2012-03-02 修回日期:2012-07-17)
(編輯:崔群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