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艾滋病;低檔暗娼人群;預防干預
文章編號:1003-1383(2012)04-0574-03
中圖分類號:R 759.01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2.04.057
自1981年首例艾滋病(AIDS)病人在美國的男性同性戀人群中被發現以來,該病在全球范圍內迅速傳播。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和艾滋病規劃署聯合發布的《2011年全球應對艾滋病行動進展報告》顯示,2010年底約有3400萬人攜帶艾滋病病毒。中國艾滋病疫情評估報告顯示,截至2011年底,估計中國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78萬人,去年全年新發艾滋病病毒感染者4.8萬人,艾滋病相關死亡2.8萬人。在存活的78萬名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中,經異性傳播占46.5%,在4.8萬新發感染者中,八成是通過性傳播。
目前,廣西HIV感染者和病人人數在全國排名第二,遠高于全國平均水平。據統計,截止到2010年底,全區累計報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8740例,艾滋病死亡人數1057例,在2010年一年中新報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1870例[3]。南寧市又是廣西艾滋病疫情較嚴重的地區。性接觸與注射吸毒是南寧市艾滋病傳播的主要途徑,性傳播途徑所占比例逐年增大,感染者呈現年青化和老年化趨勢,嚴重威脅著當地群眾的生命健康安全,控制經性傳播途徑傳播艾滋病是當地防艾工作的重點。研究表明,暗娼是這一途徑中重要的“橋梁”人群,其中又以該群體中收入較低的街頭暗娼人群感染和傳播艾滋病性病的危險性較高,是防制HIV的重點人群之一[1,2],現將預防干預進展綜述如下。
研究低檔暗娼對艾滋病防治的重要性
近年來,中國艾滋病疫情出現了一些新的情況,呈現以下特點:①艾滋病疫情持續上升,正處在由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擴散的關鍵時期;②性傳播已成為主要傳播途徑;③局部地區和特定人群疫情嚴重[4]。性傳播是艾滋病疫情擴散的重要途徑,暗娼(Commission on the Status of Women,CSW)是這一途徑中重要的“橋梁”人群,其中又以該群體中收入較低的街頭暗娼人群感染和傳播性病/艾滋病的危險性較高[1]。低檔暗娼(不包括監管場所內)來源于城鄉結合部、鄉鎮的路邊店、小旅店、招待所、路邊或廣場或公園站樁、出租屋等,或價格低于50元的其他場所。2010年廣西疾控人員在部分地區開展的低檔暗娼調查發現,這類人群艾滋病、梅毒患病率較高[5]。國內外對該人群艾滋病相關影響因素研究及干預研究較少。低檔暗娼人群中HIV感染率高、數量大、隱蔽分散、無固定場所、流動性強,預防艾滋病的多項服務措施難以覆蓋,導致常規的干預措施并不能在此人群中起效。目前她們已成為艾滋病感染、傳播的高風險人群,同時也成為了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難點。對該人群的干預措施成功與否,直接關系到艾滋病防控的成效,因此低檔暗娼的預防控制工作顯得尤為重要。國內外已有研究[6~7],認為通過探索該人群艾滋病感染危險因素,提出有針對性的干預對策,對于遏制當地該人群在艾滋病傳播中的“橋梁”作用具有重要意義,也極其必要。低檔暗娼人口學及行為學特征
由于受到中國傳統性文化和社會輿論的影響,我國低檔暗娼長期處于地下活動狀態,并受到當地經濟發展和公安打擊力度的影響。低檔暗娼的流動性和隱蔽性增加了艾滋病防治的難度。研究低檔暗娼的人口學和行為學特征更有助于順利地開展艾滋病防治工作。調查研究發現有以下特點:
①聚集場所與服務對象:低檔場所規模較小, 每個場所1~5人的情況較多,10人左右的情況很少,低檔場所分散、隱蔽、靈活性強,為跟隨市場或躲避公安打擊而經常搬遷[8]。場所分布在縣城偏僻、小的街道上,或家庭窩點、廢棄的廠房院落、在縣城周邊及公路沿線的小飯店或小商店等。由于低檔暗娼人群的文化水平低,場所衛生條件差,其服務對象多為收入不高的低文化人群。根據調查顯示,尼泊爾街頭暗娼顧客多為當地低文化程度的流動青年[9]。而我國光顧低檔性服務的嫖客群體來源復雜,主要為建筑工人、長卡司機、農民工、無業人員、三輪車夫、撿破爛者以及退休人員。這類人群許多屬于流動人口,文化程度低,收入不高,對性病/艾滋病知識了解很少,安全套使用很難保證,加劇了性病/艾滋病傳播的危險性。呂繁等人在四川的街頭暗娼調查中發現,男性顧客最近一年堅持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僅為14%,經常使用的占33%,有時使用的占42%,從不使用的占11%[10]。潘新蓮等對不同場所女性性服務者調查顯示,低檔場所性服務者最近一個月堅持使用安全套的比例為35.75%,顯著低于當地中檔(54.12%)和高檔(70.26%)的娛樂場所性服務者[11]。低檔暗娼人群處于社會底層,迫于生活的壓迫,在金錢的誘惑下,性交易也較中、高檔暗娼頻繁。國內外相關調查顯示,街頭暗娼平均性交易次數較多[12~13]。
②文化程度與年齡分布:我國低檔暗娼人群絕大多數文化水平較低,年齡偏大,將賣淫作為打工求生的手段。黃水群等人對柳州市城區范圍內377名暗娼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初中文化程度以下(包括初中)占79.26%,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占20.74%[14]。潘新蓮等對從事商業性性服務的864名女性性工作者調查結果顯示,首次商業性性交易平均年齡,高檔場所為20.23歲,中檔場所為22.41歲,低檔場所為31.24歲[11]。
③性病/艾滋病感染率高:2004年國家哨點監測資料顯示,暗娼中艾滋病病毒陽性率平均水平為1.0%;與此同時,暗娼人群“每次性行為都用安全套”的比例仍處在較低水平[15]。低檔場所暗娼文化程度普遍較低,自我保護意識薄弱,且年齡偏大,每次性交易堅持使用安全套比例更低,這就加大了該人群感染性病/艾滋病的危險性。有研究數據表明,“站街女”在社會人口學特征、交易特點等方面不同于場所暗娼,存在更多的性病/艾滋病感染危險因素,以及更高的性病/艾滋病感染率[16]。我國的云南、貴州等地報道,低檔暗娼人群中性病/艾滋病感染率顯著高于中、高檔場所性服務者。對南寧市14名低檔站樁小姐采集血樣進行HIV、梅毒抗體檢測,結果發現HIV抗體陽性2例,梅毒抗體陽性9例,其中2例HIV抗體陽性感染者合并感染梅毒[17]。低檔站樁小姐已成為性工作者人群中的最危險者。
無固定場所低檔暗娼是艾滋病干預的瓶頸
目前,國內對于娛樂場所暗娼的干預主要有集中式的健康教育、安全套發放、培訓業主和同伴宣傳員以及自愿咨詢檢測等措施。此外還同時開展娛樂場所外展、文藝匯演等戶內活動宣傳性病/艾滋病的危害和防治常識,提高暗娼人群的艾滋病知曉率和安全套使用率。
當今,中國正處于經濟發展的高速增長期,人口流動頻繁,很多HIV高發地區的民工涌進城市,成為HIV傳播中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街頭暗娼也隨著城市流動人口的增加出現在人口密集的城市角落。城市街頭暗娼是指無固定場所,通常直接在街頭、公園角落等地招攬“顧客”、提供包括陰道交、口交及肛交等形式性服務的一個特殊流動人群,俗稱“站樁”。這些城市街頭暗娼處于暗娼群體的最底層,健康知識缺乏,生存和衛生狀況差,所面對的服務人群素質低,缺乏社會支持,相關的政策、法律又不完善,其行為具有感染艾滋病的高度危險性。顯然,城市街頭暗娼艾滋病行為干預是艾滋病行為干預工作中的難點和重點。
①人群來源:無固定場所暗娼多來自偏遠落后地區,文化程度較低,同時對健康知識缺乏了解,性病感染率高。由于文化水平的限制,導致該群體在健康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上也存在困難。呂繁等人對街頭暗娼的調查結果顯示,該人群及其“顧客”的年齡均偏大,平均35.5歲;文化程度以小學及以下者,占67.77%;其服務對象以工人、老年人和農民居多[10]。
②身份隱蔽:無固定場所暗娼流動性大,行蹤隱蔽,交易地點分散,有的“顧客”會跟隨站街女到她們居住的出租房進行交易,有的會選擇附近的旅館旅店等。無固定場所暗娼人群較敏感、防備心重、隱蔽性大、難以接觸,這使得干預人員難以確定其身份,同時也不利于集中開展外展宣傳教育和外展服務工作。
③吸毒比例大:四川省某市43名街頭暗娼調查資料顯示,吸毒者比例較大(37.21%),平均每周接客14.07次[10]。街頭暗娼人群有吸毒行為,這種雙重高危行為的暗娼是吸毒人群和性亂人群間傳播艾滋病的橋梁人群[18]。為了賺更多的錢購買毒品或者以性交易的方式換取毒品,吸毒暗娼大多數不休息,收費較不吸毒者高。毒品在無固定場所暗娼中的使用,使得該人群感染艾滋病的危險性更大。
④安全套使用率低:由于低檔暗娼人群的文化水平低,對性病和艾滋病的知識了解甚少,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差,該部分人群與中、高檔暗娼相比安全套使用率低[19],安全套使用率低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缺乏自我保護意識,會不愿意使用安全套。目前雖然國家已有政策為性工作者免費發放安全套,但鑒于當地公安的嚴厲打擊,無固定場所暗娼一般不愿意主動去領取免費安全套,以免引禍上身。而在性開放的國外,如德國,賣淫一直是合法產業,該人群可以得到法律的相關保護。
⑤醫療衛生條件差:無固定場所暗娼社會經濟地位低下,難以進入社會醫療體系;性交易廉價,收入不高,無法承擔更多的開銷。該部分人群的求醫行為較低,這就導致性病的交叉傳播,無疑也加速了艾滋病在這部分人群中的傳播。在廣西中、高檔場所的暗娼人群接受過艾滋病檢測的占60.9%,知道檢測結果的占89.7%;低檔次場所的暗娼人群接受過檢測的占54.0%,知道檢測結果的占94.3%[20]。可見中、高檔場所的暗娼人群接受過艾滋病檢測的比例高于低檔暗娼人群。
以上原因致使干預措施難以在無固定場所暗娼人群中充分發揮作用,也難以有效覆蓋該人群,使其成為艾滋病宣傳等干預工作的盲區。
綜上所述,街頭暗娼不僅是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重點,同時也是艾滋病高危行為干預工作的難點,防治工作中應加大對無固定場所暗娼人群的干預力度,倡導同伴教育及自愿咨詢檢測項目的開展,加強健康教育宣傳,建立長效的安全套供銷使用機制,提高安全套使用率。研究通過了解無固定場所暗娼人群的特征及影響因素,探索出有針對性干預策略,進而對控制艾滋病的疫情,對促進廣西的社會穩定、改善投資環境具有現實意義。目前國內對于高、中、低檔場所暗娼研究較多,而對無固定場所暗娼艾滋病危險因素探討和干預策略研究極少,本研究成果將具有指導的意義和推廣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陳 遠,龐 琳,柔克明,等.評價街頭暗娼艾滋病高危行為干預工作覆蓋面的研究[J].中國艾滋病性病,2009,15(4):366-368.
[2]李 艷,林 鵬,Roger Detels,等.場所與街頭暗娼艾滋病知識、性行為比較和安全套使用影響因素分析[J].安徽預防醫學雜志,2009,15(4):252-254,289.
[3]溫日錦,陳桂芳.對南寧市艾滋病疫情及防治的調查研究[J].時代經貿,2011,217(18):19-21.
[4] 王艷軍,董海原.2010年艾滋病流行狀況分析[J].健康向導,2011,17(1):48-49.
[5]潘少波.廣西開展低檔暗娼專項調查[EB/OL]. http://www.gxcdc.com/gxcdc/2011/1110/article_2019.html,2011-11-10.
[6]周月姣,粱紹伶,劉 偉,等.暗娼健康風險減少干預策略與方法探討[J].中國公共衛生,2002,18(12):1472-1473.
[7]Bedford K.Care and the 53rd Commission on the Status of Women:a transformative policy space[J].Reprod Health Matters,2011,19(38):197-207.
[8]宗雪梅,苗香芬,王翠風,等.農村地區暗娼特征及低檔場所艾滋病流行的控制[J].醫學動物防制,2010,26(12):1125-1127.
[9]Robin L,Dittus P,Whitaker D,et al.Behavioral Interventions to reduce incidence of HIV,STD,and pregnancy among adolescents:Adecade in review[J].Journal of aadolescent Health,2004,34(1):3-26.
[10]呂 繁,欒榮生,雷 燕,等.四川省某市街頭暗娼及其顧客艾滋病相關行為研究[J].中國艾滋病性病,2007,13(2):114-116.
[11]潘新蓮,柳智豪,江超穗,等.不同場所女性性服務者性病與相關行為干預調查[J].應用預防醫學,2010,16(1):41-43.
[12]李伯祥,劉文武,賀澤剛,等.低價格商業性性工作者及其顧客性病艾滋病相關行為干預[C].//2005年預防醫學學術交流會論文集,2005:12-13.
[13]Dandona R,Dandona L,Gutierrez JP,et al.High risk of HIV in non-brothel based female sex workers in India[J].BMC Public Health,2005,5:87.
[14]黃水群,林曉華,陸 春,等.廣西某市區暗娼人群 HIV 及行為監測結果分析[J].社區醫學雜志,2011,9(16):25-26.
[15]祝 彬.艾滋病病毒經性途徑傳播預防的尷尬處境與理論突破[J].衛生軟科學,2009,23(4):388-390.
[16]陳 遠,龐 琳,吳尊友.街頭暗娼AIDS/SID感染危險因素及控制策略[J].中國艾滋病性病,2008,14(3):311-313.
[17]周芳華,莫秀娟,黃翠華,等.低檔站樁性服務小姐艾滋病相關知識行為[J].預防醫學情報雜志,2009,25(8):679-680.
[18]Nguyen AT,Nguyen TH,Pham KC,et al.Intravenous drug use among street-based workers:a high-risk behavior for HIV transmigsion[J].Sex Trsm Dis,2004,3l(1):15-19.
[19]白 玉,張英霞,崔雪蓮,等.高中低檔場所暗娼艾滋病知識行為與感染狀況調查分析[J].中華疾病控制雜志,2010,14(9):852-854.
[20]黃正林.《中國艾滋病防治督導與評估框架(試行)》中暗娼人群艾滋病督導與評估指標的現場實驗研究[D].安徽醫科大學,2007.
(收稿日期:2012-02-27 修回日期:2012-07-17)
(編輯:崔群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