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針對區域旅游創新發展理論建構沒有新的突破而導致區域旅游創新發展能力欠缺的困境,本文通過梳理行動者網絡理論的基本框架,嘗試構建區域旅游創新發展行動者網絡,以實現增強區域旅游創新發展能力的目的。在行動者網絡理論視角下,區域旅游的創新發展需要用廣義對稱性原則創新發展觀念,用辯證整體論的思想指導創新發展策略,用巴斯德化的經驗引導創新發展的行動。
【關鍵詞】行動者網絡理論區域旅游創新發展
【中固分類號】F59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6623(2012)06-0087-04
近年來,各地旅游業發展勢頭迅猛,有的已經成為當地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本文引入行動者網絡理論研究區域旅游創新發展問題,旨在通過梳理行動者網絡理論的基本框架,嘗試構建區域旅游創新發展行動者網絡,希望能給區域旅游創新發展帶來新的思路。
一、行動者網絡理論框架
行動者網絡理論又稱為轉譯社會學(Sociology of Translation),是由法國科學哲學家和科學知識社會學家、巴黎學派的代表人物拉圖爾(Bruno Latour)構建的理論。
(一)核心概念
行動者網絡理論的核心概念有:行動者(agency)、轉譯(translation)和網絡(network)等。
行動者一詞在行動者網絡理論里具有豐富的內涵,不僅指行為人,還包括觀念、技術、生物等許多非人的物體,任何通過制造差別而改變了事物狀態的東西都可以被稱為“行動者”。行動者概念包括了科學實踐中的一切因素。異質性(heterogeneity)是行動者最基本的特性,表示不同的行動者在利益取向、行為方式等方面是不同的。行動者作為網絡的建構者和利用者,在此還具有哲學的本體論意義,描述的基本混沌與無序體現了一種權力本原。行動者網絡理論引入行動者概念的目的主要是為了對稱地看待自然和社會在科學技術實踐中的作用,反對社會還原論與自然實在論,避免落入這兩種解釋模式所面臨的困境。通過對行動者概念的廣義界定,行動者網絡理論試圖取消對自然與社會、主體與客體的傳統二元劃分,達到自然物與社會性觀念之間的真正對稱性。
轉譯是指行動者不斷努力把自己的問題和興趣轉換成網絡中其他行動者的問題和興趣,或者相反,并通過相互磋商來界定各自角色的過程。只有所有行動者的角色界定后,行動者網絡才能順利連接完成,而網絡中每個行動者的角色都是通過其他行動者而得到界定的,這就需要行動者不斷磋商來界定角色。行動者只有通過轉譯才能被組合在一起建構行動者網絡,轉譯是建構行動者網絡的基本方法和途徑。由于只有通過轉譯才能實現網絡中的行動者之間相互理解和建立起穩定的關系,并且符號學意義上反映的行動者之間相互作用,把來自社會和自然兩個方面的一切因素納入統一的解釋框架中的原動力也是轉譯,行動者網絡理論在此意義上也被稱為“轉譯社會學”。
網絡這個詞暗示了資源集中于某些節點,它們彼此連接成鏈條和網眼:這些連接使分散的資源結成網絡,并擴展到所有角落。網絡是一系列的行動,所有的行動者,包括人(human)和非人(nonhuman)都是成熟的轉譯者,它們的行動也就是在不斷地產生運轉的效果,每個點都可能成為一個歧義,而作為一種描述連接的方法,網絡強調工作、互動、流動、變化的過程。網絡不僅是具有一定功能的行動者聚合體,還是動態變化而富有政治色彩的過程。行動者網絡的構成就意味著科學知識的確立,如果網絡固定下來,就意味著科學理論的成立。
(二)網絡建構機理
行動者網絡理論所秉持的是異質建構論的觀點,主張科學知識與技術的建構不只是由社會來決定,而是同時由人與非人物質構成的異質性的網絡來決定的。
行動者網絡的建構是通過轉譯過程來完成的,轉譯的過程也就是網絡的建構過程。卡龍認為,轉譯過程有“五個轉譯的關鍵”:問題呈現、利益賦予、征召、動員、排除異議。行動者網絡的建立需要各主體之間有共同的強制通行點,并能通過共同的強制通行點使每一個主體都能因此獲得各自的利益。通過這些轉譯的關鍵,每個行動者主體都被轉譯,由此共同構建成一個無縫的異質網絡。
行動者網絡理論認為,科學實踐是由多種異質成分彼此聯系、相互建構而形成的網絡動態過程。行動者網絡建構基本的方法論規則是“追隨行動者”,即從各種異質的行動者中確定一個有力行動者,通過追隨行動者的方式,形成以有力行動者為中心的網絡。在網絡建構過程中,自然與社會、人與非人行動者之間的邊界不斷改變,同時網絡的范圍逐漸從局部擴展開來,力量由弱到強,邊界由模糊到清晰并相對固定下來。與此同時,已有的網絡不斷被改變,新的網絡也不斷生成。行動者網絡是一個動態的網絡,其動力來源是轉譯。在已有的行動者網絡的案例研究中,有力行動者(也有翻譯為關鍵行動者)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起著把其他行動者組構起來的作用,通過利益分配將其它行動者征召進網絡,并動員其發揮作用。在多元復雜的行動者網絡構建過程中,有力行動者會發生取代,這種取代會使網絡持續發展或者變得更強大。
二、區域旅游創新發展行動者網絡的建構
旅游創新是旅游新創意、流程、產品或服務的產生、接受和實現的過程。構建區域旅游創新發展行動者網絡就是要全面提高區域旅游的創新發展能力,因此區域旅游創新發展行動者網絡中的行動者的篩選、建構過程十分重要。
(一)行動者的篩選
區域旅游創新發展行動者網絡是由所有參與到創新發展網絡中的各種類型的行動者,包括人的行動者和非人的行動者構成的。人的行動者包括個人的行動者和組織的行動者,個人行動者有政府官員、企業家、旅游從業人員、游客等,組織的行動者有地方政府、行業協會、旅游企業、金融機構等。非人的行動者包括物質性的行動者和非物質性的行動者,物質性的行動者有旅游景點、賓館飯店、旅游商品等,非物質性的行動者有地方文化、民俗風情、行業規范等。具體而言,區域旅游創新發展行動者網絡選取的行動者有地方政府、旅游企業、旅游吸引物、旅游從業人員、游客。
(二)網絡建構過程
區域旅游創新發展行動者網絡構建的目的是解決區域旅游創新發展的問題。區域旅游創新發展行動者網絡需要有力行動者,圍繞著強制通過點征召各類參與區域旅游創新發展的行動者入網,通過轉譯活動建構一張異質的無縫網絡。在區域旅游創新發展行動者網絡的構建過程中,初始階段的有力行動者一定是地方政府,因為此時只有地方政府才有能力將所屬區域中的旅游企業、旅游吸引物、旅游從業人員、游客等其他行動者組構起來。在網絡構建成熟后,地方政府要通過制訂有關政策營造良好的創新發展氛圍,讓旅游企業成為創新發展主體,由旅游企業“征召”“動員”其他行動者,即讓旅游企業成為有力行動者。因為在市場經濟機制完善的條件下,作為市場經濟的主體,只有旅游企業的創新發展才能保證整個旅游產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三、區域旅游創新發展思路
區域旅游就是在旅游資源分布相對一致的空間內,以中心城市為依托,依據自然、地域、歷史聯系和一定的經濟、社會條件,根據旅游者的需要,經過人工的開發與建設,形成有特點的旅游空間,包括各種類型的旅游區和旅游交通網絡體系,以吸引旅游者在一定區域內旅游。作為區域旅游產業發展的基礎和靈魂,區域旅游創新發展關乎區域旅游的健康和可持續發展。從宏觀層面考慮,區域旅游創新發展包括觀念創新、策略創新和行動創新。
(一)觀念創新:廣義對稱性原則
廣義對稱性原則(general symmetry principle)是行動者網絡理論的核心主張,它要求從實際過程的角度考慮取消對自然與社會、主體與客體的傳統二元劃分,要求將具有行動者效用的對象都納入研究的視野,要完全對稱地處理自然世界與社會世界、認識因素與存在因素、宏觀結構與微觀行動等等這些二分事物,對稱地看待自然和社會的作用。
在區域旅游的發展中,觀念的創新十分關鍵。根據行動者網絡理論,自然世界和社會世界之間的區分不再是確定無疑的,認識因素與存在因素也不再是對立的,要完全對等地處理自然世界與社會世界、認識因素與存在因素,打破以人類為中心的思考問題局限。行動者網絡理論認為世界是一個人和非人兩者相互作用的場域,在這個場域中,任何一方的因素并未被賦予特別的優先權。在旅游活動中,旅游資源為非人因素,其他的行動者都屬于人因素。應采取同人一樣的態度去對待非人因素,強調把非人(自然環境、地景建筑、文化制度、歷史、語言、工藝、美食、生態、勞力、資本與知識技藝等)與人(個人與團體組織)對等看待,由人行動者與非人行動者共同聯結成一個異質行動者網絡,作為區域旅游創新發展的基礎。落實到具體的區域旅游創新發展策略上,就是要改變單純以經濟效益為目標的旅游發展模式,正確處理資源保護與利用的關系,要尊重旅游資源的自然屬性,敬畏非人因素的天然屬性,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區域旅游的可持續發展,切實達到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和諧統一。
(二)策略創新:辯證整體論思想
行動者網絡理論將自然和社會這兩個不同范疇視為同一個整體,認為它們相互嵌入、共同建構或演進而構成一張無縫之網,從而為分析二者之間的互動關系提供了新的思路。從網絡的概念中可以看出,行動者網絡理論是把自然和社會作為一個整體來研究的,該整體并不是各部分的簡單混合,而是各部分相互作用的結果。行動者網絡理論利用網絡中行動者的行動來替代空間上內外的分隔,通過行動者網絡把空間內外的行動者(包括人與非人)聯結起來。行動者網絡理論考察自然和社會互動的研究路線,對自然與社會的關系進行了整體論界定。
傳統經濟理論認為區域經濟的發展可分為內生式發展和外生式發展,兩種發展模式各有優劣。基于行動者網絡理論的區域旅游創新發展,意味著在發展動因上不再區分內生動力和外生動力,在影響因素上不再區分內生因素和外生因素,在發展策略上更加時刻關注空間內外的聯結,把區域視為一個整體的事物。區域旅游的創新發展,不僅要依靠當地包括旅游資源在內的各種資源,激發其創新發展的內生驅動力,同時也要強調對區域外部力量的依靠,要強化對外部的市場、技術、政策、社會趨勢和機構資金的可獲得性等的利用。在制定區域旅游創新發展策略時,要把區域旅游創新當作一個整體,時刻注意區域空間內外的聯結,保持本地力量和外部力量之間平衡。
(三)行動創新:巴斯德化的經驗
巴斯德(Louis Pasteur)是法國微生物學家,在19世紀下半葉通過研制炭疽病疫苗并使牛得以免疫,從而成功解決牛炭疽病的問題。這原本是一個醫學與公共衛生的案例,拉圖爾通過考察巴斯德微生物實驗室的擴展與法國社會結構的變遷之間的共生關系,展示了一個行動者網絡的建構過程。巴斯德的成功之處在于構造了一個強大的異質行動者網絡,并不斷地努力把這些行動者的利益同其實驗室聯系起來,竭力讓實驗室成為這些行動者的必經之點。科學知識的成功建構必然以成功地轉譯相關行動者利益并贏得其支持為前提,巴斯德的實驗室由此成了相關利益群體的必經之點。
行動者網絡理論對科學和社會構成的無縫之網并沒有簡單地停留在理論的陳述上,而是訴諸了經驗解說。通過把科學研究的制造場地——實驗室與廣泛的社會背景聯系起來,打破傳統的人類與非人類、自然與社會二元對立的形而上學的思維方式,構建一種新型的社會行為模式。巴斯德化的經驗更加有力地強調,區域旅游創新發展的實現需要“征召”社會中各種與區域旅游相關的利益群體(包括人和非人),構建一個強大的異質行動者網絡,確定一個有力的行動者,將行動者網絡中的每一個行動者的利益同區域旅游創新發展聯系起來,通過區域旅游創新發展使其各自利益得到最大化。
四、結語
行動者網絡本質上并非實質意義上的有形網絡,而是行動者的相互作用留下的痕跡,行動者取代了傳統社會學中諸如“利益”、“制度”或“社會秩序”之類的范疇成為網絡的主角。行動者網絡理論不僅是科學知識建構理論,也是通過對科學實踐過程的分析來建立的社會結構理論,給區域旅游創新發展帶來了新的理論分析框架。創新發展體系是一個復雜的系統,系統各部分必須協調、均衡地發展,有效地運行,任何一個部分的薄弱都將影響體系整體能力的發揮。在區域旅游創新發展體系中,觀念創新是先導,策略創新是基礎,行動創新是保證。在行動者網絡理論視角下,區域旅游的創新發展需要用廣義對稱性原則引領創新發展觀念,用辯證整體論的思想指導創新發展策略,用巴斯德化的經驗引導創新發展的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