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信息技術能力和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有效應用信息技術對學生學習和發展是有意義的,特別是小學時期。對部分鄉鎮小學信息技術課程學生學習的有關情況進行了調查研究,借助spss的工具和方法,對目前影響學生學習信息技術有關因素進行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信息技術課程 小學學習者 影響因素 分析
一、引言
在《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中規定,信息技術課程的主要任務是:了解和掌握信息技術基本知識和技能,通過信息技術課程使學生具有獲取信息、傳輸信息、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學生正確認識和理解與信息技術相關文化、倫理和社會等問題,負責任地使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把信息技術作為支持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為適應信息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
小學階段作為兒童發展的重要時期,更應該重視對小學生信息技術能力、信息素養的培養,為適應信息社會發展需要打下基礎。為了了解小學生學習信息技術課程的現狀,本文對部分鄉鎮小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及其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議,以期望幫助小學生學習信息技術課程,提高信息技術能力、信息素養同時負責任的使用信息技術。
二、研究的基本情況
小學生具備初步邏輯的思維特點,這種思維具有明顯從具體形象到抽象邏輯思維的過渡性,在情感方面的自居作用、模范趨向和自我意識有較快的發展,意志比較薄弱、抗誘惑能力差,需要外控型的激發、輔助和教導,學習動機多傾向于興趣型。因此,從小學階段開始正確的引導認識信息技術的價值,正確的利用信息技術、學習信息技術、提升信息素養,給小學生打下一個正確的啟蒙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研究采用問卷調查法,對鄉鎮兩所小學學生學習信息技術課程進行相關因素分析,問卷圍繞影響小學學生學習信息技術課程的24個相關問題進行提問。根據調查目標人群的特點,問題表述符合試測對象的理解范圍,問卷中的題目采用Likert5點記分。從“完全不符合”至“完全符合”五個選項,編制了影響小學生學習信息技術課程情況的調查問卷。在問卷試測過程中,隨機抽取了綏化市某縣兩所小學,對一年級到六年級中不同年級的學生進行試測,發放問卷200份,回收試測問卷200份,回收率100%,有效問卷198,有效率99%。
三、對獲得數據分析結果
對問卷獲得的數據采用Spssl9.0軟件進行信度分析、因素分析和相關分析等數理統計分析,結果如下;
1.信度分析
數據信度分析結果:分析出問卷中15道題的信度在可接受范圍之內,Alpha系數為0.852。常用的信度檢驗是“Cronbach’s alpha”系數,系數在0.7以上,表示量表具有較好的信度,因此統計分析結果具有較高信度。
2.因素分析
對數據進行因素分析前,先采用KMO檢驗驗證數據是否適合進行因素分折。對數據分析得到結果:KMO檢驗值為0.832,Batlett’s檢驗值0.000。KMO是kaiser-Meyer-Olkin的取樣適當性量數,KMO值越大時,表示變量問的共同因素越多,越適合進行因素分析,如果KMO值小于0.5時不適合進行因素分析。統計分析結果顯示KMO檢驗值為0.832>0.5,Batlett’s檢驗值0.000<0.05達到顯著,符合試卷的統計分析要求,表明存著共同因素,完全適合進行因素分析。
采用Spssl9.0軟件工具統計進行因素分析可知影響學生信息技術學習的因素從以下幾方面:
(1)小學學習者家庭使用計算機的因素影響學生信息技術課程的學習
統計分析中數據顯示,占63.1%的學生家庭是沒有使用計算機的,擁有計算機的家庭來使用計算機也是用于娛樂,看電影、聊QQ、玩游戲等,而沒有計算機的家庭主要不是家庭經濟的問題,現在國家有家電下鄉補貼政策,為子女買計算機是不成問題的,主要是家長認為有計算機會影響學生學習,認為信息技術課只是讓學生玩玩游戲而已,不會使學生獲得知識。事實上,部分家長對信息技術課程不是很了解,信息技術課程學習是以計算機為平臺。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能夠正確的使用計算機。
(2)小學學習者學校設備的提供和教師教學的因素影響學習信息技術
統計分析中數據顯示出學校信息技術課使用機房上課占41%,大多數同學對學校提供的計算機及網絡都有意見,信息技術學習是以計算機為平臺,需要一定的實踐學習,學校上機次數很少,這必然會影響信息技術的提高。同時教師教學中提供正確的指導和引導作用是必不可少的,占74,2%的學生對教師授課的內容和有關實踐環節不太理解,這些都會使學生在學校學習信息技術造成障礙,影響信息技術能力的提高。
(3)小學學習者自身對信息技術的認識和理解因素影響學習信息技術
從數據中分析有82.3%的學生想要學習信息技術知識,對信息技術有濃厚興趣。另外,學生選擇比例較高的是“在信息技術課上希望可以玩游戲”。由此可以從興趣方面人手,利用游戲形式教學,使學生對信息技術有正確的認識和理解,對游戲有一種正確的態度,懂得如何處理信息,提高信息素養。
3.相關分析
小學學習者家庭使用計算機的因素、小學學習者學校設備的提供和教師教學因素及小學學習者自身對信息技術的認識和理解因素之間進行兩兩相關研究,相關分析結果:
小學學習者家庭使用計算機的因素與小學學習者的學校設備的提供和教師教學因素、小學學習者自身對信息技術的認識和理解因素呈現顯著的正相關,其相關系數分別為:.336(**)和.245(**)。
小學學習者學校設備的提供和教師教學因素與小學學習者家庭使用計算機因素、小學學習者自身對信息技術的認識和理解因素呈現顯著的正相關,相關系數為.336(**)和.202(**)。
這說明,小學學習者家庭使用計算機因素會影響學習者在學校信息技術課程和對信息技術的認識和理解,其學校設備的提供和教師教學也會影響家庭計算機使用和學習者自身對信息技術的認識和理解。
四、結論及建議
綜上數理統計結果可知,從小學開始正確引領學生學習信息技術是十分必要的,家庭、學校、學生自身三方面因素影響著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程的學習,并且三方面因素之間互相影響。
據此有以下建議來提高學生學習信息技術課程,了解信息技術應用,建立對計算機的感性認識,養成良好的計算機使用習慣和責任意識,為適應信息社會做準備。
從家庭方面,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導師,家長應關心孩子對計算機的認識,了解信息技術教育積極的方面,正確運用計算機進行信息獲取、學習及娛樂;從學校設備的提供和教師教學方面,小學信息技術課是我國新課程改革中新的素質教育課程,信息技術課以計算機為教學工具,提供基本的計算機及網絡是必要的。同時教師應改進教學提高自身的信息素養,使學生更容易理解內容和掌握知識,培養學生學習和使用計算機的興趣;從學習者自身對信息技術的認識和理解方面,在信息技術課程中通過使用游戲形式的展示、競賽等設計,使學生對信息技術有正確的認識,對游戲有一種正確的態度,懂得如何分辨信息、處理信息、表達信息,進而獲得知識和技能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