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過分析各高校目前計算機輔助普通話水平測試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對策,以期給系統開發設計人員和高校相關人員提供參考。
【關鍵詞】普通話水平測試 備考 問題
計算機輔助普通話水平測試是使普通話水平測試逐步走向科學化、規范化、制度化的重要舉措。與傳統的測試手段和管理模式相比,“機輔測試”和測試管理信息化優化了測試手段。規范了測試程序,降低了測試成本,提高了測試效率,統一了測試標準,體現了國家級考試的客觀公正性。
一、高校計算機輔助普通話水平測試存在的問題
1.測試系統本身存在的不足
(1)測試系統對硬件的適應性不強
各高校目前在實際運用過程中仍然發現有很多地方需要進一步完善和加強。比如,測試軟件在調試過程中對硬件的依賴比較苛刻。一方面,各高校用于普通話水平測試的經費一般都比較緊張:另一方面,要建立一個標準的“機輔測試”機房,如果所有相關設備都需要配置比較高檔的新設備,成本就較高。而尤其是像計算機這類的電子設備的保值率非常低。更新換代又快,而目前各高校使用的測試系統對聲卡、耳麥等語音采樣設備的兼容性不夠,在測試過程中經常會出現語言識別異常和測評失敗的情況,從而影響了測試工作的正常進行,同時也影響了考生的情緒。其次。在人工復審時,系統的交互界面也不很友好,極大地增加了復審員的工作強度,降低了工作效率。
(2)機測系統對語音的評判模式不佳
目前,各高校引進的測試軟件,理論上都是根據《大綱》要求來設計的,但是實際評分過程中卻并沒有完全根據評分細則來實現。比如,目前機測試題的第1題和第2題90對讀錯但沒有讀出下一個字詞前,以第2次讀音為準的規則;宇詞讀音缺陷和錯誤的扣分規則;第3題朗讀中根據回讀次數扣分,增、漏、錯讀字音每一個音節0.1分的扣分要求,朗讀中自然流暢、語調錯誤等重點考查項目上的評分細則,測試軟件不能完全詳細反應出來。
2.高校在“機輔測試”組織中存在的問題
(1)“機輔測試”的基本條件不達標
學生眾多,對高校實行普通話“機輔測試”的基本條件提出了較高的要求?!皺C輔測試”的基本條件包括:先進的“機輔測試”軟件系統;足夠數量的“機輔測試”所需的計算機硬件設施及相關輔助設備以及固定的測試場地;專業的普通話測試人員和專門的機測操作管理人員和設備維護人員;嚴格的“機輔測試”操作管理規范等。
(2)“機輔測試”人員隊伍建設跟不上
普通話“機輔測試”不同于以往的人工測試,普通話水平測試的一線測試員大多不能熟練操作測試系統;而多數計算機操作能力較強的人員的普通話水平又不高。特別是對一些年齡較大的測試人員,由于其本來對計算機的使用就不是很熟練,更別說讓他們排除故障了。
(3)對考生的針對性培訓不夠
由于各高校受設備、場所、人員配備等方面的限制,對考生的考前培訓多是以開考前培訓會的形式進行,給考生講測試流程及測試注意事項等,而考生很難有機會上機操作體驗,從而在上機測試的時候多數考生依然感到不適應。
(4)“機輔測試”增加了對考生監管的難度
由于測試過程中沒有了面對面的測試員的監督,考生在一個相對獨立的空間里,有些考生就會想盡一切辦法作弊?;蛘咴跍y試時過于放任自己,比如替考、說話題帶資料進入測試室,在說話的過程中肆無忌憚,說臟話、無效語音、重復、背稿等現象時有發生。目前,測試中考生常見的作弊行為是在第四題說話測試中,有部分考生是直接拿出手機來照著手機上存儲的內容讀。過于放松的測試環境,讓一部分學生覺得有機可乘,導致不重視普通話訓練課程的學習。
二、應對策略及思路
1.加大組織合作力度,進一步優化軟件性能
優良的軟件性能是計算機輔助普通話水平測試順利進行的重要保障。從政府層面來講,研發和升級這個項目,光靠招標方式委托一兩家信息技術公司進行研發是遠遠不夠的,因為一般計算機輔助測試系統的研發人員,都不是普通話水平測試的一線測試員以及語言教學、理論研究的專家。他們對普通話水平測試用戶的各種需求會有很大的差異,所以開發出來的軟件自然就會出現這樣或者那樣的不合理之處。因此,對于這么重要的一項科技攻關項目,應該由國家權威部門牽頭,在全國范圍內組織在語音處理技術上頂尖的專家和研究機構,協同語言語音問題專家,包括各地長期從事普通話教學和測試的骨干聯合攻關,尤其應吸納一些既懂計算機技術又十分熟悉普通話理論以及測試的復合型人才參與其中,進一步優化系統對硬件的適應性和軟件系統測試的準確性,從而使普通話測試工作從管理、測試、培訓到研究都實現現代化。另一方面,任何產品的開發都不是一次性就能完全完善的,各高校在運用的過程中,應詳細記錄存在的相關問題,同系統研制部門保持緊密合作,及時反饋實測的情況,讓系統研制部門階段性地對系統進行升級和優化,這樣才能進一步保證高?!皺C輔測試”的順利實施。
2.規范考前培訓
考前培訓是計算機輔助普通話水平測試順利進行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首先,作為計算機輔助普通話水平測試的組織者、技術人員和考務人員必須通過培訓,了解“機輔測試”的基本原理,熟悉操作步驟,掌握排除“機輔測試”中常見故障的方法;其次,加強對考生測前集中培訓是消除其心理不適應性,提高“機輔測試”信度和效度的重要措施。在培訓過程中,培訓內容應側重三個方面:一是介紹測試模式,包括基本模式,實踐情況介紹,同人工測試相比的特殊性;二是講解測試題型、操作程序和操作中應注意的問題,包括介紹整體操作程序,介紹每個程序的操作要點;三是解答疑難問題,包括應對或化解“機輔測試”可能遇到的問題的技巧等,以使考生在心理上減少“機輔測試”的陌生感,增強適應性。
3.建立、健全考試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計算機輔助普通話水平測試的相關規章制度,使考務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如做到考試前期管理規范化,包括建立考試管理制度,規范考試報名管理,規范報名信息處理;考試過程管理規范化,包括規范考務人員工作職責,規范考生測試流程,規范測試環境等;考試完畢管理規范化,包括規范成績評判,規范證書管理,規范測試檔案管理等。如制定候測室、備測室、測試室規則和考務工作人員職責,并根據現場測試流程分別制定測試入口處、預備處、備測室的考務工作人員職責與工作流程以及監控臺技術員的工作職責與工作流程,做到職責分明,環環相扣,使考務工作規范化。制度化。
三、結語
計算機輔助普通話水平測試存在眾多優越性的同時,我們也不能忽視目前存在的一些問題。只有對這些問題引起足夠重視,進一步改進,才能不斷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