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講解與示范是體育教學中最基本的教學方法,對提高體育教學質量起著重要的作用。只有合理地運用講解與示范。正確處理好二者關系,使其有機地結合,并從教學實際出發,選擇最佳的教學方法,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體育教學講解與示范教學效果
講解與示范是體育課教學中最基本的教學方法。在體育教學實踐中。并不是在任何情況下,都是邊講解邊示范,又講解又示范的,也不是講解與示范越多越好。事實上,課堂教學時間有限,講解與示范多了,就會影響學生的練習時間,教師應盡量減少自己的講解、示范及各種組織工作的時間,根據教學的具體條件,所學動作的難易程度,以及不同學生的年齡特點,合理地運用講解與示范,提高講解與示范的效果。正確處理兩者的關系,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講解時突出重點,抓準時機
在向學生傳授技術動作的過程中,講解應當重點突出。在每一項技術動作中都有它的技術重點,即關鍵環節。對關鍵環節必須講深講透。在一個完整運動項目的教學過程中。重點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如跳遠的關鍵技術解決了,而騰空步后擺動腿積極下放可能做不好,因此,又要抓住這個重點進行講解。講解要真正抓住重點,就必須在教學過程中善于觀察問題和分析問題,任何時候都不能放棄重點環節的講解。
所謂“抓時機”。就是在教學過程中什么時候講解最好,效果最佳。教師的講解必須恰到好處,這樣學生聽得懂,便于理解。如傳授新技術的教學過程中,一般就不能先講解技術動作。因為這時學生大腦中還沒有動作的形象t技術的概念不明確,盡管講的很清楚,學生還是不理解,此時大腦皮層有了動作的形象,學生看后才聽得懂,易理解。
講解的時機是否恰當,還要靠教師的觀察和分析問題的能力。要真正看出學生共同存在的技術問題是什么,個別存在的問題又是什么。只有看準了問題,及時地講解,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二、講解時由淺入深,語言精煉
從生理學上說。人的大腦皮層如果一下子接受過多的較復雜的條件刺激,就容易產生抑制反應,表現在做練習時,反應遲鈍、動作失調。教師講解的越深-學生就越昕不進去。所以教師的講解必須根據教學的進度和學生掌握技術的情況,把一些較為復雜的技術理論。分成幾個技術環節,先易后難,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去分析、講解,這樣學生容易聽得懂、記得住,能理解。
在體育教學中必須貫徹“精講多練”的原則。為此,教師必須認真鉆研教材,熟悉教材。吃透教材。把要講解的技術理論仔細推敲,把復雜的理論概括成精煉的語言。教師的講解藝術。對課堂氣氛與學生的學習情緒有很大影響。教師切忌掉以輕心,隨心所欲。信口開河,以免達不到講解的效果。
三、示范時目的明確,動作完美
示范是為了使學生對動作的表象有個概括的了解,要想取得較好的效果,首先必須明確動作的主要環節,學生注意力要集中,才能收到示范的效果a正確的示范會給學生建立正確的形象,錯誤的示范則給學生錯誤的概念。教師做一個漂亮的示范動作,能得到學生的贊揚和敬佩,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給學生掌握技術動作帶來良好的影響。要想做到示范正確,教師就必須對所教的教材內容進行自覺的、認真的、一絲不茍的學和練,力求示范動作完美。
四、示范時選好方位,便于觀察
教師的示范位置,必須有利于學生的觀察,使每個學生都能看清楚動作。如果教師的示范學生看不清,甚至看不見,那就起不到氣氛的效果。如途中跑技術示范,學生應在教師的側面相距5米之外,這樣才能看到動作的完整形象,而體操教學示范時,則最好讓學生在2米之外。總之,教師的示范位置應根據教學內容而選擇方位,讓學生看得清,看得準,又便于組織教學。同時要注意避免學生面向陽光和迎風站立等。
五、示范時要分解與完整相結合,快與慢相結合
教師的示范要根據教學的順序和教學的任務,在傳授教材的教學過程中,開始應做完整示范,目的使給學生建立一個完整的技術概念。然后再根據由簡到繁,由易到難的原則進行分解教學。為了讓學生了解各個技術環節的銜接和各環節的關系,教學中可做適當的完整示范,以利于學生掌握技術動作。示范動作的快慢根據學生掌握動作的情況而定。新授動作技術示范動作慢一點,如教跳遠助跑起跳動作,先用慢速或中等速度助跑起跳,隨著學生動作的掌握,教師應提高示范的幅度與速度,以使學生更好地掌握動作。
六、示范與講解應結合運用
在體育課堂上,教師的示范是學生感知動作外部形象的基礎,而講解則是讓學生了解動作內在規律的重要工具,兩者結合運用能夠縮短學生對技術動作的認識過程。例如:在學習側手翻時,教師的示范,使學生感知了動作的外部結構——“側手翻的動作猶如一個大圓形平面板直線向前轉動”。通過講解,提出手腳依次落地要成一條線,翻轉時空中的動作要威一個平面,這樣學生就能模仿教師的動作,并領會“地上一條線,空中一個面”。由于把示范與講解結合起來運用,學生就容易領會整個動作規格的要求。在教學過程中,只有把講解與示范結合起來運用。才能讓學生對技術動作建立完整、正確的概念,形成正確的表象提高練習效果。如立定跳遠的教學時,可以通過讓學生“觀察——體驗——思考——再觀察’’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學習能力,在反復觀察與體驗中理解掌握動作技術,教師在學生體驗的基礎上講解動作要領。而在排球墊球的教學中,教師示范的很多技術細節,學生在觀察中是無法發現的,教師在教學時完整示范和分解示范相結合,對其中的運動細節進行必須的講解,才能有利于學生的學習與體驗。體育教師在示范教學中,根據學生學練的需求進行講解,可以激發學生的運動運動思維,讓學生動員多種感覺器官參與運動,有利于提高學生體育課堂的學練效果。如學生在投擲壘球時,很容易產生過早倒肩的錯誤動作,體育教師為了改正這個錯誤動作,在做正確地講解示范時,模仿出學生產生錯誤的動作,讓學生自己進行正誤對比。激發學生積極運動思維,能夠較快地有效地改進學生的錯誤動作,提高學生壘球投擲的效果。體育教師的示范應有利于所有學生進行觀察,學生只有看清了教師的示范動作。才能進行下一步地模仿、思考和嘗試,體育教師在示范教學時,應充分利用鏡面示范、側面示范和小組內示范的機會,用目光與學生進行交流,讓學生看清體育教師的示范動作。
為了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教師備課時,應根據學生的生理、心理、興趣能力等特點,以及教材的難易程度,深入鉆研教育教學方法,要研究講解與示范相結合的方式,教會學生進行模仿或直接練習。體育教學實踐中,完全運用固定的方式,呆板地進行教學不利于學生學習掌握動作的。只有合理地運用講解與示范,正確處理好這二者的關系,從教學實際出發,選擇最佳的教學方法,才能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