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針對貴州省高等院校對外合作交流工作做了一些理論和實踐探討,包括我省高校實施對外合作交流工作的必要性,并對我省高校實施對外合作交流工作的策略提出了建議。
【關鍵詞】貴州省 高等院校 對外合作交流工作
地方高校承載著人類高等教育的部分使命。在高等教育大發展的今天,高等教育國際化成為了全球高校關注的焦點。哪怕地方高校,也不例外。高等教育國際化是一個歷史的范疇,也是一個發展的概念,正如吉恩·納特將高等教育國際化解釋為“把跨國及跨文化緯度整合到高校的教學、研究和服務功能之中的過程。”
一、貴州省高校實施對外合作交流工作的必要性
1.貴州省高校實施“走出去”戰略是經濟全球化
對教育的必然要求和迫切需要高等學校要引領社會的發展、服務經濟社會的需要,就要走在社會發展的前面。因此,造就高素質的人才隊伍、培養具有國際意識、國際知識、國際交往能力的人才,培養深諳世界各國領域而又富有排除各種國際合作交流障礙能力的國際化人才,已成為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務。
2.實施“走出去”戰略是貴州省高校自身生存和發展的需要
江澤民同志指出,“西部大開發是一項世紀偉業”,“必須始終堅持以發展為主題”,“全面推進兩個文明建設,堅持用發展地辦法解決社會前進中的因難和問題”。由于貴州省地處偏僻,信息閉塞,全省48所高校中目前只有4所高校開展對口支援工作。其余高校還停留在“閉關鎖國”狀態,了解和接觸的知名學校和教授的機會很少。今后的高等教育,甚至包括中等教育培養的人才首先要適應市場的需求和發展,在理念上要有深刻的市場意識。在市場發展過程中,既要勇于適應市場的發展,又要有專業特色,這樣才能培養具備操作性理論和技能的學生,也只有這類學生才能稱為真正的人才。
根據世界各國的經驗。教育國際化將促使高校在三個方面發生顯著的變化:一是學科和課程的國際化;二是教師的國際化;三是學生的國際化。我省高校加快國際化進程可以鍛煉和培養一批高素質的教學、科研和管理人才。促進學校綜合實力的提高,增強學校的核心競爭力,最終達到在與國內外高校的競爭中處于有利地位。目前,貴州省的高等教育與國內高水平的大學相比,在教育觀念、人才培養模式、教學方法和管理經驗以及科學技術水平、服務經濟社會能力等方面仍然存在較大差距。希望在各級領導的指導下,通過開放政策以及高校自身的努力,能有所突破和創新。
二、貴州省高校實施對外合作交流工作的策略
歷史已經進入21世紀,貴州省的高等教育也要在新世紀不僅在數量和規模上獲得巨大發展,而且在質量和效益上得到顯著提高,不僅需要確立相對穩定的中長期構想,更要加快改革步伐,加大對外開放的力度。
1.促進人才交流,大力推進教育國際交流工作
西部大開發,高等教育居于其中心地位。要加太高層次人才引進力度。建立有較強吸引力的人才聚集機制,采取多種形式。努力吸收優秀海外留學人員。積極引進國外智力。“栽下梧桐樹,引進鳳凰來”,創造優良的環境。保證大量的國內外高層次人才能夠引得來、用得上,留得住。要加大人才市場建設力度,充分發揮人才市場在人才資源配置中的基礎作用,更好地為西部高層次人大開發和經濟建設服務,促進西部地區快速、持續、協調發展。
貴州大學實施對口支援工作以來,尤如改革開放以來,貴州大學始終把建設一支教學水平高,科研能力強,職稱、學歷、年齡結構合理的師資隊伍,作為學校生存和發展的頭等大事。學校黨委和行政根據教育部文件精神,提出“建設有特色的高水平大學…質量是生命線”“教學是中心”以及“教師是第一生產力”等,在本科教學質量和加強學科專業建設方面制訂了一系列制度和措施。每年聘請來校工作、講學和交流的專家學者、特聘教授逐年增多,同時將派遣了一批優秀教師到支援高校進修,攻讀學位,參加國際會議,講學及合作研究等,通過一系列的對外交流與合作,學校在教學、科研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果。
2.搭建平臺,努力開創擴大開放新局面
(1)國際交流,開放辦學
貴州省高校,必須把學校辦得更加開放,使對外交流與合作達到一個新的水平。根據高校總體發展規劃以及學科建設、教學科研的需要,按照國家派出方針,提高派出質量,應該適當擴大規模,有計劃把選派學術骨干,優秀中青年教師到國外著名大學以及研究機構進修、學習,跟蹤世界高水平科技前沿。出國人員的選派,一定要堅持國家教委“按需派遣。保證質量,學以致用”的選派方針。嚴格堅持出國政策制度,認真做好出國人員的回國工作,重點吸引優秀撥尖人才,作為經常性工作來抓,決不能只顧耕耘,不問收獲。
在國際交流方面要進一步擴大,提高層次,更多地與各國一流大學和高水平的研究機構建立合作關系。辦好一批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加快教育國際化進程,在今后交流中要逐步克服部分交流協議只是一張空文,交流要有實效。目前,貴州省已成功舉辦四屆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等大型國際活動,借助活動平臺聘請國外知名專家教授,按照區域的共同性聯合聘請一批高水平的專家開展“知己知彼”的科研。積極支持、鼓勵有條件的系所,特別是重點學科、實驗室、研究所,在校召開國際會議。這是一件花費少、收益大、受益匪淺的大好事,對于擴大影響,提高知名度有著重要作用。
(2)校際合作,聯合辦學
擴大高等院校交流合作的領域和地區,加強與國內外高水平教育機構的合作。一方面,引進吸收先進的辦學理念、課程體系、教學方法和管理經驗。滿足社會對高質量、多樣化教育的需求。另一方面,積極吸引國內外知名學校、教育和科研機構以及企業合作設立高等教育教學、實訓、研究機構或項目,在交流計劃中以具體的系所為主,要有具體明確的合作科研項目和內容,建立校際交流應有計劃和目的,要著眼長遠,緊緊圍繞為學校教學科研的發展和人才培養這個中心服務。
按照區域發展需要、符合學校實際的原則,以科學的質量觀指導人才培養,建立多種主體聯合培養的方式。通過引進國內外優質教育資源,弘揚成功經驗,改革培養模式,創新教學方法,注重因材施教、個性化培養,強化實踐育人,培養類型結構和區域結構,突出特色、分類管理、防止同質化,促進規模、質量、效益的協調發展。在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中,與科研院所、行業企業建立開放、集成、高效的協同創新機制,創新科學技術研究和服務社會管理機制,增強辦學活力,提高辦學效益。
當然,利用民間和國家關系的各種渠道,爭取更多的國際援助和捐贈,使之為我所用,增強辦學實力。
三、結論
總之,困難與希望同在,挑戰與機遇并存,我們將繼續拼搏,加大貴州省高校對外交流與合作方面的力度。為早日開創貴州省高校擴大開放新局面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