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運用計量統計的方法,概括出了《現代漢語詞典》(第5版)中1089條具有比喻義的成語的四種釋義方式,分析了釋義特點。《現代漢語詞典》對成語比喻義的訓釋,豐富了詞典的編纂技巧,加強了詞典的表現功能。
【關鍵詞】成語 比喻義 《現代漢語詞典》
一、比喻義的界定
比喻義,是指借用一個詞的本義來比喻另一種事物時所產生的新的意義。也就是說,詞語比喻義的產生是通過比喻的方式,產生出來的是本義之外的新義。胡裕樹主編的《現代漢語》(增訂本)是這樣解釋詞語的比喻義的:“有些詞的引申意義,是通過詞的比喻用法產生出來的,這種引申意義,也叫做‘比喻意義’。比喻意義和一般的引申意義不同,它不是直接從基本意義轉化而來,而是通過基本意義的借喻而形成的。例如。‘鐵’的比喻義‘堅硬’(如‘鐵拳’)、‘確定不移’(如‘鐵的意志’)是由其基本意義‘一種堅硬的金屬’借喻轉化而成的,‘香’的比喻義‘舒服’、‘受歡迎’……‘醞釀。的比喻義‘商量準備’,‘覆沒’的比喻義‘潰敗’等等,也都是由借喻用法發展而成的。比喻意義和原來的意義之間,存在著相似性的聯系。例如形狀相似,性質相似,作用相似等。”這個釋義說明比喻義是由比喻用法形成的詞義。比喻義的形成,也就是詞義引申,是一種固定下來的引申義。不過。它不同于一般的引申,它是通過比喻用法引申出來的新義。跟基本意義之間有相似性的關系。這種相似可以是外形相同,也可以是情態、用途、特征等相似,通過以甲喻乙,便產生了比喻義。例如,“頂峰“一詞的本義是“山的最高處”,如“登上泰山頂峰”,就是用的本義。用本義做比喻,如“攀登科學的頂峰”,由此產生了“事物發展過程中的最高點”這樣的比喻義。詞語的比喻義在語言的運用中有著重要的作用。對詞語的比喻義作深入探討是十分必要的,它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詞語。
需要注意的是,比喻是形成比喻義的基礎,但并不是所有的比喻都可以形成比喻義。“飯桶”“草包”和“不倒翁”等詞語,它們都是借助比喻表相似點的語素而造出來的,如“草包”表示“像裝草的袋子一樣無能的人”,體現出了比喻的特性。像這樣借助比喻用法組織語素造出本義中體現比喻特性的詞,叫做“比喻造詞”。比喻造詞和詞語的比喻義屬于兩個不同的范疇,比喻造詞屬于“造詞法”范疇,而詞語的比喻義屬于“詞義派生”范疇。它們的區別是看詞的本義中是否體現比喻特性,體現比喻特性的是比喻造詞,不體現比喻特性的是具有比喻義的詞語。
二、《現代漢語詞典》(第5版)成語比喻義的釋義方式
《現代漢語詞典》是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寫的一部語文詞典,它經過多次的修訂,有著廣泛影響和極高聲譽。根據意義的完整性、結構的定型性和歷史來源等,從較寬泛的意義上統計,2005年6月出版的第5版《現代漢語詞典》(以下稱05版《現漢》)所收錄的成語共計4202條(統計的主要是成語,包括有限的俗語、諺語)。而具有比喻義的成語共計1089條,占成語總數的25.92%。
《現漢》對成語比喻義釋義的方式靈活多樣,其釋義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1)不解釋本義,只釋出比喻義,比喻義作為成語的唯一義項。這種詞目共有496條,占具有比喻義的成語總數的45.55%。

A類:只有一個義項,這種詞目共有486條。例如:
【哀鴻遍野】比喻到處都是呻吟呼號、流離失所的災民(哀鴻:哀鳴的大雁)(05版《現漢》3頁,以下只標頁數)。
【一步登天】比喻一下子達到最高的境界或程度,也比喻地位一下子升得非常高(1593頁)。
B類:有兩個比喻義義項,這種詞目共有9條。例如:
【規行矩步】①比喻舉動合乎規矩,毫不茍且。②比喻墨守成規,不知變通(514頁)。
【千錘百煉】①比喻多次的斗爭和考驗。②比喻對詩文等做多次的精細修改(1083頁)。
其他的成語如“唱空城計“當頭一棒”“披荊斬棘”“另起爐灶”“細水長流”“一氣呵成”和“引火燒身”,等等。
C類:有三個比喻義義項,只有一個成語“坐冷板凳”。
【坐冷板凳】①比喻因不受重視而擔任清閑的職務。②比喻長期受冷遇。③比喻長期做寂寞清苦的工作(1828頁)。
這類成語一般在運用時只用比喻義,而不用原義。原義有時難以確定,也無須深究。
(2)比喻義依附于本義后,先行對成語的原義、字面義或典故來源進行說明,然后釋出比喻義。這種詞目共有551條,占具有比喻義的成語總數的50.60%。例如:
A類:先行對成語的原義、字面義進行說明,然后再解釋比喻義,這類釋義方式共有379條。
【開門揖盜】開了門請強盜進來,比喻引進壞人來危害自己(757頁)。
【按圖索驥】按照圖像尋找好馬,比喻按照線索尋找,也比喻辦事機械、死板(10頁)。
B類:對典故的來源進行簡要說明,然后解釋比喻義,這類釋義方式共有172條。
【愛屋及烏】《尚書大傳·大戰篇》:“愛人者,兼其屋上之烏。”比喻愛一個人而連帶地關心到跟他有關系人或物(5頁)。
【更上一層樓】唐王之渙《登鸛雀樓》詩:“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后來用“更上一層樓”比喻再提高一步:今年力爭生產~(468頁)。
這類成語的比喻義作為釋義的一部分,并沒有獨立成為一個義項。
(3)比喻義為獨立義項,與本義義項并列,是多個義項中的一個。這類釋義的方式共有34條,占具有比喻義的成語總數的3.12%。
【百發百中】①每次都命中目標,形容射箭或射擊非常準。②比喻做事有充分把握,絕不落空(28頁)。
【回光返照】①指太陽剛落到地平線下時,由于反射作用而發生的天空中短時發亮的現象。②比喻人臨死之前精神忽然興奮的現象。也比喻舊事物滅亡之前暫時興旺的現象(606頁)。
(4)比喻義是釋義的一部分,但沒有明確的說明,只在釋義后使用了“(現)多用于比喻”、“有時也用于比喻”等字眼。這種詞目只有8條,占具有比喻義的成語總數的0.73%。
【饞涎欲滴】饞得口水要流下來,形容十分貪吃,有時也用于比喻(147頁)。
【揚幡招魂】掛幡招回死者的魂靈(迷信)。現多用于比喻(1575頁)。
這類成語還有“必由之路”、“春華秋實”、“耕云播雨”、“先聲奪人”、“孝子賢孫”和“一錘子買賣”等等。
上述釋義方式列表如下:
三、05版《現漢》成語比喻義釋義的特點
第一,《現漢》對成語比喻義的釋義準確、全面。
成語是一種相沿習用并有特定意義的固定短語。它的意義含蓄精深,是高度融合的整體,而不是像一般短語一樣只是意義的簡單組合。所以,對成語的釋義要從整體上把握,力求準確、全面。例如:
【井底之蛙】井底下的青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塊天,比喻見識狹小的人(723頁)。
【井底之蛙】生活在淺水井或水坑中的青蛙。后來用“井底之蛙”比喻眼界狹隘、見識短淺的人(《漢語成語考釋詞典》,567頁)。
【井底之蛙】井底下的青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塊天。比喻盲目自大、見識狹隘的人(《成語應用詞典》,321頁)。
《漢語成語考釋詞典》解釋了“井底之蛙”的字面義和比喻義。而我們知道對成語的釋義不能望文生義,只理解它的字面意思。
【尺短寸長】《楚辭·波居》:“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由于應用的地方不同,一尺也有顯著短的時候,一寸也有顯著長的時候。比喻人或事物各有各的長處和短處(183頁)。
【尺短寸長】比喻人或事物各有長處和短處,不能一概而論。《楚辭·波居》:“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物有所不足……”亦作“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成語熟語詞典》,157頁)。
【尺短寸長】因運用的場合不同,一尺有時也顯得短,一寸有時也顯得長。比喻人或事物各有短處,也各有長處(《成語應用詞典》,108頁)。
通過對比,我們可以看出《現漢》對“尺短寸長”的釋義包括來源、原義和比喻義,是全面的。
第二,《現漢》對成語比喻義的釋義在標明成語的語體特征、使用范圍和感情、修辭色彩等附加意義方面,做得十分細致。主要采用加括號的方式說明。例如:
A:《現漢》對成語的語體特征,用“< >”進行說明。例如:
【八字沒一撇】<口>比喻事情還沒有眉目(17頁)。
【溜須拍馬】<口>比喻諂媚奉承(872頁)。
B:對成語的使用范圍、感情色彩、修辭色彩等附加意義,在“( )”中進行說明。例如:
【波瀾壯闊】比喻聲勢雄壯浩大(多用于詩文、群眾運動等)(102頁)。
【半斤八兩】舊制一斤合十六兩,半斤等于八兩,比喻彼此一樣,不相上下(多含貶義)(38頁)。
【吹灰之力】比喻很小的力量(多用于否定式):不費~(215頁)。
第三,《現漢》對成語比喻義的釋義,注意到比喻義的發展變化,用“原(來)”“后來”“現(在)”等字眼表明比喻義使用的時間,探溯源流,最后又回到現代。例如:
【呼風喚雨】使刮風下雨,原指神仙道士的法力,現在比喻能夠支配自然或左右某種局面。有時也比喻進行煽動性的活動(573頁)。
“呼風喚雨”的釋義首先解釋字面意思,然后指出它的原義,由原義借喻而形成現在多用的比喻義,并且列出有時也使用的比喻義。此釋義將字面義、原義、比喻義放在一個義項中,讓人一目了然,能夠準確地理解和運用這個成語。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原比喻小亂子可以發展成為大禍害,現比喻開始時顯得弱小的新生事物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廣闊的發展前途。也說星火燎原(1521頁)。
從成語“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釋義中,我們可以看出,原來的比喻義是貶義的,現在已經很少使用了,而現在的比喻義更為人知,更多地在使用,是褒義的。此釋義將這個成語的感情色彩的轉變清晰地顯示了出來,使人們可以清楚地了解這個成語的發展變化。
第四,《現漢》對成語的比喻義進行釋義后,有時會舉出適當的例句。例如:
【冰山一角】比喻事物已經顯露出來的一小部分:媒體揭露出的問題只是一,實際情況要嚴重得多(96頁)。
【另起爐灶】①比喻重新做起:這次試驗失敗了,咱們~。②比喻另立門戶或另搞一套:這個分廠計劃脫離總廠(871頁)。
舉出的例句,對釋義來說,是個必要的補充,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成語的意義和用法。
四、結語
總之,《現代漢語詞典》(第5版)對成語比喻義的釋義很講究科學性。通過計量統計分析,我們可以看出,把比喻義概括為獨立義項還是義項中的部分成分,把比喻義放在釋義中還是在括號中解釋,四種釋義方式的差異明顯地顯示了出來。把語言中豐富的存在狀態通過詞典的不同釋義方式加以反映,豐富了詞典的編纂技巧,加強了詞典的表現功能。尤其是一些細致地方的處理,反映出編纂者扎實的語言學理論功底,他們的編纂使《現漢》成為我國最具影響力的現代漢語規范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