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針對建立高校教師業務檔案與名師檔案的必要性,就收集范圍、如何收集、整理、分類、保管等提出自I己的見解。對高校檔案工作實踐有一定指導意義。
【關鍵詞】業務檔案 名師檔案 指導意義
一、前言
教師業務檔案是指教師個人在業務活動中形成的具有保存價值的歷史記錄。在個體上,教師業務檔案反映了教師個人的專業水平、業務能力、工作實績,在群體上則反映了師資素質、隊伍結構和辦學水平。教師業務檔案是科研、教學資源儲備的重要形式,是學校建設發展的基礎,同時也是一筆寶貴的財富。作為教師中的名人,其檔案的價值會更大。而在高校檔案的實體分類中,沒有單獨列出此類檔案,雖然在行政、教學、科研類檔案中涉及教師業務檔案某些內容,但較難反映教師個人業務方面的全貌。人事檔案則由于受規定的限制,對教師的業務檔案也很少有記載。因此,在高校建立教師業務檔案是很有必要的。
二、教師業務檔案的建立
1.業務檔案的收集與保管
高校教師一旦確定教師資格,就應為其建立教師業務檔案,對于教師這樣一支龐大的隊伍,為其全部建檔工作量是相當大的,而且教師業務檔案是動態的,每年都要增加,因此教師業務檔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工作宜由學院(分院或系)負責,學校檔案室或檔案館只確定檔號和給予指導。因為教師業務檔案的形成和利用主要集中在學院(分院或系),而且學院與教師本人,在行政、業務上來往密切,便于溝通。這樣既做到收集齊全、完整、又方便利用。當教師退休后,其形成的業務檔案已很少,這時移交學校檔案室保管。
(1)教師業務檔案收集的范圍
可從四個方面進行收集,分別為教學、科研、進修、業務考核及專業技術職務評聘。
①教學
教學工作量及授課情況。教學工作量是反映教師教學工作的量化指標,同時反映教師教學對象層次。授課情況包括:專業、班級、人數、學時、授課對象等。
開課門數。這是反映教師教學領域的重要指標記錄,包括課程名稱、類別等。
帶研究生(培養人才)情況。包括帶博士生、碩士生人數、時間、研究方向等。
教學效果及評價情況。這是衡量教師教學水平的重要指標,包括學生評價、教師之間評價、所在部門評價、上級管理部門評價、專家考核組評價。
教學研究項目及獲獎情況。通過項目的研究提高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的質量。包括教學研究項目形成的文件材料及項回獲獎,優秀教學成果評獎、講課比賽等。
精品課程、重點課程教案。
②科研
高校教學與科研是密切結合的,科研能力和成果是衡量教師素質的重要指標,也是評價高校的重要標準之一。
科研項目。包括項目名稱、項目來源、立項時間、結項時間、項目經費、本人位次及承擔部分,項目鑒定、驗收、評獎、開發、申報專利等。
論文、著作。包括公開出版的專著、合編的著作、參編的書籍、教材;在國內外報刊、雜志上公開發表的論文;開發的軟件以及著作、論文等的獲獎證書復印件及審報表等獲獎材料。
學術報告。包括國內外講學、學術講座、報告的主要內容或講稿復印件、報告時間及效果。
③進修
包括在職期間的脫產及業余、長期及短期的國內外學習、進修、訪問學者,培訓的地點、內容、效果及取得證書情況,證書復印件及有關登記表等材料。
④業務考核及專業技術職務評聘
包括每年的業務考核登記表、考核結果、個人的工作總結、匯報材料,職稱晉升、聘任的有關登記表、文件、證書復印件等。
(2)教師業務檔案的收集
教學方面的材料在年度的教學工作安排及年度末的教學工作總結、統計、評比時,將有關的文件材料、數據、表格、證件收集齊全,并注意平時的收集;科研項目在通過鑒定、驗收及獎勵后,收進其復印件;論文著作等,在出版發行或發表后交原件或復印件,最晚在年終的統計時交齊:講座、報告的材料在活動結束后應及時收集;進修、培訓的材料在學習結束后立即收集;業務考核及專業技術職務評聘的材料在文件、材料形成的過程中隨時收集。
2.教師業務檔案的整理
(1)編檔號
首先由檔案室確定教師業務檔案的標識符號及各學院(分院或系)的教師業務檔案檔號。標識符號可用“JS”,即“Jiao Shi”(教師)的簡稱,JS教師即為一級類目。各個學院(分院或系)設置為二級類目,標識采用雙位制。如:人文學院為“11”即“JS11”,理學院為“12”即\"JSl2”以此類推。各學院再編制三級類目到每個教師,仍采用“雙位制”。如:人文學院張XX老師為“:Jsl111”,王XX老師為“JSl112”以此類推。
(2)分類及編號
為了方便查找、可將教師業務檔案按收集范圍的四個方面,分為四類。即:教學、科研、進修、考核及職務評聘。分別用數碼1、2、3、4表示。各類分別整理、按年代先后順序排列。每一件單獨裝訂,編一個件號。如教學的第一件其編號為:JSXXXX-1-1,科研的第三件為:JSXXXX-2-3。這樣每一件檔案都標明了什么學院、哪位教師,檔案類別及排列位置。不會造成教師之間、類別之間的混淆。每一類單獨填寫歸檔目錄,目錄內容應包括件號、責任者、題名、時間、頁數等內容,也可根據實際情況確定。
(3)裝盒
教師業務檔案內容較少時可四類裝在同一盒內,各類之間間隔一下即可,此時盒上只標明檔號和人名。當業務檔案內容增多到一個盒內放不下時,再根據各類檔案的數量酌情分盒,此時盒上應標明類別號及件號。如:科研類裝了兩盒,第一盒是1~10件,第二盒是11至18件,可標為JsXXXX-2-1~i0,JSXXXX-2-~18。其他三類裝在同一盒內,可標為JsXXX-1、3、4。
三、名師檔案的確立
名人是指為社會發展和人類進步進行了創造性的勞動,并在某一領域、某一行業、某項工作中做出較大貢獻,在歷史發展與社會生活中有一定影響的人們。那么在教師這一行業中的名人,我們可稱之為名師,將其在業務活動以及社會活動中形成的能反映其畢生經歷和業績的歷史記錄歸檔,就形成名師檔案。
隨著教育質量改革的不斷深入,高校乃至社會迫切需要一批綜合實力強、素質高,在教學、科研等工作中做出重大貢獻、取得顯著成績,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名師。名師檔案建檔工作正日益引起高校的高度重視,收集和提供名師檔案利用,已成為高校檔案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1.確定為名師的范圍名師的范圍不能定的太嚴,也不宜太寬,要根據本校教師現狀確定。一般兩院院士、博士生導師、教授、獲全國、省級榮譽稱號的教師可確定為名師。
2.名師檔案的收集范圍
除上述教師業務檔案應收集的范圍外,再收集以下內容:記載本人生平、事跡、工作成果的文字材料,履歷表、日記、傳記、手稿、書信、活動記錄。他人撰寫的回憶文章、回憶錄及宣傳報道材料、小冊子等;能夠反映本人工作和活動情況的聲像材料,照片、唱片、錄音帶、錄像帶、光盤等;能夠證明本人身份、榮譽的實物材料,證書、證件、獎狀、獎章、錦旗、字畫等。
3.名師檔案的整理與保管
(1)分類
教師業務檔案中所分類不變,另外收集的其他文字材料為第五類,聲像材料為第六類,實物材料為第七類。
(2)整理
第五類文字材料與前面四類的整理相同。第六類和第七類應根據不同的載體和形式確定如何整理和存放。但必須編件號和填寫歸檔目錄,檔案與目錄不在同一盒內時,應在目錄中注明存放位置。為查找方便所有檔案的歸檔目錄應一式兩份,一份與檔案在一起放入盒內,另一份放在外面。與其他教師的目錄集合在一起,作為檢索工具。
(3)保管
名師檔案全部由學校檔案館(室)保管。教師一旦確定為名師,其檔案將由各學院(分院或系)移交學校檔案館(室),各學院仍負責其教師業務檔案的收集工作,每年定時向校檔案室移交,并協助檔案室收集其他三類檔案。為區分名師檔案和退休后移交檔案室的教師業務檔案,在原檔號右下加m為名師檔案,如Jsl11m。移交到檔案館(室)的名師檔案及退休教師業務檔案應按檔號排列,即各學院(分院或系)單獨并按檔號順序排列。而且名師和退休教師檔案還要單獨排列。這樣各學院的檔案相對集中。名師檔案又與退休教師檔案區分開,便于查找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