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仍然存在著許多滯后性問題,這歸根究底即是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實效性不高的問題。因此,高校工作者要開拓思路,創新思想觀念,根據大學生的特點創新思想道德教育的新內容與新途徑,以切實提高大學生思想教育的實效性。
【關鍵詞】大學生 思想道德教育 實效性
一、前言
思想道德教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是進行道德教育的首要陣地。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我國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環境、內容與形式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中存在許多滯后性的問題,以待解決。而這些滯后性問題的歸根結底便是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實效性不高的表現。因此,如何在教書的同時,加強育人,切實提高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實效性,已成為當前高校工作者面臨的重大課題。對此,本論文將結合當前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現狀與存在的問題,探討分析切實提高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實效性的可行性對策。
二、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及其現狀
學校是教書育人的主要陣地。高校不僅要教書。還要育人,要把培養大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作為高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思想道德教育主要是指高校通過各種形式對大學生進行教育活動,以培養大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與世界觀。而思想道德教育的實效性,則是對高校思想道德教育活動進行評價。即是通過思想道德教育,教育對象在情感、思想、道德觀念方面所引起的變化,是否達到了預想的要求與目標。大學時期是大學生人生觀、價值觀與世界觀初步形成的時期,對大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尤其重要。切實提高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是有獨特意義的。首先,思想道德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核心。實現素質教育是當代深入推廣教育改革的目標。素質教育要求要把學生培養德、智、體、美育等全面發展的新型人才,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根本目標,而思想道德教育是素質教育的前提。其次,思想道德教育有利于實現創新教育。當代教育是創新教育,要求培養具有創新精神與創新能力的高素質人才。而思想道德教育是實現創新教育的載體。此外。思想道德教育還是大學生進行終身學習的保證。
然而,我國高校大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狀況仍不容樂觀。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觀念滯后,缺乏創新性教育理念。許多教師的思想觀念仍然停留在傳統教育中,只重視對科學理論知識的傳授,忽略了學生的主體性與育人的重要性。在新的形勢下,缺乏與時俱進的創新德育觀念,無法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其次,思想道德教育重理論,輕實踐。思想道德教育注重理論與形式,而忽視了實踐的作用。單靠空泛理論方面的面面俱到、夸夸其談,不聯系實際情況,使大學生在面對實際困難時仍然不知所措。這將導致大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變得表面化、形式化。成為一紙空談。此外,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形式單一、內容陳舊、方法單調。內容陳舊空泛,教育手段與教育方法的單調、守舊,是思想道德教育效率不高的重要原因。還需提出的是,許多高校都忽視了對校園文化的建設。
三、切實提高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實效性的有效對策
當前,在現代網絡的沖擊下。大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問題更為突出。高校要擺脫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困境,并切實提高其教育的實效性。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改善:
第一,創新思想觀念,樹立以學生以為主體的德育理念。教育改革,思想先行。要提高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實效性,首先要從教育思想上著手。改革傳統的教育理念,創新德育思想,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德育理念。這就要求高校要尊重學生的主體性,根據學生的生理與心理的發展需求,喚起學生的自我意識,發展學生的主體能力,使學生成為道德教育的主體,體現以人為本的德育思想。
第二,拓展思想道德教育的內容,探索思想道德教育的新方法與途徑。內容守舊,方法手段單一,是制約道德教育成效的重要原因。社會的發展也開拓了思想道德觀念的新領域。因此,一方面,高校要根據時代的變化與發展,大膽創新思想道德教育的內容。除了傳統的愛國主義、社會主義教育,科學發展觀、社會主義榮辱觀、心理健康教育、網絡思想道德教育與生命教育等等,都應當作為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內容而涵蓋其中。另一方面,學樣要創新道德教育方法與手段。使教育形式多樣化。這就要求教育者充分利用現代網絡信息等先進的技術手段,使道德教育形象化、生動化,不斷地改進道德教育的方法,并把顯性道德教育方式與隱性道德教育方式相結合,切實提高道德教育的實效性。
第三,加強思想道德理論教育與現實道德生活的聯系。重理論,輕實踐,是許多高校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重大誤區。高校要協調好道德理論與現實道德問題的實際,才可能真正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思想與行為規范。高校應當注重將道德教育理論深入到大學生生活的各個層面,將二者聯系起來加以教育。積極開展課外第二課堂,如通過對現實生活中的不道德行為進行討論等,言傳身教,讓學生在豐富的現實道德生活中真真切切地受到教育。總而言之。成功的道德教育不僅包括道德理論教育,還包括現實道德教育,只有把知、言、行相統一,才能促進學生自主地發展良好的道德品質。
第四,要加強道德教育的互動性。加強道德教育的互動性,即是耍注重道德教育體系里各個要素之間的互動關系。而這種互動關系,主要包括教育者與教育者之間的互動關系、教育者與學生之間的互動關系、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關系、道德教育內容與教育方法之間的互動關系、道德教育與管理的互動關系、家庭與學校、社會之間的互動關系等等。只有改變單一的灌輸方式。代之以平等的原則把這些要素之間的互動關系處理好,構建一個有機結合、有機聯系的道德教育系統,才能切實提高道德教育的成效。
第五,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為道德教育營造良好的氛圍。校園文化是大學生道德教育的重要載體,教育者可以通過把道德教育滲透到校園文化中,在校園文化中無形地對大學生進行道德教育。積極的校園文化具有吸引力強、感染力強的特點,有助于在潛移默化中感染大學生言行,促進大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總之,高校教育者應當充分認識到校園文化建設之于道德教育的獨特作用,并利用學生社團、學生會等多開展豐富的校園文化活動,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為道德教育提供一個良好的教育環境,讓大學生融入其中,并在校園文化中提高思想道德水平。
四、結語
總而言之,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斷發展的時代背景下,社會對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要求也不斷提高。因而,在新形勢下探討分析切實加強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實效性對策,顯得尤為重要。通過更新觀念、樹立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理念,根據大學生的特點、求真務實,不斷探索思想道德教育的新內容、新途徑,才能提高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實效性,促進大學生成為德才兼備的高素質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