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校園文化以學校作為平臺向廣大師生傳播具有校園特色、時代特征、涵蓋精神成果和物質成果的文化現象,不僅對學生的價值取向、理想信念、思想信念具有引導作用,對學生的行為方式也起到規范和指導作用。學校將科學發展觀作為指導思想,不僅是改進和加強學校文化建設的需要,也是增強教學效果的主要途徑,既能體現育人特色,也可以提升學校公信力,因此促進校園文化的科學發展具有重大意義。主要闡述了校園文化的建設現狀、科學發展觀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作用以及校園文化科學發展的途徑。
【關鍵詞】校園文化 科學發展 途徑
一、前言
學校建設以科學發展觀作為指導思想的校園文化,既是教育改革的需要。同時也是強化教育功能的需要。將科學發展觀作為指導思想來指導校園文化的建設要求以人文本,將人放在核心地位,運用統籌兼顧的方法將其運用到校園文化建設各個環節中去,以解決校園文化建設中的問題,發揮科學發展觀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作用,不斷營造規范、向上、健康、文明的校園氛圍。
二、校園文化的建設現狀
近年來,大多數學校對校園文化建設的力度在不斷擴大、改進和完善。但是經過認真考查,發現校園文化在建設中仍舊存在多方面的不足。
1.校園文化活動深受市場經濟的影響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文化的動態性使得校園文化被染上了多種色彩,校園文化活動自發性也將不斷加強。當校園文化活動自發性加強到一定程度而未被及時準確的規范和引導,就會產生盲目性。校園文化活動的盲目性會嚴重影響文化傳播效果,影響學生在情商、智商、身心等方面的發展。例如:學生缺乏對真假、是非、善惡的辨別力,難以抵御錯誤文化的侵蝕和滲透,常常表現出自我膨脹、價值觀錯位、人格分裂、精神萎靡不振、道德觀較弱、政治淡漠等。
2.校園文化活動內容單一、效果不佳
目前,許多學校校園文化活動內容比較單一,雖然具備專業色彩,但缺乏綜合性。為了加深學生對課堂知識的理解和認識,許多院校開展的文化活動都局限在專業范圍,很少涉及其他領域知識。文化活動跟專業相關雖然是校園文化特色,但是卻縮小了知識面,使學生較少接觸到其他領域知識,對校園外知識,如:傳統文化、國內國外的時事、西方文化等方面知識知之甚少。另外,校園文化活動開展效果不佳,大部分的校園文化活動只是停留在生活文化的層次上,內容單一、層次低。大部門教育工作者對校園文化的認識比較膚淺,認為校園文化是娛樂活動、淺層次消費活動,因此較少開展知識性、思想性、藝術性、高雅性校園文化活動。
3.校園文化的載體匱乏
任何文化建設都離不開載體,校園文化也不例外,校園文化載體不僅包括課堂,還包括標識、媒體、社團、活動等載體,但是目前許多學校卻未充分利用這些載體,在校園文化的載體使用上比較匱乏、單一,沒能充分發揮育人功能,降低了文化傳播對學生的積極效果。
4.校園文化的建設缺乏創新度
校園文化在建設中既要吸取國內外先進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又要為將自身建設成為先進文化而提供強大的動力。目前,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不少高校在傳承揚棄傳統文化上較缺乏,對學生人文素質和人文精神的培養重視程度不夠,常常出現品質低劣、思想空虛、道德出現滑坡的現象。
5.網絡對校園文化造成了負面影響
網絡的出現不僅為高校宣傳校園文化提供了便利,也為學生提供了新型的學習方式,不少學生已將網絡視作自己的第三課堂,通過網絡進行學習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廣的知識面和更新穎的知識結構。但是目前,不少學校學生沉迷于網絡,不能正確使用網絡,從而荒廢了學業,斷絕了外界溝通,參加學校集體活動次數也逐漸減少。這樣網絡的出現也對校園文化造成了負面影響,淡化了校園文化主題教育的意義。
三、科學發展觀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作用
1.建設校園文化的意義
學校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重要基地,它不僅擔負著傳播和繼承先進文化重要責任。也擔負著建設校園先進文化特殊使命,要走在發展和弘揚先進文化的前列。
校園文化是在學校內部形成的生活的方式、行為的模式、價值的觀念、群體的意識等種種文化現象。它不僅包括精神文化、物質文化,還包括制度文化,建設校園文化可以為學校、師生、員工起到輻射、激勵、凝聚、約束和向導等作用。校園文化建設好壞直接影響著科研、管理和教學效果的好壞,建設良好校園文化可以豐富校園生活、振奮師生精神、激勵師生思想行動、培養師生群體意識、促進師生自我約束、自我管理和校園健康發展。因此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和管理,充分發揮文化育人作用,帶動學校精神文明的建設、促進學校往現代化發展既是改革的必要要求。也是特殊使命。學校必須加強建設校園文化,掌握文化前進方向,發揮文化重要作用,從而促進學校又好又快發展,成為先進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設的輻射源和示范區。
2.校園文化科學發展的意義
(1)校園文化的科學發展要求一切以人為本。創建和諧的校園文化。運用科學發展觀指導學校校園文化的建設,可以為師生營造輕松愉快的物質精神環境,時刻尊重、關心、愛護他們。推動他們全面發展。另外。運用科學發展觀指導學校校園文化的建設還可以提高學校辦學的特色、明確辦學的理念、創新辦學的管理制度,為學校內涵發展創造良好氛圍,全面提高學校品味和文化素養。
(2)校園文化科學發展要求創建和諧的校園文化。和諧的校園文化是多元統一、充滿活力、大眾共享和協調有序的文化,它在傳播理念、營造氛圍、培育精神等方面都起著重要作用,增強了師生向心力和凝聚力,為提升學校競爭力、促進學校發展提供了保證,為建設優良學風、教風、校風起到了很好的推動作用。
3.科學發展觀對校園文化要求
在原有基礎上,科學發展觀對校園文化建設提出了更高要求,校園文化要具備思想教育、人格塑造、情感熏陶等三大育人功能。
(1)思想教育的功能
校園文化的科學發展要求有效整合服務、管理、教學等育人載體,將人文精神從抽象化轉變為形象化,融入到實踐教學活動中,不斷補充課堂教學內容、改善思想教育方法、增強思想教育教學實效性、生動性和感召力,從而創建良好育人環境,逐步提高整體教學水平。
(2)人格塑造的功能
校園文化建設要求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積極向上的心態和不畏挫折的心理,通過文化傳統、人際關系、價值觀念等多種形式將校園文化根深蒂固到師生腦海中,從日常生活中激發學生愛好、興趣以及積極性,促進學生情商、智商、身心的全面發展。
(3)情感熏陶的功能
科學發展觀是以人為本的發展觀,校園文化的科學發展要求校園文化建設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通過實際生活對學生進行感情熏陶,促進學生智慧的增進、視野的擴大和知識的獲取。校園文化通過特定人文環境的滲透、熏陶和在觀點碰撞、知識交鋒、自我更新和持續發展中不斷發展和更新,不斷向高層次邁進。
三大育人功能是學校培養人才、提高人才整體素質的內在動力,科學發展觀在校園文化中的運用對校園文化基礎性、前瞻性和戰略性等方面的建設做出了更高、更好的要求。
四、校園文化科學發展的途徑
1.學校發展總體規劃中納入校園文化建設
校園文化建設是個長期艱苦的過程,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才能取得成效,學校發展總體規劃中納入校園文化建設,首先,必須提高領導對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視程度,將校園文化建設作為主要內容來牢牢抓住,規范化、制度化校園文化建設的工作。
2.豐富校園文化活動內容,提升校園文化活動效果
校園文化建設應當擺脫傳統的單一內容。采用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各種形式的社團活動不僅成為校園的風景線,還極大豐富了師生的業余活動,創造了活躍的文化氛圍,因此校園文化活動中社團活動占了舉足輕重的地位,學校校園文化的開展都需要社團精心策劃和組織。為了促進校園文化活動的順利開展,學校應當準確掌握社團活動的政治方向,開展符合學生身心特點的社團活動,全面提升校園文化活動效果。
3.豐富校園文化載體,強化校園網絡建設
網絡在學校的應用對于學生來講是把雙刃劍,它一方面可以為學校宣傳校園文化提供便利和為學生提高更廣的知識信息。另外一方面,也可以滋生各種低俗信息。為學校、學生帶來負面影響。校園文化建設新課題就是建立屬于學校自己的網站,在網站上宣傳健康、正確的文化信息,增強校園文化的宣傳力度以及影響力。
4.增強校園文化的環境建設
增強校園文化的環境建設不僅要增強校園文化環境的物質環境,還要增強校園文化環境的人文環境。校園文化環境的物質環境對師生的學習、生活、工作、身心健康提供了必要條件和場所;校園文化環境的人文環境為全體師生、員工提供了熏陶、教化功能,為他們的精神文化提供了基礎與保障。為保障校園文化的科學發展,必須增強校園文化的環境建設。
5.加大校園文化建設資金投入量
為了推進校園文化的科學發展,必須全面做好校園文化的設施建設、載體建設、師資隊伍建設和環境建設等,這些建設均需要大量資金作支撐。沒有充足的資金作支撐,校園文化建設中所需的各種活動場所、各類設備和先進技術等設施都得不到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文化制度建設也不能得到快速完善和改革。因此學校應當提高對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視程度。加大校園文化建設資金投入量,促進校園文化的科學發展。
綜上所述,校園文化是師生行為規范、價值取向、思維方式、精神風貌綜合體現,它在管理實踐和教育教學中逐步形成。校園文化的科學發展對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起著重要影響作用,校園文化的科學發展不僅是教育發展需要,也是創建和諧社會需要。校園文化建設是促進教育事業科學發展、提高教育內涵主要途徑。因此學校應當加強對校園文化科學發展的重視程度,全面貫徹實施校園文化建設,整體提高師生文化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