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從組織行為學的角度分析高校教師這一職業的組織公民行為,通過分析高校教師組織公民行為的內涵、維度與作用,了解研究高校教師組織公民行為的意義,提出了如何提升教師的組織公民行為,從而更好地實現學校的辦學目標。
【關鍵詞】高校教師
組織公民行為
組織行為學
一、組織公民行為的內涵、結構與作用
(一)組織公民行為概念的提出
Katz和Kahn在1966年提出“組織公民”的概念,認為有效的組織應該有三種基本功能:(1)必須吸引并留住員工;(2)確保員工以可信賴的方式符合組織特定角色的要求;(3)員工必須有創造性與自發性行為,且其行為表現超越角色規范。Berteman等人在1983年將第三種行為稱之為“組織公民行為”,并把它定義為職務外行為,主要指對幫助同事和對組織的責任感。Organ在1988年正式將OCB定義為在組織正式的薪酬體系中尚未得到明確或直接的確認,但就整體而言有益于組織運作成效的行為總和。
(二)組織公民行為的維度
組織公民行為具有多維度,縱觀以往所有有關OCB的研究,采用較多的還是Organ提出的組織公民行為五維結構,即(1)助人行為,指幫助處理或阻止工作中發生或即將發生的問題,鼓勵在工作或個人職業發展方面失去信心的同事;(2)文明禮貌,指對別人表示尊重的禮貌舉動;(3)運動員精神,指員工在非理想化的環境中毫無抱怨、堅守崗位的一種意愿行為;(4)責任意識,指嚴肅認真、盡心盡責對待工作的行為;(5)公民道德,指員工作為組織中的一個“公民”應有的道德行為,包括積極參加和自覺關心組織各項活動等行為。
(三)組織公民行為的作用
組織公民行為作為組織運行的“潤滑劑”,它對組織的重要性已得到很多研究的支持。具體地講,組織公民行為的作用表現在以下六個方面:
(1)組織公民行為是一種自愿臺作行為,能自覺維護整個組織的正常運行。減少矛盾和沖突。
(2)能使組織所擁有的資源擺脫束縛,投入各種生產活動。
(3)能促進同事和管理人員生產效率的提高。
(4)能有效協調團隊成員與工作群體之間的活動。
(5)能創建良好的企業文化,增強組織吸引力和留住優秀人才的能力。
(6)可以潛在地影響組織績效。
二、高校教師組織公民行為的研究
從組織公民行為學的角度看,高等院校是一種教育組織,教師是這一組織的主體之一。高校教師作為知識工作者,肩負著人類知識創新與傳承的歷史重任。所以為了實現辦學目標,高校不僅需要教師完成規定的工作,同時更需要廣大教師在正式的工作規定之外付出額外的努力,也就是說需要教師的組織公民行為。
(一)高校教師組織公民行為的內涵與維度
臺灣學者郭維哲、方聰安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TOCB)界定為,學校教師以超越正式規定的期望標準,自發性表現出有利于學校、同事與學生的美德行為,包括了組織公益行為、人際利他行為及教學公益行為三部分,組織公益行為指教師表現出超越學校正式訂定并額外付出的公民行為;人際利他行為是教師在學校人際互動中表現出的對同事的利他行為;教學公益行為指教師展現高超的責任感,在教學工作上為學生額外的付出。黃柏勛認為教師組織公民行為是教師在非基本工作要求條件下。所表現的主動、積極、正面、盡職、利他行為。
就TOCB到底能劃分成幾個維度。這方面的研究基本上有以下幾個觀點。
1.二維結構。MichaeI DiPaola等人開發了一個測量OCB的工具,該工具證實了OCB的兩維度(OCBO和OCBI)特征;該工具包括15個項目,采用利克特四點量表;研究發現學校氛圍和OCB顯著正相關。VIQODA-GADOT:指向個人的群體組織公民行為和指向組織的群體組織公民行為。謝佩鴛將OCB劃分為主位公民行為和客位公民行為。張靜則把OCB劃分為組織公益行為和人際利他行為。
2.三維結構。EranVigoda-Gadot開發了群體OCB量表,該量表指出群體OCB有三個維度。GOCB-1:鼓勵教師幫助某一特定個體的一般傾向;GOCB-0:對組織正常運作的責任心和責任意識的集體傾向,超過了正式的工作職責要求;GINR:完成正式的工作職責的集體傾向。郭維哲、方聰安則將OCB劃分為:公益行為、人際利他行為、教學公益行為三個維度。
3.四維結構。ArmenioRego對Organ提出的組織公民五個維度進行了修正,提出了學校組織公民行為的四個維度:主動參與、實踐導向、責任意識和文明禮貌;后續研究發現,主動參與和文明禮貌對學生自信的增加有顯著影響。龍君偉指出,OCB包括了認同組織、良心行為、保護學校資源、利他與和諧等四個方面。
4.五維結構。Organ認為,OCB可劃分為五個維度:利他行為,在與組織相關的任務和問題上幫助他人的隨意行為;責任心,在出勤、服從規則、休息等方面,員工大大地超出了角色要求的隨意行為;運動員精神,員工容忍環境不理想的意愿;禮貌,個體意在預防與他人產生與工作相關的問題方面的不隨意行為;公民道德,員工積極參與或關注組織生活的行為。
5.多維結構。Jiing-Lib Farh對中國文化下的OCB進行了研究,認為OCB可以劃分為多個維度,包括:主動性,幫助同事,建議,參與群體活動。提升組織形象,自我學習,參與社會福利,保護和節約公司資源,保持工作場所清潔,人際和諧。遵循社會規則;蘇紅也認為OCB有多個維度,包括:生活關心、自我發展、環境保護、團隊學習、課外學習指導、教學指導、資源節約、聲譽維護、榜樣樹立。
(二)研究高校教師組織公民行為的意義
第一,可以喚起教育者對教育基本使命和目的的重新認識。高校教師組織公民行為所包含的利他、團隊合作,既是高校教育的主要內容之一,又是教育者借以對學生施加影響、達到教育目的而身體力行的有效手段。因此,高校教師組織公民行為研究,從組織行為學角度。闡述了教育的本質與目的,并為實現這一教育目的提供方法論指導。
第二,可以為高校人力資源管理和創新團隊建設提供理論參考。高校教師具有素質高、自主性強、關注自身成長與發展等特征,高校教育教學工作具有復雜性、創造性、藝術性等特性。因此,基于高校教師人格特征與工作特性的組織公民行為管理就顯得尤其重要。本文所進行的高校教師組織公民行為機制研究,可以為高校人力資源管理和創新團隊建設提供理論參考。
第三,高校組織公民行為的提出,對教學過程也產生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高校組織公民行為既是手段,又是目的。一方面,作為目的,高校組織公民行為作為是高校德育的基本內容,對其意義和影響因素的研究能夠以跨學科的視野來重新認識德育的內涵,并為高校德育工作的有效開展提供方法論上的指導。另一方面,作為手段,組織公民行為又是高校應當鼓勵教師展現,通過為人師表和以身作則來為學生樹立良好榜樣。以更有效地對學生施加影響的理論基礎。另外,教學活動在時間上的連續性和空間上的廣延性,即“學生活動的時間和空間不僅僅限于學校。
第四,高校組織公民行為對提升學校管理的績效有顯著的作用。在高校人力資源管理方面,組織公民行為由于在教學中獨特而重要的作用。應當納入高校教職員工的招聘、選拔、培訓過程中的指標體系之中,并占有相當的比重。在對高校教師的績效考核和在此基礎上實施的獎懲。必須在充分考察組織公民行為的基礎上來進行。以促進考核的公平性和科學性。在班級管理中。學生之間的利他與合作行為。對學生的有效學習和社會認知的發展也有重要影響。另外,高校組織公民行為的研究為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并使之發揮獨特的育人功能提供了新的視角。
三、如何提升高校教師的組織公民行為
1.提高高校教師的情感承諾。高校管理者應采取“以人為本”的管理方式,強調尊重人、培養人、滿足人的需求,著力培養敬業精神,形成開拓進取的共同價值觀;通過誠懇與公開的溝通,與教師建立相互信賴的關系;增加教師參與規劃和決策的機會,充分授權,使更多的教師參與到學校管理中來;為教師營造適宜的工作環境。使教師能以愉悅的心情投入到每天的工作當中。
2.讓廣大教師感受到利益關心。通過合理的薪酬制度以及生活補貼、福利補助,解除高校教師物質生活上的后顧之憂,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科研工作中去,更加奮發地開展創造性工作。
3.讓廣大教師感受到工作支持。工作支持感是教師組織支持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對教師的管理中需要花費許多時間和精力進行“工作設計”,使工作內容豐富化和擴大化,使工作本身變成更具有內在意義和更高的挑戰;要重視教師反應的工作中的問題,創造良好的工作硬件設施與條件:營造公平競爭、團結協作的良好工作環境。
4.提高廣大教師的價值認同感。價值認同是高校教師組織支持感的重要方面,來自學校的價值認同滿足了高校教師自我實現的需要。正是自我實現的需要激勵高校教師奮發、忘我地工作,表現出超越正式文件所規定的奉獻、無私行為。學校的管理職能不僅僅是對工作或崗位的管理,還必須致力于為教師提供良好的工作環境和職業發展機會;高校還應以教師的興趣愛好為基礎,為每個教師制定職業生涯規劃,進而為教師提供配套的人力資源開發與培訓項目,使他們感受到來自組織的價值認同。
四、教師組織公民行為對高校師資管理的啟示
1.確立關于組織公民行為的正面態度。在高校這一教育組織中,教師的心愿是在本領域有所建樹的同時培育英才。所以。高校管理者應賦予教師充分的學術權力,尊重教師的意見,使教師獲得工作滿意感,而不僅是獲得更高職位或更多金錢,這將對他們實施組織公民行為產生積極影響。
2.建立長期的組織文化。建立長期的組織文化能夠較好地引導組織公民行為。如果個人著眼于長期,那么就會比較重視美德,同時也注重長期的回報(Hofstede,1997)。另外,長期著眼者為了融入組織或參考群體中,勢必要遵守組織或參考群體的規范,從而較易實施組織公民行為。所以,在高校,必須重視良好教風的傳承與提升,因為這對于學校這一教育組織來說是一種組織文化、無形資本,也是一種大學精神,是一所高校深厚底蘊的生長與勃發。是高校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資源o
3.營造寬松的學術氛圍。營造一個寬松的學術氛圍,通過多種方式讓教師充分自由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想法,這也是一種通過有效溝通而影響教師的領導行為。同事間也要互相諒解,能接受來自上級、同事的觀點和看法。這樣,教師的創造力才能得到充分發揮,才能不斷總結經驗,改進工作方式,了解最新專業動態。主動更新知識,表現出盡職、謙恭的高尚師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