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從題目庫的建設、實施步驟、評價模式這些問題切入,對桂林電子科技大學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開展課外項目式教學活動的方法做了一些探索,并總結出一些經驗。
【關鍵詞】課外項目式教學創新教育評價模式
課外項目式教學是一種研究性教學,是在不影響高校理論教學的前提下。在學生完成本科階段專業基礎課程學習之后,開展的專業性綜合項目研究。它可以強化大學生專業知識的系統性和完整性,使他們的專業知識及相關技能得到綜合應用和拓展。桂林電子科技大學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對2007屆學生在其第三學年第二學期時開展了課外項目式教學的實踐,取得一些經驗和體會。
一、課外項目式教學的實施方法
1.項目題目庫的建設
合適的項目題目是項目式教學的基礎。好的題目對于項目式教學的開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設計項目題目時,教師通過市場調研。了解企業人才的需求情況,對相關職業或崗位群所需的職業能力進行分析,使項目包涵的內容和技能具有時效性、完整性、典型性、真實性和層次性,其中層次性主要是考慮學生能力的差別。項目題目主要來自以下方面:教師的科研和學生能接觸的現實生活;校企聯合項目,此類項目可培養學生的務實精神和適應社會的能力,也為企業培養人才;學生的好想法,此類項目可為學生實現自己的想法提供平臺;網絡和圖書上的相關項目。這類項目往往需進行修改,以避免其不完整性和老化的問題。項目題目庫中的內容包括項目名稱、項目簡介、學習目標、實施設備、必備知識、實施步驟、期望目標、總結和論文方面的要求等。項目題目庫的建設是一個不斷積累、不斷改進的過程。
2.實施步驟
因為項目是在課外進行,所以學生的主動性、自制力和責任性很關鍵。首先讓學生主動報名,教師通過和學生的交談確定一些對專業感興趣、非常迫切做項目的學生,然后讓他們2~3人為一組。個別有好想法的、有一定基礎的學生按其意愿獨自為一組。為了考察課外項目式教學的可行性和普及性,所選學生大部分成績一般。
在確定參與的學生后,進行了選題和開題。在此期間,教師一方面引導學生選題,讓學生理解項目的設計內容和目標要求;另一方面引導學生進行文獻資料的查閱,因為涉及到方案的新穎性、研究的深入程度及論文的質量等。學生在消化吸收文獻資料的基礎上,撰寫文獻綜述。項目組成員經過討論,共同完成開題報告的撰寫,在開題報告中提出可行的設計方案和全面細致的論證。開題答辯過程中,教師對學生的設計方案提出質疑,以促進學生對課題有更深刻的理解。
在項目進行期間,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適時和適度地指導,逐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專業技能。學生的制作狀況主要體現為項目階段性的分析和設計文檔。項目組成員在討論、協作的基礎上,每次以小組的形式上交報告,并且一個月組織一次報告會,匯報自己做的工作,學生和教師可以自由提問,由報告者和所在項目組進行回答,同時教師給予一定的評價,這種評價對學生是一種激勵。對于一些有爭議的問題,組織學生討論,通過討論激發學生運用知識的潛能和積極的思維,集思廣益獲得較好的解決方法,同時培養學生創新的主觀能動性和團隊協作精神。為了擴展學生的知識面和視野,教師根據學生的項目內容、專業信息、業界的反饋,組織學生參加學術講座和學術報告,調動學生創作的積極性。
經過實踐發現,項目進行到第二學期結束時,大部分學生已完成了硬件的調試和軟件的初步設計。暑假期間,系里提供了儀器和教室讓學生進行軟硬件聯合調試,逐步完善系統a在系統完善后,學生需要撰寫項目論文,主要內容包括項目的設計思路與實現方法、不足與改進。在大四第一學期開始一個月后,組織教師進行驗收,驗收環節主要看學生完成的狀況和制作狀況,對于關鍵技術提出問題,根據學生的演示和回答,初步給一個分數。然后組織答辯,各項目組選派代表發言,利用多媒體演示并介紹項目組分工情況、設計思路、實現方法和成果,答辯過程中,組內成員可以對成果進行補充,組外成員和教師可以對成果進行積極地質疑、詢問和評價。
最后的工作是指導教師和學生進行總結。學生的總結內容主要是課外項目教學活動對他們的意義。通過總結,使學生找到自己理論及技能上的不足,以及在項目實施過程中的收獲與體會。教師首先引導學生進行討論,然后對討論結果和項目的整個過程進行歸納總結,指出項目活動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的方法,比較各組的特點,引導學生相互學習各自的長處。使學生的綜合能力在總結評估中得到提高。
3.評價模式
參考學生在設計制作過程中所表現出的學習態度、基本技能、方法和知識的掌握程度、合作程度、動手能力和綜合應用能力,再根據驗收和答辯的情況,綜合后給出成績。學生的最后成績按論文占20%、驗收和答辯占50%、平時表現占30%來進行計算。因為本專業是首次開展課外項目式教學的實踐,其內容不在培養方案內,因此課外項目式教學的評價體系對學生學分沒有影響。但對學生的積極性有影響。臺理的評價標準對課外項目式教學的進行和質量提高有促進作用,評價體系的細化還有待完善。
二、課外項目式教學的效果
項目結束后,課題組對參與項目學生的后續課程成績進行了統計,具體情況如下:《單片機》課程平均分是68.7,參與項目學生的該課程平均分為83.6;《智能儀器》課程平均分為65.8,而參與項目學生的該課程平均分為76.6;畢業設計的平均分為77.5,而參與項目學生的畢業設計平均分為83.5。從以上成績看出,與其他學生相比,參與課外項目式教學的學生能更好地完成后續課程學習和畢業設計,可見課外項目式教學活動能夠極大地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從就業狀況來看,項目組學生就業質量相對全體學生偏高,經統計90%學生進入所在公司的研發部門。從學生的反饋信息中得知,課外項目式教學持續時間較久,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去設計,嘗試了研發的過程,培養了專業方面的思維能力和技能,強化和鞏固了專業知識體系,同時學生在項目開展中也了解了自己,提高了職業規劃的能力和計劃能力,項目的成果使學生能體會了設計的成就感和喜悅,培養了自信,在和小組成員的合作中,培養了團隊協作精神。
三、結語
從參與課外項目式教學學生的后續課程成績和就業狀況來看,這種教學方式對教學和學生的發展十分有利,值得提倡和實施。此外。課外項目式教學在以下方面還可做進一步改進。
1.已完成項目的成果展示和建庫課外項目式教學的成果是具備完整功能的產品,通過展示項目的成果,以達到宣傳目的,實現課外項目式教學方法的推廣。
學生已完成的項目可以建成庫,讓后期參與的學生通過閱讀、分析項目庫。快速獲得相關知識。后期參與的學生若有好的想法也可以在此基礎上對項目庫進行改進。教師在設計項目時應充分考慮項目的連續性和拓展性,鼓勵項目完成情況良好的學生引導后期參與學生積極申請校級創新項目和國家級大學生創新項目。
2.和畢業設計相結合
就目前來看,就業應聘、考研、課程重修等因素嚴重影響了畢業設計的質量,而畢業設計是大學生的最后一個綜合性實踐教學環節,是培養大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能力的過程。在課外項目式教學過程結束時,個別學生在規定時間內未完成項目。此時可根據他們的要求將其作為畢業設計的題目,使學生經過畢業設計期間的設計制作,完善項目,同時取得較好的畢業設計成績。另外,個別同學要求把自己完成的項目作為畢業設計題目,這樣在其他同學進行畢業設計期間,他可以早去公司實習,以更早地適應社會。可見,將課外項目式教學與畢業設計相結合,對教師來說工作量并未增加,而且能極大地提高學生的畢業設計質量和就業質量。
隨著社會對大學生要求的提高和高校內科技活動的逐漸普及,目前已有部分高校在培養方案里包涵了創新學分,這為課外項目式教學的開展提供一個契機。隨著課外項目式教學的逐步實施、項目庫的規范和評價體系的完善,相信將有更多的學生從中收益。課外項目式教學活動的進行,有利于提高大學生的科技制作及創新水平,有利于高校培養出實用合格的大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