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群眾合唱已經成為人們業余生活不可缺少的藝術形式。本文從辯證分析群眾合唱與和諧文化建設的角度出發,闡述了群眾合唱對推進和諧文化構建所具有的獨特作用以及發展群眾合唱,進一步推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現實途徑。
【關鍵詞】群眾合唱 和諧文化 現實途徑
群眾合唱作為最貼近普通百姓的藝術表現形式,近年來呈現蓬勃發展的態勢。它是改革開放、經濟發展、文化繁榮的產物,反過來又對和諧文化的構建起著積極的推動作用。
一、群眾合唱對推進和諧文化建設的獨特作用
1.群眾合唱可以有效凈化人的心靈
群眾合唱能夠提供一個群體參與高尚藝術文化活動的機會,以合唱的形式在音樂中凝聚人的精神,使人們在健康高尚的音樂氛圍中洗禮心靈、陶冶情操,既有利于提升群眾的審美能力和審美品味,也有利于形成群眾健康個性心理和團結集體行為。廣泛開展群眾合唱活動,可以有效抵御各種精神毒害和落后文化的侵蝕,使人們遠離一些非法組織和不健康的活動,這對構建和諧文化具有良好的推動作用。
2.群眾合唱可以有效規范道德品行
臺唱一般具有兩個或兩個以上聲部,其音域、色調、力度處理的變化是一種集體行為。群眾合唱在訓練過程中,參與者會逐漸按照音色、聲部結構不同而進行集體協作,達到不同音色、旋律、節奏和不同歌詞、情緒協調統一的合唱效果。最終形成良好的團隊精神和融洽的人際關系。另外,合唱要求科學發聲,參與者要情緒飽滿地全身心投入,聲音要收放自如、渾厚純美。這種狀態會產生一種自然的心理暗示,要求參與者『必須具備高雅的氣質。這種心理暗示會使合唱參與者逐步模仿學習高雅藝術并形成習慣。改變原有的不良行為,規范道德品行。
3.群眾合唱可以有效提高人文素質
群眾合唱與實際生活情感非常接近,能夠直接、豐富、鮮明地體現藝術感受性和藝術體驗性,也是將個體人文素質擴展到集體、城市和整個國家民族的極好藝術形式。合唱過程中,人們不但能夠享受藝術的熏陶,以情感橋梁為紐帶,使自然情感轉化為審美情感,還能進行文化、人格的培養和教育,在思想上樹立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等高尚理念,傳播和諧文化,從思想和行為兩個層面潛移默化地提高人文素質。此外。群眾合唱所特有的藝術感染力、震撼力和召喚力是任何歌唱形式所無法比擬的。具有時代先進性的詞藻和主旋律被人們異口同聲地詠唱,群眾合唱的現場氣氛可以積極影響人文素質。
4.群眾臺唱可以有效增強社會凝聚力
合唱追求的是“聲合、人合、心臺”。合唱表演中,個人與個人之間、聲部與聲部之間必須協同配合地絲絲入扣,才能完美地演繹作品。群眾合唱的聲部與聲部之間,必須按照和聲學的原理,在聲部縱向的和聲構建、橫向的旋律進行方面都發揮出最佳的和聲效果。長此以往,可以形成和諧與共的人際關系和相互協作的團隊精神。此外,群眾合唱具有抒發情感的直接性、參與主體的廣泛性等特性,除了歌曲本身所具有的藝術性外,更大的特點就是“歌聲嘹亮,斗志昂揚”,所以它往往能成為宣傳思想、鼓舞群眾、唱響社會主旋律的工具,起到促進社會和諧、增強社會凝聚力的作用。
二、群眾合唱存在的突出問題
1.臺唱曲目相對單一
當前。適合群眾合唱團體排練演唱的合唱曲目相對較少。老年合唱團體多唱革命歌曲,一方面是老年人對革命歌曲有感情,另一方面是革命歌曲相對簡單,易于排練合唱。雖然老年人唱得很激昂,但聽眾由于聽多了這樣的曲子,往往興趣不大,難以引起強烈共鳴。少年兒童團體多唱少兒歌曲,但少兒歌曲缺少變化,合唱團選擇的余地狹小,久而久之也容易讓人產生倦怠感。顯然,合唱曲目的匱乏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群眾合唱的藝術吸引力和凝聚力。
2.人員素質有待提高
群眾合唱的絕大多數參與者只是音樂愛好者,對合唱并不深入了解,演唱技法也未掌握到位,有的甚至連五線譜都不認識,只有在對其進行一段時間嚴格的視唱和糾音訓練之后,他們的合唱才能漸入佳境。以這些鞍低素質的音樂愛好者組成的群眾合唱團體,其演唱水平難以得到較大提高,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歌曲意境的表達,也影響了群眾合唱的藝術表現力和感染力。
三、發展群眾合唱,推進和諧文化建設的現實途徑
1.加強群眾合唱基礎訓練
任何藝術表現形式的提升和發展必須依賴于科學和專業的訓練手段。就群眾合唱而言,不能因定性為群眾范疇而忽視了基礎的訓練,必須重視日常訓練時的基礎素質訓練,包括樂理、視唱練耳、欣賞等課程。通過扎實的基礎訓練,力求合唱時能正確體現發音的準確性、節奏的準確性、速度的統一性、和聲的正確性等合唱的各基本要素,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加強感覺的統一性、歌唱位置的統一性、呼吸的統一性。樂理、視唱練耳是群眾合唱的基本技能,這兩門知識技能熟稔掌握與否,直接影響到合唱的排練與提高。在訓練視唱練耳時,要特別重視多聲部視唱練耳的訓練。從多聲思維訓練到多聲部的節奏訓練,更要從多聲部的視唱訓練中學習多聲部樂曲的情感表達方法。從而進一步運用到群眾合唱中去,提高合唱的整體水平。
2.拓寬群眾合唱曲目領域
群眾臺唱的歌曲領域要進一步拓寬,既注重歌曲的歷史性、時代性和政治性標準,又對歌曲的藝術性標準提出更高的要求,做到傳承和創新并舉,尤其要多排練演唱對推進建設和諧社會起積極作用的合唱曲目,如《我的祖國》、《走進新時代》、《保衛黃河》、《歌唱祖國》、《團結就是力量》、《黃河船夫曲》、《游擊隊歌》、《我和我的祖國》、《愛我中華》、《在太行山上》、《中國朝前走》、《迎風飄揚的旗》、《在燦爛陽光下》、《大中國》、《國家》等,以這些新鮮、激昂、向上的歌曲激發人們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昂揚斗志和火熱激情。
3.培養群眾合唱各類人才
雖然大部分群眾合唱團體屬業余性質,但也離不開作曲、作詞、指揮及各聲部演唱人才等專業人才的支撐。業余團隊的特性決定了群眾合唱參與人員的演唱水平參差不齊,對合唱作品的理解概念不一。面對這樣的情況,更加需要通過指揮、各聲部領唱等專業人才講解合唱藝術的真諦,使合唱隊員產生從感性到理性的藝術升華,更好地詮釋合唱作品的藝術特質。因此,在群眾合唱當中,培養發掘演唱人才,以點帶面,以師帶徒,提高合唱參與者的整體水平,顯得十分必要和迫切。只有培養出更多的具有職業精神的合唱專門人才,才能推動群眾合唱蓬勃發展,并推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
4.增進群眾合唱交流切磋
群眾合唱的一個明顯特點。就是在比較中相互進步。多層面、全方位地開展表演交流對發展群眾合唱具有良好的效果。群眾合唱在發展過程中,特別要重視團隊與團隊的交流,在交流中互相學習、互相提高,除了在小范圍內進行交流外,也可參加地區、國家的合唱交流展演,既開闊眼界增長知識,又學習新的知識,獲得新的啟發。廣泛開展各群眾合唱團體間的交流與切磋,促進群眾合唱團體相互學習提高,還可以事半功倍地發揮群眾合唱對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推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