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代中國經濟高速發展,傳統的家庭結構發生大幅度的改變,更多全職母親和80后母親們承擔了更多對子女進行教育的重任。采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法,本研究對當代中國文化背景下母親們家庭教育的觀念進行了深入調查。結果顯示,中國母親對于家庭教育的觀念可由8個維度構成。在當代中國母親看來,家庭教育不同方面的重要性程度排序為:教育方式、道德情操、社會技能、行為習慣、性教育、文化修養、心理健康和勞動技能。
【關鍵詞】家庭教育 自我評價 指標體系
一、引言
大量的實證與理論研究都表明,早期家庭教育的對孩子成年后的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東西方文化背景下的研究結果都顯示,父母的態度和行為對于孩子的成長有著巨大的影響。家庭教育作為獨立于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之外的國民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著獨立的體系和特點。許多國家都將其作為國家家庭政策的一個重要方面,通過政策的支持來提高家庭教育的質量。
隨著獨生子女數量的大幅度增加,家庭結構從原來的聯合家庭更多被于三口之家的核心家庭模式所取代。盡管生長在更好的物質條件下,但從各種不時出現的80后、90后獨生子女負面事件的報道中可以發現,我國家庭教育的質量并沒有獲得相應的提高,相關的研究和實踐工作都較為缺乏。
目前國內在社會學領域研究主要有經濟結構與家庭教育之間的關系;離異家庭、進城務工人員以及邊疆少數民族的家庭教育問題等。在心理學領域主要有父子關系、父母教養方式等。雖然在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具體到應用仍有較大的差距。因此,有人提出應該通過制訂家庭教育的評價指標體系來進一步推動家庭教育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歐美等國家從二戰之后就開始對家庭教育的評價指標體系進行研究,1987年在美國家庭關系的全國會議上,人們對家庭教育所涵蓋的人際關系、家庭生活教育等10個方面的問題做了明確定義。國外有報道,對于父母行為的指導和系統性的培訓可以有效改善家庭教育的質量,而為年輕父母提供指導性的手冊可以幫助他們更好地完成家庭教育中的行為。
在中國現代社會家庭中,母親一般承擔較多教育的子女義務,她們的家庭教育觀念對孩子所接受的家庭教育方式產生了最為重要的影響。因此。了解中國當代文化背景下。中國母親對于家庭教育的基本觀念對于幫助明確家庭教育的內容,評估家庭教育的現狀,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本研究從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角度出發就當前中國母親們在家庭教育的觀念和態度進行了深入的實證研究,希望為人們在家庭教育領域的研究和實際應用提供一些思路和參考依據。
二、研究內容和方法
研究對1990年以來,國內外關于家庭教育評價的文獻進行檢索和分析,選取具有評價意義的內容形成考察家庭教育觀念的基本框架。通過對來自城市和農村24名家長的結構訪談,形成初步的評價指標內容。經專家篩選,合并了內容相近或相同的指標,去除了其中被認為難以理解和缺乏代表性的內容。之后,我們組織母親們就指標內容是否合適以及有無缺漏進行4次,每組6人,共有24名母親參加的焦點小組討論,并跟進結果整理形成初步的家庭教育觀念的調查問卷。初步發放400份(農村地區200份。城市地區200份)問卷給被試填寫后回收,對獲得的數據在SPSSI1.5社會學統計軟件平臺上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去除其中統計學無意義的部分,形成標準問卷。最后,將形成的標準問卷再次發放500份(農村地區200份,城市地區200份,回收率100%,有效問卷為363份,有效率72.6%),回收后數據后在AMOS7.0的平臺上運用結構方程對各二級指標進行建模,檢驗評價體系的結構效度,并根據各維度擬合指數的值,形成重要性排序。問卷所有項目采用對重要性評價的方法,以自陳式Likert五級量表評分的方式呈現。
三、結果與討論
本研究共得出101條關于家庭教育觀念的自評項目。采取聚類分析的方法,可分為:勞動技能教育、社會技能教育、道德與情操教育、文化修養教育、性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行為習慣教育和家庭教育方式,共計8個維度。對第二次問卷發放所獲得的數據進行結構方程建模,采用最大似然估計法,結果顯示:結構測量方程模式中所有待估參數的t檢驗的絕對值均大于2.58(p<0.01)。評價指標體系信度采用結構方程模式中R2來解釋,結果顯示具有良好的信度。效度檢驗采用標準化參數t檢驗法,在此模型中均達到顯著,模型估計中無負的誤差變異系數。無標準化系數接近或超過1,無太大的標準差誤,具有良好的效度。采用RMSEA檢驗法對結構方程模式中的模式適配度進行檢驗,RMSEA=0.062,置信度90%的置信區間為(0.059;O.065)。
根據對各個維度的主成分分析,家庭教育自我評價體系一共分為四個級差。分別為一級指標:家庭教育自我評價體系;二級指標:教育方式、道德情操、社會技能、行為習慣、性教育、文化修養、心理健康、勞動技能8個維度;三級指標:涉及家庭教育不同方面101個自評項目。
根據結構方程建模結果中擬合指數的得分,母親們認為家庭教育中重要性排序為:教育方式、道德情操、社會技能、行為習慣、性教育、文化修養、心理健康、勞動技能,見表1。
結果表明。家庭教育內容的重要性被母親們分為5個層次。第一層次分別是為家庭教育的教育方式和道德情操,擬合指數得分在4.0以上的維度。這兩個維度靠前是與母親們對這家庭教育中這兩個問題普遍存在困惑有關。首先,由于缺乏教育孩子方面的技能和培訓,母親們不知道應該如何去和孩子溝通、并實施教育。其次是源于母親們對獨生子女道德情操問題普遍存在的憂慮。第二層次分別為社會技能和行為習慣,擬合指數得分在3,50以上。由于城區和農村住房內部的功能不斷增強,居住環境也趨向于封閉;加上網絡的普及。獨生子女們的社會交往能力正不斷趨向于退化,如何提高孩子的社會交往能力,已經成為家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行為習慣方面,由于規律性的學習、生活能夠使孩子健康成長,母親們重視行為習慣教育與傳統的認識沒有大的區別。第三層次包括了性教育、文化修養教育維度,擬合指數得分在3.00以上。母親們認為加強性教育應該可以幫助孩子更好防范由于性問題而導致終身遺憾,他們希望獲得有效的家庭性教育的模式。雖然,文化修養應該是家庭教育的環節,但是大部分母親把文化修養和學校的學業對立起來,由于過度擔心考試成績,母親們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還是注重考試知識的掌握。結果是孩子知識面的匱乏。第四層次為心理健康維度,擬合指數得分2.0以上。母親對家庭教育中心理健康重要性認識的直接反映了我國城市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母親們對子女心理健康問題缺乏關注是今天獨生子女心理、行為問題的主要原因。第五層次為勞動技能,擬合指數得分僅為1.35,母親們對孩子勞動技能的漠視,客觀上限制了孩子的發展能力,一定程度上導致了今天的孩子普遍考試能力強,動手能力差的狀況。綜上所述,本研究通過實證性研究,教育方式、道德情操、社會技能、行為習慣、性教育、文化修養、心理健康、勞動技能8個維度大致反映了當代中國家庭中母親們對家庭教育的一般觀念。通過本研究,我們希望能在一定程度上讓家長們對家庭教育的內容和實施家庭教育的方法有更為明確的認識,使家庭教育行為更具可操作性。誠然,本研究還存在許多不足,有許多內容需要完善,也需要更多的實證研究成果來不斷填補了家庭教育態度與觀念評價指標體系這一領域的空白,進而為實施家庭教育提供了科學的指導,而且對于形成我國家庭教育理論體系也具有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