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初中生進行職業興趣培養,是希望學生在生活和學習過程中主動地去認識自己的興趣和能力所在,并以此培養出健康的職業興趣和職業目標,然后根據自己的職業目標制定相應的學習和社會實踐計劃,為自己以后形成“穩定從業”的能力奠定基礎。
【關鍵詞】初中生 自主體驗 職業興趣
目前。中小學生的職業規劃教育已經引起了越來越多的重視,但具體如何去實施,在中小學生課堂教育中仍然處于一種幾乎空白的狀態。對于初中學生,由于一部分學生會面臨進入技校進行學習,可是他們大多數不知道自己喜歡或適合做什么,都是聽從家長和老師的“安排”,卻忽視了自己的興趣和能力,等著畢業時卻發現自己根本就不喜歡或不適合所學專業。最終導致就業后“改行”“跳槽”現象的頻繁發生,造成教育資源和人才的極大浪費。北京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2010年發布的一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就業流失率高達70%”“只有8.6%的學生充分考慮過職業規劃問題”,大學生尚且如此,初中生職業規劃的盲目性更可想而知。由此可見,對初中生進行職業規劃教育亟待實施,并且筆者認為對初中生進行職業規劃教育應該始終圍繞“學生是主體”來實施。現將如何“讓學生在自主體驗中培養職業興趣”的觀點闡述如下:
1.利用“校本課程”對學生進行職業指導,引導學生用科學的方法主動地去認識自我,自主構建職業認知體系,奠定學生自主體驗的思想基礎。
首先,要使學生形成健康的自我認識,使其認識到每個人性格與能力存在差異性,人各有所長,正所謂“天生我才必有用”,這個環節對于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尤為重要。職業選擇是每個人的權利,每個人都有權規劃自己喜歡的職業方向,并通過努力實現自己的職業理想。學習不是初中學生的全部,“考大學”也不是學習的終極目標,學習是為更好發揚自己的興趣特長,并使自己將來能夠從事和勝任自己喜歡的工作。當然,由于他們社會經驗匱乏,對職業的種類及特點知之甚少,教師還應該利用“校本課程”向學生介紹國家的就業形式與政策,勞動力市場的供求狀況及職業資格要求等,引導學生將個人愿景與社會需要結合起來。
其次,教師可以充分運用各種有效的工具(如心理測驗、體能測試、問卷調查等)對學生進行評估指導,對學生明顯不合理的觀念幫助其分析指正,對其正確的認識予以肯定和加強,對兩可的認識暫時保留,留待其日后學生對自己的認識更充分時由其自主去辨別取舍。
再次,也是核心的環節,以班級為單位組織學生通過闡述或辯論的形式,總結各自的性格特點及對應理想職業的選擇,通過這個環節加強“職業興趣”在學生認知體系中的建立和固著,幫助學生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找到“拉力”的所在。
通過以上幾個環節讓中學生充分認識自己的興趣、愛好、性格和能力,并根據這些確立自己的職業目標,樹立“學習是為了實現自己的“職業理想”的理念。
2.通過“職業模擬”的形式,讓學生進行職業體驗,在自主體驗中。培養職業興趣,確定職業目標。
“紙上談來終覺淺”,“職業模擬”就是讓學生在盡可能真實的情況下體驗職業生活。根據實際條件的不同,可以分以下幾種方式進行體驗:
(1)社會志愿者活動。充分發揮學校或學生家長的資源,學生以個人或集體的形式,以志愿者的身份,參與實際工作過程,體驗職業生活。
(2)調查采訪活動。學生以個人或集體的形式,在學校或教師的推薦下,到自己感興趣的工作單位,在適當的時機,對現場工作者進行觀察和采訪,加深對該職業的認識與體驗。
(3)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鼓勵學生使用網絡等信息資源多方位查詢、了解自己感興趣的職業信息,并鼓勵其相互交流溝通。
(4)參加社會上組織的“職業體驗活動”。例如,鼓勵學生在假期時間參加正規機構組織的包含有職業體驗的“青少年訓練營”,讓學生對各種感興趣的職業進行體驗和嘗試,這種體驗形式對于類似航空航天、軍事、電子信息技術等高科技職業興趣的發現和培養會有比較直接的幫助。
在“職業模擬”的過程中需要注意,一方面,要通過適當的指引幫助學生克服畏難情緒;另一方面,不能讓學生只停留在滿足于了解信息的表面,而是通過設置一些具體的職業問題鼓勵學生繼續深入探究。例如。教一師可以指導學生完成“職業課題”,首先,學生將自己的“職業模擬”體驗形成初步書面總結;其次,以答辯的形式進行口頭匯報,這樣不僅會使學生的職業體驗印象更加深刻,還很有可能在學生自主思考答辯的過程中碰撞出“靈感”的火花,引發學生更深入的探究,最后完善自己的“職業課題”總結。
通過“職業模擬”的形式,可以學生幫助學生從課本中走出來,獲得直接的經驗,從內心深處對職業有較深刻的認識。同時,“職業體驗”還能喚起各方面的教育力量,既可使社會各界真正有了培養、教育學生的機會。也可使學校、教師、家長在相互配合中更進一步提高教育水平與能力。
3.學校根據學生的職業興趣,組建不同的社團,為相同職業興趣的學生創設交流與成長的平臺,鼓勵其在自主體驗中培養職業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通過社團為相同興趣的學生搭建平臺,讓他們在交流中碰撞出更多的火花,并把這些火花點燃,激發出更大、更持續的動力,以有助于他們對感興趣的職業問題進行更深入的探究。并促成成長。同時,學校還要結合社團的特點,充分挖掘,系統推進,讓不同類型的學生在社團活動中各取所需。促成成長。
學校社團的功能,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為社團的建立提供支持,包括場地、相關設施、活動經費等。
(2)組織社團通過游戲、參觀、比賽、實踐等形式開展活動,增加職業體驗,讓學生在活動中培養興趣,進而通過興趣的建立,提高學生學習的熱忱。
(3)對優異的社團或個人進行獎勵。
一方面,學校社團活動可以為相同職業興趣的學生相互交流、探討、資源共享提供平臺,為學習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另一方面,社團活動也是學生將來融入社會生活的提前演練,對于學生提高團隊意識和溝通能力會有很大的幫助。
初中生職業興趣的培養,非常強調學生親身的實踐和體驗,在職業探索和職業體驗的過程中,能鍛煉學生獲取信息的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與人溝通的能力,積極的態度和主動出擊的精神,這些綜合素質,為形成學生“穩定從業”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也正是社會對人才的核心要求;通過這樣長期鍛煉出來的學生,才能有很強的適應社會的能力,也才是社會真正需要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