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非學歷證書考試的公信力建設直接決定了該項考試的生命。要確保其公信力,主要提升非學歷證書在人才選拔和就業體制機制中的地位;改革考試方式方法,提升考試質量;完善考試組織體系和監管流程,確保考試的公平公正;加強考試的指導和宣傳,擴大社會影響力。
【關鍵詞】非學歷證書考試 機制體制 組織 監管
非學歷證書考試,在現代教育體系中取到了完善人才選拔體制及渠道,拓寬學生知識面,增強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全面發展和社會個人終身學習的作用。由于其不但可以面向在校學生,同時可以面向整個社會群體,豐富了現代教育手段,有利于社會專才的選拔,是對學歷教育考試有利補充。
一、制約非學歷證書考試公信力的因素
1.非學歷證書在人才就業過程中的作用不明顯
目前,非學歷證書考試主要由政府教育行政主管部門、部屬行業主管部門、企業協會或大型企業個體組織實施。考試類型繁多,考試標準、考試組織管理、考試周期等均不統一,考試組織者之間缺乏必要的溝通和互信,互不承認對方成績,無法確認哪一方是某個領域考試的權威,導致非學歷證書可以應用的渠道非常狹窄。其次,目前行業協會對企業制約力和管理能力不夠,企業對人才的選拔往往具有較大的隨意性和個性化要求。個人在應聘某家企業時往往只有針對一家企業去確定需要參加何種非學歷證書考試。其在學校期間參加的其他非該企業指定的學歷證書往往被企業忽視,導致學生所付出的努力在應聘某家企業時不能發揮其作用。使非學歷證書對學生失去了吸引力,因為就業是學生最直接的需求。
我國職業資格認證體系尚不健全,沒有嚴格的職業資格審查和考核認證體系。也是非學歷證書考試不能促進就業的一個根源。大量社會人員成為職業人,沒有任何職業學習培訓經歷,更多走的是“學徒”路線,靠的是所謂師傅的言傳身教。這也就導致了大量學生不愿意花費金錢和精力,去參加相關的非學歷證書考試。但如果從業者沒有經過系統的培訓學習。不參加相關的非學歷證書考試,對所從事行業一知半解,沒有接受校園文化的熏陶和職業道德、人文素養方面教育,進入工作崗位后,更多關注的是個人金錢利益最大化,不會注重后續的學習,也沒有相關管理部門對其進行必要的周期性教育、考核,導致其沒有標準意識、服務意識和終身學習意識,專業技術能力差,創造力不夠。
2.考核標準有待統一、考核方式亟待改革
由于考試組織者分別來自不同管理部門,即使面對相同層次的考試對象、考試大綱,組織者所采用的考試試題、考試方式也可能千差萬別,不同省份不同地區之間這一問題更加突出。導致同一學生在參加不同部門、不同地區組織的相同類型的考試時,成績讓人哭笑皆非。同時,目前考試方式過于陳舊,亟待改革。以大學英語六級考試為例,沒有將英語在社會日常應用中最根本的“聽、說、寫”涵蓋,更多的強調的還是識記、語法應用。能過六級的不一定就是一個英語應用能力很強的人。高等院校和企業之間也沒有達成共識,究竟一名大學畢業生要具備怎樣的英語能力才是合格的,這樣就沒有宏觀上的政策導向,學生也就無的放矢。
3.現代高科技作弊手段影響了非學歷證書考試的公平公正性
隨著現代通信技術的快速發展,各種高科技作弊工具也是無孔不入。嚴重了影響了考試的公平性和說服力。一旦相關高校和企業設定了相關畢業和就業的門檻,非學歷證書考試對學生前途影響很大,一些成績較差的學生就動起了歪腦筋,一些不法分子也為各種層出不窮的舞弊手段提供了溫床。近年來,不斷涌現的“短信橡皮擦”“內置式耳麥”“LED眼鏡”。嚴重地干擾了考試的秩序。少數學生通過這些不法方式取得了較高的成績,不勞而獲的同時給其他學生提供了很壞的榜樣,導致近年來作弊之風愈演愈烈,科技含量越來越高,監考難度越來越大,考試的公正性受到了嚴重的挑戰,企業和社會失去了以非學歷證書評判學生相關能力的信心。
4.考試組織程序尚不嚴密,保密工作亟待加強
由于考試規模大,地域分散,考試的組織難度越來越大,造成了考試中不可避免的出現一些漏洞,給非學歷證書考試帶來傷害。近年來,部分非學歷考試進行途中網上出現了考試答案,作弊學生手機短信里出現了原題及答案的情況。說明考試尚未進行,考試題目已經外泄,考試本身已經失去了其考核學生能力,選拔人才的意義,當然也就談不上公信力了。
5.學校缺乏引導,學生學習動力不夠
目前,各大高校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在完成各自制定的人才培養方案,要求學生完成既定的學業和學分上。針對不同學生參加不同類型的非學歷考試的愿望,學校顯得有心無力。一方面,學校師資和財力不足,不可能針對不同學生的不同學習意愿開設大量針對性課程;其次,各大高校學業負擔較重,課余時間經常被大量的集體黨團活動占用,學生針對非學歷考試的學習時間少,通過率低,導致學生參加考試意愿下降。
同時。由于目前中國高校并軌擴招后,每年畢業生將近600萬,就業競爭加劇。學生對未來感覺迷茫,沒有明確的目標和方向,產生了消極厭學情緒,不愿意參加相關學習考試。另一方面,企業針對就業形勢,不考慮實際工作需要,逐年調高非學歷證書要求的門檻,形成了企業非學歷證書要求是高校少數人可以企及的高峰。
二、提升非學歷考試公信力的舉措
1.將非學歷考試融于終身職業資格認證體系
積極借鑒國外先進管理經驗,由政府部門牽頭,組織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門、工商管理部門、教育管理部門、行業協會一起,統籌建立現代終身職業資格認證機構及體系,共同研究確定非學歷考試的類型與層次、考核組織主體與對象、標準與內容、考試方式與周期,逐步建立在全國范圍乃至世界范圍內被承認的考核機制。拓展非學歷考試的內涵與外延,使非學歷考試成為人終身能力考核認證的平臺。
2.制定行業標準與規范,作為相關非學歷考試的依據
積極研討制定各行各業的崗位技術標準、作業規范,并不斷更新和完善,使之成為終身職業資格認證體系的依據。同時成為相關非學歷考試的依據。將行業標準和規范落實到課堂,讓學生找到準確的學習目標和職業理想。使行業企業在挑選員工時,能通過非學歷證書的規格找到合適的人才,建立起學校、考試認證機構、用人單位之間的橋梁。
3.改革非學歷證書考核方式,使考試能準確反映學生的能力
針對不同的考試內容,研究出科學合理的考核方式。提高考試在學生能力甄別上的說服力。引入教育、行業、人力資源等多部門共同構成考核主體,改革傳統的試卷考核方式,可以將理論考試和實際運用能力考核相結合,使考試本身更貼近生活生產實際,能通過考核客觀反映考核對象的能力,避免考試與能力脫節。
4.改善考試環境,倡導誠信考試
改善考試硬件和軟件環境,積極應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科學合理的設置考點。加強考試的過程管理。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杜絕舞弊現象的發生。同時,將誠信考試逐步融入個人誠信系統,在學校大力倡導誠信考試行為,嚴懲舞弊人員,切斷為學生舞弊提供設備的外圍利益鏈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