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高職階段,公共英語課程教學的實用性必須要重視并有效地進行實施,充分發揮高職英語教學的實用性,使英語在學生就業時起到應有的作用。實施高職英語實用性教學的途徑有:將工業文化融入語言教學;專門用途英語與專業課程交叉滲透;創建以應用性為導向的高職英語評價體系。
【關鍵詞】高職英語 實用性教學 工業文化 專門用途英語
高職公共英語是高職教學大綱中規定的必修課。在教學時數上,多數院校開設的時間往往是一年(一些特殊專業除外),總課時140~150節左右。一些有條件的院校的某些專業在學生學完基礎英語教學之后還開設了專門用途英語課。但高職英語的“耗時低效”現象也十分明顯,高職公共英語教學的實用性受到關注。
一、高職英語實用性教學研究綜述
隨著高職教育的興起。關于對高職公共英語教學實用性的研究與討論一直都沒有停止過。早在2002年時,就有研究者對影響高職大學英語實用性的原因作過分析并提出相應的對策:高職大學英語教學與專業教育有機結合。英語教育融入專業學習是高職專業和職業發展的需要,是英語實用性的一種依托。在課堂教學策略方面,有些老師提出調整大學英語課程結構:“在基礎性英語課程學時不變的情況下。增加了選修課的門數,開設了應用型、修養型和技能型等多方向選修課程?!庇行┭芯空咛岢鲆獦嫿▽嵱眯越虒W體系,建立完善大學英語成績測試評價體系;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實用英語的能力。在高職院校英語教材的實用性方面,有研究者指出,教材應英以夯實基礎為主,突出專業特色,為培養實用型技術人才做出貢獻。在教學手段方面,有研究者提出“引進DynEd多媒體教學系統,實施模擬真實場景,力求盡快改變英語學習費時低效的狀況,目標是省時高效?!币陨线@些研究都表明,在高職階段,公共英語課程教學的實用性已經開始受到關注,并且開始從各方面去改革英語教學,讓學生能學一點、會一點、用一點,充分發揮大學英語教學的實用性。使英語在學生就業時起到應有的作用。
二、就業市場需要實用的高職英語教育
有研究者對廣東農工商職近三年畢業生的調查研究表明,畢業生對成功就業的認識在不斷地擴展,除專業技能和綜合能力外,畢業生也認識到語言表達能力對成功就業的重要性。有的畢業生英語水平低,適應工作能力差,感覺自身不能適應企業的要求,有挫折情緒。這表明了我們培養的學生運用英語的能力顯然不能滿足用人單位的要求。因此,我們英語教師要密切關注就業市場的需求,要研究如何將高職公共英語教學的實用性與學生就業有機結合起來。
三、實施高職英語實用性教學的途徑
1.工業文化融入語言教學
校企合作、聯合辦學培養模式,能使培養的畢業生在職業技能和職業道德方面更快地與企業實際需要接軌,主動適應市場。但是,目前高職院校校企合作尚處于探索階段,遇到諸如職業院校畢業生與員工在工業文化素養方面差距較大的文化門檻的問題等。國家所提出的職業教育“產教結合、校企合作”的發展之路,也為工業文化進校園,企業文化進課堂提供了政策上的支持。將工業文化融入語言教學是高職學生跨越文化門檻的途徑之一。
教師要從思想上重視工業文化。在教學內容上,要將工業文化作為介紹對象之一;在課程設置上,要給講授工業文化安排足夠的時間。在講授方法上,應樹立將語言文化與工業文化相結合的觀念。重視語言環境的建立,在語言教學中始終貫穿文化教學的理念,為學生創造各種機會。使學生在學習語言的同時接觸工業文化,并將二者結合,使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工業文化的內涵。

以雙語文秘專業接待英語課程設置為例,在接待外賓入住酒店時,有必要向學生滲透飯店行業的文化。如凱悅的“時刻關心您”;香格里拉飯店的“給您體貼入微服務”的文化i希爾頓飯店的“勤奮、自信、微笑”。
雙語文秘專業主要職業行動能力與教學內容一覽表(部分)
2.專門用途英語與專業課程交叉滲透
專門用途英語(ESP)教學應該是高職高專英語教學改革的方向。高職高專類學生由于本身的職業導向,完全按照通用英語(EGP)的模式來進行教學可能會導致種種問題的出現。ESP才是解決這類學生英語學習效率低下的有效途徑。但是目前,我國專門用途英語課程設置開設還不太完善,調查研究表明:高職院校缺乏較高英語素質的專門用途英語教師,專門用途英語課程的設置也不正規,專門用途英語的教學模式都是大同小異的,即在上專門用途英語課時,基本上都是先將一些詞匯講一下,然后把復雜的句子提出來進行語法分析,叫學生直接進行翻譯或教師直接翻譯。期末讓學生翻譯一篇文章就算完成任務。教學與實踐相脫節。學生覺得專門用途英語課對他們的實際幫助不大,沒有學習興趣。因而,專門用途英語教學難以幫助學生具備逐步以英語為媒介進行專業領域交流的能力。
為了解決以上問題,我們可以把目前的專門用途英語與專業課程融合在一起考慮:以語言教師與專業教師互動式教學手段,專業教師分階段為學生提出將要解決的語專業有關的問題,或向學生布置一項與專業有關的任務,讓學生自己查閱國內外資料。學生必須在規定時間內完成,語言教師解答學生完成問題中所遇到的語言問題。課堂為開放式,即在一個學期中,學生可以分成小組對教師所提出的問題或任務,經過查資料和討論后,在語言教師的幫助下,學生寫出研究報告或者在課堂上用英語進行匯報。最后在期末時,學生成績為書面報告加口頭報告。通過這種教學模式。在專門用途英語與專業課程的交叉滲透中引導學生進行學習。使英語課程的內容為專業課程的學習的打下良好的語言基礎。
3.創建以應用性為導向的高職英語評價體系
(1)確定評價內容的側重點
評價內容的選擇與確定是實施高職英語評價體系的第一步,這也體現了高職英語學習的“工具性”特點。因此,考核內容的側重點也應該相應地有所改變。在以語言基礎知識與基本語言應用能力為主要教學內容的高職英語課堂中,考核應更多傾向于測試學生的英語聽說能力、英語閱讀能力以及寫作和翻譯能力;在以專業英語為主要教學內容的專業英語課堂中,考核應更多傾向于測試學生將英語運用到專業學習中的能力。以汽車類專業英語課程——《汽車英語》為例,當前常用的考試內容為與汽車類專業相關的專業詞匯量及科技英語文章的閱讀與翻譯。這些考核內容大量來源于科技類文獻。相對于高職學生的英語基礎來說,存在著較大的難度。我們可以嘗試引入一些學生在專業學習中常常會遇到的汽車新技術的英文說明書,或是配件的英文包裝等材料作為學生的考核內容。在借助專業字典的前提下,學生運用專業知識的遷移能力將這些材料翻譯成中文。在此過程中,一方面,考核了學生在基本語言知識,如詞匯和語法;另一方面,也考核了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更為重要的是,學生接受考核的內容與其專業學習密切相關,有利于激發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
(2)實施以證促學的評價方式
高職英語教學就業為導向,以夠用為度的教學理念突顯公共英語服務于專業教學、服務于學生就業的基礎功能。因此,公共英語的評價也應以服務于專業教學為根本目的。目前,在大多數高職院校,英語等級考試即A/B級考證,仍然是大范圍接受的一個度量指標。到了專門用途英語階段。對于專業性較強,英語要求較高的專業,則可以鼓勵學生參加相關職業證書的考試。對于寫作與口語要求較高的專業,比如國際貿易,則可增加BEC(劍橋商務英語)職業證書的內容與要求。對于口語要求高的專業,如涉外旅游、涉外秘書或酒店管理,對日常英語口語要求較高??梢赃m當增設KET(劍橋通用英語考試)職業證書的內容。調整教學目標,并借鑒相關的職業證書的要求,作為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的主要方式。
(3)學生就業跟蹤評價標準
畢業生能否適應企事業單位的工作,完全取決于他們自身的專業能力和綜合素質,也取決于他們的交際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學生在實習就業階段的語言能力學習效果與表現往往是教學環節中所忽視的一點。以往,多對學生作本專業相關的跟蹤調查,但忽視了作為英語基礎教育環節的效用研究,使得英語教學并不能真正反映學生的職業需求,不能有的放矢。因此,我們應該將學生就業納入英語教學評價體系,以期獲得更滿意的教學效果。對于這一評價標準,我們應以調查問卷的形式為主。向用人單位和畢業生分別寄去問卷,收回有效答卷,在問卷調查的同時,應組織人力物力對部分畢業生和用人單位調研,聽取用人單位對我院畢業生英語應用能力的評價,了解畢業生對自己以及對母校英語教學管理的評價。要求畢業生以書面語言形式,對本校英語教學體系與結構提出建議和意見。
面對嚴峻的大學生就業形勢,高職公共英語教學應急需更新,有機地將語言教學融入到文化教學和專業教學中,使教與學,學與用。語言學習和專業學習密切結合。有效地實現課堂互動、語言輔助專業發展的新型教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