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針對兒童學習美術的特,最和師范生的實際,闡述了高師培養師范生美術創造能力的五項措施:了解兒童美術特點,更新高師教學理念;引導學生觀察生活,積累美術創作素材;鼓勵學生不斷繪畫,營造美術創作氛圍;進行名家作品賞析,開發學生創作思路;倡導運用正面評價,不斷激發創作熱情。
【關鍵詞】教學理念 美術學習 創作能力
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深入,美術教育受到了廣泛的關注。同時也必須看到。小學和幼兒園美術教育過于強調學科中心,過于關注美術專業知識和技能。這影響了美術教育功能的充分發揮,制約著我國義務教育階段美術教育事業的發展。所以,教育部要求:“注重美術課程與學生生活經驗緊密關聯,使學生在積極的情感體驗中提高想象力和創造力,發展創造美好生活的愿望與能力。”
高等師范專科學校(簡稱師專,下同)美術專業主要為小學或幼兒園培養師資,所以,師專美術專業課程改革的重點之一是培養師范生的美術創造能力。只有這樣,才能為基礎教育輸送合格的美術教師,才能培養出適應時代需要的優秀人才。
一、了解兒童美術特點,更新高師教學理念
近年來,教育專家普遍認為,我國兒童繪畫過程中的臨摹能力很強,但創造能力很差。究其原因,是美術教師的教學理念落后,教師重視知識和技能的傳授,輕視兒童創造能力的培養,教師剝奪了兒童親身體驗和探索的權力,使兒童的自立性和能動性無法實現。兒童大普遍好問、好奇、好動和好玩,這是他們的天性,也是創新意識的萌芽,兒童喜歡借助繪畫舒展內心的喜好和興趣,表達對世界的認識和感受。所以,作為將來小學或幼兒園美術教師的師范生,提高自身的美術創造能力非常重要,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人發展的不竭動力。可見,在高師美術教學中,培養師范生創新精神和創造力勢在必行。這就要求高校教師轉變觀念,樹立師范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建立平等、互動的師生關系,充分發揮師范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讓師范生在掌握基本知識和技能的基礎上,學會發現美、體會美并創造美。
二、引導學生觀察生活。積累美術創作素材
生活中的美無處不在,只是人們缺乏觀察力。師范生觀察的重點是觀察生活,創作也源自生活,如果學生的視野不開闊,缺少對周邊環境的接觸、認識和體驗,沒有對事物從認識到記憶與想象的轉變,就只能模仿書本中的作品,而無法描繪生活中事物的構造,更談不上繪畫創作了。因此,在師專美術教學中,要引導師范生觀察事物,并積累生活經驗,從中拓展學生對事物的記憶與想象。學生觀察生活的途徑多種多樣,如觀察樹木、房屋等形態,讓學生用繪畫的視野去感受這些往日熟悉卻一晃而過的風景,讓生活變成一副完整的畫面。學生也可以用照相機記錄畫面,讓學生體會自然與畫面的空間變換。還要讓學生親自動手描摹和創作,從中學會仔細觀察,增強感悟能力,讓學生找到事物的特征,從而提高繪畫能力。有了這樣的實踐,學生才能根據實物進行想象、進行創作。只有觀察多了、形象記憶多了,頭腦中就會有素材,才能畫出好的創作畫。
三、鼓勵學生不斷繪畫,營造美術創作氛圍
師范生剛開始繪畫創作時熱情較高,但常常遇到創作困難,影響了創作熱情。所以,一是積累記憶畫。學生多練習記憶畫,不僅可以增強他們的形象記憶能力,而且還可以通過自己獨立地安排畫面,為今后的創作畫打下基礎,教師要多做示范、多鼓勵、勤輔導,通過范畫記憶創作、實物記憶創作、情節記憶等來加強學生的動手能力;二是引導學生添畫。學生在繪畫創作的初級,應引導學生添畫,就是在臨摹課時,引導學生增添畫面,甚至可以根據自己的想象適當修改。讓學生通過添畫,對構圖的安排、情節的處理等方面進行初步創作;三是堅持日記畫。所謂日記畫是用繪畫的方式寫日記,用線條來記錄自己的所見、所聞和所想,同時也可附以簡短的文字記錄。繪畫也同文字一樣,是人們表達思想感情的一種形式。運用繪畫寫日記的方法可以使學生觀察力,想象力、記憶力得到發展,使眼手得到鍛煉。這也為創作積累題材;四是針對學生特點,因材施教。如果學生的繪畫風格千篇一律,這是創造的大忌。所以,要引導學生沿著不同的思路和途徑,突破傳統思維模式的束縛,逐步形成發散思維的能力。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并營造其自由發揮的環境,將自己的內心世界大膽地展示出來,同時鼓勵學生對他人的作品發表自已獨特的見解。教師和藹可親的態度、平等溫和的語言、誠懇熱情的指導,有利于學生敞開心扉,宣泄釋放自己的真實情感。
四、進行名家作品賞析,開啟學生創作思路
拓展師范生的繪畫視野,能為其創作奠定基礎,而名家作品賞析是拓展學生視野的有效途徑。要安排學生多欣賞不同類型、不同方法、不同技巧的作品。學生賞析的作品多了,視野便開闊了,也就積累了更多的創作素材和經驗。為了增強賞析名家作品賞析的實效性。要合理運用現代教學儀器和設備。例如,教師利用多媒體進行欣賞課,并采用畫冊、光盤或u盤等媒體,也可以在網上下載資料,可以制作課件,通過聲音、圖像等生動形象的方式向學生傳授,學生從中增加了感性的認識。在賞析的過程中,教師要加入對作品的分析,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名家作品的深刻內涵。否則,學生可能只看外表,不知其作品所折射出的深刻道理。
五、倡導運用正面評價,不斷激發創作熱情
一般來說,學生得到老師的表揚都很高興,就會產生成功感,對于師范生來說,教師的贊美不是簡單的肯定,可以使他們更有勇氣和信心繼續作畫,學生在繪畫過程中還會感受到快樂。學生就更勤奮、更入迷。在學生的創作過程中,教師不能要求學生十全十美,而要多尋找學生的優點,多表揚學生富有創意之筆。例如,開始創作時,很多學生的空間表現能力不強,他們掌握物體的比例和解剖分析的能力也比較弱,往往會夸大或縮小物體的特征,把三維空間的物體透視到二維畫面時也不準確。這時,老師不能用苛刻的標準去要求學生,學生基礎造型的準確性是一個長期的難題。學生無意識的變形有時也是具有特點的畫面。所以,教師要克服用一個標準、一個答案來衡量學生,不能采用只求共性、忽視個性的評價原則。教師應盡量多與學生面對面交流,這樣師生間的交流更通暢。教師還可以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創作意圖,學生也可以從老師那里獲得更多的指導。除了教師評價學生之外,還要鼓勵學生自評和學生互評等評價方式,使評價方式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