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聯結主義理論給英語教學新的啟示。在理論分析的基礎上,結合英語高級口譯教學的現狀和個人的課堂調查,提出了高級口譯教學中應用聯結主義的教學步驟,探討了強化注意程度,激活輸入的語言信息,提高輸出意識的教學方法。
【關鍵詞】聯結主義理論神經細胞高級口譯教學
一、引言
如今,口譯在中國英語教育領域已經成為熱門字眼。隨著中國經濟的增長和對外關系的發展,對合格口譯員的市場需求日益擴大,口譯員的陪養成為日臻重要的話題。如何去有效教學高級口譯是一個擺在廣大師生面前的很實際的問題。聯結,作為一種有效的應用形式,試圖來解決這一問題。本文從聯結主義理論的角度出發,論述了聯結主義模式,并從語言處理的復雜性及聯結的功能方面分析,指出高口教學在聯結主義理論下的關系網絡。探討了強化注意程度,激活輸入的語言信息,提高輸出意識的教學方法。
聯結主義是認知心理學的核心理論。該理論很好地解釋了大腦中的認知機制。極大地促進了對二語教學的研究。文章通過對高級口譯課程的聽課。總結出高口的具體教授方法,即以技巧為核心,以言外知識為補充,兼顧理論。以訓練為方法的“四位一體”的高級口譯教學法。該方法是與聯結主義密不可分的,在聯結主義的視角下,中國的高級口譯教學將能取得深遠發展。
二、聯結主義的理論基礎
聯結主義(eormectionism),又稱神經網絡(neural networks),與符號主義(symbolism)一起構成了認知科學的兩個主要流派。在過去的20多年的時間里,聯結主義重新興起,并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對于心理語言學的發展起到了極大推動作用(崔剛,2006)。
聯結主義為,語言學研究提供了新的視角。聯結主義認為學習過程就是不斷輸入信息,改變網絡連接中的權重,原來的連接消失,新的連接產生。在不斷的輸入中發現適宜的連接力度,權重的改變構建或調整新的連接關系,使正確的模式得以激活。語言學習者在學習一門語言時,將同一語言的信息反復輸入,神經網絡模型就能從反復出現的現象中推導出概率模式,即具有一定概括性的規律。這些概率模式因被反復激活而漸漸得到強化,由此習得語言(騰延江,2006)。根據這一理論,語言學習者會注意到語言輸入中反復出現的現象,能夠據此抽繹出概率型式,既具有一定概括性的規律(王初明,2001)。
聯結主義,其核心概念是“平行分布處理模型”。它是一種使用計算機技術構造學習模型、將計算機隱喻轉換變成大腦隱喻的理論。它于上世紀80年代后期取代符號表征理論成為認知科學主導理論。現代連接主義理論可以追溯到上世紀四五十年代神經科學家和計算機科學家如McCullochand Pitts(1943)、Rosenbllatt(1962)所作的先驅性工作。但是,人們對于一場哥白尼式的革命”,“心理學研究中的重要范式轉換”(Philip,1991:223)。也有人認為,它只不過是“利用高科技的外衣回到了聯想主義”和“把皮亞杰所支持的各種觀點的翻新”,或者僅是“披著計算機外衣的行為主義”。是20世紀50年代心理學領域中行為主義的翻版,因此,它非但不是心理學理論的發展,而是一種歷史的倒退(賈林祥,2004)。
但是,語言處理是一個復雜的過程,神經細胞的六大功能表明,在聯結主義的視角下,高級口譯的教學中對語言、材料復雜性的處理,對語言信息的輸入、輸出,都是極其重要的。建立模型,解釋人的行為。總體而言連接論在計算機上實現的模型由類似神經元的信息加工單位組成,這些信息加工單位由信息接點連接,形成網絡,節點之間的聯系因被激活而加強,或不被激活而弱化。根據聯結主義理論。計算機神經網絡模擬人腦神經系統連接的一組相互聯結的神經元(信息加工單位),構建一種具有三類單元類型(輸入單元、輸入單元和中間單元)的“思維”系統。這一系統根據預置規則調整和改變神經元之間的聯結強度(或權重)以平行加工PDP的方式實現自適應、自組織和自學習。
三、語言處理的復雜性及經細胞的基本功能
1.語言處理的復雜性
Dabrowska(2004:17-26)指出,這主要有三種典型的情況:預制語塊、淺層處理和頻率。
(1)預制語塊
從語言處理的角度來看,就是儲存大量的預制語塊,包括句子和短語等。Bolinger(1975)指出,語言運用并不總是創造性地臨時按照語法規則把單個的詞組合在一起,而是具有很大的重復性。許多話語都是儲存在記
憶中的預制語塊。這一特點提示我們,避免進行復雜運算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把結果記錄下來,在需要的時候只要從記憶中提取出來即可。在進行高口語料輸入,或進行多媒體播放時,速記的作用非常重要。因此教師也強調多種速記符號,這些預制的語塊可以大大減輕信息處理的壓力,提高語言處理的效率。
(2)淺層處理
大多數的預制語塊屬于句子的組成成份,因此人們需要把這些預制語塊聯合起來以構成完整的語句,并不需要進行深層次的內部結構的加7-~越來越多的心理語言學研究結果表明,在日常生活中。語言理解的處理過程也是非常淺層的。也就是說,聽者不需要詳細分析句子的結構,只需要把握一些最為突出的詞匯的意義、最容易感知到的語法線索和語境信息。要求學生對一些句子進行翻譯,發現學生很容易把一些不符合常規的句子意義正常化,與資深的翻譯相比后,發現并沒有對原來的句子進行仔細的句法分析,而是直接按照自己的常識對這個句子進行了解釋。淺層處理雖然能使口譯進行。但是缺乏地道性。
(3)頻率
Ellis(2000)指出。流利的語言使用者對于語言的統計學特征是非常敏感的,這一敏感性在語言的各個層次上都表現得很明顯。人們不僅了解一個單詞和某個義項的相對使用頻率,而且對于這些詞和義項出現的具體結構也非常清楚。針對學生欠缺這一點,要求學生對口譯中的詞匯及義項著重記憶,在傳授理論后,以言外知識為補充,兼顧理論,以訓練為方法。
2.神經細胞的六個基本功能(Dudai,1989)
第一。輸入功能,可以接受來自于外部環境或者其他神經細胞的信號;第二,合成功能,可以對于接受的信號進行合成與加工;第三,傳導功能,可以把合成的信息傳遞一定的距離;第四,輸出功能,可以把信息傳遞給其他的細胞;第五,計算功能,可以把一種信息映射轉化為另一種信息;第六,表象功能。促進內部表象的形成。聯結主義認知模式的建立在許多方面體現了大腦的結構特點。Rmnelhart,Hinton和McClelland(1986)列舉了聯結義模型的八個基本特征:一系列的處理單元、激活狀態、每個單元的輸出功能、單元之間的聯結模式、通過網絡聯結的激活傳播模式的傳播規則、把一個單元所接受的輸入與該單元的現行狀態相結合產生新的激活狀態的激活規則、通過經驗調整聯結模式的學習規則、系統運行所處的環境。這八個特征可以很容易地與神經細胞的六個功能對應起來。處理單元就是細胞本身,激活狀態和激活規則屬于細胞輸入和合成功能的一部分,輸出功能與細胞的輸出功能相對應,聯結模式和傳播規則與細胞的傳導功能相對應,而學習規則與環境則與細胞的計算和表象功能相對應。
四、聯結理論對高級口譯教學的指導意義
由于語言的復雜性,在認識到神經細胞的功能后,筆者對當前流行的多媒體高級口譯教學進行了分析研究。
1.輸入高級口譯材料的選擇
從強化注意程度和激活語言信息角度來看,筆者認為會議交替傳譯視頻是較適合的教學材料。語言學家認為,在學習的基礎階段應接觸豐富的語境化的自然語言。在我國的實際教學環境下,運用多媒體進行視頻播放是高級口譯材料的便捷途徑。在信息傳媒高度發達的時代。多媒體的時代性、實用性、自然性、日常性、多樣性的優勢日趨明顯。新鮮的、生動的語言具有時代性。很容易激發興趣。吸引注意力。通過接觸到各種題材和文體的自然英語可以更多地感知目標語,培養語感,獲取更多的信息。聯結理論認為大腦可以從多種渠道(包括視覺、聽覺、知覺、觸覺)獲取信息并可以把這些信息儲存在類似于神經元的大量節點構成的網絡中。學生平時練習聽力的主要途徑是收聽VOA和BBC廣播,在視覺、聽覺上信息的雙重輸入可以加強聯接力度和強化其語言形式的概率存在形式。從頻率和顯著性上來說,一方面,會議口譯的時事性比較強,對于某些重大事件會有多角度、多方位的報道。但是對同一事件的報道可以使學生在某一時期同一語塊(chunking)有反復接觸。從頻率和顯著度上會形成加強注意程度的外部環境。這樣可以使得信息迅速、高效地編碼,以語塊形式儲存的信息也便于以后的檢索和提取。另一方面,常用的基礎詞匯在會議中的不同題材和語境中會反復使用,體現出不同的用法和語義,使學生能立體地接觸到語言。英語教學上一直主張因材施教,但統一的課本教材,不能真正適應學生個體差異。高級口譯的這種行為方式決定了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詞匯量、理解水平來學習,客觀上實現了因材施教的教學目的。學生在參與觀看材料的決策過程中有助于增強翻譯興趣,培養自主學習習慣。
2.提高效率的高級口譯教學策略
(1)視頻播放中的詞語及其搭配
在這部分要求記下閱讀中碰到的詞語及其搭配。詞匯是語言的基礎。聯結理論使我們從另一個視角來看詞匯的存在形式,即詞匯存在于網絡中的各個節點上。學習者通過在各種語境中接觸大量的語言素材就能建立語言形式和意義的關系,并獲得語言知識以外的信息。詞匯的拓展并不僅是個體詞項積累的結果,而是要將所學的詞語并入到神經網絡中。這種并行的神經網絡的信息處理機制能夠用已有的語法知識和小的詞匯單位來理解輸入的信息,同時使用這種預制材料,即比單詞大的語義單位,能夠更快地輸出。
在這一模式下,學生能提高輸出句子的能力。教師將一篇文章分為若干段落。分段播放,以句子為單位。隨著學生詞語及搭配的積累,口譯即變得嫻熟流利,同時又準確。
(2)文章梗概
要求學生使用在第一部分中遇到的詞匯及搭配。目的是檢測學生的理解程度,同時通過寫內容梗概的形式,回顧新輸入的內容并對語言素材再應用。在分段播放前,將整篇文章進行播放,讓學生了解梗概,以便于素材的輸出。
教師采取的主要模式是以技巧為核心,以言外知識為補充。兼顧理論,以訓練為方法的“四位一體”的高級口譯教學法。即先進行口譯技巧的指導,又補充一定口譯特定知識,進而進行大量的訓練。使學生不斷將自己的譯文與相對資深的譯文進行對比,從而使概念更加加深。
3.教學實踐中的問題
筆者在高級口譯教學過程的研究調查中,發現若讓學生每周進行自我訓練,可針對存在的問題采取不同解決策略。
第一,是個人偏好使口譯題材狹窄的問題。為了鼓勵口譯題材的多樣化,教師在任務要求中規定題材不能重復,并將此列在評價成績的內容中,評價成績計入平時成績。第二,是輸入和輸出相結合的問題。為了避免練習流于形式,可以采取不同的檢測方法。比如,在課堂用幾分鐘的時間讓學生做口譯實踐。如果有相同素材的學生,就安排在一起分別做陳述。這樣可以督促學生記憶并調用輸入的語言信息。同時,聽者也可以擴大信息和詞匯量。第三,是對學生學習自主性培養的問題。學生學習自主性,是在學習過程中通過參與學習內容的決策、認識和評價等手段逐步培養起來的。它需要以接受教育的經歷為基礎,需要不斷的“教育干預”(educationintervention)。教師的引導、監督作用是幫助學生加快知識的內化過程和自主學習的形成過程。以生詞量為例,在對本校英語專學生的聽課效率總結后,發現60%的學生會選擇生詞量在一個水平,25%的學生在運用聯結主義理論來對語言理解、產生和習得。
五、結語
由于連聯結主義理論更強調網絡中大量微觀要素形成過程,而且在語言輸入中,微觀要素在某種大網絡結構的支配下變化著,發生著變化,決定可能發生的概率。因此,聯結論試圖說明語言知識是如何建立起來的,更注重解釋。
語言知識是如何被習得和使用的。它不強調規則的學習,那些看似受規則支配的行為未必是規則在起作用(Ellis,N1C11996)。語言學習者在接觸到語言后,首先大腦被激活,這時內部和外部因素都會對語言的輸入造成影響,當一種語言形式反復出現,工作記憶運用長期記憶中的語言模塊和知識對輸入進行匹配、類推、重組轉換等,以理解其意義并行成第二語言的輸出。在大腦處理語言形式過程中,大腦的網絡結構會利用從各個渠道獲取的概率信息(包括語用等知識)迅速綜合并推理出正確的解釋(Sei2denberg,M1S11997)。根據聯結主義的學習觀,大腦網絡中先前的學習經歷對新的輸入產生影響。聯結主義的輸入輸出模式對應了口譯過程中的輸入輸出,在認識到語言處理的復雜問題后,教師根據具體內容將教學安排得更為完善。因此,運用聯結主義進行高級口譯教學有著極為深遠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