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7年7月頒布了《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修訂版),全國各高校掀起了新一輪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強調大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是現代教育的一個重要目標,也是我國當前高校英語教學改革的一個主要方向。本文以建構主義理論為指導,以自主學習理論為支撐,探討在網絡多媒體環境下進一步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為大學英語教學提供適當的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網絡多媒體 自主學習 大學英語 教學模式
一、引言
教育部在2007年7月頒布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修訂版)(以下簡稱《課程要求》)中明確指出,“新的教學模式應以現代信息技術。特別是網絡技術為支撐,使英語的教與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朝著個性化和自主學習的方向發展。”因此,教學模式改革成功的一個重要標志就是學生個性化學習方法的形威和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但是,雖然現在大部分學校的英語教學給學生自主學習提供了便利有效地網絡多媒體環境,但是很多學校的大學英語教學在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教學評價等方面沒能給學生提供一個理想的自主學習空間。尤其是很多大學英語教師還是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基本采用講解式教學法,忽視了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促進、培養以及有效的監督。在這些綜合因素的作用下,大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因此,本文中筆者將探討在建構主義指導下的網絡多媒體教學環境中,更好的培養學習者自主學習能力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
二、理論基礎
(一)建構主義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與教學理論的基本觀點是,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的得到,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伙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建構意義的方式而獲得。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以學生為中心。認為“情境”、“協作”、“會話”和“意義建構”是學習環境中的四大要素;要求教師要由知識的傳授者、管束者轉變為學生主動建構意義的幫助者、促進者。這就意味著教師應當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全新的教學模式、全新的教學方法和全新的教學理念。概括起來說,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情境”,“合作學習”和“學習環境”對意義建構的重要作用,即:
1.學習是一種意義的過程。學習者不是被動接受信息刺激,學習過程是學習者根據自己的需要、興趣、愛好,利用原有的認知結構,即知識和經驗,對外部信息進行主動的選擇、加工和處理的過程。
2.學習是一種協商活動的過程。學習的發展是以學習個體原有的認知結構為基礎的,不同的學生引起不同的認知結構而形成對知識不同的理解,只有通過“協商”才能達成共識。
3.學習是一種真實情境的體現。學生只有在真實的情境中才能真正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現實世界中的問題。
(二)自主學習理論
國外語言學家從不同角度對以學生為主體的自主學習進行了探討。Holee(1985)認為,自主學習是學習者管理自己學習的能力,其中包括制定學習目標的能力、針對不同學習任務選擇不同學習方法和學習活動的能力、對學習過程進行監控的能力以及對學習結果進行評估的能力等。Dick,inson(1987)認為,學習的自主性是指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全權負責有關他(她)本人學習的所有決策和這些決策的實施。Little(1993)認為自主學習從“本質上說事學習者對學習過程和學習內容的心理關系問題,即一種超越,批判性的思考。決策以及獨立行動的能力”。Sinclair(1997)根據自主性的程度,將自主性分為完全自主性和教師指導下的學習自主,認為自主性可在課堂內外的活動中形成,不同的教學環境需采用不同的方法促進學習者發展其自主性。如果學習的目標。任務,過程,評估等完全由學生決定,就是完全自主性。如果教師不同程度地參與其中,就是教師指導下的學習自主。本文主要研究教師指導下的學習自主,這種大學英語自主學習是放任學生自主學習,或者是簡單的個人獨立學習。必須在師一生,生一生,學生和其他人之間與媒體虛擬交際之間的互動中得以實現。這種學習是指學生在教師的科學指導下。通過能動的創造性的學習活動,實現自主性發展。教師的科學指導是前提條件和主導,學生是教育的主體和學習的主體,學生能動的創造性學習是教育教學活動的中心,是教育的基本方式和途徑,實現自主性發展是教育教學活動的目的,是一切教育教學活動的本質要求。(韓清林,1999)
三、阿絡多媒體環境下基于建構主義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
建構主義學習內容的核心內容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生對知識的主動探索,主動發現和對所學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因此,一個交互的,不受時空約束的,自然的,友好的,開放的學習環境是建構主義學習者的必須所在。網絡多媒體教學環境由于能提供友好、形象、直觀的界面,提供大量圖文聲并茂的多重感官綜合刺激,還能按照超文本方式組織與管理各種教學信息和學科知識,對學生認知結構的形成與發展是很有利的,也是其它媒體或其它教學環境無法比擬的。將這一技術與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結合起來一為優化大學英語教學模式,進一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供了新的思路。
(一)創造情境化學習的教學模式
建構主義的課程觀強調用情節真實的、復雜的故事呈現問題,營造問題解決的環境,以幫助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活化知識,變事實性知識為解決問題的工具;主張用產生于真實背景中的問題啟動學生的思維。建構主義的情境化教學把知識學習和具體情景聯系起來,有利于發展學習者的認知靈活性,對知識作多角度的理解。因此,這一點對大學英語教學有著很大的借鑒作用。在多媒體聽說課堂上,網絡多媒體在創設英語教學情境、導出討論話題方面具有突出的優勢。比如在講授有關旅游景點的口語知識時,教師可首先播放相關錄像,從網上找一些著名旅游景點的圖片讓學生欣賞。展現在學生面前的是古老的金字塔,奔騰不息的黃河、長江等一些著名的自然、人文景觀,讓學生結合社會、經濟、文化等影響因素討論旅游業給自然和社會帶來的利與弊。實踐證明,有深度的話題能夠激發學生的思維活力,調動學生的探究和表達欲望。課堂上的情境化學習可以使學習者身臨其境,參與到該目標語言文化背景中,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學習語言的興趣和主動性,提高訓練聽和說的能力,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建構語言基本技能。
(二)營造課堂上的自主性學習氛圍
建構主義特別強調學生的自主性學習。網絡多媒體輔助聽說教學打破共時學習的限制,有利于展開開放式學習,個性化學習,多時空學習,使學生自覺地變被動的課堂學習為主動的學習,能夠調動學生的自主性、積極性和想象力,讓他們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展現自己的才能。學生可以自主選擇適合自己需要的學習資料,可以反復練習,并有針對性地改進自己的學習,彌補不足。例如,讓學生看一些能夠引發深入思考的話題的相關錄像,比如。播出一段地震宣傳短片,讓學生思考怎樣為地震做好相應準備,要求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做好準備,到時即上臺陳述、演講,或進行角色扮演等,然后師生即席評論。在整個過程中,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被調動起來,并逐漸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為了取得良好的訓練效果,應從兩方面落實:一是保證音像素材要有故事性、趣味性;二是要讓學生有充的時間聽完或看完這些素材。培養“說話能力”的另一種形式是自主說,在這方面多媒體也體現出了它的優勢和特色。如利用網絡環境提供的在線形式組織學生進行看圖說話、描述情景、唱歌、朗誦等活動,這對于提高學生的“說話能力”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三)優化課堂上的協作學習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過程離不開“協作”。“協作學習”有助于學習群體一起完成對所學知識的社會性建構。學習過程中,在教師與學生之間展開交互式教學和合作學習。協作發生在學習過程的始終。協作對學習資料的搜集與分析、假設的提出與驗證、學習成果的評價直至意義的最終建構均有重要作用。在課堂上運用“協作”理念,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學生的興趣,組織各種各樣的豐富多彩的課堂活動,如情景對話,角色扮演,話題討論,主題辯論,講故事,編故事等,讓學習者在與別的學習者的協作過程中以及與教師的協作過程中,通過不同觀點的交鋒、補充,修正加深自己對當前問題的看法。
四、結語
網絡多媒體環境下的大學英語自主式學習是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下的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在這種模式下,教學意味著更多的控制和支配。而學習則意味著理多的主動與自由。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有效地運用這種模式,它能給予學生最大程度的自主性,更加注重學生認知主體作用的發揮和學習能力的培養,有利于構建真實有效的英語學習環境,從而改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這樣才能真正提高大學英語的教學效果,才能真正實現培養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的目標,使他們獲得更好的學習效果和更高的學習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