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社會的發展,社會對教師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之近年來高校師范專業畢業生的就業形勢日益嚴峻,所以加強高校師范專業學生的職業技能教育迫在眉睫。正確認識加強師范專業學生職業技能教育的重要性、分析師范專業學生必備的職業技能以及高校師范專業職業技能教育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加強高校師范專業學生職業技能教育的措施。
【關鍵詞】高校師范專業 學生 職業技能教育
近年來,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速度很快,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就。辦學規模不斷擴大,辦學水平不斷提高,但是縱觀世界高等教育的發展,我們也面臨著巨大挑戰,激烈的國際競爭對我們的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社會提供的就業機會嚴重不足;另一方面大學生自身的就業能力不足。面對社會提供的非常珍貴的就業機會,大學生缺乏相應的就業能力,特別是高校師范專業的學生。關注高校師范專業學生的職業技能教育,探尋有效的教育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什么是職業技能
所謂職業技能是指社會某一特定職業所需的技術和能力。大學生是否具備良好的職業技能是其將來能否順利就業的前提。無論是那種類型的高校,其培養的人才最終一定要服務于社會,所以重視大學生職業技能的培養具有現實意義。
二、師范專業學生必備的職業技能
師范專業學生的職業技能是師范生今后從事和勝任教師職業所必須掌握和運用的教育教學等方面的技巧和能力。高校師范專業學生必備的職業技能包括講普通話和口語表達、書寫“三筆字”和書面表達、教學工作、班主任工作等方面的技能。具體指:第一。在教育教學活動中運用普通話技能。第二,書寫“三筆字”的技能、書面表達技能。具體指粉筆字、鋼筆字、毛筆字規范書寫技能和教育教學常用文體寫作技能。第三,教學工作技能。是指備課、上課、批改作業和評定成績等教學工作環節所必備的技能。第四,班主任工作技能。是指班級管理、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和組織指導學生進行課外活動等方面的技能。
三、加強師范專業學生職業技能教育的重要性
1.加強師范專業學生職業技能教育是目前新教師職業技能現狀的需要
江澤民同志在第三次全教會講話時指出:“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高質量教育的一個基本條件”。近年來通過對中小學新教師技能的調查發現:教師的職業素質,特別是教學技能與過去相比有下降的趨勢。師范專業畢業生的表達能力、組織課堂教學的能力、編寫教案的能力、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能力等較差。這些現狀都影響了教師的教學效果,阻礙了學校教學質量的提高,所以必須加強師范專業學生職業技能教育。
2.加強師范專業學生職業技能教育是目前培養合格師資的要求
作為培養合格師資的師范教育。不僅要重視學生專業知識的教育,而且必須重視學生職業技能的教育。教師職業的特殊性,要求教師必須具備從事和勝任教師職業所必須掌握的教育教學等方面的技巧和能力。
隨著新課改、教改的深入,要求教師應該具有科學的教育觀念、把握現代教育規律、具備現代教師的教學技能和各種教學實踐能力。但是長期以來,師范專業職業技能教育課程的實效性較差。這不僅導致了高校的生存危機,而且嚴重制約了師范生的專業發展,所以必須加強學生的職業技能教育。
3.加強師范專業學生職業技能教育是提高師范專業學生就業的重要途徑
目前大學生就業的現狀是:一方面,社會提供的就業機會嚴重不足;另一方面,大學生就業能力不足。面對社會提供的非常珍貴的就業機會,大學生缺乏相應的就業能力,特別是高校師范專業的學生。作為“準教師”的師范專業學生要想在就業市場中有優勢,就必須具備過硬的職業技能。事實也證明,師范技能較強的大學生,在就業中很受用人單位的青睞。職業技能教育在提高勞動者素質、促進就業中所起的作用日益明顯。擁有高學歷并不等于高級人才,學歷和技能相比,有時技能對用人單位所起的作用更現實、更直接、更重要。
4.加強師范專業學生職業技能教育是目前社會急需應用型人才的客觀需要
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知識經濟的到來,國際競爭日趨激烈。在這個充滿競爭和挑戰的知識經濟時代,我國現代化建設將面臨更為艱巨的任務。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不僅需要一大批拔尖的創新人才,還需要數以千萬計的專門人才和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培養有技術、有技能的應用型人才已經成為當今社會經濟發展中的非常重要的因素。作為培養未來教師的高等學校師范專業,努力培養為以綜合素質為基礎,以社會需求為導向,以職業能力為重點,以學用結合為途徑,以解決問題的能力為核心的應用型教師已經成為重要課題,也是社會的客觀需要。
四、高校師范專業學生職業技能教育存在的問題
1.重專業理論教育,輕職業技能培養
現在大多數的高校非常重視專業理論的教育,但輕視職業技能的培養。特別是很多高校的師范專業,在課程的設置、教師的配備、實驗室建設等方面都非常重視專業理論課程,而對教師職業技能的培養思考較少。
2.高校師范專業課程教學過于理論化
目前的學歷教育著重于培養學生的理論基礎,在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專業實踐方面存在很大缺陷。具體表現在:第一,課程的設置過于理論化,偏重基礎性、理論性、研究性,缺乏應用性、實踐性,且教學內容太理論化、太陳舊,缺乏時代性,結構不合理。這就使學生在教師職業技能方面較弱,甚至不如以前的中等師范院校的畢業生。第二,擔任課程相關教學的教師不深入中小學教學工作,不了解當今中小學教育、教學的實際。第三,缺乏實踐教學環節,理論難以聯系實際。大量的教育實踐證明,再優秀的專家也有很多知識不能以形式化的方式進行傳播,只能由教育者本人在特定的實踐中去體驗和建構。目前高校師范專業課程教學最薄弱的環節正是實踐教學環節。傳統的教學模式就是單一的教師課堂教授,其評價方式、方面也非常單一。評價方式就是單一的書面考試,評價方面只評價學生對知識的掌握。這就導致了師范專業的畢業生理論脫離實際,職業技能較差,甚至不如以前的中等師范院校的畢業生。比如:表達能力、組織課堂教學的能力、編寫教案的能力、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能力等都較差。
3.高等師范專業的教學計劃中課程偏多、偏深
近年來德育課、外語課、計算機課等是必須開設的。加之各種專業必修課、專業選修課等,教學計劃中的課程偏多、偏深。而要突出“師范性”,設置教師職業技能訓練課,就要調整教學計劃,但總學時是已核定的,這就給教師職業技能課程的設置帶來了很大的困難。
4.辦學的軟硬件基礎不扎實,缺乏必備的實踐教學條件
目前大多數高校的師范專業缺乏基本的教學實踐條件,表現在:第一。沒有基本的實驗設備,如語音室、微格室等;第二,教學計劃中缺乏制度化的實習、見習環節;第三,缺乏教學實踐評價體系。
五、加強高校師范專業學生職業技能教育的措施
1.調整教學計劃,使教師職業技能教育和專業教育相結合
第一,將教師職業技能教育內容融八專業教育內容。減少專業教學理論課時,增加實踐課時。把教師職業技能教育內容滲透到學生專業學習內容中,使它們有機地結合起來,進行教學內容的整合,使專業課程設置合理化。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學校和專家及中小學合作,共同參與、共同研究專業教學的課程設置、教學計劃等。第二,把教師職業技能的考核與專業教學的考試結合起來,強調畢業證書和教師職業資格證書雙證并重。
2.改變職業技能課的教學模式,實施分段教學
要提高師范專業學生的教師職業技能,必須加強實踐教學環節。在總學時不變的情況下,對職業技能課程實施分段教學。即第一段實施職業技能課程理論部分的教學,且壓縮這一部分的學時;第二段實施實踐教學,即將前一段的理論在實際的教學情境中讓學生實踐。
3.加強對擔任職業技能課教師的培養
目前高校中擔任師范專業學生職業技能課程教學的教師大多數是傳統的講授型教師,在教學中缺乏必要的情境教學和實踐教學,加之又缺乏有效的培養途徑。如:與中小學合作培養、外聘等,導致實踐教學得不到師資保證。
4.教學設施的建設要突出教師職業技能教育的特點
根據師范專業的特點,建立各種實訓實驗室。比如說微格實驗室、語音室、教師禮儀學習室、書法技能訓練與展示室等。通過實踐教學,既要教給學生基本的專業技能。更要讓他們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提高對專業的認識,培養良好的教師職業素質。
5.加強與中小學的合作,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師范專業的培養目標和職業導向決定了高校必需和中小學合作,這是教師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是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必然要求。與中小學合作能確保教師職業技能教育更貼近中小學的實際、更貼近社會需求、更滿足學生的需求,是促進學校煥發生機和活力的辦學途徑。加強與中小學的合作,在學校實踐情境中實現互利雙贏,實現師范專業學生教師職業技能的成長。并在與中小學的合作中以推薦就業為關鍵環節,促進學生高技能就業,成為高技能人才。這從另一方面也拓寬了學生的就業渠道。
6.建立科學的實踐教學評價體系
要培養師范專業學生的師范技能,必須重視實踐能力的培養。但是要使實踐教學環節真正取得實效,必須建立科學的實踐教學評價體系。如實習、見習等具體的評價體系,以求取得實效。
綜上所述,我們應重視高校師范專業學生職業技能的培養與實踐素質的教育。讓學生目標明確,參與教育、教學實踐,使學生的專業素質和職業素質得到全面提升,使他們成為專業能力更強、綜合素質更高、教育教學經驗豐富、更具備就業競爭力的高校畢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