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海英,崔文波
隨著網絡技術的興起,大學生網上學習、娛樂等活動不斷增加,其中最主要的內容就是進行虛擬交往。據調查顯示,72.34%的大學生使用QQ等進行通信,41.49%的大學生上網聊天目的的是交友[1]。虛擬交往是指原本陌生的人在虛擬空間里的相識、相知和相交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雙方可能會有如電話、視頻等現實意義上的交往,但主要的交往是在虛擬空間,雙方的關系可能會不斷深入并有可能進入現實。[2]虛擬交往使大學生的交往方式更多的變成“非接觸型”社交,它彌補了現實交往中地域范圍受限的缺陷,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大學生的人際交往狀況。但是,虛擬交往對象的虛擬性、交往動機的復雜性使大學生在現實交往中面對一系列挑戰。如大學生虛擬交往對現實人際信任的影響及對現實交往情感平衡的影響等,這對于全面分析大學生交往狀況,引導大學生健康交往,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虛擬交往對現實交往的影響學術界一直存在著爭議,一種觀點認為虛擬交往影響了正常的現實交往,網絡的使用減少了與家人、朋友相處的時間;另一種觀點認為虛擬交往對現實交往有一定的促進作用[3]。總體來看,大多研究是從積極和消極兩個層面來看虛擬交往對現實交往的影響。當前,國內研究多為理論研究,欠缺實證支持,不能很好反映大學生虛擬交往和現實交往的實際狀況。另外,大學生的地域、性別、性格的差異都會隨時代的變化而變化。因此,對大學生虛擬交往和現實交往的現狀進行考察,是很有必要的。
綜上所述,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本研究著重探討虛擬交往對現實交往人際信任度和情感平衡的影響。
隨機抽取山東省魯東大學在校本科生進行調查,共發放問卷410份,回收有效問卷389份,有效率為94.87%。具體情況見表1。

表1 本研究調查對象基本情況
(1)大學生現實交往和虛擬交往人際信任問卷。問卷的前12題是從Rotter人際信任量表中抽取的適合本研究的題目組成現實交往人際信任問卷;后12題是根據前面題目,自編的網絡交往中的人際信任問卷。本量表的分半信度為0.76,其中男性為0.77,女性為0.75,間隔3個月的重測信度為0.68。
(2)情感平衡問卷。情感平衡源自“主觀幸福感”,它包括情感平衡和生活滿意度,是指與不愉快的情感體驗相比較,占相對優勢的愉快體驗,是個體對生活的一個總體、概括評價。此問卷是Bradburn于1969年編制的,分為正性情感和負性情感兩個維度。
(1)施測方式。隨機發放問卷,問卷為紙筆自陳問卷,采用不記名的方式和統一的指導語,測試完成后當場回收問卷。
(2)數據統計分析。應用SPSS16.0統計軟包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1)不同網齡大學生的人際信任度影響
以網齡作為控制變量對量表各個維度做單因素的方差分析,考察大學生虛擬交往對現實人際信任度影響的網齡特點。不同網齡大學生在各維度得分情況見表2。

表2 不同網齡大學生虛擬交往對現實人際信任度影響的方差分析結果
從表2可以看出,2年及2年以下網齡的大學生在虛擬交往和現實交往得分上都高于其他網齡的學生。這說明,2年及2年以下網齡大學生的人際信任度要好于其他網齡的大學生。同時,各維度的標準差較大,說明大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較大。不同網齡大學生在虛擬交往和現實交往兩個維度上并不存在顯著性差異。
(2)不同性別大學生的人際信任度影響
以性別作為控制變量對量表各個維度做單因素的方差分析,考察大學生虛擬交往對現實人際信任度影響的性別特點。不同性別大學生在各維度得分情況見表3。
從表3可以看出,無論是現實交往還是虛擬交往,在人際信任度方面,女生普遍高于男生,說明女生的人際信任度要好于男生。同時,各因素之間的標準差較大,說明大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較大。不同性別大學生在虛擬交往、現實交往兩個維度上不存在顯著性差異。

表3 不同性別大學生虛擬交往對現實人際信任度影響的方差分析結果
(3)不同年級大學生的人際信任度影響
以年級作為控制變量對量表各個維度做單因素的方差分析,考察大學生虛擬交往對現實人際信任度影響的年級特點。不同性別大學生在各維度得分情況見表4。
從表4可以看出,無論是虛擬交往還是現實交往,大一學生的人際信任度最低,隨著年級的增長,人際信任度逐漸增高。不同年級大學生在虛擬交往和現實交往兩個維度上,存在顯著性差異。

表4 不同年級大學生虛擬交往對現實人際信任度影響的方差分析結果
注:**表示P<0.01,*表示P<0.05。
(1)不同網齡大學生情感平衡的得分情況

表5 不同網齡大學生情感平衡的得分比較
從表5可以看出,就平均數而言,5-6年的情感平衡得分最高,其次是2年及以下,最后是7年及以上,且從標準差來看,大學生情感平衡的個體差異較小。
(2)不同性別大學生情感平衡的得分情況

表6 不同性別大學生情感平衡的得分比較
從表6可以看出,男生得分普遍比女生高,同時大學生情感平衡的個體差異較小。
(3)不同年級大學生情感平衡得分情況

表7 不同年級大學生情感平衡的得分比較
從表7可以看出,大一年級情感平衡分數最高,隨著年級的增長,呈現遞減的趨勢。同時,大學生情感平衡的個體差異較小。
用皮爾遜積差相關對大學生人際信任與情感平衡進行相關分析,其結果結果見表8。

表8 大學生網絡人際信任、現實人際信任與情感平衡的相關性
注:**表示P<0.01,*表示P<0.05。
從表8可以看出,大學生網絡人際信任與現實人際信任存在顯著的正相關;情感平衡與現實人際信任呈負相關,情感平衡與網絡人際信任呈正相關。
為了了解情感平衡、網絡人際信任對大學生現實人際信任的預測作用,以現實人際信任為因變量,以網絡人際信任、情感平衡為自變量進行回歸分析,篩選對大學生人際信任有預測作用的因素。其結果見表9。

表9 大學生網絡人際信任、情感平衡對現實人際信任的回歸
注:R=0.434,R2=0.189,F=44.891,**表示P<0.01。
從表9中可以看出,以現實人際信任為因變量,進入方程的變量依次為網絡人際信任、情感平衡兩個因素,其標準回歸系數分別為0.482、-0.118,這些因素可解釋現實人際信任18.9%的變異量。網絡人際信任在現實人際信任上有顯著差異,F值檢驗結果達到顯著性水平,說明網絡人際信任對現實人際信任具有預測作用。情感平衡在現實人際信任上沒有顯著差異。
通過比較不同網齡大學生虛擬交往對現實交往人際信任度的影響,發現2年及2年以下網齡大學生的人際信任度要好于其他網齡的大學生。其原因可能是:首先,由于社會上不法分子利用網絡進行詐騙等犯罪活動有逐年增加之勢,導致人們對網絡的信任度降低,因此,上網時間越長人際信任度也越低。其次,網齡越低,對網絡負面信息接觸越少,在個人觀念中認為網絡是可信的,因此,這類人的人際信任度要高于網齡較高者。
在性別因素上,發現女生的人際信任度普遍高于男生,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可能是:首先,女生涉獵社會不深,對社會抱有很大的期待。其次,由于女生感性思維要高于理性思維,在一定程度上,對人際信任的判斷與男生存在著不同的判別標準。
在年級因素上,現實交往和虛擬交往的人際信任度都達到了顯著性水平,并且大學生隨著年級的增長,人際信任度會逐漸升高。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可能是:首先,這與個體的生理成熟有關,大一學生還處于高中生辯證思維階段,這一階段的思維,與其自身的實踐活動有密切的關系。[10]因此,大一學生處于一個相對陌生環境中,自身實踐較少,對周圍的環境持謹慎態度,并影響到對人際信任度的認識。隨著年齡的增長,思維逐漸成熟,出現主動性、多維性和持久性的特點,[11]對人際信任能夠全面正確地把握,人際信任度會升高。其次,大學生隨著年級升高,知識面和社交面不斷拓寬,對人有了更深刻的認識,能夠辯證地看待人際關系,并且做出正確的判斷。基于這些因素,隨著年級增長,無論虛擬交往還是現實交往的人際信任度都較高。
通過比較不同網齡大學生情感平衡狀況,可以發現7年及7年以上網齡的大學生情感得分最低,情感不平衡。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首先,有些學生最初上網的原因就是為了擺脫現實的煩惱而沉溺于網絡,并且隨著上網時間的增多,越來越封閉自我,情感失衡越來越重。其次,還有一部分學生是受到網絡的影響,特別是網絡負面信息所帶來的影響,并且這種負面影響也影響到學生的現實生活,出現不平衡的內心體驗,導致情感失衡。
通過比較不同性別學生情感平衡的狀況,可以看出男生在情感調節平衡方面更占優勢,現實交往的情感平衡能力更強。這與男生的邏輯理性思維能力較強、能夠正確認識自己有關系。對比不同年級學生情感平衡的狀況,可以得知大一學生的情感平衡能力最強,這與大一學生剛步入大學生活,對校園生活和自己的未來充滿信心和激情,因此在面對短暫的情感失衡時,也能很快調整過來并保持樂觀態度;隨著年級的增長,大學生的情感平衡得分逐漸減少,這是因為通過幾年大學的學習和生活,開始對社會有了更深刻和更全面的認識,并且隨著畢業的臨近,就業壓力開始影響到大學生,導致正性情緒逐漸降低,經常產生郁悶心情,從大學生經常掛在嘴邊的“煩死了”,也是可以看出的。
大學生網絡人際信任與現實人際信任存在顯著的正相關,即大學生網絡人際信任度越高,現實人際信任度也越高。人際信任度主要受個體的內在因素如個體的認知特點、人格特點、行為風格等心理因素的影響,因此,個體的內在心理風格決定了對他人是否信任,而較少受環境的影響。正因為如此,個體對人際信任的認識不受是否虛擬還是現實的影響,從而表現出較高的一致性。同時,網絡人際信任對現實人際信任具有預測作用,我們可以通過網絡人際信任情況來預測一個人的現實人際信任度。而大學生的虛擬交往對于現實交往的情感平衡影響不大。
第一,2年及2年以下網齡的大學生在虛擬交往和現實交往得分上都高于其他網齡的學生,說明2年及2年以下網齡大學生的人際信任度要好于其他網齡的大學生。第二,在人際信任度方面,無論是現實交往還是虛擬交往,女生得分普遍高于男生,說明女生的人際信任度要好于男生。第三,不同年級大學生在虛擬交往和現實交往兩個維度上,存在顯著差異。大學生隨著年級的增長,人際信任度逐漸升高。
第一,7年及7年以上網齡的大學生情感得分最低,情感失衡最嚴重。第二,男生比女生分數高,說明男生在情感調節平衡方面更占優勢。第三,大一學生情感平衡分數最高,隨著年級的增長,呈現遞減的趨勢。說明大一學生情感平衡最好。
第一,大學生網絡人際信任與現實人際信任具有顯著的正相關。第二,網絡人際信任對現實人際信任具有顯著的預測作用。第三,大學生的虛擬交往對現實交往的情感平衡影響不大。
[1]趙會民,趙西敏.對大學生上網目的的調查分析[J].新聞愛好者,2010(5):136-137.
[2]王德芳.大學生虛擬交往心理的探索性分析[D].重慶:西南大學,2007:3-4.
[3]Gustavo S Mesch, Ilan Talmud.Making friends online: Personal needs and social compensation[J].Computer Networks and Social Networks: A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2003:25-27.
[4]賈淑芳.大學生網絡交往對現實交往中的人際關系、人際信任、人格的影響研究[J].山東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2):69-75.
[5]李義軍.淺談網絡交往對大學生的影響與正確引導[J].河南社會科學,2008(2):163-165.
[6]何仕.大學生網絡人際關系研究[J].福建工程學院學報,2009(2):180-184.
[7]丁道群,沈模衛.人格特征、網絡社會支持與網絡人際信任的關系[J].心理科學,2005(2):300-303.
[8]池思曉,龔文進.大學生網絡人際信任與網絡社會支持的關系[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9(1):94-96.
[9]王青.大學生人際信任現狀及教育對策[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1(8),83-87.
[10]林崇德.發展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385,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