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樹偉
結節性甲狀腺腫,是因為纖維組織增生分隔使甲狀腺組織形成多發結節。與遺傳、地方性缺碘及免疫等多種因素相關,常見于年輕女性,常用治療手段有保守藥物治療以及手術治療。現回顧觀察分析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于我院采用甲狀腺次全切除術治療的結節性甲狀腺腫178例患者的臨床資料,總結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于我院采用甲狀腺次全切除術治療的結節性甲狀腺腫128例患者,其中27例為男性,101例為女性,年齡為19~68歲,病程為12 d~23年。部分患者因多汗、心悸等甲狀腺功能亢進癥狀就診,大多數患者以頸前區腫大或者是結節腫塊就診;部分患者發生有心悸、手顫、氣促、吞咽不暢、局部疼痛等甲狀腺功能亢進癥狀;其中甲狀腺Ⅱ度腫大的患者有98例,Ⅲ度或是以上腫大的患者有6例;雙側發病的為56例,單純峽部發病的為39例,單側發病的為33例;
1.2 方法
1.2.1 術前常規檢查 ①查體;②喉鏡檢查;③測定基礎代謝率;④甲狀腺功能測定;⑤攝頸部X線片。⑥彩色超聲及CT檢查;⑦心功能檢查。
1.2.2 麻醉 采取頸叢阻滯麻醉或者是加強化局部麻醉。
1.2.3 具體操作方法 進入甲狀腺,縱形切開甲狀腺被膜,根據患者具體病情行合適的手術,如雙側次全切除,一側次全切除,將甲狀腺峽部切除或是一側次全切除加峽部切除。進行上極血管與韌帶分離后,將甲狀腺上極提起,再向內下翻,為將希氏三角區做進一步分離,需將患者的甲狀腺的后部以及管食管溝暴露,找到并顯露喉返神經和下極動脈;應注意先將下極動脈進行結扎,再將其他血管與韌帶分離,這樣能使出血量減少,接著再進行腺體切除,剔除殘余甲狀腺以及殘余結節,最后進行縫合。
1.2.4 術后 將切除物進行病理化驗檢查。
采用雙側次全切除的患者有56例,一側次全切除的患者有33例,一側次全切除加峽部切除的患者有39例;未發生如出血、切口感染、喉頭水腫、喉返神經受損等并發癥,經各常規檢查如彩超,血清檢查等確定患者均痊愈出院,后隨訪1年未發現復發患者。
結節性甲狀腺腫,臨床常見病之一,發病者較多。結節性甲狀腺腫是甲狀腺腫的后期階段,其形成之后病情就難以逆轉,結節出現出血、壞死、纖維化或是囊性變后,如通過藥物保守治療,這通常都難以奏效,療效低。而進行手術可以將病變部位徹底切除,從而有效降低復發率[1]。故,手術切除是治療結節性甲狀腺腫的主要手段。
目前對于結節性甲狀腺腫主要的具體手術方式有:①甲狀腺部分切除術,其缺點是在于腺體殘留過多,從而造成部分微小的病變遺漏[2],容易復發;②甲狀腺全切除術[3],則會因腺體切除過多從而導致甲狀腺功能減退等并發癥的發生;③結節切除加腺體局部切除術[4],切除全部結節的同時保留正常甲狀腺腺組織,避免了術后甲狀腺功能減退等并發癥的發生,其弊端在于易殘留微小病變(結節),切除不徹底,術后復發率高。但是結節性甲狀腺腫也具有一定的手術指征,主要有:食管、氣管壓迫情況;腫塊較大;胸骨后甲狀腺腫;腫塊生長快且質地硬[5];患者同時患有繼發性甲狀腺功能亢進;為惡性或者疑似惡性病理等。
為預防因腺體切除過少產生殘留結節從而導致手術后復發以及腺體切除過多導致術后甲狀腺功能減退等并發癥的發生,我們一般推薦采取甲狀腺次全切除術進行治療結節性甲狀腺腫。
本組128例結節性甲狀腺腫患者均采用甲狀腺次全切除術進行治療,在最大限度下切除全部結節的同時,又能保留了部分正常的腺體組織,最大程度避免了術后甲狀旁腺、甲減以及神經損傷等并發癥的發生,更減少了甲狀腺再手術的并發癥發生。但在手術過程中要注意做到細心輕柔。通過對本組178例患者隨訪1年的結果表明,甲狀腺次全切術不但出血量少、操作簡單、風險小[6],而且復發率低。
總而言之,通過觀察,采用甲狀腺次全切除術治療結節性甲狀腺腫療效好,臨床近期效果佳,不但治愈率高、復發率低并發癥少,而且手術時間較短,出血量少,可謂是手術治療結節性甲狀腺腫的首要方式,值得我們臨床應用推廣。
[1]孫瑞,不同方法治療甲狀腺結節的臨床觀察.中國醫藥指南,2010,8(32):72-73.
[2]鄒漢青,杭劍萍,孟東.結節性甲狀腺腫術中小于1厘米結節的處理方式探討.實用醫學雜志,2008,24(19):3350-3351.
[3]馬樹君,結節性甲狀腺腫行甲狀腺全切除術思考.中國醫藥指南,2008,6(19):55-56.
[4]姜修敏,劉彥忠.結節切除加腺體局部切除術治療結節性甲狀腺腫87例療效觀察.山東醫藥,2007,47(2):16.
[5]范林軍,楊新華,張毅,等.腔鏡甲狀腺次全切除術治療結節性甲狀腺腫72例.中華內分泌外科雜志,2011,5(2):87-91.
[6]龐輝,結節性甲狀腺腫外科治療分析.河南外科學,2010,8(3):19-20.